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波离散离与特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云  单其俊等 《江苏医药》2002,28(4):289-290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特发性心房颤动(Af) 的关系。方法:分别观察28例Af和健康体检者pd,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最小时限(Pmin)差异,对比分析13例心律平显效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结果:Af组较对照组Pd,Pmax增大且差异显著,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d ,Pmin增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d是预测特发性,Af的一个心电图指标,与Af发作频率有关,可用来考察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
潘伟彪  兰军  郭灼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46-1347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伊贝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ms)和最大P波时限(Pmax,ms)的影响。方法9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31例,伊贝沙坦组29例和胺碘酮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观察药物治疗2个月前后心电图Pd和Pmax的变化。结果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和Pmax明显延长;胺碘酮加伊贝沙坦治疗前Pd(48±8)、Pmax(126±7),治疗后Pd(31±5)、Pmax(109±8);伊贝沙坦治疗治疗前Pd(47±9)、Pmax(126±6),治疗后Pd(44±7)、Pmax(120±9),但差异无显著意义;胺碘酮治疗前Pd(49±9)、Pmax(126±8),治疗后Pd(39±6)、Pmax(112±7),但对Pd和Pmax改善少于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结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能显著降低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  相似文献   

3.
房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预测指标较少,近年来对P波离散(Pd)和P波最大时限(Pmax)的研究较多,认为它是预测房颤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指标。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测定的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现对我院2000年共收住的阵发性房颤及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关系.方法:将8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病并PAf病史者为A组(共计44例), 无PAf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为B组(共计44例).在平静仰卧时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12导联P波时限,其中最大P波时限(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之差值即为Pd.结果:A组Pmax较B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Pd较B组增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A组心脏射血分数(EF)较B组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可作为PAf的体表心电图预测指标,可作为预测PAf以及筛选和评价抗房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和预防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PAf)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观察30例特发性PAf和40例健康成人的Pmax及Pd,研究Pmax和Pd对特发性PAf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特发性PAf患者的Pmax及Pd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max>110ms、Pd>40ms及二者相结合时预测特发性PAf的敏感性分别为86%、84.2%和72.2%,特异性分别为78.3%、85.0%和8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6%、85.3%和89.4%.结论Pmax和Pd在特发性PAf病人中明显增加,可作为预测特发性PAf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 51例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被随机分为坎地沙坦治疗组(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慢性心力衰竭基本治疗两组相同,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2~4mg/d,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Pmax和Pmin,计算出Pd(Pd=Pmax-Pmin)。结果治疗前两组Pmax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的Pmax、Pd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没有差异(P〉0.05)。治疗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降低Pmax、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7.
P波离散度预测冠心病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强  陈运和 《江西医药》2003,38(2):123-124
P波离散度(Pd)是近年来提出的反映心房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一个概念,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长时限(Pmax)与最短时限(Pmin)的差距。大量的资料表明Pd是预测心房纤颤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探讨Pd对预测  相似文献   

8.
P波离散度对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者76例,另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者76例,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房颤动组Pmax为(118.55±12.19)ms,Pd为(41.46±11.71)ms。对照组Pmax为(101.41±9.12)ms,Pd为(35.51±9.80)ms。两组Pmax和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陆丽萍 《淮海医药》2006,24(1):48-49
P波离散度(Pd)是指同步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在同一心动周期所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之间的差值,它可间接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的非均质性活动,可以作为一种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新指标[1].本文通过测量65岁以上老年人的Pd值,对比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组Pd阳性率,以进一步探讨Pd在临床上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器质性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后者称为特发性心房颤动。由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无心房增大,故特发性心房颤动表现为阵发性。P波离散度(Pwd)是指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中,不同导联最大P波时限(Pmax)与最小P波时限(Pmin)的差值,它反映心房内部和心房间不同部位非均质的电传导及活动[1]。本文旨在观察特发性心房颤  相似文献   

