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血清学模式乙肝患者的血清病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的不同血清学模式与血清乙肝病毒核酸 ( HBV DNA)含量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和定量 PCR方法检测 78例乙肝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 HBVM)和 HBV DNA含量 ,并将 HBVDNA含量和患者肝功能中的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8例乙肝患者的 HBV DNA阳性率为 83 .3 % ( 65 / 78) ,65例阳性患者的血清 HBV DNA含量平均为 5 .78± 1.12 (对数值 ) ;慢性乙型肝炎和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血清 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 ( P<0 .0 1) ;HBe Ag或 HBs Ag阳性组的 HBV DNA含量均显著高于HBe Ag或 HBs Ag阴性组 ( P<0 .0 1或 P<0 .0 5 ) ;在出现 HBe Ab血清转换组中 ,HBV DNA阳性率高达 77.8%~ 78.6% ;血清 HBV DNA含量与血清谷丙转氨酶 ( AL T)水平无相关性 ( r=0 .0 2 5 ,P>0 .0 5 ) ,但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 ( r=0 .3 0 3 ,P<0 .0 5 )。结论 :HBV慢性持续感染可能与病毒复制活跃及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 ;慢性乙肝患者在出现 HBe Ab血清转换时 ,并不表示病毒复制停止 ,而只是病毒复制水平降低 ;乙肝患者的肝损害与 HBV复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HBsAg携带者血清睾酮、雌二醇与HBsAg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BsAg携带者血清睾酮 (T)、雌二醇水平 (E2 )与血清HBsAg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RIA法测定 65例HBsAg携带者血清T ,E2 ,HBsAg含量。结果 HBsAg携带者血清T上升时 ,血清HBsAg上升 ,E2 上升时 ,HBsAg下降 ,血清T含量与HBsAg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5 2 3 ,P <0 .0 0 1) ,E2 与HBsAg呈显著负相关 (r =-0 .864 1,P <0 .0 0 1) ,T/E2 与HBsAg呈显著正相关 (r =0 .62 12 ,P <0 .0 0 1)。结论 性激素对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含量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肥胖者血清 HDL 亚类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 -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了 6 4例正常对照及 5 8例肥胖者血清 HDL 亚类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肥胖者血清中前 β1 -HDL、HDL3 c及 HDL3 b含量显著增加 (P<0 .0 0 1) ,而大颗粒的 HDL2 b含量显著减少 (P<0 .0 0 1)。肥胖者中男性前 β1 -HDL 及 HDL3 c含量显著高于女性 (P分别 <0 .0 1及 <0 .0 5 ) ,HDL2 b含量则显著低于女性 (P<0 .0 5 )。正常对照者中男性前 β1 - HDL 含量显著高于女性 (P<0 .0 5 ) ,HDL3 c及 HDL3 b含量较女性亦有所增加 ,而 HDL2 b含量较女性有所减少。肥胖者血清 TG浓度与前 β1 - HDL、HDL3 c及 HDL3 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382、P<0 .0 0 1,r=0 .2 32 ,P<0 .0 5及 r=0 .2 94、P<0 .0 1) ,而与 HDL2 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 0 .30 4,P<0 .0 1)。结论 肥胖者血清 HDL 颗粒直径呈变小趋势 ,提示其 HDL 成熟代谢过程受阻。而且无论肥胖者还是正常对照者中男性血清 HDL 颗粒直径均较女性为小 ,提示性别差异可能与血清 HDL 亚类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凝血及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 HTG)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凝血酶原时间 (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 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活性 ( t- PA)以及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 - 1活性 ( PAI- 1)、血浆纤维蛋白原 ( Fg)含量和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含量。结果  HTG患者 PT和 APTT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 P<0 .0 1,P<0 .0 5 ) ,Fg含量及 PAI-1活性显著增强 ( P<0 .0 1) ,t- PA活性无明显差异。 PT与 HDL - 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 r=0 .44 5 ,P<0 .0 1) ,与TG、apo C 、BG含量及 BMI呈负相关 ( r=- 0 .2 94,- 0 .3 2 0 ,- 0 .2 82 ,- 0 .2 72 ,P<0 .0 5 ) ,APTT与 TG及apo C 含量呈负相关 ( r=- 0 .3 45 ,- 0 .3 2 0 ,P<0 .0 5 )。 t- PA活性与 B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 r=- 0 .3 3 6,P<0 .0 1)。 PAI- 1活性及 Fg含量与 TG、apo C 、C 及 E含量呈正相关 ( r=0 .40 0 ,0 .40 8,0 .497,0 .45 4,P<0 .0 1及 r=0 .64 2 ,0 .5 81,0 .673 ,0 .3 0 4,P<0 .0 1) ,与 HDL - C水平呈负相关 ( r=- 0 .3 66,- 0 .5 2 4,P<0 .0 1)。