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首先描述了BPPV的特征,包括受累耳有关的临界头位试验,向患侧旋转性眼震这些特征是诊断BPPV的基本依据。常伴有发作性位置性眼震,多见于中年患者,BPPV为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疾患,约占眩晕患者的1/3,而其伴发的眼震亦为位置性眼震中最常见者,一般多为单侧发病,而双侧均受累者占15%~17%。BPPV中以后半规管受累最多见,此因后半规管是最具重力依赖性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当前最常见的周围前庭性眩晕,它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与头位改变密切相关的阵发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最常累及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BPPV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式却仍不明确,以至许多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主要对近年国内外关于BPPV的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提高BPPV的诊疗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最常见的前庭系统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 ,出现持续时间短暂约 1 min 以内的眩晕 ,恢复体位眩晕好转 ,是具有自限性的疾病 . 该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 2.4% [1] . 最早 Barany (1921)阐述 ,Hallpike (1952)首次阐述了 BPPV 的特征 . BPPV 分为 4 种类型 :后半规管 BPPV (PSC-BPPV ) 、水平半规管BPPV (HSC-BPPV ) 、上半规管 BPPV (ASC-BP-PV)及多管发作的混合型 BPPV . ASC-BPPV 报道发病率为 12% ~ 19% [2] .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h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其特点为特发性的、因头位改变诱发短暂眩晕发作、伴有眼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椭圆囊囊斑上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有关。根据这一机制,一些学设计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复位法,以清除半规管中的耳石颗粒,有的取得较好疗效。2001年3月~2002年12月,笔采用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13例。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及眼震,又称为变位性眩晕,是耳源性眩晕中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半规管耳石复位法,由于其具有简单易行经济及无创等特点为许多临床医师和病人所接受。我院自2007年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vsmal 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发作性眩晕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为8%。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目前倾向于半规管结石学说。由于解剖关系,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史两问法(①起卧后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和②床上翻身后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对判断受累半规管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3月门诊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158例,进行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明确诊断,和同期确诊的84例BPPV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病史两问法对判断BPPV受累半规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58例主诉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中,99例主诉有第①种眩晕症状、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的主观感觉,其中确诊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 63例;同期确诊的67例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患者中63例有第①种眩晕症状。第①种眩晕症状诊断垂直半规管类型的BPPV的敏感性为63.6%(63/99)、特异性94%(63/67)。158例中26例主诉有第②种眩晕症状、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的主观感觉,确诊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 16例。同期确诊的17例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患者,16例有第②种眩晕症状,第②种眩晕症状诊断水平半规管类型的BPPV的敏感性为61.5%(16/26)、特异性94.1%(16/17)。结论:病史两问法可以初步判断BPPV受累半规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变位试验确诊BPPV的类型,并对于不同的耳石症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即后半规管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无效的患者改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 76例为后半规管性BPPV(77.6%),16例为水平半规管性BPPV(16.3%),5例上半规管性BPPV(5.1%),2例为混合性BPPV(2.0%).耳石复位法总有效率92.9%.结论 BPPV耳石复位在临床上非常有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对189例BPPV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进行治疗,并于1周后复查,随访3个月.结果: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5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4例,单侧上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BPPV患者1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例.手法复位1周后总治愈率为87.8%(166/189),其中后半规管BPPV为89.8%(141/157),水平半规管BPPV为79.2%(19/24),上半规管BPPV为66.7% (2/3),混合性半规管BPPV为80% (4/5).观察随访3个月后总治愈率为95.8%(181/189).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简称BPPV),是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占全部眩晕患者的20%。临床表现为体位改变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发作,病因可能与半规管耳石症有关。为进一步探讨BPPV的诊断和治疗,我们总结我院近2年来就诊的56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管石复位术(PRM)后能否减少跌倒发作.方法 回顾性研究过去5年中因BPPV跌倒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进行相应的PRM.消除位置性眩晕和眼震后,患者接受1年期随访,并观察跌倒次数.采用Wilcoxon's检验比较复位前后跌倒次数.结果 147例患者入组,后半规管121例,水平半规管18例,前半规管8例.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Lempert法复位.患者经PRM后跌倒次数减少,所有患者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后半规管BPPV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水平半规管BPPV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前半规管BPPV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M能减少BPPV老年患者跌倒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titional vertigo,HC-BPPV)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0年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9例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全面采集病史,行纯音听阈测试和耳神经学检查,常规施行仰卧侧头位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并按Barbecue翻滚法行耳石复位治疗。