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倍博特)与缬沙坦/氢氯噻嗪(复代文)治疗老年晨峰高血压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择90例治疗或未经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部给予缬沙坦单药80 mg,每天1次,治疗4周后其中58例经动态血压监测具有晨峰血压现象(MBPS)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换用药物倍博特(n=29),对照组换用药物复代文(n=29),每天1次,观察换药治疗4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24 h平均血压达标率、晨峰血压控制率。结果与换药治疗前比较,2组换药治疗4周后24 h平均SBP和DBP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血压达标率、晨峰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或缬沙坦/氢氯噻嗪均能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缬沙坦/氨氯地平具有更高的血压达标率及晨峰血压控制率,更适合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王磊  魏新伟  于芳 《天津医药》2016,44(1):105-109
摘要: 目的 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治疗作用。方法 8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2 组, 分别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组) 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 (氢氯噻嗪组) 降压治疗, 监测 2 组 24 h 动态血压, 观察治疗前、 治疗第 6 周和第 12 周, 2 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同时观察 2 组 6 周末血压达标率。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 组治疗 6 周和 12 周的 24 h 平均收缩压 (SBP)、白昼 SBP、 夜间 SBP、 晨峰 SBP、 24 h 收缩压变异性 (SBPV) 均较治疗前降低 (P < 0.05)。24 h SBP、 白昼 SBP、 夜间 SBP、 24 h SBPV 及白昼 SBPV 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P < 0.05)。治疗第 6 周和第 12 周, 氨氯地平组 24 h SBP、 白昼 SBP、 夜间 SBP 及白昼 SBPV 较氢氯噻嗪组降低 (P < 0.05), 治疗第 12 周, 氨氯地平组 24 h SBPV 低于氢氯噻嗪组 (P < 0.01)。2 组血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降低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方面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对高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高龄轻中度高血压伴晨峰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干预组予以缬沙坦80 mg/d晨起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mg/d睡前口服,对照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d晨起口服。观察两组患者降压效果及治疗前后晨起后2 h SBP、DBP和晨峰SBP的差异。结果:两组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服药后6周时两组降压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晨起后2 h SBP、DBP比较,服药后2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4周、6周时有统计学无差异(P<0.05)。两组晨峰SBP比较,服药后2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4周、6周时有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能够有效地控制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降压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9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口服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治疗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昼夜血压水平、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24h平均舒张压(DBP)、24h平均收缩压(SB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平均DBP、24h平均S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与心理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和拉西地平组(均n=48),分别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d(-1)和拉西地平4 mg·d(-1)和拉西地平4 mg·d(-1),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能按规定服药并按时回访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种药物对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血压杓形及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平滑指数(SI)的影响。结果治疗12周后,左旋氨氯地平组及拉西地平组各时段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左旋氨氯地平组降压幅度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杓形血压百分率明显提高(P<0.05);与拉西地平组比较,左旋氨氯地平组日间平均SBP/DBP变异性、夜间平均SBP/DBP变异性、清晨06:00(-1),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能按规定服药并按时回访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种药物对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血压杓形及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平滑指数(SI)的影响。结果治疗12周后,左旋氨氯地平组及拉西地平组各时段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左旋氨氯地平组降压幅度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杓形血压百分率明显提高(P<0.05);与拉西地平组比较,左旋氨氯地平组日间平均SBP/DBP变异性、夜间平均SBP/DBP变异性、清晨06:0009:00点平均SBP/DBP变异性、夜间23:0009:00点平均SBP/DBP变异性、夜间23:0024:00点平均SBP/DBP变异性均显著改善(P<0.01)。左旋氨氯地平组SI_(SBP)和SI_(DBP)明显高于拉西地平组(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地控制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3年诊断并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对照组加倍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肾功能变化,并分析血压变化与肾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和舒张压(24h 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h SBPV)、平均舒张压变异度(24h DBPV)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BPV、24h DBPV与Scr、BUN呈正相关(r=0.21、0.26,r=0.19、0.23,P〈0.05),与Ccr呈负相关(r=-0.27、-0.25,P〈0.05)。结论使用加倍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度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聂磊 《河北医药》2015,(2):242-244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培哚普利、缬沙坦3种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及视黄醛结合蛋白4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收治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49例,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83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RBP4、APN、SBP、DBP、HR、BMI、WH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3组的BMI和WHR同组之间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BP、DBP治疗前后均明显下降,同组间比较,其中SBP、DBP及缬沙坦组的HR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哚普利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氨氯地平组的HR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SBP、DB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的HR与培哚普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氨氯地平组的APN和RBP4同组之间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比较,在APN的变化上氨氯地平组治疗后与培哚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BP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APN和RBP4的水平没有明显改善,而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既能提患者血浆中的APN水平,又能降低RBP4的水平,除能起到降压作用以外还能避免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某院收治的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血压〔24h收缩压(SBP)、24h舒张压(DBP)〕、心功能指标〔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肾功能指标〔24h尿微量清蛋白(UAE)、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h SBP、24h 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BP、24h