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原发性EB病毒(EBV)感染的常见表现形式.EBV为疱疹病毒科,γ亚科.EBV感染在婴幼儿多为隐性感染,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则表现为IM.IM的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增高.但合并血性胸腹水者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EBV)感染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机体免疫关系密切。EBV感染机体后,以B淋巴细胞为主要靶细胞和主要潜伏感染场所,通过潜伏性感染和裂解性感染的转换实现对宿主的终身潜伏感染,此过程主要涉及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以及病毒的免疫逃逸,其中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在IM发病、B淋巴细胞增殖的控制以及EBV清除方面的作用显著。EBV感染后IM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存在差异,存在发展为肿瘤性疾病的可能,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IM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7月间诊断为IM的住院患儿,分为EBV感染者和非EBV感染者。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IM住院患儿127例中EBV感染者102例(感染组),非EBV感染者25例(非感染组)。(1)感染组较非感染组发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2)感染组肝脾肿大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皮疹发生率低于非感染组;(3)感染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改变较非感染组更明显;(4)感染组谷丙转氨酶、总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较非感染组变化更显著。结论:IM患儿EBV感染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
陈琼  黄志  刘岚  龚曼子 《重庆医学》2003,32(10):1375-1376
目的 比较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 )常用的几种重要的方法优缺点 ,及其它们在IM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瑞氏染色法计数血片中的变异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用酶联免疫吸咐法检测血清中EBV IgG、IgM ;用AVITEX IM乳胶法检测血清中嗜异性抗体。结果 异形淋巴细胞阳性率 (≥ 0 .1 )为 80 .2 % (6 5 /81例 ) ,EBV IgG、EBV IgM阳性率分别为 74 .1 % (6 0 /81例 )、6 4 .2 % (5 2 /81例 ) ,而嗜异性凝集反应 (HA)阳性率高达 91 .4 % (74 /81例 )。三者相比HA阳性率分别高于前两者 ,差异显著 (χ2 =4 .1 0~ 1 8.3,P <0 .0 5~ 0 .0 1 )。结论 由于IM临床表现复杂 ,易于误诊 ,因此特异而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尤为重要 ,异形淋巴细胞、EBV IgG、EBV IgM、HA三者检测在IM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HA阳性率最高 ,敏感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在EB病毒(EBV)相关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E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IM的住院患儿40例为IM组,以40例EB病毒检测阴性的发热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值及异型淋巴细胞比值的...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V)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出现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血清出现嗜异凝集素及EBV特异性抗体等。本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科2003~2006年收治的30例IM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EB病毒(EBV)DNA载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治疗1 155例IM患者,并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和相关的临床指标。EBV DNA≥500 copies/mL为EBV感染。根据EBV感染分为EBV阳性组和EBV阴性组,比较组间IM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EBV DNA的载量结果,分为4组(分别为500~104 copies/mL,104~105 copies/mL,105~106 copies/mL,>106 copies/mL),比较组间IM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EBV DNA载量和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EBV阳性组ALT、LDH及住院时长与阴性组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组比较,EBV阳性组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CD...  相似文献   

8.
陈刚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3):289-293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DNA载量和血清学抗体检测是当前实验室最主要的两个诊断手段。不同的检验项目和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和适用范围,对不同EBV感染相关疾病需选择合适的项目和方法。本文对检测EBV技术及在相关疾病的运用做了简单概括,并对EBV感染的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检测临床应用进行了概述,其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型及比例有助于评估IM患者的感染阶段和免疫状态,CAEBV患者Th17计数和Th17在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CAEBV、EBV-HLH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降低;多种EBV感染相关疾病IL-10的表达水平升高;鼻咽癌及其他EBV相关恶性肿瘤表达LMP2A;EBV转化B淋巴细胞多种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诊断儿童EBV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价值。 方法选择EBV相关IM患儿201例(感染组)和健康儿童20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SAA、ADA水平,分析TNF-α、SAA、ADA与EBV相关IM患儿血常规、生化指标、异型淋巴细胞计数、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pstein-barr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EBV-DNA)拷贝数之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分析TNF-α、SAA、ADA诊断EBV相关IM的价值。 结果感染组血清TNF-α、SAA、A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NF-α、SAA、ADA水平均与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EBV-DNA、ALT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NF-α、SAA、ADA诊断EBV相关I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87、0.788、0.931,敏感度分别为70.65%、77.61%、76.12%、92.04%,特异度分别为76.50%、82.00%、84.50%、96.00%。 结论EBV相关IM患儿血清TNF-α、SAA、ADA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异型淋巴细胞、EBV-DNA拷贝数、肝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联合TNF-α、SAA、ADA可提高EBV相关IM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纳入IM患儿60例,根据病原体感染情况分为单纯EBV感染组和多重感染组,各30例。分析多重感染组病原体分布特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结果:IM患儿合并感染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P)(33.33%)和巨细胞病毒(CMV)(23.33%)。多重感染组发热、脾脏肿大、肝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眼睑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EBV感染组(P<0.05),多重感染组的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单纯EBV感染组(P<0.05)。多重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BC)、异型淋巴细胞(AL)比例、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CD3+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EBV感染组(P<0.05)。多重感染组肺炎、贫血、心肌损害、肝损伤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EBV感染组(P<0.05)。两组患儿出院时体温均恢复正常,临床体征均得以明显缓解,心肌功能和肝功能均于治疗2~4周后恢复正常,预后良好。结论...  相似文献   

