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157∶H7宿主动物及传染源3年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明家禽家畜的O15 7∶H7感染与饲养情况。方法 :用细菌学与PCR等技术检测O15 7∶H7及其毒力基因。结果 :从牛、羊、猪、鸡的粪便中检出O15 7∶H7及其毒力基因VT2 、eaeA和hly ,带菌率的高低依次为牛 >羊 >鸡 >猪 ,腹泻病流行前期禽畜的带菌率高于流行期 ;该地农村禽畜饲养密度高 ,户饲养数 10 .2只 (头 ) ,人均 2 .4只 (头 ) ,饲养方式以散养为主 ,散养率 87.76%。结论 :牛、羊、猪、鸡是该地O15 7∶H 7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加强对其实行良好的饲养方式与粪便无害化管理及注重个人与环境卫生是防治O15 7∶H7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宿主动物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宿主动物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控制O157:H7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法(IMS)对安徽省3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粪便标本进行0157:H7的分离培养,并用多重引物PCR方法(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采集宿主动物粪便标本5 560份,检出O157:H737株,阳性率为0.7%,其中牛的阳性率最高,为1.1%。106株O157:H7菌株经过毒力基因测定,65.1%的菌株携带SLT、hly基因。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家禽家畜的带菌正相关(R=0.87,P=0.01)。结论安徽省宿主动物中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且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提示要加强对宿主动物进行O157:H7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益兰  程孝连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16-1316,1319
目的:了解蚌埠市腹泻病人、动物宿主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EHEC O157 :H7)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我市市区和怀远县部分乡镇的现症腹泻病人和动物宿主(牛、羊、猪等)的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法和血清学等方法检测EHEC O157 :H7。结果:5年间共采集各种标本2502份,经检测检出9株EHEC O157 :H7,检出率为0.36%。结论:蚌埠市部分腹泻病人和动物存在着EHEC O157 :H7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观察宿主动物携带大肠杆菌O157:H7水平及菌株毒力变化,为制订O157:H7感染性疾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徐州市疫情暴发点和监测点宿主动物粪便标本分离菌株。应用PCR技术检测stx1和stx2毒力基因。采用R×C列表χ2检验、确切概率法对宿主动物粪便带菌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监测宿主动物粪便3608份,带菌145份,带菌率为4.02%。随着年份的不同宿主动物带菌率有明显的差异(χ2=337.00,P<0.05)。不同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不相同。牛、羊1999年带菌率与其他年份差异明显(χ2=4.98,P<0.05)。不同年份O157:H7毒力基因发生了变化。结论徐州市1999—2006年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菌株带毒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牛、羊是主要的宿主动物,猪、鸡是否为宿主动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1999年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O15 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阳性率。方法 在不同流行强度的地区分别设立监测点 ,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 ,用免疫磁珠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6个监测点共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 176 7份 ,共检出大肠埃希菌O15 7∶H7170株 ,总带菌率为 9.6 2 %。其中 ,以牛、羊带菌率较高 ,分别为 19.0 5 %和 12 .0 1%。对 85株菌进行SLT1、SLT2、eaeA和hly 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 ,5 6 .4 7%的菌株毒力基因阳性 ,且以同时带有SLT2、eaeA和hly 3种毒力基因最为常见 ,占带毒菌株的 79.17%。结论 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当地疾病流行强度有关 ,即有确诊病人的地区宿主动物带菌率及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仅有零星病例的地区 ,而无相关病例的地区最低。提示加强宿主动物大肠埃希菌O15 7∶H7监测 ,对疫情的分析和疫情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O157:H7大肠杆菌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肠炎,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易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l 流行概况 1982年美国首次从血性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该菌,并报道与食用汉堡牛肉饼有关。此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报道由O157:H7引起的爆发和散发病例迅速增加。现在O157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曾报告发生大肠杆菌O157:H7感…  相似文献   

7.
蚌埠市2000~2004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蚌埠市腹泻病人、动物宿主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HEC O157H7)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我市市区和怀远县部分乡镇的现症腹泻病人和动物宿主(牛、羊、猪等)的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法和血清学等方法检测EHEC O157H7.结果5年间共采集各种标本2 502份,经检测检出9株EHEC O157H7,检出率为0.36%.结论蚌埠市部分腹泻病人和动物存在着EHEC O157H7感染.  相似文献   

