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和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中肝内梗阻性黄疸,仅占梗阻性黄疸的2%~3%,其特点是由于肝内胆小管的弥漫性病变所致,无明显肝外胆管阻塞,包括胆汁淤滞型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药物性肝炎等,临床上也称之为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属内科梗阻性黄疸,不宜手术干预;肝外梗阻性黄疸多指肝门部肝管汇合部以下的胆管梗阻,可通过有创干预,包括外科手术才能解除的黄疸,因此也称作"外科黄疸".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胆道本身或周围脏器的病变以及先天性异常等疾病.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是指左右肝管及其以下胆管因种种原因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后胆汁排泄不畅,因胆汁淤积致整个胆道系统内压显著增高,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这种黄疸常需外科手术治疗,也称为外科黄疸。 梗阻性黄疸常见的病因为胆管结石、胆管及壶腹部肿瘤、胆管炎症和狭窄、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等。梗阻性黄疸可影响肝、肾和消化道机能及免疫功能等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胆道外科诊治难点(下)胆道疾病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李乐天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050051)胆道疾病是造成梗阻性黄疸最主要的原因,常见于先天性畸形、胆道结石、胆管狭窄及肿瘤等。胆道梗阻后必造成胆汁淤积及胆内压升高,压力升到一定程度时肝内胆汁即返...  相似文献   

4.
<正> 肝外梗阻性黄疸常需外科手术治疗,故又称外科黄疸。它一般可分为肝门部、胆总管中段、胆总管下段和壶腹部的梗阻。一、外科黄疸的病因梗阻性黄疸根据梗阻部位分为肝外梗阻和肝内梗阻两大类。 (一)肝外梗阻 1.胆管内:造成胆管内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可以为原发性的,亦可同时合并肝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其次是胆道蛔虫症。 2.胆管壁:急性重症胆管炎可由于胆管粘膜广泛炎性水肿而成造急性梗阻性黄疸;亦可由于肿瘤生长如胆管癌、壶腹部癌(包括乏特氏壶腹癌和乳头癌)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又称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的病因有结石、炎症、肿瘤、胆道外伤及医源性损伤等.患者常有明显的肝功能障碍、乏力、低白蛋白血症等,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升高[1].介入治疗以其独特的微创性优势,在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胆汁淤积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胆管梗阻引起的组织及血中胆汁潴留。临床上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皮肤瘙痒和心动过缓。根据病因可分为肝外梗阻性胆汁淤积和肝内梗阻性胆汁淤积。肝外梗阻性胆汁淤积的梗阻部位在肝外,主要涉及左右肝管至Vater壶腹之间的胆管。胆管结石是最为常见的病因,如结石嵌顿,梗阻部位多在Vater壶腹。胆管炎症造成的狭窄也是梗阻性胆汁淤积较为常见的病因,多由原发病胆总管结石引起。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也能引起梗阻性胆汁淤积,但单纯累及肝外胆管者仅占15%,多为肝内外胆管同时受累。另外Vater…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黄疸,又称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的病因有结石、炎症、肿瘤、胆道外伤及医源性损伤等。患者常有明显的肝功能障碍、乏力、低白蛋白血症等,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升高。介入治疗以其独特的微创性优势,在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四、梗阻性黄疸减黄治疗方法梗阻性黄疸病因 ,可大致分为胆道结石、胆道炎症、胆道及壶腹周围肿瘤等。目前 ,对梗阻性黄疸主要采取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结石、炎症及大部分良性肿瘤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治疗比较容易 ,去除病因后 ,黄疸自然消失。对于恶性肿瘤 ,如胰头癌能够切除的机率仅 10 %~ 2 0 % ,胆管癌 ,尤其高位胆管癌的可切除率也非常低。因此 ,临床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 非手术方法1.1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PTCD) 这种方法本世纪 6 0年代开始应用 ,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还是在 70年代以后。此方法盛行 2 0余年 ,但经皮肝穿技术…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实验模型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SD大鼠肝癌侵袭胆管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Walker-256瘤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接种,致高位胆管浸润转移造成狭窄,引起梗阻性黄疸。结果 本实验模型所致梗阻性黄疸表现及肝功能变化为慢性渐过性发展过程,病理切片光镜检查显示肝脏、胆管有癌细胞浸润和转移,同时肝内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表现。结论 此实验模型稳定、可重复、成功率为73.3%,其梗阻性黄疸表现特点与临床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症状极其相似,对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管狭窄或闭塞,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周身瘙痒及二便颜色改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并不少见,常由于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压迫和侵及胆管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可造成胆管内压力增高、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进而引起继发性感染和肝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相似文献   

