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由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所致,容易累及心瓣膜,其特征性病理损害为赘生物形成。IE多发生在原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也可发生在正常心瓣膜上,随着各种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开展、人口老龄化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IE的临床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若诊治不当,病死率仍很高[1]。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有赘生物形成。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或腱索与心壁内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并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每一类致病菌及病程均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和预后均不同。IE患者死亡率较高,20%以上。故及时诊断并采取内科、外科联合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故作者对本病致病微生物、临床诊断、治疗进行以下概述。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发生于心内膜表面的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直接感染心内膜或心脏瓣膜而引起的炎症,可累及心脏的瓣膜、室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室壁内膜,其人群发病率约为3~10人/10万人[1~2].IE的典型表现为赘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由细菌或真菌侵袭引起的心内膜、瓣膜或人工瓣膜的炎症反应,其发病机制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在瓣膜组织上聚集,循环血液中的细菌和真菌沉积其中,逐步覆盖在瓣膜表面上,形成赘生物,导致瓣膜变形、损坏,也可以引起腱索断裂,导致关闭不全。室缺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心内异常通道、瓣膜的畸形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形成的湍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以前被人称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心内膜表面的感染.因心瓣膜与心内膜相邻,炎症常会累及到心瓣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MCSF-1,c-fms)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作用和其对瓣膜组织在赘生物形成中的影响.方法: 比较研究IE早期家兔心脏瓣膜MCSF-1和 c-fms mRNA 表达水平变化.7只正常家兔做对照;7只家兔静脉注射5×106CFU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7只家兔行二尖瓣手术;7只家兔行二尖瓣手术加静脉注射金葡菌;7只家兔行三尖瓣手术;7只家兔行三尖瓣手术加静脉注射金葡菌.6 h后取出心脏瓣膜,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量MCSF-1和c-fms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二尖瓣和三尖瓣 MCSF-1 mRNA 在各自的房室瓣手术后明显提高表达(P<0.05).附加金葡菌注射后,二尖瓣MCSF-1 mRNA 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P<0.01),而三尖瓣没有明显变化;二尖瓣和三尖瓣c-fms mRNA在各自的房室瓣手术后明显降低表达水平(P<0.05).结论: M-CSF,c-fms是参与IE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二尖瓣和三尖瓣在IE早期有不同的MCSF-1,c-fms表达反应.瓣膜组织的MCSF-1 mRNA 表达水平与IE炎症发展状态相平行.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杂志》2022,(26):2037-204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因粒细胞缺乏、免疫力减低, 容易合并严重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少见感染, 表现为发热、心脏瓣膜杂音、心脏瓣膜赘生物, 出现血管和免疫学异常, 有可能合并脑、肺或脾栓塞等。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本文拟通过对1例MDS患者合并IE的诊治经过, 复习相关文献,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血液病合并IE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瓣膜或腱索或大动脉内膜并伴赘生物形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分枝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其基本病变为心内膜炎症,形成赘生物,主要侵犯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多见,也可发生在其他有病变的瓣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我院手术治疗的 4 1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男 2 3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2 2 6岁 ,术前 2 7例进行了血细菌培养 ,其中阳性 11例 (41% )。 34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 ,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 ,纠治先心病及瓣膜病变。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例 ,死亡率 2 4 % ,其余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先心病并发IE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超声心电图在诊断上有重要作用 ;常规血培养有假阴性结果 ;对先心病并发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29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病微生物的变迁,其临床表现亦发生了较大变化,容易引起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复习了我院1970~1989年6月共收治80例 IE 的资料,现将误诊的29例(36.3%)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4例,女15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58岁;误诊时间最短3天,最长半年;原有器质性心脏病22例,心脏手术后2例,原来无心脏瓣膜损害者5例;治愈10例,好转8例,死亡11例。误诊29例 IE 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见附表。2.误诊病种: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伴风湿附表误诊29例 IE 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现对42例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IE)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陆双政 《右江医学》2012,40(3):427-429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容易累及心瓣膜,赘生物形成是其特征性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但发热为绝大多数患者的第一症状,而听诊有心脏杂音为第一体征[1]。由于IE可对心脏、动脉、神经系统、肾脏造成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肌脓肿、化脓性心包炎、心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eardifis,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处的感染虽属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心瓣膜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伴赘生物形成.由于近年来IE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本病临床更趋复杂而不典型,这无疑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2002年住院的4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E分类方法,现已废除。  相似文献   

16.
梁琳  张显敏 《陕西医学杂志》2022,(4):467-469+491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多切面扫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IE患者147例,先天性心脏病(CHD)95例,风湿性心脏病(RHD)52例,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TEE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TE和TEE对IE患者赘生物瓣膜累及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TTE和TEE对CHD、RHD患者不同瓣膜累及部位赘生物的检出率。比较TTE和TEE对IE患者并发症的检出率。结果:TEE对IE合并RHD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以及对IE总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E和TEE对IE合并CHD患者主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EE对IE合并RHD患者二尖瓣赘生物的检出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E对IE患者瓣周脓肿、瓣膜穿孔、瓣膜脱垂、瓣周漏的检出率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TTE相比,TEE多切面扫查在IE患者赘生物、并发症诊断中具有较...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 IE)是心脏瓣膜、心内膜及大动脉内膜炎症性疾病,原称为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1]。消除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是治疗的关键。及早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的侵入而至心内膜、心 瓣膜甚至大动脉内膜感染性炎症病变.心内膜炎是指心壁内膜 的炎症.心脏瓣膜最常受累,其次为心腔内膜.当心内膜炎的 损害(赘生物)含有微生物时,则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这是一 个总称,包括了疾病的各种临床类型(如急性、亚急性、人工 瓣膜性感染),也包括了不同的病原(如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感染.  相似文献   

19.
[前言] 自从1960年Harken在人体上第一次用笼球瓣膜进行替换手术获得成功后,继之1965年由Binet将异种生物瓣膜使用于人体获得成功。前一种瓣膜是用人工材料制成的称为“人工瓣”而后一种是用生物组织(如:猪主动脉瓣、牛心包)制成的称为“生物瓣”。自1965年生物瓣应用于临床到在现只不过有十多年历史,目前国外、国内对瓣膜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正  相似文献   

20.
徐应佳 《海南医学》2007,18(8):142-143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儿科1995~2006年58例IE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1)31例IE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12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基础上,15例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2)临床主要表现:发热(44例,75.8%)、肝大(19例,32.7%)、脾大(14例,24.1%)、贫血(16例,27.6%)、血沉增快(21例,36.2%)、脏器栓塞(8例,13.7%).(3)受累瓣膜以二尖瓣赘生物最多见,占42%.(4)由于IE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早期易被误诊.(5)治愈率为55.1%,自动出院或转院10例(17.2%),死亡4例(6.8%),以脑栓塞及心力衰竭为常见死因.结论 小儿发生IE的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较多见,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血培养、超声检查有助于IE的诊断.对于IE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应用抗生素,若内科治疗效果不满意,应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