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癌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是指发生于卵巢外腹膜的一组肿瘤,较为罕见,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几乎与卵巢癌无法鉴别[1].本文报道2例PPC,并结合文献对其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们1996-06~2006—10收治的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43~72岁,以55岁以上多见。均以腹胀、纳差及发现腹部包块为主因入院。病程2周~3个月。腹水征多为阳性,妇科检查有时于盆腔可触及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实性或囊实性包块,活动度差。  相似文献   

3.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是在临床表现及术中所见极似卵巢癌,但双侧卵巢却为正常大小的一种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常被误诊为间皮瘤或原发灶不明的腹腔转移癌。自1959年Swerdlow首次报道1例以来,近年来国外报道陆续增多,但国内目前报道较少。为了加深对其认识,现对我院1987年6月~1997年8月间收治的10例EPSPC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87年6月~1997年4月间共收治上皮性卵巢癌122例,其中10例符合EPSPC的诊断标准。年龄43~70岁,平均52.3岁,均已婚、已育。从发病至就诊1~4个月不等。腹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原发于腹膜和卵巢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  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10例符合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rimary peritoneal serous papillary carcinoma, PPSPC)定义(即病变以腹膜或网膜为主, 双侧卵巢结构正常, 或病变仅累及卵巢表面上皮)及20例与之临床分期配对的原发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ovarian serous papillary cancer, OSPC)的病例标本, 分析PPSPC和OSPC临床病理学特点,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及P53蛋白的表达;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两组标本的HER2基因状态。  结果  PPSP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OSPC患者大8.3岁,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PPSPC患者中60%为低分化浆液性癌, 而OSPC患者中仅20%为低分化浆液性癌,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ER和PR在PPSPC组中的表达(分别为60%和10%)明显低于OSPC组(分别为95%和50%)(P=0.031和P=0.032)。P53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与ER和PR类似, 40% PPSPC病例P53呈阳性表达, 85% OSPC病例P53呈阳性表达,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PPSPC组中仅1例(10%, 1/10)出现轻度不连续细胞膜着色(即1+), 而OSPC组则有3例(15%, 3/20)出现HER2(1+); PPSPC及OSPC组均无HER2过表达病例。此外, 在PPSPC与OSPC组均未发现HER2基因扩增或基因拷贝数高度增加。  结论  PPSPC与OSPC尽管在组织病理学、临床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上有相似之处, 但前者更常见于老年女性, 肿瘤分化差, 具有较强的侵袭性, ER和/或PR低表达, P53阳性表达也低于后者, 临床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腹膜原发性乳头状浆液癌与卵巢浆液癌的临床及病理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膜原发浆液癌与卵巢浆液癌术前CA125、癌组织累及部位、术后化疗次数、手术次数、术后病检镜下所见。结果 腹膜原发性浆液癌化疗次数多,手术次数增加,预后差;但目前病理上与卵巢原发性浆液癌无区别。结论 虽然目前腹膜原发性浆液癌与卵巢浆液癌病理上无明显区别,但根据癌累及部位,应尽早作出正确诊断,便于医生正确认识预后及采用合理化疗方案和争取手术或再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6.
自1959年Swerdlow首次报道3例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以来,国外报道陆续增多,国内较少。现报道2例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误诊为卵巢癌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是原发于腹膜表面的,起源于第二苗勒氏系统的高度恶性肿瘤[1].以往学者认为EPSPC类似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PSCO),腹腔弥漫性恶性间皮瘤(DMMs).作者通过肿瘤组织特殊染色和特殊抗原标记,对EPSPC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卵巢外腹膜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及术后病理误诊率极高.我院2006年1月收治腹腔包块1例,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为EPSPC,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临床超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超声特征、诊断标准。方法 全部病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对照。结果 10 例患者年龄35 ~71 岁,平均年龄566 岁。双侧卵巢正常或稍大,盆腹腔包块较大,腹水阳性。结论 EPSPC 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应重视它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原发性卵巢外腹膜癌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卵巢外腹膜癌是原发于腹膜表面、双卵巢正常或仅表面浸润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很低 ,其临床和组织学表现都与晚期的上皮性卵巢癌相似 ,现将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 3例原发性卵巢外腹膜癌患者的超声诊断及有关临床情况报告如下。例 1,6 0岁。因腹胀、腹痛 1个月入院。查体见腹部膨隆 ,移动性浊音 ( ) ,脐下可触及一直径约 10 .0cm的包块 ,活动 ,边界不清。妇科检查 :子宫稍大 ,左附件区增厚 ,可触及 4.0cm× 2 .0cm大小、边界不清的包块。经腹超声检查 :大量腹水 ,子宫稍增大 ,形态略失常 ,结构较模糊 ,双卵巢未显示 ,右附件区可见囊…  相似文献   