11.
黄可  佟小强  高万勤  李云东 《当代医学》2010,16(35):735-736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疗法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 39例恶性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性黄疸,经介入疗法在胆道内置入内或内外引流管,对引流胆汁的姑息性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肝穿刺胆道术一次成功率89.7%,并发症率17.9%.达到了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和相关症状的目的。结论介入疗法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法之一,有助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按病因可分为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其中良性梗阻主要是指肝内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致胆汁排出受阻;而恶性梗阻主要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鉴别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明确黄疸性疾病的组成.方法 从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检查三方面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95例不同原因的门诊、内科、外科黄疸病例.结果 内科黄疸病例(包括病毒性肝炎)以腹胀、肝脾肿大、发热、肝胆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为特征.外科黄疸以腹痛、发热、肝胆胰酶普改变、尿胆红素阳性、胆囊肿大、胰胆管扩张为特征.结论 内科黄疸性疾病,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同时并存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少见.外科黄疸患者常因梗阻不能及时解除,诱发肝内胆汁淤积、感染中毒、继发肝损害,梗阻性黄疸合并存在肝细胞性黄疸.病程中存在着混合性黄疸.  相似文献   

14.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按病因可分为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其中良性梗阻主要是指肝内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致胆汁排出受阻;而恶性梗阻主要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较多,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早期诊断困难较大,正确判断梗阻部位、发病病因并辨别良、恶性梗阻是决定治疗方针和判定预后的重要证据,现对其外科治疗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常见于胆道结石、良性狭窄、肿瘤等。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原是临床常见难题,然而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在梗阻性黄疸中不仅有诊断作用,而且放射介入治疗也是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普超声、普通放射线、放射性核素、CT、MRI以及介入放射学(如经皮肝穿胆管造影、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1980年以来对诊断为新生儿阻塞性黄疸而手术证实为阻塞性新生儿肝炎的7例患儿,经胆道冲洗治疗后皆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新生儿阻塞性黄疸,临床分为肝内淤滞性黄疸及肝外梗阻性黄疸。作者认为对新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SD大鼠肝癌侵袭胆管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Walker-256瘤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接种,致高位胆管浸润转移造成狭窄,引起梗阻性黄疸。结果 本实验模型所致梗阻性黄疸表现及肝功能变化为慢性渐进性发展过程,病理切片光镜检查显示肝脏、胆管有癌细胞浸润和转移、同时肝内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表现。结论 此实验模型稳定、可重复、成功率为73.3%,其梗阻性黄疸表现特点与临床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症状极其相似,对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56例无胆道扩张的新生儿及婴儿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时机及效果。超声证实无肝内外胆道扩张的新生儿及婴儿梗阻性黄疸,均行手术探查及病理学检查。手术证实56例梗阻性黄疸中有30例为胆汁粘稠症,并经胆道冲洗治愈;26例为胆道闭锁,预后不良。二者在肝内小胆管增生这一病理改变上存在一一致性,可能是对胆道梗阻的代偿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胆淤指示酶升高程度在鉴别肝胆疾病黄疸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淤指示酶升高程度在肝胆疾病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黄疸的类型分为肝细胞性黄疸组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组,后者再分为肝内胆汁淤积组和肝外胆汁淤积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在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之间、以及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之间分布的差异,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肝细胞性黄疸组相比,胆汁淤积性黄疸组血清ALP与GG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ROC曲线计算血清ALP和GGT诊断胆汁淤积性黄疸准确度最高(特异度和敏感度之和最大)的临界值均为3×正常值上限(upperlimitofnormalvalue,ULN),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4.29%和85.71%、92.38%和99.2%。在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中,肝外胆汁淤积组血清GGT水平显著高于肝内胆汁淤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ALP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GT≥12×ULN时,诊断肝外胆汁淤积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63%和72.58%。结论血清ALP、GGT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时有助于鉴别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GGT明显升高更有助于肝外胆汁淤积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