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摘要 患者,女,70岁。因乏力、食欲不振2月余,发热伴咳嗽、咳痰2周人院。患者2月余前无诱因出现乏力、食欲不振,20天前于外院化验血象三系减低,做骨穿结果显示:粒系占50%,红系占36.5%,巨核99个/2.5era×2.5cm;网浆及吞噬细胞多见,具体诊治不详;2周前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少量白痰,体温最高39.6℃,于外院住院,住院期间做腹部CT检杏示“巨脾”,胸部CT示“双肺炎”,5天前为进一步诊治转至本院。查体:T37℃,BP180/80mmHg,P102次/分,  相似文献   

2.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36岁.因刺激性咳嗽、咳痰1周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症状较轻,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咳白痰少许.无发热,无盗汗、乏力,无胸闷、胸痛、心慌及四肢无力,于门诊静滴"头孢哌酮及双黄连"治疗5天未见明显好转.近1周,感到咳嗽加重并伴活动时胸闷.外院胸部正位片见:左肺上叶大小6.5cm×5.5cm椭圆形致密影,肿物影边缘清晰锐利光滑.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上叶有6.8cm×5.6cm大小的软组织肿块影,与胸膜相连,边缘强化,纵隔及肺门未见增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8岁,退休工人,住院号111068.因乏力,食欲不振,不规则发热一月,加重伴尿黄10天于1990年1月30日入院.一月前,患者无明确诱因发热,体温38℃左右,伴畏寒,无寒战及盗汗;咳嗽、咳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无腹痛及腹泻.院外多次按“感冒”治疗,给与青霉素、庆大霉素抗感染.咳嗽、咳痰好转.但仍感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时有呕吐.10天前发现尿黄似浓茶色,上腹胀满,乏力,食欲不振加重.院外查尿胆红素  相似文献   

4.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8岁.主因"发热伴乏力4天"于2011年1月8日来本院急诊科就诊. 现病史:患者4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无畏寒、寒战,伴咳嗽、咯少量白痰,伴乏力、关节酸痛,曾摔倒2次,约半小时后自行站起,当时神志清,无头痛、头晕、呕吐等,发病后进食量减少,小便量少,每日800ml左右,尿色如浓茶样,1月6日患者因咯暗红色血数口,于外院做胸部CT检查,未见明确病变.  相似文献   

5.
唐国华 《疑难病杂志》2013,12(7):557-558
<正>患儿,男,13岁,因"咳嗽、痰中带血9 d",于2011年4月2日入院。人院前9 d,患儿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发热,体温达39℃以上,无胸闷气紧、胸痛、乏力等不适,外院胸部CT示"胸腔纵隔起源肿瘤,右侧胸腔积液,右肺肺炎,未见肿大淋巴结",纤维支气管镜示"双肺支气管腔内未见新生物,右肺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0岁,因"咳嗽咳痰10余天,发现左颈部肿物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黄色脓痰,无发热、气促等不适,未就诊.入院前1周无意间发现左颈部一鸡蛋大小肿物,无疼痛,无伴消瘦,盗汗、乏力,无伴低热及其他不适,饮食、精神、睡眠可.曾求诊我院门诊胸片示间质性肺炎,未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0岁.发热十余天,时有腹痛、腹泻;并食欲不振、乏力,发热时有寒战,无抽搐、皮疹症状.外院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治无效,转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以"发热伴阵发性心悸1月"为主诉入院.4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畏寒(未测体温)、无盗汗、乏力等症状,在当地诊所诊为"支气管炎",静脉点滴抗生素1周后症状缓解.3个月前,出现右上腹隐痛伴食欲不振,无反酸、胃灼热、恶心等症状,按"胃炎"治疗数日后好转;偶有畏寒(仍未测体温),返回祖籍河南汝州.1个月前,自测体温约37.5℃,继之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伴晕厥,持续数秒钟缓解,无胸痛及四肢抽搐,之后间断发作,随到当地医院就诊,发作时心电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测体温38.5℃,心肌酶增高(不详),按"病毒性心肌炎,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给予静脉点滴"青霉素",口服"胺碘酮",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9日,心悸症状未发作.但仍发热,最高达38.9℃,应用"地塞米松5mg"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后反复升高;自感右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加重,小便黄,改用"舒巴同"4日后热退,间隔3日后体温再度升高,伴右眼视力明显下降.住院期间,心悸时有发作,最长持续90分钟,给予"利多卡因、心律平"静脉注射缓解,为求明确诊治转我院,以"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收住院.病后大便正常,体重下降12kg.  相似文献   

