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置换,大体观察、观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椎管面积和矢状径。结果:多孔磷酸钙人区椎板节段的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空白节段明显增大(P〈0.01),与正常对照节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能有效地预防椎板再生后椎管狭窄,并认为椎管狭窄与纤维  相似文献   

2.
梁锐  唐尤佳 《当代医学》2014,(20):29-30
目的探究全椎板和半椎板两种路径对椎管内肿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30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其中15例患者采取半椎板肿瘤切除法,15例患者使用全椎板入路切除肿瘤,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半椎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85±2.17)d。全椎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56±2.09)d。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半椎板切除肿瘤有利于脊椎的稳定性,肿瘤损伤较小,可缩短住院时间,远期疗效好,在椎管内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后柱复合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突复合结构)对全椎板切除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观察27例无脊柱不稳的腰椎管狭窄患者行保留后柱复合体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脊柱稳定性情况,均随访3~10年。以White等标准对术后脊柱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成功手术,随访期间均无脊柱不稳的表现。结论保留后柱复合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棘突)结构完整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对腰椎的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邻近正常棘突劈开再造椎板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纤维瘢痕压迫硬脊膜和马尾神经,经治疗后17例腰椎管狭窄症状均解除,经过1.5~4年的随访,疗效满意,此术式为全椎板切除术后出现的瘢痕对马尾神经的压迫等并发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腰椎板后移回植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后兔椎管在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建立兔椎板后移回植术后模型和全椎板切除术后模型,分别在术后1、6、12月进行MRI检查和病理学研究,观察两种术式术后,兔椎管形态、瘢痕形成及脊髓受压程度.比较两种术式的差异及优缺点.结果 腰椎板后移回植术术后兔腰椎稳定性结构、椎管形态完整,椎管内无瘢痕、及硬脊膜粘连.对照组兔椎管形态不完整,椎管周围瘢痕形成及硬脊膜粘连.结论 行腰椎板后移回植术后组.在椎管内形态、瘢痕形成数量及其与椎管和硬脊膜的关系、脊髓受压程度等均优于全椎板切除术后组.腰椎板后移回植术保留了椎管的解剖结构,术后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瘢痕粘连压迫硬膜及神经根,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成形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对椎管内肿瘤实施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和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将铁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临床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收并施予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5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接收并施予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的55例同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对照组,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是89.09%、肿瘤的完全切除率是47.27%、眷柱的稳定率是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1.82%、肿瘤的完全切除率是45.45%、脊柱的稳定率是87.27%,2组的总有效率、肿瘤的完全切除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脊柱的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2)观察组失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2.73%,比对照组的30.91%低,P<0.05。(3)2组术前的QOL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2组的QOL评分均比术前显著提高,但是观察组提高的幅度比对照组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肿瘤分别施予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采,但前者手术的相关指标水平更优,术后能保障脊柱稳定,提高生活质量,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椎板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管腔最窄处的截面积大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发现,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脑脊液漏、脊柱不稳以及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成形术较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且患者长期预后好,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对比情况。方法:分析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全椎板切除组451例和半椎板切除组167例。结果:半椎板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全椎板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切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创伤小,出血少,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椎板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6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对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医学影像进行复习,通过手术后随访评价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62例按椎板切除数分为:A组(〈3个)及B组(≥3个);按病变部位分为:C组(髓内)及D组(髓外)。患者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均满意。随访3个月至12年,颈椎不稳定发生率A组3.1%,B组16.7%,B组高于A组(P〈0.05);C组36.4%,D组4.3%,C组高于D组(P〈0.05)。颈椎曲度恶化发生率A组为3.1%,B组为23.3%,B组高于A组(P〈0.05);C组45.5%,D组6.4%,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椎板切除术式可导致颈椎生物力学的变化。椎板切除数≥3个,髓内占位或同时累及颈2及颈7时应注意术后不稳定或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用几丁糖(CHT)的同时在椎板缺损处植入人工骨(TCP)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四组,制作L4椎板损伤模型,A组硬膜外涂布生理盐水,B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C组硬膜外覆盖人工骨,D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的同时加人工骨覆盖.术后12周经大体观察、生化检查、TGF-β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几丁糖和人工骨有明显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在实验中B、C、D组均优于A组,P<0.01,D组为最佳防粘连方法,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运用几丁糖和人工骨能有效地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及使骨引导因子在局部浓集利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比较观察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对腰椎管狭窄的治疗结果.[病例报告]对资料完整的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椎板切除术者为35例,接受多节段开窗术者为34例,分别于术后1,5年进行JOA疗效评分及影像学观察.椎板切除术组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8%;椎板切除术组术后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X线检查均未见腰椎不稳,术后5年椎板切除术组6例出现腰椎不稳或I0腰椎滑脱.[讨论]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治疗椎管狭窄的近期疗效均满意,而多节段开窗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椎板切除术,且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88-91+169
目的 探讨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24例行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22例行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液肌酸激酶量、手术前后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腰椎椎间融合优良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液肌酸激酶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研究组VAS、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VAS、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X线及CT评价椎间隙植骨融合优良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出血量少,肌肉剥离少,较安全有效,术后腰痛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生物降解材料聚已内酯(poly ε caprolactone, P C L)和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 P L A)共聚物的作用及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方法:采用兔桡骨中段12 cm节段性骨缺损(保留骨膜)动物模型,共24只分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12只,双侧处理方法相同, A组骨缺损区用膜包绕骨缺损区, B 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3、6、12周后处死,进行 X 线、大体、组织学及电镜观察,检测生化及免疫指标。结果:实验组( A)骨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 B);材料呈明显的降解趋势;血清中 Ca、 P、 Ig G、 Ig M 、 C4值与正常及空白对照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生物降解材料( P C L/ P L A)在引导骨性组织再生中有良好的屏障作用,促进骨缺损的愈合。证明新型骨生物降解材料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2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t=14.95,P<0.01),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t=25.57,P<0.01);A组术后优良率为80.77%,B组术后优良率为81.8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及手术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7.
王冰 《四川医学》2012,(9):1626-1628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54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加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后疗效以及X线表现的改变。结果①本组术后1个月时椎体间相对距离为0.812±0.048,与术前比较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间矢状面活动角度、椎体间冠状面活动角度和椎体间水平面活动角度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疗效,优29例,良18例,中7例,优良率为87.04%。术后随访1~3个月,X线检查显示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未见松动或断裂。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正确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既可实现彻底减压的目的,又能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椎板减压关节突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78例,其中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PLIF)者为对照组,行椎板减压关节突融合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脊柱稳定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天、6个月、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3天、3个月腰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分数(JOA评分)较术前上升(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较术前下降(P<0.05),而两组间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板减压关节突融合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保持脊柱功能的稳定性,具有组织创伤小,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