8.
1999年三明市O157:H7大肠杆菌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肠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菌种,此菌于1982年在美国首先被确认为一种新型致泻菌。我国于1987年从江苏腹泻病人中分离出0157:H7大肠杆菌,现已有10多个省市从人、动物或食品中检出该菌。最近国内局部地区已有发生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的流行,并出现死亡病例,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根据1999年福建省0157:H7大肠杆菌监测方案,我市于1999年8~10月对人群、动物中该菌分布及食物、食品的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物O157:H7大肠杆菌分离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1999年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阳性率。方法 在不同流行强度的地区分别设立监测点,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用免疫磁珠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6个监测点共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禽粪便标本1767份,共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H7170株,总带菌率为9.62%。其中,以牛、羊带菌率较高,分别为19.05%和12.01%。对85株菌进行SLT1、SLT2、eaeA和hly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56.47%的菌株毒力基因阳性,且以同时带有SLT2、eaeA和hly3种毒力基因最为常见,占带毒菌株的79.17%。结论 宿 主动物带菌率与当地疾病流行强度有关,即有确诊病人的地区宿主动物带菌率及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最高,其次为仅有零星病例的地区,而无相关病例的地区最低,提示加强宿主动物大朦胧怕埃希菌O157:H7监测,对疫情的分析和疫情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O157:H7大肠杆菌毒力及特征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福建省分离的80株E.coli O157:H7菌株进行毒力及特征基因的检测分析。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志贺毒素基因(stx),粘附抹平因子基因(eaeA),溶血素基因(hlyA),O157抗原编码基因(rfbO157)和H7抗原编码基因(fliCH7)为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福建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6.25%(5/80)。菌株毒力基因图谱为stx eaeA hlyA和eaeA hlyA。rfb O157基因阳性与O157血清型符合率为100%。结论 福建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6.25%)低于江苏省疾病高发地区(85.7%,P<0.05)。  相似文献   

1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十几年才认识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俄勒冈州和密执安州报道两例由大肠杆菌(E.coli)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流行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有此类病例的发生和流行,我国在1987年首次发表此菌  相似文献   

13.
14.
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在宿主动物与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 ,调查不同人群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率。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对江苏省6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和人粪便标本进行 O15 7:H7的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 PCR方法 (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志贺氏样毒素 (SL T1和 SL T2 )、粘附抹平因子 (eae A)及溶血素 (hly) 4种毒力基因。结果 :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人及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130 8份 ,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其中 ,流行前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70 7份中检出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 110份 ,阳性率 15 .5 6 %。菌株有 6种肠道致病菌 ,包含 1株 O15 7:H7。流行后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30 2份和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2 99份 ,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 ,检出 O15 7:H710株 ,阳性率 0 .76 %。流行后期阳性率2 .2 7% ,非常显著地高于流行前期 (χ2 =16 .94 ,P<0 .0 1)。不同宿主动物中检出存在差异 ,其中牛检出率最高为 1.77%。 11株 O15 7:H7菌株毒力基因测定 ,携带 SL T2 +eae A+hly10株 ,携带 eae A+hly1株。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源水标本 6 9份 ,未检出 O15 7:H7。结论 :江苏省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中均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且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5.
本介绍了大肠杆菌O157:H7特异性质粒,噬菌体与染色体上与其致病性有关的基因分析及检测各种方法,包括培养法,各种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O157:H7的实验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157:H7大肠杆菌是近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肠道病原菌。自1982年美国密执安和俄勒岗州因进食被污染的汉堡包发生食物中毒,并从患者分离到该菌以来,1996年5~8月,日本东京、大阪等地相继发生该菌引起的大规模食物中毒,引起世界关注。本文就O157:...  相似文献   

17.
18.
大肠杆菌O157:H7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主要菌型,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生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牛肉而引起的食源性胃肠炎以来,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多起该菌所致的食物中毒〔1〕。尤其1996年5~8月间日本发生了由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暴发流行,累积患者近万人,并有数人死亡,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2〕。我国在1987年就发现由此菌引起的散在感染〔3〕。大肠杆菌O157∶H7被确认为一种新型肠道致病菌,是近年来食品卫生、给水卫生及流行病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9.
20.
奉化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