9.
胰腺结核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28岁,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发热,因"间歇性发热、乏力4个月,伴消瘦"入院.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发热,夜间多见,伴出汗,无咳嗽、腹痛,未予重视,1月前出现腹胀、消瘦,于当地医院查CT示胰头癌待排,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1岁,因"食欲不振、乏力20余天伴发热"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之出现发热,热峰40℃,有畏寒;个人史:患者自诉所住地区(江苏-高淳-阳江镇)近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性,60岁,因"咳嗽20+d,伴低热1周"于2014年1月27日收入院。患者20 d前因"左下肢溃烂,坏疽"至外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通过应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平稳,但是溃烂坏疽处无明显好转。住院期间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无发热,伴活动后气促,咳嗽为阵发性,痰白色黏液状,可咳出。外院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咳嗽气促好转。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午后体温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患者女,64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不剧,有白色粘痰,伴发热,无胸闷胸痛,无消瘦盗汗,无明显体质量下降。当地卫生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以输液对症治疗,未有好转。外院CT示"右肺占位"。10 d前来我院复查,CT示"右肺下叶背段小结节"。为求进一步治疗,拟"右肺肿瘤收治入院"。行肺楔形切除。肉眼观:肿瘤  相似文献   

13.
《疑难病杂志》2014,(1):45-45
<正>患者,男,46岁。主因间断发热、咳嗽2个月,加重1周入院。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咯白色痰,无胸痛、咯血,诊断"肺部感染",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仍间断发热,最高达38.8℃,多于晨起时发热,可自行缓解。1个月前胸部CT示:双肺炎性反应,心包积液。静脉滴注派拉西林舒巴坦、左  相似文献   

14.
病历摘要 患者女,46岁,主因发热、淋巴结肿大2个月余,发现肝、脾肿大1周被收住解放军总医院.患者于2007年1月9日夜间开始,无诱因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无寒战、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以及尿频、尿急等症状,未处理.第2天晨起体温恢复正常,当日晚发热再起,发热前有轻微寒战,体温最高达39.6℃.期间有右上腹疼痛,向后背放射.另有明显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一次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图1A),住院诊治.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8岁,因纳差、消瘦3个月,发热、咳嗽2周于2002年5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2月出现进行性纳差、消瘦,但无腹痛、呕血、黑便.于外院行胸部X线检查示左侧胸膜肥厚、肋膈角消失、左胸壁小结节影;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未予治疗.5月16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3~ 38.8℃、夜间为著,无畏寒、寒战,伴咳嗽、咯少许白痰、左侧胸部隐痛,无咯血、呼吸困难,遂于我院门诊行胸部X线、胸部CT检查,示左胸壁多个球形隆起,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 患者,女,24岁,主因咳嗽3个月,咽痛20 d,发热10 d,经急诊于2001年12月29日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病房.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声音嘶哑,20余天前出现咽喉疼痛,外院予青霉素抗炎治疗无好转,近10 d出现发热,体温38~39℃,4 d前门诊行纤维喉镜检查示会厌苍白肿胀,黏膜不光滑,双勺状软骨、声带色苍白肿胀.于会厌部取活检病理示小血管增生,伴管壁增厚及少量炎细胞浸润,可见上皮样肉芽肿及小灶性坏死(图1),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腹痛及关节痛,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4 kg.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消化系统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孕1产0,宫内孕28周.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 患者,男,20岁,主因"高热、咳嗽21天"于2007年4月26日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患者21天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咽痛,体温39.8℃,伴有大汗,轻度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无寒战、头痛、关节痛.发热第3天;外院门诊查WBC 4.7×109/L中性粒细胞45%.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呋辛(达力新)抗感染治疗1周,症状无任何缓解.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73岁,因"全身皮肤紫癜、瘀斑3天。"入院。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紫癜、瘀斑,伴皮肤瘙痒,无血便,血尿,无鼻衄、牙龈出血,院外未行规范诊治,因皮肤紫癜进行性增多,故就诊于我院门诊反复查血常规示PLT1×109/l,今为正规诊治就诊于我院。入院前1周出现轻微咳嗽,无发热、咳痰,无潮热、盗汗,无乏力、纳差,未行治疗。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未到过疫区。有吸烟史50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7岁,因发热伴乏力3个月于2001年3月9日入我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反复畏寒、发热,体温38.5℃左右,伴全身乏力、盗汗,日渐消瘦,但无咳嗽,无关节痛、皮疹等。在当地以“上感”治疗无好转,2月8日~3月9日住当地医院,多次血培养阴性、疟原虫阴性、肥达反应阴性,心肌酶谱正常。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示“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见赘生物,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后给予“青霉素、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但仍发热,体温最高达40℃。2月19日及3月6日先后两次骨髓活检,第1次报告示:粒系、巨核系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尚活跃,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2%;第2次报告示:阅片可见异形细胞,建议复查骨髓以排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可能。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血液科。患者否认有传染病史,此次患病前5个月曾有右足踝皮肤被树枝擦伤后化脓感染史,经换药后痊愈,未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性,38岁,主因咳嗽、咳痰10余天,发热1天于2009-08-31入院。患者于1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为淡黄色,较粘稠,每日约20ml,无臭味,无咯血,无咽痛、胸闷、胸痛,无气短、盗汗、乏力。自服头孢氨苄1周,中药汤剂3天,症状无明显减轻。1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6℃,无畏寒、寒战,于门诊行胸部CT,以"肺炎"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控制良好。无吸烟史,无饲养宠物史。入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