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舌诊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继荣 《河南中医》2004,24(1):71-71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之一部分 ,是通过观察舌体、舌色与舌苔的变化 ,三者互相印证 ,得出结论 ,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一门学科。依笔者认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特点作一探讨。1 舌象转变规律有顺逆正常舌象舌体居中 ,不胖不瘦 ,伸缩灵活 ,舌质淡红 ,苔薄红 ,舌底络脉暗红无迂曲。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象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观察到舌质淡 ,苔白腻 ,气虚湿滞最为多见。舌象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疗效转归的参考指标。舌苔 :薄→腻→黄→黑为逆 ,黑→黄→腻→薄为顺 ;舌质 :淡→红→紫→暗为逆 ,暗→紫→红→淡为顺。舌质暗红有瘀点…  相似文献   

2.
曾静  李明  王雄  谢荣香 《四川中医》2022,40(3):60-63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与癌前病变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264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Hp感染检测及中医辨证分型。分析264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HP感染阳性率;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Hp感染严重程度;采用胃癌风险相关的萎缩/肠上皮化生评估(OLGA/OLGIM)癌变风险分期判定不同中医证型HP感染患者的癌前病变风险。结果:264例CAG患者中脾胃湿热证76例(28.70%)、脾胃虚寒证61例(23.10%)、肝胃郁热证54例(20.40%),肝郁气滞证35例(13.20%)、胃络瘀阻证20例(7.58%)、胃阴不足证18例(6.82%),Hp感染阳性率55.30%;不同中医证型间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脾胃湿热证为主(32.88%);146例CAG合并Hp感染患者中轻度感染68例(46.58%)、中度感染51例(34.93%)、重度感染27例(18.49%),不同中医证型间Hp感染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5.620,P=0.345...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象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舌象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窥镜征之间的相关性,将内窥胃镜检出并通过病理证实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82例,观察,统计其舌象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萎缩的加重过程为灶性萎缩,浅表萎缩到伴肠化或异型增生或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舌象从白苔到黄苔由寒及热,由淡舌到红绛紫舌和由薄苔到腻、厚苔是病势渐重的表象。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重要的胃癌前疾病,是防治胃癌的关键阶段,寻找其简便、无创的早期诊断筛查方法尤为重要。中医舌诊在判断疾病性质、病程进展、气血盛衰、津液盈亏、预后转归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文章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舌象特征规律进行客观化、智能化归纳分析,同时探讨了计算机智能信息技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展望未来,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天津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AG的1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H.pylori检测,分析CAG中医证型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对胃窦、胃窦部萎缩和胃体部萎缩行病理检查发现,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各证型间H.pylori感染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H.pylori感染阳性率方面,脾胃湿热证最高,可达到23.1%(25/108),其次是脾胃虚寒证占18.5%(20/108),肝郁气滞证占17.6%(19/108)。结论:CAG的证型分布与H.pylori感染、萎缩部位密切相关,CAG中最为多见为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是H.pylori感染的病理基础,可以以此为依据对患者开展中医药治疗,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下同)中医症状学调查入手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下同)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其中医的病机特点、发展规律、证候特征,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有完整中医临床资料的2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以及胃镜检查资料,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整理后,运用卡方检验以及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岁以下的发病率为1.4%,31—40岁发病率为15.8%,41~50岁发病率为26.8%,51岁以上发病率为56%。cAG中医临床症状以胃肮胀痛最为多见,其次为纳呆、嗳气、体倦乏力、口干、泛酸、口苦。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五组,胃阴不足组平均年龄最大,肝胃不和组最低。202例CAG患者总体HP的感染率为44.5%,其中瘀血阻络组HP感染率最高脾胃虚弱组最低。各组之间经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瘀血阻络组HP感染率最高,湿热中阻组占第二位。  相似文献   

7.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病程长,难以治愈。笔者应用自制清肠止泻胶囊按时辰治疗该病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学刊》2002,20(6):828-829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05-1606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全身的气血津液的变化。单兆伟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发展都能在舌诊上反映,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阶段的舌诊特点各有不同,舌诊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畴。近年来,国内学者用现代科学手段探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微观检测指标,为该病的微观辨证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依据。现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亏损证、气滞血瘀、郁热证5型施治。结果:据此结合辨证分析、综合治疗,均取得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在其基础上常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易发生癌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易诊难治,是消化科的难题。林平主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已有多年,临床经验丰富,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上收效颇丰,不仅可以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以抑制肠上皮化生,预防癌变。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系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及炎性反应.中医学对于CAG的治疗独具特色,文章从CAG的中医病因病机归纳、诊疗共识意见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诊治的难点、不足以及中医诊治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的基础上,结合西药根治病菌的优势,通过饮食调理,心理调节等方法,综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取得单一治法所不可亟及的临产疗效。  相似文献   

16.
总结整理卞嵩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因为中阳不足、痰凝血瘀,辨证分为中阳虚寒、中虚气滞、寒凝瘀阻及气阴两虚,治以温养中阳、活血止痛。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6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多番立酮片10mg/次,3次/d,口服;拘橼酸铋钾片,110mg/次,4次/d,空腹口服;维乐生200mg/次,3次/d,口服;胃酸分泌多加西咪替丁胶囊0.2g/次,4次/d,口服。治疗组28例半夏泻心汤(人参15g,制半夏9g,黄芩5g,甘草、黄连、干姜各6g,大枣10枚)。吞酸加海螵蛸10g;疼痛加白芍、延胡索各6g;瘀血重加丹参、当归各10g;食欲不振加用楂曲15g,谷麦芽10g;腹胀加莱菔子、枳壳各10g,鸡内金12g;嗳气加代赭石5g;脾虚甚加白术、黄芪各10g。1剂/d,加水浸泡4h,头煎取汁200mL,二煎取汁200mL,早晚温服。连续治疗6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痞满、纳差、嗳气、Hp感染、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Hp感染变化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马佳乐  李慧臻 《陕西中医》2019,(11):1646-164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中医药在CAG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疗效。中医临床可以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选用经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措施有效地治疗CAG,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中医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的杂乱多样;临床研究尚无同意诊断标准;临床研究对疾病远期疗效观察不足。结合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方、中成药和中医外治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措施。方法:将案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用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胃镜和组织学检查,比较两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满意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云母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 :以 60%的乙醇 ,20mmol·L-1的去氧胆酸钠和0.1%的氨水在 24周建立SD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在制模的同时用云母进行干预实验 ;制模成功后用云母进行治疗实验。实验到期后取出鼠全胃 ,观察胃黏膜大体观及各项病理学指标 ,并以硫糖铝作为对照。结果 :云母干预组及治疗组胃黏膜腺体排列规则 ,无明显的萎缩现象。胃窦部的胃黏膜炎症级别低于模型组 (P <0.01) ;胃黏膜腺体厚度 (L1)和黏膜肌层厚度 (L2 )之比 (Ll/L2 )高于模型组 (P <0 .0 1) ;单位长度内胃黏膜腺体数目高于模型组 (P <0 .0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别 (P >0 .0 5)。结论 :云母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干预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