结果 本病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为特征,常见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身(9/9例)和转头(5/9例)。仰卧侧头位试验可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无潜伏期和疲劳性,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后全部患者症状立刻消失,随访4-15个月无复发。结论 根据典型表现和体位试验结果,可明确区分水平半规管性和后半规管性BPPV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Barbecue翻滚是治疗HC-BPPV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是一种特发的以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为主要特征的外周前庭性疾患,约占眩晕疾病的24%,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两种假说,一种是以Epley为代表的半规管耳石症学说,认为变性耳石颗粒是悬浮于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个体化诊疗方法及疗效。方法620例BPPV经病史、Dix-Hal pike和Rol 's test等临床诊断,给予心理支持,Epley及lempert 360°复位法或24h强迫键侧卧位、Brandt-Daroff运动等治疗,完成治疗后1周和30d复查评定疗效。结果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539例,1周后治愈491例,有效41例,无效7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51例,治愈25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C-BPPV)8例,治愈6例,有效2例,无效0例;双侧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C-BPPV)4例,治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结论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是成功复位的关键,手法复位治疗BPPV有效率高,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闫亚平  刘平  崔程敏  张淑香 《北京医学》2021,43(6):576-577,581
目的 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及复位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喉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例BPPV患儿的临床特点,同时探讨不同复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9例患儿中,男8例,女11例;年龄5~14岁,中位年龄9岁.儿童BPPV占同期全部BPPV患者的0.49%.眩晕史6h至10个月,其中9例在1周内,9例超过1周但短于1个月,1例眩晕长达10个月.按受累半规管类型分类,右后半规管5例,左后半规管6例,右水平半规管4例,左水平半规管3例,1例为左后半规管合并左水平半规管.按照病因分类,特发性BPPV 18例,继发于偏头痛的BPPV 1例.19例患儿中15例应用SRM-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复位,4例因患儿无法完成或家长不同意使用前庭功能治疗系统复位,采用手法复位.首次复位治愈占比为63.2%(12/19),经2次复位治愈占比31.6%(6/19),3次复位治愈占比5.3%(1/19),总治愈率为100.0%.结论 儿童BPPV并不少见,根据患儿的接受程度,选择适当的复位方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耳石复位治疗的75例BPPV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确定责任半规管,然后行耳石复位。后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的Epley复位法,外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经首次耳石复位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病人53例(70.6%),10例经过2次治疗、7例经过3次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BPPV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责任半规管,据此选择不同的耳石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耳石复位治疗安全可靠,应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桂锋 《当代医学》2016,(15):40-41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1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有无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非手法复位治疗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显著优于上半规管BPPV及双侧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比例较多,发病类型以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主,医师应提高对BPPV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掌握,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自发眼震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收治的特发性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自发眼震在BPPV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发生率.结果 在140例BPPV病例中,有29例伴有自发眼震,其总的发生率为20.7%,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多半规管BPPV 3组病例的自发眼震发生率分别为11.6%、28.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7,P=0.028).结论 自发眼震不仅可存在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也见于其他BPPV亚型患者,水平半规管BPPV及累及有水平半规管的多半规管BPPV患者的自发眼震发生率明显高于后半规管BPPV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35例突发性聋合并BPPV的患者均行Dix-hallpike、Roll-test变位试验确诊,并行手法复位治疗,对继发性BPPV发病时间、受累半规管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突发性聋发病至继发BPPV的间隔时间在1周内10例,1周~2周内15例,2周~1个月内6例,1~3个月内4例;35例继发性BPPV均与突发性聋为同侧患耳,后半规管BPPV 27例,水平半规管BPPV 6例,同时累及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2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法复位治愈。结论:突发性聋伴发BPPV较常见,尤以突聋伴眩晕患者中居多,多发生在听力下降后2周内,主要为后半规管BPPV;耳石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白向东  魏欣  李玲  王利明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61-1162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132例BPPV进行临床分析,治疗组68例行手法治疗,对照组64例予口服抗眩晕药物治疗。结果132例BPPV中后半规管BPPV92例(69.7%),水平半规管BPPV36例(27.3%),前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各2例(各占1.5%)。治疗组1周时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1个月时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治疗能更快地终止BPPV的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