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抗肿瘤骨水泥是在生物活性骨水泥中承载抗肿瘤药物改性后的新型骨水泥,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药物缓释,骨长入功能在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在局部形成长时间、高浓度的抗肿瘤环境,有效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和体内蓄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现将抗肿瘤骨水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负载不同药物前后的特征性变化,分析药物缓释体系的动力学原理及其影响药物缓释的因素,评述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资料来源:检索人为第一作者,检索文献时限为1985/2009,检索数据库为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磷酸钙骨水泥,药物载体,缓释";英文检索词为"Calciumphosphate cement,CPC,Drug delivery system,Release".资料选择:①文章所述内容与磷酸钙骨水泥密切相关.②有关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结局评价指标:磷酸钙骨水泥作为不同药物的缓释载体时其理化性质的变化,药物释放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骨骼修复材料.从不同药物对磷酸钙骨水泥理化性质,药物缓释动力学,组织相容性等方面考查显示,它是药物良好的缓释载体.然而,由于磷酸钙骨水泥药物载体体系的抗压强度和黏合性能较差,仅能用于非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而此方面的研究目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结论:以磷酸钙骨水泥为载体的药物缓释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植入生物体内骨骼后可以达到修复骨缺损和药物治疗的双重目的,从而配合全身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磷酸钙骨水泥药物缓释体系在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骨折、骨不连和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并分析增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技术路线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I Compendex Web1995-01/2006-12关于增强型磷酸钙骨水泥的文章。检索词“calcium phosphate cement,enforced”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1995-01/2006-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磷酸钙骨水泥,增强”。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采用复合方法使磷酸钙骨水泥增强。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6篇,排除14篇重复性研究。32篇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复合增强方法主要有添加无机离子、与纤维复合、与大分子物质及有机生物活性物质复合、加入晶须及无机陶瓷颗粒以及同时添加多种组分协同增强。
结论:随着对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其机械性能以及其他生物性能必将不断提高与完善,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4.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6具新鲜成人尸体T11~L4共36个椎体,随机选取其中32个,分为4组(A,B,C,D),每组8个.A组随机选择一侧椎弓根置入直径为6.5 mm的椎弓根螺钉,另一侧以直径为3.5 mm的钻头导孔,均不穿透椎体前侧骨皮质.在材料实验机上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拔出速率为5 mm/min.然后向两侧椎弓根孔道注入配制好的磷酸钙骨水泥3~5 m1,植入与前相同的椎弓根螺钉,体温下(37℃)放置24 h后,再行前述拔出实验.B组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修复和强化,作为对照,操作方法同A组.C组植入椎弓根螺钉,添加或不添加CPC,进行周期抗屈实验.D组相同方法,应用PMMA作为对照.[结果] CPC对照组拔出力为(826.8±171.0)N,修复组为(1430.3±278.4)N,强化组为(1452.7±288.3)N; PMMA对照组拔出力为(839.7±181.1)N,修复组为(1846.2±342.1)N,强化组为(1946.9±359.4)N.CPC骨水泥强化组和修复组拔出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但分别小于PMMA强化组和修复组.周期抗屈实验中,添加CPC可使椎弓根螺钉在同等负荷(200N,800个周期)下仅产生较小的位移,但强化效果不及PMMA.[结论]在植入椎弓根螺钉时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磷酸钙骨水泥可显著提高其初始稳定性,虽其强化效果不及PMMA,但其潜在的开发前景已经使PMMA的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磷酸钙骨水泥的临床应用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坚强的内固定是骨折治疗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在骨松质和干骺端部位出现的骨折,由于常涉及关节面积骨折形态的复杂性而难以固定。自体骨移植由于来源有限、增加供区创伤等原因在临床应用受限;异体骨移植除费用高和数量有限外,病毒传播和免疫排斥也是目前正在积极探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是一类以各种磷酸钙盐为主要成分的新型人工骨替代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成骨活性,并且还具有反应不生热,能够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及并具有一定的可塑形性等优点。其在骨缺损的修复,骨折、骨病的治疗及口腔科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显示出了较大的作用。现就其CPC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不同直径螺钉对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评价不同直径螺钉固定时添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CPC)对骨质疏松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16个股骨上段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深螺纹强化组和浅螺纹强化组,结果:两组均灌注CCPC,深螺纹组和浅螺纹组的螺钉初始松动加载力分别为(329&;#177;35)N,(285&;#177;26)N,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370&;#177;22)N,(306&;#177;24)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螺钉直径与骨质疏松股骨颈强化后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表明磷酸钙骨水泥通过改善骨与螺钉界面的质量,从而强化螺钉的即刻和早期固定强度。