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ASA-601T型温控热凝射频仪对30只家兔脑毁损动物实验,认为不论使用单极或双极电极针制作毁损灶,在温度为75℃以下,时间60S以内,毁损灶形成大小与温度、时间成正相比,当时间大于60S、温度在75℃以上,毁损灶形成一定范围后不再扩大,温度在45℃以下,只能对脑组织产生极小损害或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射频毁损脑深部肿瘤的应用研究王启弘,杨富明,杨世春我们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应用射频毁损脑深部位肿瘤。国内研究认为,当时间大于60s,温度在75℃以上时,毁损灶形成一定范围后不再扩大。我们通过基础试验、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研究,应用射频治疗仪在不同温度、不...  相似文献   

3.
ASA-601TS型温控热凝射频仪对免脑毁损灶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SA-601TS型温控热凝射频仪对免脑组织毁损灶形成,以了解毁损灶的形成大小与时间、温度的关系以及温控热凝射频仪相关性能.方法利用ASA-601TS型温控热凝射频仪和外裸长4mm、直径1.6mm热敏电极,对70只成年兔脑组织进行温控热凝毁损实验,测量毁损灶的大小以及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单极毁损灶为类圆形,在70℃时,随着时间的延长从30秒、60秒、90秒,坏死灶直径分别为3.4±0.3mm、5.2±0.4mm、5.8±0.2mm;75℃毁损时间为30秒、60秒、90秒,毁损坏死灶分别为3.7±0.4mm、5.7±0.3mm、6.5±0.5mm,呈逐渐增大;而在45℃时,不管如何延长毁损时间,均不能造成大范围坏死区.因此,45℃以下,可作为可逆性毁损时选择的温度.在电极直径大小不变时,在一定时间内毁损形成的范围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但当温度达到75℃时,不管如何延长时间,毁损灶达到一定范围后就不再扩大,再增加温度,对毁损灶的影响亦不大.结论ASA-601TS型温控热凝射频仪,对兔脑组织毁损灶形成是可靠和安全的.在温度达70℃或75℃,持续60秒以上,可作一直径为6~6.5mm的毁损灶.  相似文献   

4.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应用射频毁损深部位肿瘤。我们应用射频治疗仪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对蛋清、犬脑组织和人脑胶质细胞瘤进行毁损试验,并对毁损后的犬脑组织和人脑胶质细胞瘤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42℃、120S时可产生人脑胶质瘤的不可逆损伤,损伤区与未损伤区在光镜下观察界限非常明确,且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回归分析和目标归划方法,得到肿瘤的受损范围与射频毁损所采用的最适温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射频毁损灶的大小与温度的相关性强,与时间的相关性弱。据此研究短时间、高热毁损较为适宜,重要结构区、范围小的病灶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和用相对较低的温度加热,为射频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定向射频毁损脑组织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射频仪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对蛋清凝固和犬脑组织毁损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43℃、120s时即有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脑组织坏死区与健康组织区的界限非常明确,且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脑组织的受损范围与射频毁损所采用的最适温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提供给功能性神经外科中常用核团毁损所需的最适当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6.
定向射频毁损脑组织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射频仪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对蛋清凝固和犬脑组织毁损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43℃、120s时即有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脑组织坏死区与健康组织区的界限非常明确,且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脑组织的受损范围与射频毁损所采用的最适温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提供给功能性神经外科中常用核团毁损所需的最适当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109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对1109例采用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疗效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仰卧位,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部浸润麻醉,刺中三叉神经节后以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毁损。作者对此技术作了部分改进。结果:疗效优良854例,良好202例,无变化53例,总有效率95.3%。结论:认为改进后的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老年人更为适宜。每次毁损参数以温度60~75℃,热凝时间2~4min为好。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枢神经系统(CNS)是艾滋病(AIDS)的易侵犯部位,据尸检资料,75%AIDS患者有CNS病变,在临床上,40%~60%患者出现神经症状,而10%患者的神经症状是AIDS的首发症状。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具有亲神经性和亲...  相似文献   