11.
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Pd)是指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小时限(Pmin)的差值,有研究提示:P波离散度是体表心电图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新指标,预测心房颤动具有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在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5例高血压患者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采用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Pmax、Pmin和P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间Pmax、Pmin、Pd、LAD和LVEF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max和Pd明显增大(P〈0.05),两组间Pmin、LA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Pd≥40ms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上升。结论:Pd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因子,与Pmax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罗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9):17-18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患者 ,观察其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Pmax)。选 8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作对照分析。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Pd、Pma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P波离散度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房颤的一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价值。方法记录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PAF者(A组)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定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与4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者(B组)比较。统计Pd≥40ms、Pax≥120ms以及Pd≥40ms+Pmax≥120ms阳性例数,计算PAF的灵敏性、特异性。结果Pmax:A组(125.84±17.7)ms显著高于B组(109.4±13.1)ms(P〈0.05);Pd:A组(47.7±13.1)ms显著高于B组(31.4±11.6)ms(P〈0.05);Pmin、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max、Pd、LAD是PAF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是PAF的独立预测因子。Pmax≥12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2.5%;Pd≥4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85%;Pmax〉100ms+Pd≥40ms的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87.5%。结论Pd是原发性高血压伴PAF的独立预测因子,与Pmax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预防心房颤动(房颤)发作时对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40例只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随诊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其最大P波(Pmax)时间.最小P波(Pmin)时限及P波离散度(Pdis)。结果治疗组3个月后Pmax无明显变化,Pmin增大,Pdis缩小,而对照组Pmax、Pmin及Pdis无明显变化。两组间P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Pdi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胺碘酮使Pds缩小可能是其有效预防房颤复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延林  狄欣欣  高敏 《中国医药》2013,8(7):881-883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左心房大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记录160例PAF患者(PAF组)的Pd及Pmax,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并与160例非PAF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F组的Pd[(47±9)ms比(33±4)ms]增大、Pmax[(123±14) ms比(104±11)ms]明显延长,LAD [(4.2±0.6)cm比(3.5±0.4)cm]明显增大(P<0.05).Pd、Pmax与LAD在不同病因PAF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d及Pmax与LAD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6、0.558,P<0.05).Pmax≥110 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9%、73.8%和75.7%;Pd≥40 ms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2.5%和82.3%;当联合Pmax≥110 ms且Pd≥40 ms时,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89.5%.以LAD≥4.0 cm为左心房扩大诊断标准,则其预测PAF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1%、65.6%和66.5%.结论 Pd、Pmax与PAF患者左心房大小显著相关,均可作为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ARB对高血压病患者心房电重构的影响观察(附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能够干预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药物.方法抽取内科住院病人中确诊高血压病患者200例,按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且在半年以上,分为ARB组和非ARB组两组.再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取32例作为本项临床研究的最终观察对象.据两组的性别、年龄、血压、高血压病患病年限,计算房颤发生率、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ARB组的高血压病患病年限高于非ARB组(P<0.05);房颤的发生率,ARB组低于非ARB组(P<0.05);Pmax和Pd,ARB组低于非ARB组(P<0.01);两组间Pmin、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B可以用来作为干预高血压病并发房颤的有效基础药物,从而使高血压病患者避免因房颤而并发脑卒中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稳心颗粒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患者作为房颤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为常规治疗组,B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同时以54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不伴PA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及无房颤组以及A、B组间治疗前后Pmax及Pd的变化。结果房颤组Pmax及Pd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治疗前A、B两组Pmax及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max及Pd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者较无PAF者Pmax及Pd增大,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可缩短Pmax及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9.
P波离散度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75-1675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中的价值。方法观察5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纤颤(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和Pd,并与60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心房纤颤者(B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Pmax(126.32±3.56)ms、Pd(49.56±7.68)ms;B组Pmax(109.72±7.86)ms、Pd(28.42±2.1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max>11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91%、准确性89%;Pd>4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93%、特异性95%、准确性91%。结论Pmax、Pd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功能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探讨心功能指标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用CDFI超声测定38例PAF患者和30例正常组的P波最大时间(Pmax)、P波离散度(Pd)。结果PAF组Pmax和Pd阳性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Pmax+Pd联合使用,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用者;PAF组左心房内径、左房舒张末期面积、左房收缩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左房峰值充盈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左室峰值充盈率(LvPFR)与LAP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P<0.01);P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678,P<0.05)。结论Pd与Pmax结合使用,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