目的:实验拟验证磷酸钙骨水泥对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的强化作用。设计:对比观察。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一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1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拉伸力学性能室完成。由张家港市欣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自攻螺钉,材质为纯钛。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由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轴向拔出套筒由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基地制造。方法:①选取4具新鲜青年男性尸体C3-C6椎体标本共16个椎体,单个椎体骨密度测量,证实无骨质疏松。4具新鲜老年男性尸体C3~C6椎体标本共16个椎体,单个椎体骨密度测量,证实骨质疏松。标本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死者生前自愿捐献遗体,家属均知情同意。每组随机选择12个椎体进行3个试验,轴向拔出试验选取6个椎体,周期抗屈试验和抗屈后抗剪切试验选取6个椎体。在椎体前方中线两侧8mm处向中线倾斜5&;#176;攻丝锥导孔,钻出钉道备用,不穿透椎体后方骨皮质。②轴向拔出实验:随机选取椎体一侧置入螺钉作为对照组,在材料实验机上行轴向拔出实验,拔出速率为5mm/min。螺钉拔出后用磷酸钙骨水泥0.10-0.15mL修复钉道再次置入螺钉作为修复组,另一侧直接以磷酸钙骨水泥填充后置入螺钉作为强化组,37℃下放置24h后再行轴向拔出试验。③周期抗屈试验和抗屈后抗剪切试验:随机选取椎体一侧置入螺钉作为对照组,另一侧直接以磷酸钙骨水泥填充后置入螺钉作为强化组行周期抗屈试验和抗屈后抗剪切试验。主要观察指标:①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②周期抗屈实验后螺钉的位移。③周期抗屈后螺钉的最大抗剪切力。结果:①轴向拔出试验:骨质正常椎体,对照组拔出力为(313&;#177;64)N,修复组为(376&;#177;88)N,强化组为(446&;#177;121)N;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拔出力为(106&;#177;47)N,修复组为(154&;#177;67)N,强化组为(191&;#177;80)N。修复组、强化组的轴向拔出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周期抗屈实验:强化组在相同载荷下产生的位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③最大抗剪切力:骨质正常椎体:对照组为(301&;#177;79)N,强化组为(395&;#177;105)N。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为(87&;#177;39)N,强化组为(149&;#177;63)N,强化组的最大抗剪切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提高螺钉的轴向拔出力及抗剪切能力,在骨质疏松时强化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李奇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4):6845-6848
目的:概述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资料来源:检索Pubmed1993-01/2004-10关于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及治疗其他骨折疾病中的应用,以及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生物力学分析有关的文章。检索词为"bone cement,cementless,arthroplasty,biomechanic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06-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骨水泥,非骨水泥,关节置换术,生物力学"。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②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生物力学分析。③骨水泥在除髋部骨折外治疗中的应用。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0篇文章,排除94篇重复性研究,纳入26篇与纳入标准最为贴近的文章。资料综合:骨水泥型假体的应用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方面取得满意效果,可改善患者Harris髋部评分,并发症也较少。非骨水泥型假体表面为多孔,植入人体后,依靠骨组织反应生长能力,使骨与假体表面形成紧密地生物固定,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患者安全、假体固定为生物学固定、手术创伤小等优点,避免了骨水泥在注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假体返修所带来的取出麻烦、骨质破坏过多现象。应用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优良率达9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是临床病例中常出现的问题。在众多的相关因素中,机械力学因素是造成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磷酸钙骨水泥在多种骨折: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跟骨骨折等中也有应用。结论: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并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人工骨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材料植入体内后的微观结构变化。方法研制新型CPC并与BMP复合成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干骨缺损,通过X线片、扫描电镜、骨密度测量和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和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CPC/BMP复合物可以有效地修复骨缺损,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而单纯的CPC新骨形成速度的材料降解速度都明显低于CPC/BMP。