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突聋     
特发性突聋为感音性聋的一种,原因不明。听力突然丧失,无反复性,常不伴有眩晕或甚轻微。我院近年来发现率有增多趋势,但常被忽略而在门诊处理,导致永久性聋。病历举例笔者经治而又记录完整的5例男性中,年龄为6—47岁;工人2例,干部3例;3例在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性,52岁,农民。因情绪激动后发作短阵黑朦至晕厥四年,此次发作3h,晕厥二次入院。患者平素健康,无心悸、气促史。四年前与孩子争吵后头晕,胸闷,黑腺,不省人事,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约十数分钟。醒后在医院检查心电图正常。七个月前曾发作一次,较轻。  相似文献   

3.
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钙拮抗剂和8受体阻滞剂可能增加抑郁等情绪障碍风险,而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则恰恰相反。该研究发表在Hypertension杂志,研究者从苏格兰的两家大型医院共收集了144066例正在接受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数据...  相似文献   

4.
1 案情介绍死者 ,男 ,年龄 46岁。于 1996年 1月 2 3日上午 11时 30分因生意问题与人发生口角 ,争吵中突然倒地死亡。2 尸检所见2 .1 体表无开放性锐器伤及闭合性挫伤。2 .2 解剖检验 头部 :颅骨无骨折 ,皮下、硬脑膜内外及脑实质表面未见出血及其它异常。胸部 :心包外有弥漫性脂肪 ,心包腔内有 15~ 2 0ml淡黄色液体 ,心脏体积 16× 12× 6cm。主动脉内膜上可见略隆起的斑块状病变 ,呈灰黄色 ,管壁增厚 ,弹性降低 ,冠状动脉横切面上可见新月形斑块 ,管腔呈不同程度狭窄。切开心脏 ,左室壁厚 1.2cm ,右室壁厚 0 .8cm。二尖瓣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对比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22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双耳突聋)22例和观察组B(单耳突聋)198例,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听力水平均有提高,观察组B的听力增益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发病时间长、有并发症等是突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双耳突聋的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突聋灵治疗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突聋效果。方法: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建立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诱发突聋模型36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造模组,中药给药A组和中药给药B组。以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变化和耳蜗外侧壁铺片为观察指标,观察中药突聋灵对听力的作用及血管纹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动物ABR反应阈值较单纯造模组明显降低(P<0.01),耳蜗外侧壁铺片显示血管纹毛细血管网萎缩明显好转。结论:方剂突聋灵改善耳蜗微循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257例,按类型不同分成双耳突聋组(n=31)与单耳突聋组(n=226),均给予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耳突聋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耳突聋组的平均听阈值好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听力增益单耳突聋组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耳突聋患者的听力损伤情况比单耳突聋患者更加严重,单耳突聋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与地塞米松后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听力增益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突聋即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1—2d内从轻度听力减退发展至严重的耳聋。根据概念,诊断似乎并不困难,然而,其致病原因不清(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自身免疫、代谢混乱等有关)、临床表现及听力图常表现出多样性。因此,在临床上常遇被误诊患。笔在基层工作多  相似文献   

9.
<正> 突聋系指发生于一瞬间,或至长不超过48小时,耳聋即达高峰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聋。本病可伴耳鸣或眩晕,不影响其它颅神经。国内1964年由顾之燕等首次报道9例。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突聋伴短暂失语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该院耳鼻喉科经过多年研究不久前发现,大剂量蝮蛇抗栓酶与扩血管药合用,可有效治疗突发性聋。 突发性聋(突聋)为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临床多认为主要系耳血管急性阻塞所致,蝮蛇抗栓酶是一种新型抗  相似文献   

11.
突聋是内耳的急性供血不全或缺血所导致的急性内耳衰竭。大部分突聋与血管机能失调有关,因而有自然恢复的可能性,但是及时抢救与治疗不能放松。抢救治疗旨在尽快恢复和改善内耳的微循环,供氧与排除代谢产物,所以,及时扩血管、化滞、溶栓及保护听神经的措施就十分重要。尿激酶、清栓酶及鼓室探查术是较新而有效的药物与措施。突聋抢救后尚需进一步鉴别诊断,排除蜗前与蜗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与儿科高压氧室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87例(94耳),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突聋122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9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聋病因可能是病毒性正理为或听神经炎,患者年龄,治疗方法在疗效上无差别,有眩晕症状、原有一耳突聋未恢复,重度聋、全聋、脑干电位反应测听无反应者预后差,中度聋平坦型听力曲线者预后及疗效较好,脑干电位反应测听值可作为预测患者听力恢复或突聋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据《科学与文化》93.1期报道,英国格拉斯哥市皇家医院的三位医生先后对141名因听觉神经细胞障碍而造成听觉不良的患者作检测时发现,听觉失灵程度与红血球硬度有关。红血球的硬度越大,听觉失灵程度就越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从统计学角度为指导选择突聋患者的治疗方案服务。方法:收集近5年突聋住院患者63例计76耳,将资料录入微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类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本组病例男性为主(占73%),年龄平均为40岁;多类判别分析表明X3(发病至就诊时间)、X9(电测听异常)、X10(声阻抗异常)及X11(治疗方案)共4个变量是影响本组突聋患者康复转归的主导因素,据此建立2类判别分析模型。结论:理论上讲其模型可用  相似文献   

18.
<正> 临床资料例1,女,7岁.早起右耳突聋.检查:双耳鼓膜正常.ABR检查:右耳110dB短声未引出电位,左耳短声听域50dB.阻抗测听:双耳均为A型曲线,未引出镫骨肌反射,纯音测听患儿不配合.诊断:右耳突聋.治疗:1.能量合剂(5%葡萄糖250ml,辅酶A50单位,ATP20mg)加地塞米松5mg和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交替静点;2.用乙酰螺旋霉素0.1g,维生素B_110mg,B_620mg,烟酸50ng3/日口服;3.上述用药二周后并用中药小柴胡汤加减.例2男,49岁.早起左耳突聋.检查双耳鼓膜正常.阻抗测听:双耳A型曲线,左耳镫骨肌反射未引出.诊断:左耳突聋.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突聋的发病年龄、病程及伴随症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突聋患者150例,治疗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病程〈3天内就治的患者有效率达97.13%;起病〉2周就治者有效率为58.33%。年龄〈45岁者有效率为91.91%;46-60岁者有效率为85.36%;〉60岁者有效率75.00%。伴有眩晕及耳闷塞感者有效率60.86%;不伴者有效率94.48%。结论:突聋的治疗应越早越好,以中青年发病者治疗效果佳,无伴随症状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58例中老年人突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祝芬 《河北医学》2001,7(12):1103-1104
突发性耳聋属感音性耳聋的一种。比较常见 ,表现多为单侧性不明原因的突然耳鸣 ,听力减退 ,往往瞬间或数小时内达到重度或全聋的程度 ,部分患者伴有眩晕。中老年患者治疗后 ,有效率不高。而此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本院 (1991~ 1999年间 )住院的 5 8例中老年患者预后疗效 ,结合青年对照组突聋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病史 :病因不明 ,既往听力正常。经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及ABR检查证实为感音神经性聋。符合中华医学会上海会议 (1996 )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