9.
射频毁损脑深部肿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应用射频戏损深部位肿瘤。我们应用射频治疗仪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对蛋清、犬脑组织和人脑胶质细胞瘤进行毁损试验,并对毁损后的犬脑组织的人脑胶质细胞瘤进行光镜及电观察。发现42℃、120S时可产生人脑胶质瘤的不可逆损伤,损伤区与未损伤区在光镜下观察界限非常明确,且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回归分析和目标归划方法,得到肿瘤的受损范围与射频毁损所采用的最适温度和时间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鼠插线法缺血1小时再灌流2小时模型,比较对照组和黄芪皂甙(ASS)组在缺血/再灌流时氨基酸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1)脑缺血60分钟时上升到峰值浓度,随后很快下降,再灌流2小时内未见回升;(2)ASS组谷氨酸(Glu)峰值浓度下降了13.2%,但未见统计学差异;(3)黄芪皂甙显著降低了梗塞灶内脑组织含水量。认为尽管ASS未能使Glu产生明显下降,但能降低梗塞灶含水量,说明ASS的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它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的最佳靶点及毁损灶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患者的资料,其中慢性疼痛7例.精神疾病64例;扣带回靶点选择为:X:5mm,Y:侧脑室尖后10~20mm,Z:侧脑室上2 mm,并根据磁共振三维定位影像确定及调整靶点及毁损范围;用温控射频仪制作毁损灶,电极直径1.6mm,尖端裸露4mm,毁损温度75℃,时间100 S,毁损灶大小15 mm×10 mm×10 mm.全部患者分别于术后3 d及2月行影像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复查显示毁损灶完全位于扣带回前部;2例发生短暂性尿失禁,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7例慢性疼痛术后疼痛缓解满意,64例精神疾病手术后结果为优3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22例,无效4例. 结论 利用磁共振导向行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手术可以清晰的辨认出扣带回形态及周围结构,最佳的靶点毁损范围为胼胝体顶向后10~25 mm,扣带回底向上高10 mm,宽10 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9例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后的早期、晚期MRI随访,了解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9例患者在术后3~7天复查MRI,T1W中心为细小的长T1低信号点,中间为短T1高信号,最外为长T1低信号环,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T2W中心为细小的长T2高信号点,中间为短T2低信号,最外为长T2高信号环,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7例患者术后1~2年复查MRI,毁损灶的MRI表现为长T1长T2类圆形信号.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的误差小于1mm.结论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大小与毁损的温度、时间成正比,晚期MRI随访提示如果靶点位置正确,毁损灶大小在5mm×5.2mm×8.1mm左右,则能产生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 3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 ,在手术后的早期 (16例 )、晚期 (7例 )进行MRI随访 ,了解毁损灶的MRI表现、大小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并且计算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坐标的误差。结果  16例患者在术后 3~ 7天复查MRI ,T1加权像 :中心为细小的长T1低信号点 ,中间为短T1高信号环 ,最外为长T1低信号环 ,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 ;T2 加权像 :中心为细小的长T2 高信号点 ,中间为短T2 低信号环 ,最外为长T2 高信号环 ,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 7例患者术后 1~ 2年复查MRI,毁损灶的MRI表现为长T1长T2 类圆形信号。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的误差小于 1mm。结论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大小与毁损的温度、时间、毁损针的直径和长度成正比 ,晚期MRI随访提示如果靶点位置正确 ,毁损灶大小在 5 .0mm× 5 .2mm× 8.1mm左右 ,则能产生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伏核手术治疗药物心理依赖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双侧伏核毁损术后并发症的神经解剖基础,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案。方法随访术后反馈存在并发症的近期药物依赖患者16例,部分患者复查CT或MRI,结合SchalternbrandBailey人脑图谱对靶点位置、毁损灶体积等与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6例中,顺行性遗忘、动机形成障碍10例,性欲减退2例,可能与毁损体积过大有关;情感障碍2例、冲动行为1例,与毁损灶过低,影响前额叶底部皮质对认知、行为的调控有关;嗅觉迟钝1例,与嗅皮质损伤有关。结论并发症与靶点定位、毁损灶体积有关。通过精确定位、毁损参数控制可以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TAT1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STAT1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TAT1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TAT1蛋白在脑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呈阳性表达,半暗带损伤区表达最显著,表达持续时间达1周。结论STAT1蛋白超量表达可能对神经细胞存活和修复过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60例PANSS总分≥60,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或氯氮平治疗。经8周随机对照研究发现,PANSS、CGI、ESRS、TESS量表评定显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有效率96.7%,与氯氮平相仿。利培酮在治疗1周后起效,阴性症状见效尤早,剂量较小者锥体外系副反应轻,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氯氮平明显少而轻,治疗的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较高。本研究证实,利培酮是  相似文献   

17.
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智力特点并探讨相关的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的75例病人进行WAIS-RC测全并评定BPRS、SAPS、SANS,数据应用STATA3.1软件包处理。结果 平均言语IQ75.31、平均操作IQ81.18、影响全量表IQ的因素为病程、文化程度、职业、衰退型、SANS、住院次数、脑电图、电休克、安坦的并用。结论 因多种因素影响,神经分裂症病普遍存在智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正常颅压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5例SAH继发NPH。其主要发病机制是CSF循环和吸收障碍所致,与破裂动脉瘤的位置、脑室积血、脑室扩张持续时间及病情程度有关。同时发现脑室扩张后易在动静脉交界处或脑室周围形成小梗塞灶,加重NPH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随访效果和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刺激术(DBS)为主要术式的帕金森病(PD)外科治疗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早期效果较为满意,随着PD病情进展,远期效果有所下降,丘脑腹中间外侧核毁损术对震颤效果理想。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DBS是目前PD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较毁损术安全、有效,常用的靶点是丘脑底核,双侧同期或分期DBS治疗的并发症也很少,这是DBS的最大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或痫灶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T定位、导向下对76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立体定向多靶点射频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23±4.20)个月,癫痫不发作27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0例,无效8例,有效率89.47%;术后除早期暂时性并发症外,无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脑立体定向毁损术对痫灶泛发者的多核团毁损;对病灶很小,位置深的致痫灶直接毁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