结论CPC/BMP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为实验组.植入同种异体做小颗粒骨为对照组和不植入任何物质的为空白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修复血管化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比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能更有效地修复骨缺损.空白组无骨愈合迹象;组织学观察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生成的骨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生物力学测定证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的力学强度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6具新鲜成人尸体T11~L4共36个椎体,随机选取其中32个,分为4组(A,B,C,D),每组8个。A组:随机选择一侧椎弓根置入直径为6.5mm的椎弓根螺钉,另一侧以直径为3.5mm的钻头导孔,均不穿透椎体前侧骨皮质。在材料实验机上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拔出速率为5mm/min。然后向两侧椎弓根孔道注入配制好的磷酸钙骨水泥3~5ml,植入与前相同的椎弓根螺钉,体温下(37℃)放置24h后,再行前述拔出实验。B组: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修复和强化,作为对照,操作方法同A组。C组:植入椎弓根螺钉,添加或不添加CPC,进行周期抗屈实验。D组:相同方法,应用PMMA作为对照。〖结果〗CPC对照组拔出力为(826.8±171.0)N,修复组为(1430.3±278.4)N,强化组为(1452.7±288.3)N;PMMA对照组拔出力为(839.7±181.1)N,修复组为(1846.2±342.1)N,强化组为(1946.9±359.4)N。CPC骨水泥强化组和修复组拔出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但分别小于PMMA强化组和修复组。周期抗屈实验中,添加CPC可使椎弓根螺钉在同等负荷(200N,800个周期)下仅产生较小的位移,但强化效果不及PMMA。〖结论〗在植入椎弓根螺钉时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 umphosphate cement,CPC)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6具新鲜成人尸体T11~L4共36个椎体,随机选取其中32个,分为4组(A,B,C,D),每组8个.A组:随机选择一侧椎弓根置入直径为6.5 mm的椎弓根螺钉,另一侧以直径为3.5 mm的钻头导孔,均不穿透椎体前侧骨皮质.在材料实验机上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拔出速率为5 mm/min.然后向两侧椎弓根孔道注入配制好的磷酸钙骨水泥3~5 ml,植入与前相同的椎弓根螺钉,体温下(37℃)放置24 h后,再行前述拔出实验.B组: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修复和强化,作为对照,操作方法同A组.C组:植入椎弓根螺钉,添加或不添加CPC,进行周期抗屈实验.D组:相同方法,应用PMMA作为对照.〖结果〗CPC对照组拔出力为(826.8±171.0)N,修复组为(1430.3±278.4)N,强化组为(1452.7±288.3)N;PMMA对照组拔出力为(839.7±181.1)N,修复组为(1846.2±342.1)N,强化组为(1946.9±359.4)N.CPC骨水泥强化组和修复组拔出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但分别小于PMMA强化组和修复组.周期抗屈实验中,添加CPC可使椎弓根螺钉在同等负荷(200N,800个周期)下仅产生较小的位移,但强化效果不及PMMA.〖结论〗在植入椎弓根螺钉时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磷酸钙骨水泥可显著提高其初始稳定性,虽其强化效果不及PMMA,但其潜在的开发前景已经使PMMA的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不同直径螺钉对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直径螺钉固定时添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CPC)对骨质疏松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16个股骨上段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深螺纹强化组和浅螺纹强化组。结果两组均灌注CCPC,深螺纹组和浅螺纹组的螺钉初始松动加载力分别为(329±35)N,(285±26)N;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370±22)N,(306±24)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螺钉直径与骨质疏松股骨颈强化后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磷酸钙骨水泥/rhBMP-2修复犬股骨头坏死软骨下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后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对侧作为C组。用活门法(Trapdoor)造骨缺损模型,通过活门在骨缺损区A组植入多孔磷酸钙骨水泥/rhBMP-2,B组植入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组缺损区不做处理。回植活门区软骨瓣与骨关节面平齐。16周后进行组织标本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结果:A组,关节面光滑,无活门区软骨瓣塌陷,活门区软骨瓣色泽与周围关节软骨相近,缺损区磷酸钙骨水泥几乎完全吸收由新生骨且织替代,力学强度明显高于B、C组;B组,6只(6/10)软骨瓣塌陷(1mm-3.6mm),软骨瓣色苍白,质软易碎,力学强度低于A组,骨缺损区尚残存部分磷酸钙骨水泥;C组,几乎所有软骨瓣塌陷(1.6mm~5.5mm),色灰白,软易碎,表面有细小的裂纹,力学强度最低,缺损区有纤维组织填充。结论: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多孔磷酸钙骨水泥/rhBMP-2能明显加快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的修复并有效地恢复股骨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生物材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骨缺损的修复中。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不仅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要有合适的空隙结构、表面形态和理化性能,以适应成骨细胞的生长。磷酸钙骨水泥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可注射性和可塑性等优点,成为近年来骨缺损修复中应用较多的生物材料。本文综述磷酸钙骨水泥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实验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6.