结论 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凝血活性增加及纤溶活性降低与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DL亚类的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DL亚类组成和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168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DL亚类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前β1-HDL,前β2-HDL,HDL3c,HDL3b及HDL3a含量显著增加(P2均<0.01或<0.05),而LDL2a及HDL2b含量显著减少(P<0.01)。高脂血症患者中男性前β1-HDL及HDL3b含量显著高于女性(P<0.01),HDL2a及HDL2b含量显著低于女性(P<0.01)。正常对照者中男性前β1-HDL含量显著高于女性(P<0.05),HDL2b含量显著低于女性(P<0.05)。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G含量与前β1-HDL,前β2-HDL,HDL3b及HDL3a水平呈正相关(r=0.583,r=0.196,r=0.130及r=0.370),而与HDL2a及HDL2b水平呈负相关(r=-0.293及r=-0.456);TC含量与前β1-HDL及HDL3b水平呈正相关(r=0.348及r=0.219),而与HDL2b水平呈负相关(r=-0.276);LDL-C含量与HDL3b水平呈正相关(r=0.187);HDL-C含量与前β1-HDL及HDL3a水平呈负相关(r=-0.354及r=-0.292),而与HDL2a及HDL2b(r=0.254及r=0.256)水平呈负相关。TG/HDL-C比值与β1-HDL,前β2-HDL,HDL3b及HDL3a水平呈正相关(r=0.593,r=0.225,r=0.123及r=0.394),而与HDL2a及HDL2b水平呈负相关(r=-0.317及r=-0.459)。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DL颗粒直径呈变小趋势,提示其HDL成熟代谢过程受阻。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DL亚类的变化趋势可能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与肝功能损害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5例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肝硬化组 )和 2 0例健康男性 (对照组 )的血清性激素睾酮 (T)、雌酮(E1)、雌二醇 (E2 )、雌三醇 (E3 )水平 ,并采用Child pugh分级法将上述病例分为A级组、B级组和C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T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E1(P <0 .0 1)、E3 (P <0 .0 5 )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 ,E2 无明显差异。从ChildA级到ChildC级T水平呈渐进性显著下降、E1水平呈渐进性显著上升。肝硬化组Child pugh积分与T浓度成负相关 (r =-0 .5 3 ,P <0 .0 1) ,与E1、浓度成正相关 (r =0 .5 11,P <0 .0 1) ,与雌二醇 (E2 )、雌三醇 (E3 )浓度无明确相关。 45例肝硬化患者中有 3 2例有女性化征 ,有女性化征E1浓度明显高于无女性化征E1浓度。结论 :肝硬化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 ,其紊乱程度与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程度有明显关系 ,测定性激素水平变化 ,可以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浓度,观察性激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本文测定了22名男性和10名绝经期女性Ⅰ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并观察了20名男性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其结果表明,男性 NIDDM 患者血清雌二醇(E_2)、雌二醇/睾酮比值(E_2/T)显著升高(P<0.01),T 略低(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本文还观察了女性绝经期患者血清 E_2、E_2/T 显著降低(P<0.01,T 略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胰岛素(INS)略高(P>0.05),C-肽(C-P)显著升高(P<0.05)。E_2与 INS 呈正相关(r=0.56,P<0.01),E_2与 C-P 呈正相关(r=0.54,P<0.01),E_2/T 与 INS 呈正相关(r=0.73,P<0.01)。治疗后部分患者血清 E_2、E_2/T 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性激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37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n(FPG×FINS)-1],同时测定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并计算E2/T,分析血清性激素与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34例非糖尿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浆睾酮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r=0.264,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浆性激素水平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健翔  肖福英 《华夏医学》2004,17(6):884-88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与 HBV- DNA定量检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Am plisensor定量 PCR系统测定 HBV- DNA含量 ,并用 EL ISA方法测定 HBV标志物 HBs Ag、HBe Ag。结果 :10 8例血清标本中 ,HBs Ag(+) HBe Ag(+)组的 HBV- DNA平均拷贝数为 10 7.52± 1 .6 5;HBs Ag(+) HBe Ag(- )组的 HBV- DNA平均拷贝数为 10 4 .6 1± 1 .1 4;HBs Ag (- ) HBe Ag (- )组的 HBV- DNA平均拷贝数为 10 3.0 7± 1 .0 2 ;正常对照组平均拷贝数为10 3.2 2± 1 .38。 