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标记物CA125的水平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恶性卵巢肿瘤88例(Ⅰ组)、良性卵巢肿瘤34例(Ⅱ组),正常人24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分别测定各组术前血清中的VEGF与CA125的水平。结果 Ⅰ组VEGF与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Ⅱ组及对照组(P〈0.01);Ⅰ组(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与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组(Ⅰ~Ⅱ期)(P〈0.01);血清VEGF组织类型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血清CA125组织类型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血清VEGF、CA125的水平与卵巢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作为诊断卵巢肿瘤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P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学ELISA方法检测了RA患者活动组(30例)、缓解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 VEGF,并分析血清VEGF与 RA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活动组 RA患者血清 VEGF(183.399±55.572pg/ml)显著高于缓解组(84.391±8.378pg/ml)及正常对照组(82.032±7.54pg/ml)(P<0.01),活动组患者血清 VEGF浓度与 RA病情活动指标 CRP(r=0.711,P<0.001)及 Stoke指数(r=0.638,P<0.001)是显著正相关,与 RF(r=0.161,P<0.05)、ESR(r=0.128,P<0.05)、双足双手X 线狭窄侵蚀积分(r=-0.011,P>0.05;r=0.024,P>0.05)无相关性。结论:血清VEGF与 RA的病情活动有关,检测血清VEGF有助于 RA活动性判断。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11.75±108.33pg/ml和237.17±113.56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9.51±41.60pg/mL;P<0.05).初治AML患者中VEGF高表达组(>211.75 pg/ml)完全缓解(CR)率为52%,低表达组(<211.75 pg/ml)CR率为7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单采血小板制剂中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10名单采(双份)血小板献血者,分别留取血浆(3ml/人,作为对照组)、新鲜单采血小板(采集当日的血小板,5ml/人,作为实验1组)和常规保存单采血小板(22℃振荡箱中保存5d的血小板,5ml/人,作为实验2组);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血小板计数(Plt),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这3组样本中VEGF、TGF-β1、PDGF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个实验组的CD62p表达,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新鲜单采血小板中的VEGF、TGF-β1、PDGF含量[分别为(410.95±95.07)pg/ml、(91.15±19.50)ng/ml和(12.60±2.06)ng/ml]明显高于新鲜血浆中相对应的各生长因子水平[分别为(149.09±28.11)pg/ml、(37.38±10.73)和(3.28±0.79)ng/m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保存血小板中VEGF、TGF-β1和PDGF含量[分别为(495.16±63.49)pg/ml、(110.33±19.06)和(16.96±2.71)ng/ml]又高于新鲜单采血小板中相应的各生长因子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VEGF、TGF-β1、PDGF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Plt及其活化均影响生长因子含量。结论单采血小板中VEGF、TGF-β1和PDGF水平呈高表达,血小板活化可促进这些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健  栾敏  王艳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130-11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30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和30例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 VEGF;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同时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肌酐。组间比较用t检验,VEGF 与UAER的相互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为(29.23±6.60)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为(39.97 ±19.95)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为(51.09±22.36)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血清VEGF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提示VEGF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探讨血清VEGF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住院患者57例为实验组,在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57例为对照组,分别从是否转移、Dukes分期、手术前后5个方面,观察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368.34±132.1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31.56±63.83pg/ml(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转移、Dukes分期、手术前后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EGF的变化与大肠癌的有无转移、Dukes分期、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判断是否侵袭转移、治疗及预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ELISA法及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31例肝硬化和146例PHC患者血清VEGF及AFP含量,分析VEGF、AFP及二者联合检测与PHC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水平(pg/ml)PHC组(398.4±153.1)与肝硬化组(178.6±97.5)和健康对照组(166.8±8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和AFP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3%/73.29%)和(80.64%/83.87%),VEGF和AFP之间无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诊断的敏感性(91.81%)和准确度(90.40%)。PHC患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PHC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VEGF明显升高(P<0.05),TNM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TNM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VEGF与AF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PHC和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硬皮病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和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硬皮病患者标本和正常人标本进行血小板生长因子的检测。结果 硬皮病患者组血清中PDGF-AB含量为1586.4±683.7pg/ml;正常对照组血清中PDGF-AB含量为476.8±160.8pg/ml。硬皮病患者组血清中PDGF-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PDGF-AB含量(P<0.01)。结论PDGF水平的检测对硬皮病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两类炎症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异常变化及变化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方法 应用ELISA法于不同时间检测149例两类炎症患者血清各因子含量值共7次,比较各因子变化情况及变化持续时间.结果 PDGF:治疗前感染组(6.32±2.54)μg/ml,免疫组(2.57±1.6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组间、组内不同时间点及各组间对应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治疗前感染组(179.5±53.30)ng/ml,免疫组(221.4±70.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组间、组内不同时间点及各组间对应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生长因子水平达峰值时间[PDGF:感染组(2.6±1.1)d,免疫组(5.4±3.3)d;VEGF:感染组(2.4±0.7)d,免疫组(7.2±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变化持续时间PDGF:感染组(6.7±3.1)d,免疫组(15.4±6.1)d.VEGF:感染组(8.1±3.4)d,免疫组(16.7±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两类炎症中两种细胞因子异常变化水平及异常变化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炎症的性质及结局可能有内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时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探讨其在中型脑损伤中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四肢骨折组、中型脑损伤组、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共4组,分别建立中型脑损伤和骨折模型,术后第2、4周拍X射线片,拍片后处死大鼠,取血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F-2和PDGF水平。