11.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秀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1):912-913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ieosis,IM,简称传单)是EB病毒(EBV)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异型细胞等为其特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不典型病例多,极易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EBV-CA IgM、EBV DNA及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用于诊断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32例(观察组),及同期入院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33例(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定量PCR和外周血抗凝样本涂片镜检检测2组患儿的EBV-CA IgM、血清EBV DNA以及异型淋巴细胞占全血有核细胞百分比,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各项指标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用ROC曲线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项指标并联联合检测敏感度(97.43%)明显高于3项指标单项检测。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用于诊断I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5,高于EBV-CA IgM(0.723)、EBV DNA(0.928)和异型淋巴细胞(0.961)单项检测。 结论 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诊断儿童IM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敏感度;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并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最先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的一种病毒,在分类学上将EBV归人疱疹病毒γ亚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DNA病毒。全球广泛分布,据估计全球约有90%以上人群感染过EBV。已证明EB病毒能引起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Burkitt’S淋巴瘤(BL)、鼻咽癌(NPC)、移植后淋巴瘤、何杰金氏病(HD)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PTL)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王燕  钟家蓉 《重庆医学》2004,33(10):1600-16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的传染病[1].其临床以不规则发热、咽峡炎、外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并发症多,可损伤心脏.本文分析2002年1月~2003年5月我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心肌酶谱异常162例患儿,旨在提高对IM发病时对心肌损害的早期发现和及时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夏欢  洪云  赵庆珠  范维丽 《西部医学》2024,36(6):885-888+894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EB病毒(EBV)或(和)巨细胞病毒(CMV)后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109例IM患儿资料,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EBV感染组(38例)、CMV感染组(25例)、混合感染组(46例)。分析不同感染组IM患儿的一般特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计收集109例IM患儿,男61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27〖DK〗∶1,平均年龄为(4.66±2.68)岁,2~6岁儿童发病较多,约占73.4%。IM患儿一年四季均有患病,其中冬春季患病人数相对较多,占总人数的58.7%。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发热(86.2%)、淋巴结肿大(78.0%)、咽峡炎(75.2%)、肝脏肿大(48.6%)、咳嗽(47.7%)最常见。其中CMV感染组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混合感染组WBC计数、LY%、AL%异常率高于其他两组,LDH、ALT、AST结果异常的发生率在混合感染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IM儿童CMV和EBV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更像EBV感染,而实验室检查结果则比单一感染EBV、CMV更为严重,需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发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三联症"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IM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肝损害发生较多,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进展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长期慢性的EB病毒感染可导致淋巴细胞增生性  相似文献   

17.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所致的单核—巨噬系统的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儿科并不少见,且有逐年增多趋势。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等为特征[1]。通过对37例IM患儿的临床观察,诊断,评估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面,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IM)是由EB病毒(EB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多呈散发,亦可呈小流行.多见于年长儿和青少年,较少见于婴幼儿[1].恩施地区2004年~2005年IM小流行,我科共收治IM患儿96例,其中婴幼儿IM58例(60.4%),提示IM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现对其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EBV抗体检测对EB病毒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勤  伊藤斡生 《浙江医学》1997,19(4):203-204
对181例怀疑EB病毒(EBV)感染患儿进行抗体检测。33例确诊为EBV现症感染,其中VCA IgM阳性率为48.48%,EA-DRIgC阳性率为36.36%,VCA IgG阳性宰为100%。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仅9例,其余为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肝炎、急性肾炎、脑炎、肠炎及Bell麻痹。讨论了IM的不典型表现及EBV抗体检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V)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出现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血清出现嗜异凝集素及EBV特异性抗体等。本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科2003-2006年收治的30例IM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