HBs Ag(+) HBe Ag(+)组的 HBV- DNA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与HBV- DNA定量结果相互印证 ,EL ISA法是一项灵敏度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判断病情、预防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 ISA法同时检测了乙型肝炎180例和正常献血员5 6例血清中HBV - DNA的含量及其免疫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肝大三阳95例HBV - DNA阳性达95例(10 0 .0 0 % )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 .0 5 ) ,HBV- DNA含量为4 .8×10 7copies·ml- 1 ;小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低于大三阳组(P<0 .0 5 ) ,但平均病毒含量与大三阳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高达2 .1×10 7copies·ml- 1 ;单独HBs Ag阳性和单独HBs 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 3.85 %、33.33% ,平均病毒含量分别为5 .6×10 5copies·ml- 1、3.8×10 4 copies·ml- 1 ;献血员5 6例血清HBV- DNA阳性3例,其病毒含量低于其它组。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比EL ISA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准确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这对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O)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测定血清ALB、GLO水平。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的分期。结果:(1)血清ALB和A/G比值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负相关(r=-0.405,r=-0.400,均P〈0.00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356,r=-0.271,均P〈0.01);(2)血清GLO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0.221,P〈0.05),血清GLO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3)G、S在〈2与≥2之间血清ALB水平和A/O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LB、GLO水平和A/G比值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在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时血清ALB水平较GLO水平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Chen JJ  Ma SW  Wang ZH  Sun J  Zhu YF  Hou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47-1951
目的 了解HBV基因型(B和C)对血清及肝内HBsAg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广州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同期对应的血清和肝组织切片。用PCR-RFLP方法行HBV基因分型;Abbott Architect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采用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对肝脏组织内的HBsAg和HBcAg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数。并对6例基因型B和8例基因型C患者血清HBV HBsAg部分区段DNA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共检测到4种基因型:B(47例)、C(21例)、D(3例)和B/C混合(5例)。血清HBsAg水平在基因型B和C之间无区别,但HBV基因C型患者肝内HBsAg的表达高于B型(P〈0.01)。在HBV基因B型患者中,HBsAg阳性肝细胞分布多为单个或散在几个(22/47),C型中则多为广泛分布(8/21)(P〈0.01)。在基因B型的患者中,血清HBsAg和血清HBVDNA(r=0.674,P=0.000),核心抗原核内(r=0.534,P0.000)以及细胞质表达水平(r=0.405,P=0.004)呈正相关关系;在基因c型的患者中,血清HBsAg仅与血清HBV DNA正相关(r=0.503,P=0.017)。肝内HBsAg水平仅在基因B型患者中与肝细胞质内HBcAg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18,P=0.029),与血清HBsAg、HBV DNA、核心抗原核内表达水平无相关。序列分析显示基因型B和C表面抗原前20个氨基酸序列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基因C型患者肝组织中HBsAg表达水平高于B型;而基因B型的血清HBsAg水平和病毒复制水平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3.
血清HBV DNA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HBV复制水平与肝脏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C地44例自发性发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并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定血清HBVDNA含量。结果:血清HBVDNA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G1-G4)及纤维化程度(S1-S4)之间比较,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I)之间也无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血清乙型肝炎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分别于用药0、12、24、36、48、72和96周检测HBV-LP和HBV DNA.结果:CHB患者中治疗前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中,HBV-LP与HBV DNA降低呈一致趋势(P<0.01),HBV-LP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HBV-LP检测为抗病毒疗效评估提供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肝大蛋白(LHBs)及HBV DNA水平与慢性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61例慢性乙型肝炎、84例HBV源性肝硬化及58例HBV源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大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大蛋白的量分别为(104.31±84.15),(55.83±43.01),(37.81±30.35)g/L.