结果 X线片结果显示4周后中型脑损伤组和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骨折处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而对照组和单纯四肢骨折组骨折线清晰。与对照组比较,中型脑损伤组和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血清IGF-2和PDGF的浓度均显著性地升高(P<0.01),与2周时比较4周时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有所恢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和四肢骨折组(P<0.05)。中型脑损伤组与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之间血清IGF-2和PD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四肢骨折组之间血清IGF-2和PDGF的浓度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型脑损伤可促进骨折愈合加快,血液中IGF-2和PDG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浆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38例MDS、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和15例正常人骨髓浆液的VEGF和bFGF水平,用酶标仪测定VEGF及bFGF光密度平均值。结果:MDS组和ANLL组骨髓浆液VEGF和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MDS组VEGF水平显著低于ANLL组(P<0.05),但MDS组bFGF水平与ANL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浆液VEGF和bFGF表达与MDS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中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含量及骨髓涂片中原始细胞百分比(高危组)均无相关(r分别为0.160、0.154、0.193、0.185、0.171、0.286;r分别为0.141、0.175、0.152、0.163、0.158、0.239,P均>0.05)。结论:MDS患者骨髓微环境中bFGF和VEGF表达水平均升高,可能在MDS骨髓血管新生及其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HCC97H细胞中蛋白激酶C(PKCs)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MHCC97H细胞分为对照组、HGF组、calphostin C组、BIM组、R031-8220组、ξ-PS组,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及免疫沉淀法分析各组中VEGFmRNA、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PKC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广谱PKC抑制剂R031—8220能够完全抑制HGF所诱导的VEGF蛋白质升高(P〈0.01)。calphostin C、BIM能够抑制HGF诱导的PKCB和PKCs磷酸化(均P〈0.01)。BIM不能抑制HGF诱导的VEGFRNA及相应蛋白质的表达(P〉0.05)。PKCξ特异性抑制蛋白ξ-PS能够抑制HGF诱导的PKCξ磷酸化及VEGF蛋白质表达(P〈0.01)。结论:PKCs是MHCC97H细胞中HGF诱导VEGF表达路径的中间信号调节分子,HGF在MHCC97H细胞中主要通过磷酸化方式调节PKCs。HGF诱导的MHCC97H细胞的VEGF表达是通过aPKC的PKCξ调节的,cPKC、nPKC路径不参与MHCC97H中HGF诱导VEGF的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也是目前研究最为清楚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本文主要就NGF治疗周围神经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造模组(B组)、头穴丛刺组(C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的影响及脑组织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后第7天,B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明显水肿,周围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神经细胞数增多;术后7d,A组与B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均有少量NGF及TGF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NGF及TGF表达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头穴丛刺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区组织水肿,改善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功能状态,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并可诱导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的表达,减轻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42例及正常晚孕孕妇(对照组)38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GF和Fas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胎盘组织H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FG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asmRNA和蛋白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FGR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HGF的表达与Fas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胎盘组织HGF低表达和F as高表达可能是FGR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VEGF)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5 4例肺癌患者sVEGF水平 ,同时测定 16例肺癌患者术后 1个月的sVEGF浓度。结果 :肺癌患者sVEGF浓度为 10 2 .5± 31.9ng/L(x±s)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16例肺癌患者术后 1个月测定sVEGF浓度 ,有 11例sVEGF浓度下降 ,5例sVEGF浓度升高 ,升高组和下降组手术前后测定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sVEGF浓度测定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监测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1月-12月门诊和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8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组织和各期银屑病皮损中SS和EGF的表达。结果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EGF明显高于静止期、恢复期皮损和正常皮肤(P〈0.01);各期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中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可能是通过抑制EGF而在银屑病的治疗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检测48例人大肠癌组织的VEGF表达,分析VEGF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并观察VEGF在大肠癌组织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率随大肠癌Dukes分期的进展而增加,且Dukes C期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Dukes A期(P<0.01)。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它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仅在癌细胞内表达,在癌旁及正常组织内无表达。结论:VEGF表达对大肠癌的进展有促进作用,VEGF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及其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5例EOC和2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IGF-1、IGF-1R、IGFBP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IGF-1、IGF-1R、IGFBP3在EOC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表达的升高程度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IGF-1、IGF-1R、IGFBP3的表达升高与EOC的发生发展、分化、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0.
保心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保心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口服中药保心汤,常规组服用常规西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血浆VEGF和bFGF浓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血浆VEGF和bFGF浓度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中药组均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保心汤能提高血浆VEGF和bFGF浓度,通过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