DB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VST、LVDd、LVPWT、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VST、LVDd、LVPWT、LV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UAE、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UA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董桂琴 《海峡药学》2013,(6):119-1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血压及心室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以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只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在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分别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和左旋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很好的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门诊接受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4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患者均于治疗4周、治疗8周门诊随访检测血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治疗4周、治疗8周SBP、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4周、治疗8周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情绪波动,因此可提高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疗效,使血压稳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钙离子拮抗剂与ARBs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 1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非洛地平缓释剂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缬沙坦组,每组40例。服药8周后,分别比较不同降压药物对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治疗8周后,各组观察指标(24hS BP、24hD BP、清晨自测SBP、清晨自测DB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对血压晨峰的控制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对血压晨峰的影响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对晨峰现象的影响优于非洛地平缓释剂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及缬沙坦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其中以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清晨血压控制的有效率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到京煤集团总医院治疗高血压的78例老年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24h动态SBP及DBP、白昼动态SBP及DBP、夜间动态SBP及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8,(3):393-397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190例非杓型高血压合并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82)和观察组(n=108)。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分散片4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那雄胺片5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间隔3个月进行1次随访。统计两组患者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24 h平均脉压差(24 h P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白昼平均脉压差(d P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夜间平均脉压差(n PP)]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和血压节律变化情况(杓型血压转变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和夜尿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和杓型血压转变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非杓型高血压合并BPH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改善血压节律性,安全性较好;且两药联用效果优于替米沙坦单用。  相似文献   

14.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晨峰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40~179mmHg,舒张压(DBP)90—109mmHg]口服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4周后应用ABPM评价血压和血压晨峰程度的变化。以起床后2h内SBP增加≥23mmHg,DBP〉15mmHg为晨峰阳性(MBPS)(+)组,低于以上值为MBPS(-)组。结果(1)入选60例患者,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治疗4周末,24hSBP/DBP降低(10.8±1.7)/(8.6±0.8)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入选60例患者治疗后,MBPS(+)的患者减少,MBPS(-)的患者增多,治疗前后频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不仅有效降低24h血压,还能够遏制血压晨峰的发生,并降低晨峰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45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55例)、B组(45例)、C组(45例),A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治疗,C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结果 治疗后,A组患者的SBP、DBP均显著低于B、C组(P<0.05),但B组与C组患者的SBP、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B、C组(P<0.05),但B组与C组患者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并发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接受联合尼莫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80例并发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分为A、B及C组,每组60例.A组接受尼莫地平治疗,B组接受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组接受联合尼莫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入组时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C组SBP及DBP均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但A组及B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同时三组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尼莫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改善并发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高血压肾病患者行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18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以患者先后入院时间为依据完成平均分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缬沙坦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而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治疗期间,应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血压合理控制,提升患者肾功能,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疗效。方法将64例I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而治疗组在给予此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单硝酸酯异山梨酯联合治疗。经过35年的治疗后,随访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单纯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相比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片80mg,每日1次。治疗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26例,达标率为61.90%,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有17例,达标率为54.76%。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缬沙坦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15):2039-2042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反杓型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片40 mg+氢氯噻嗪片10 mg,每日1次,清晨口服;B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晚间口服;C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片(用法用量同A组)+氢氯噻嗪片(用法用量同A组)+左旋氨氯地平片(用法用量同B组)。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反杓型节律逆转为正常杓型节律的逆转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24 h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24 h血压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C组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反杓型节律逆转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分时服药治疗反杓型高血压不仅可以降低患者24 h血压,还能有效逆转反杓型节律,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