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鼻咽癌(nasophary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后复发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NPC病人于放疗后12~18个月同期行18F-FDGPET/CT和MRI检查,分别由两位核医学科及放射科主治医生进行独立诊断,将18F-FDGPET/CT与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2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结果11例MRI检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征象,18F-FDG PET/CT显像提示其中5例有局灶性FDG摄取明显增高,诊断为复发,5例经活检未发现复发。7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18F-FDG PET/C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放射性摄取浓聚,该7例18F-FDGPET/CT摄取浓聚的病变处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另两例MRI提示鼻咽癌颅内侵犯,而18F-FDG PET/CT诊断为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后经随访证实,其余经临床随访证实,随访中位时间为13个月。结论与MRI检查相比,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早期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05-1506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扫描技术(~(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行结直肠癌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者的MRI、CT或超声等影像学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结果随访过程中,41例患者伴肿瘤复发、转移症状,9例无复发、无转移,经PET/CT检测确诊阳性30例,阴性20例,其灵敏度为93.54%,特异度为94.73%,准确度94.00%;增强CT诊断阳性24例,阴性26例,其灵敏度为58.06%,特异度为47.37%,准确度为56.00%;~(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增强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随访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反映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骨显像和PET/CT骨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对2例病例均先后行SPECT骨显像和PET/CT骨显像,并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骼对18F-fluoride(PET/CT骨显像剂)和99mTc-MDP(SPECT骨显像剂)的摄取机理类似,均可以反映局部血流量及骨代谢更新的活跃程度,由于18F-fluoride与骨的亲和力强于99mTc-MDP,因此PET/CT图像具有比SPECT更高的系统分辨率和系统灵敏度。结论:PET/CT骨显像灵敏度和分辨率均高于SPECT,但由于其检查费用较高及自身受18F的短半衰期限制,因而其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PET/CT与MRI对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对自2011年6月—2012年12月该院就诊的20例妇科肿瘤患者行PET/CT与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PET/CT与MRI检查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能更有效地检出转移淋巴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模态PET/MRI显像技术与其他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方法:随着分子医学及影像医学的飞速发展,将二者结合的分子影像技术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单模态及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主要包括了PET/MRI、光学成像、PET/CT、SPECT/CT、SPECT/MRI及超声分子成像。本文比较了以上各种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前及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结果:双模态PET/MRI优势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科学中的研究,为研究者及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息。结论:多模态分子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势必推动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PET/MRI将解开更多的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53例宫颈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18F-FDG PET/CT对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宫颈癌原发病灶的SUV max曲线下面积(AUC)为0.78(Z=4.50,P<0.05),诊断界值为4.21,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77.36%、88.68%、83.02%;18F-FDG PET/CT分期诊断准确率86.79%略高于MRI分期诊断准确率79.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18F-FDG 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SUV max曲线下面积(AUC)为0.82(Z=6.00,P<0.05),诊断界值为3.36,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2.35%、77.78%、79.2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估具重要临床意义,可正确指导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国产18F-FDG合成器低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ET/CT显像技术作为最先进的分子及功能显像技术,已经被临床所认可并得到极大地推广使用。PET/CT显像技术是一种药物依赖性的显像技术,目前虽然开发出了许多新的正电子示踪剂.但18F-FDG仍然是临床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示踪剂。随着受检者的增加,正电子药物全自动化学合成器的产能与药物的日需要量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回旋加速器所提供18F-已近饱和量,其受损的风险和维护费用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T中心相关工作场所防护屏蔽的计算方法。方法以GB18871-2002等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AAPM TG108经验公式计算某医院PET/CT机房、PET/MRI机房和PET注射后等候室的屏蔽厚度,采用辐射源的屏蔽计算方法计算注射室的屏蔽厚度,将计算结果与设计厚度进行比较。结果该院核医学科PET/CT机房、PET/MRI机房、PET注射室(通风柜除外)和PET注射后等候室的房间屏蔽厚度范围分别为8-21 mmPb当量、8-21 mmPb当量、7-29 mmPb当量、4-24 mmPb当量。结论4个房间防护屏蔽的计算厚度与设计厚度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说明AAPMTG108经验公式可应用于PET中心相关工作场所防护屏蔽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鼻咽癌(nasophary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后复发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例NPC病人于放疗后12~18个月同期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分别由两位核医学科及放射科主治医生进行独立诊断,将18F-FDG PET/CT与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2例经活检病理证实. 结果 11例MRI检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征象,18F-FDG PET/CT显像提示其中5例有局灶性FDG摄取明显增高,诊断为复发,5例经活检未发现复发.7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18F-FDG PET/C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放射性摄取浓聚,该7例18F-FDG PET/CT摄取浓聚的病变处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另两例MRI提示鼻咽癌颅内侵犯,而18F-FDG PET/CT诊断为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后经随访证实,其余经临床随访证实,随访中位时间为13个月. 结论 与MRI检查相比,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早期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医用回旋加速器主要用于生产正电子放射性核素,从而合成PET/CT显像所需的药物。主要介绍医用回旋加速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相似文献   

11.
PET/MRI研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ET/MRI的出现必将对分子影像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目前PET/MRI研制存在的问题和进展情况做一综述,并展望其潜在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2.
PET/CT的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PET/CT将PET功能代谢信息与CT解剖结构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PET/CT的探头晶体、图像融合技术、用户平台等方面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其临床推广应用,是目前分子影像的最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PET/MR作为一种崭新的多模态分子影像设备已成功应用于临床。PET/MR--体机是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核磁共振断层扫描(MRI)有机组合在同一个机架内,真正实现了不同影像模式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精确配准和融合。这一成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分子功能成像和精细的解剖结构同步采集,能够提供多模态分子影像信息,在临床应用及科研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国内第一PET/MR一体机在我院的安装、测试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诊断和治疗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的发展,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也逐步从宏观层面转向了分子层面。本文从闪烁晶体和探测器、图像的校正融合方面阐述了PET/MRI的研制进展,分析了其应用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伪影问题,指出PET/MRI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潜力,必将开创分子影像学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分子影像是依赖于影像技术、分子生物学、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而发展的一门学科。作为一种集解剖影像和生物功能代谢影像为一体的先进影像技术,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相结合,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影像指导计划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勾画、放射治疗计划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PET/CT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分子影像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体式PET/MRI较其他多模态成像,如PETCT等具有明显的优点:同步采集、无射线危害、高软组织对比度,可实现各种功能成像等。一体式PET/MRI技术具有许多难点,如磁兼容性问题、PET和MRI的互相干扰问题,磁共振孔径有限等。一体式PET/MRI采用的技术包括基于光纤式、基于APD传感器式等,其中,APD传感器对设计全身临床型一体式PET/MRI更有前途。目前,一体式动物PET/MRI已应用较多,但临床型一体式PET/MRI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不过初步的临床应用揭示PET/MRI对临床医学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与18F-FDG-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早期鉴别诊断复发以及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放疗后疑出现复发的患者37例,均分别行MRI动态增强与18F-FDG-PET/CT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检测费用。结果:MRI检测敏感性93.8%,特异性95.5%,准确性94.9%;PET/CT检测敏感性87.5%,特异性91.3%,准确性90.2%;MRI检测敏感性更高(P〈0.05);在特异性和准确性上差别不显著,且在检测费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与18F-FDG-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早期鉴别诊断复发以及纤维化中均有一定价值,但同时均有局限性;联合应用利于诊断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前,PElI,CT是最先进的分子影像设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从采集方式、晶体技术、CT技术、图像重建、图像融合等方面介绍了PET/CT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