磷酸钙骨水泥的临床应用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8):1524-1525
坚强的内固定是骨折治疗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在骨松质和干骺端部位出现的骨折,由于常涉及关节面积骨折形态的复杂性而难以固定。自体骨移植由于来源有限、增加供区创伤等原因在临床应用受限;异体骨移植除费用高和数量有限外,病毒传播和免疫排斥也是目前正在积极探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是一类以各种磷酸钙盐为主要成分的新型人工骨替代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成骨活性,并且还具有反应不生热,能够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及并具有一定的可塑形性等优点。其在骨缺损的修复,骨折、骨病的治疗及口腔科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显示出了较大的作用。现就其CPC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过程中椎体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目前椎体成形中常用的充填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因其过高的强度会引起临近节段骨折,新型材料磷酸钙骨水泥具有骨传导性,但其在体内的生物力学情况尚不明确。目的:模拟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力学环境,观察磷酸钙骨水泥填充后椎体的力学变化情况,评价其在椎体成形中的适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生物力学实验,于2007-02/12在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成年雌性山羊12只,双侧去卵巢法制备骨量减少动物模型。方法:以直径4.0mm钻头横向钻通模型山羊L2~5腰椎椎体双侧皮质,两两随机向骨缺损内注入磷酸钙骨水泥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L1和L6椎体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生物力学测试仪测试术后2,6,12,24周各组椎体的强度和刚度。结果:磷酸钙骨水泥组椎体强度从2周起逐渐增强,在24周时最强,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当,但均低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磷酸钙骨水泥组椎体刚度从2周开始下降,12周达到最低,24周时上升,但各时间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26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刚度2~24周也无明显降低(P=0.815);各时间点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都低于对照组。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填充后椎体具有更合适的生物力学强度,有望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椎体成形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纳米碳管处理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强度和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由于骨缺损和骨质疏松等治疗需要大量的骨修复材料.但常用的骨修复材料之--磷酸钙骨水泥存在脆性大等缺陷,所以临床工作者一直期盼研制一种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更好的骨科修复材料.目的:观察以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0993系列,对新型骨水泥材料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取6具老年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T12~L4)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建立压缩性骨折模型后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恢复高度,分别注射填充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和普通磷酸钙骨水泥,再进行前屈压缩,测量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结果与结论:①新型材料浸提原液对健康人血红细胞溶血率为1.81%,无溶血现象.材料浸提液对L929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无细胞毒性.材料浸提原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小鼠遗传毒性及豚鼠过敏反应.②填充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组成形后的极限载荷、抗压强度、刚度均高于普通磷酸钙骨水泥组(P<0.05).结果表明以纳米碳管处理的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生物相容性符合国际规定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其强度和韧性较普通骨水泥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用于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评价CPC在髓室底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髓室底穿孔患者,共143颗患牙,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69颗患牙)与对照组(74颗患牙),观察组采用CPC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磷酸锌水门汀(ZPC)进行修复,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差异是否存在显著性.结果:随访观察显示,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67颗治疗有效,有效率94.20%(65/69),对照组52颗患牙治疗有效,有效率78.38%(58/74);治疗后1年,观察组62颗治疗有效,有效率89.86%(62/69),对照组53颗患牙治疗有效,有效率71.62%(53/79),两次随访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修复髓室底穿孔效果优于ZPC,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传统磷酸钙水泥存在力学强度差、注射性低和固化时间长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的:回顾分子磷酸钙水泥性能的改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knowledge平台(1995至2011年)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至2011年)有关磷酸钙水泥性能改善以及应用等方面相关文献,最终纳入3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磷酸钙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孔隙率,可塑性,无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骨修复材料,骨肿瘤治疗等领域。为克服传统的磷酸钙水泥力学强度差,凝固时间长,注射性差等问题,目前主要通过调节磷酸钙水泥的固相成分、颗粒大小、添加有机溶剂等方法来提高磷酸钙水泥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