患者外周血中HBVDNA及大蛋白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16%,83.83%,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r=0.862),且随着疾病进展逐渐降低.结论 乙肝大蛋白检测方便可靠,且与慢性肝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HBV tDNA、HBVcccDNA,并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37例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BV tDNA、HBV cccDNA及血清HBV tDNA进行定量检测;采用雅培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定量检测。结果癌组织HBV tDNA、HBV cccDNA与HBsAg定量无相关性(r=0.146,P=0.388;r=0.151,P=0.371);癌旁组织HBV tDNA、HBV cccDNA与HBsAg定量无相关性(r=0.323,P=0.051;r=0.186,P=0.271)。癌组织HBV tDNA、HBV cccDNA及HBV cccDNA占HBV tDNA比例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61 lg拷贝/μgvs6.26 lg拷贝/μg,P=0.067;0.96 lg拷贝/μgvs1.33lg拷贝/μg,P=0.438;14.23%vs19.65%,P=0.501);HBV复制指标间相关性弱,仅癌组织HBV cccDNA与外周血HBV tDNA存在相关性(r=0.382,P=0.020),癌旁组织HBV tDNA与HBV cccDNA存在相关性(r=0.327,P=0.048),癌与癌旁组织HBV tDNA存在相关性(r=0.665,P〈0.001)。结论 HCC患者病毒复制水平减低,癌与癌旁组织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且与血清HBsAg水平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HBV标志物定量与病毒载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各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IF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测定1 486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定量和病毒含量.结果 不同HBV标志物阳性模式的HBsAg定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模式的HBsAg定量也差异极大.HBeAg( )模式的HBV-DNA显著高于HBeAb( )模式及HBeAg(-)HBeAb(-)模式(P<0.01),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HBsAg、HBeAg含量与HBV DNA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3、0.635,P=0.01),HBeAb含量与HBV DNA负相关(r=-0.563,P=0.01).HBsAg定量与HBeAg定量正相关(r=0.466,P=0.01),与HBeAb定量负相关(r=-0.524,P=0.01).结论 HBV标志物定量之间及与HBV DNA含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个体差异极大.全面了解HBV标志物含量及HBV DNA定量可更准确判断病毒复制、状态,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及肝炎临床的转归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自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经PCR扩增后,通过ELISA法进行HBV DNA定量。结果:96例乙肝患者HBV DNA定性与HBV DNA定量的符合率为95.2%;20例急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迅速降低;比较HBV DNA水平,重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急性肝炎,大三阳组高于小三阳组。结论:HBV DNA定量对于了解乙型肝炎的转归、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HBV 感染者胃十二指肠粘膜HBV DNA地高辛原位分子杂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HBV在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分布,复制,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地高辛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62例HBV感染者胃十二指肠粘膜HBVDNA的分布状态,并与血清HBVM,胃十二指肠粘膜HBsAg,HBcAg,肝炎病情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2例HBV感染者,27例(43.55%)胃肠粘膜检出HBV DNA,检出率与肝炎病情程度,血清HBsAg,HBeAg无明显相关,与血清HBVDNA,胃肠粘膜HBsAg,HBcAg密切相关,胃肠粘膜HBVDNA的表达表现为4种模式。结论:HBVDNA可在胃肠组织原位复制,其不同的表达模式反映了病毒复制或整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泌型IgA水平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鹤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鹤峰 445800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泌型IgA(SIg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一个新的评价HBV复制状态及肝细胞损伤的指标。方法 100份经ELISA检测并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拷贝数,用ELISA并经酶标仪定量其SIgA的量。结果 SIgA的含量与HBVDNA的拷贝数的对数呈正相关(r=0.69,P<0.01),在HBsAg( )/HBeAg( )/HBcAb( )组和HBsAg( )/HBeAb( )/HBcAb( )组中SIg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HBV DNA拷贝数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gA的含量在评价HBV的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程度方面比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更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