11.
卵巢浆液性癌是来源于卵巢表面生发上皮的乳尖状恶性肿瘤,包括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及乳头状癌。卵巢表面浆液性乳头状癌是卵巢正常大小的卵巢癌综合症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超声或CT检查双侧卵巢往往不能提示肿块存在,临床缺乏呵靠依据,容易延误治疗。本研究对12例卵巢表面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女性,46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呈进行性加重就诊。B超示双侧卵巢大小、形态正常,盆腔见大量液性暗区深达7.8cm,内部见散在光点分布;子宫下段见3.3cm×2.8cm×2.6cm衰减回声,有包膜。腹水涂片找到癌细胞,倾向腺癌。肿瘤标记物检查:AFP2.73μg/L,CEA0.41μg/L,CA19-9 10.6U/ml,CA125 231.6U/mL,CA72-4 90.90U/mL,CA153 17.80U/mL。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占位。术中在网膜及双侧输卵管系膜区均见灰黄色奶酪样肿块,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送病理检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对2004年3月~2008年7月收治的15例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均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经病理检查证实,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3例,黏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腹膜间变癌1例。术后给予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至少6疗程。结果1例术后放弃化疗;随访2年3例,均无瘤生存;2年12例。2年生存率为83.3%(10/12),3年生存率为58.3%(7/12),5年生存率为16.7%(2/12)。  相似文献   

14.
朱滔  陈鲁  羊正炎 《华西医学》2005,20(3):495-496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加铂类为基础化疗治疗原发性腹膜癌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1例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施行肿瘤细胞减瘤术,术后予以铂类为基础化疗。11例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二年生存率63.6%,三年生存率45.5%。残余瘤小于1cm的2年生存率为77.8%。血浆CA125均增高,经术后化疗,10例降到正常,肿瘤复发时均又升高。结论:对原发性腹膜癌行肿瘤细胞减瘤术加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可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正>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2020年全世界约有31.4万新发病例,且约20.7万女性死于该疾病[1]。基于生物学行为的相似性,2014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妇科肿瘤学组将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腹膜癌应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分期。在2018年FIGO相关指南制订3年后,且综合大量研究结果,2021年FIGO[2]对这一疾病进行再次指南更新,所用分期依然沿用2014年分期标准[3]。202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4]指南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误诊原因,以减少B超误诊率。方法 对4例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老年妇女,平均年龄59岁,均有大量腹水,子宫萎缩、双卵巢正常,盆腹膜增厚,可有盆腔包块。结论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超声对其正确诊断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熊瑞 《临床医学》2007,27(9):88-89
甲状腺癌在内分泌肿瘤和头颈肿瘤中均占第一位。长期以来的统计表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约2/10万,临床上罕见,不被人们重视。近年来统计表明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于甲状腺的大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巨细胞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以及分化不良的乳头状腺癌及滤泡型腺癌等恶性程度较高的癌均归入未分化癌。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腺癌被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8.
杨丽  杨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64-4064
腹水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常遇腹水待诊患者,腹水常见的病因有肝病、肿瘤、腹膜炎等.北京协和医院曾总结[1]内科住院腹水患者中肝硬化占42.4%,肿瘤占25.6%,结核性腹膜炎占21.8%,其他原因占9.8%.近来我院遇1例腹水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PPSPC)[2]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45-1045,104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本院收治的1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及治疗。结果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部切除12例(92.3%),全部切除中联合脏器切除2例(15.4%),部分切除1例(7.69%),无手术死亡。结论为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率,术前要有较详细的B超及CT检查,盲目的探查手术是不可取的。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当肿瘤侵犯包绕下腔静脉不易剥离时,可切除部分下腔静脉,必要时可用人造血管替代。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retroperitonealtumor,PRT)指起源于腹膜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骨膜、肌肉、血管组织、神经、淋巴组织和胚胎残留组织,但传统上不包括胰腺、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和腹膜后的大血管。PRT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