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侧卧位时骨盆向头尾侧倾斜的程度及其对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及校正方法。方法 将50例62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校正组及对照组,均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对照组25例28髋以常规方法放置髋臼假体,校正组25例34髋进行水平仪及铅垂法校正后放置髋臼假体。术后测量两组患者髋臼杯外展角,并比较与术中预估的差异。结果 校正组在侧卧位未校正前骨盆整体倾斜-1.647°±4.512°,向头侧倾斜-(4.989°±2.778°),向尾侧倾斜2.587°±1.927°;头侧倾斜偏离大于尾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组术后髋臼杯外展角为42.685°±3.355°,术中预估与术后测量偏差1.962°±1.515°;对照组术后髋臼杯外展角为44.534°±4.844°,术中预估与术后测量偏差4.244°±3.042°;校正组偏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侧卧位时头尾侧骨盆倾斜影响术者对髋臼外展角的判断,可能造成髋臼假体放置角度不准确。通过水平仪及铅垂法进行校正可提高判定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塑料颈枕矫治器推磨牙向后矫治的牙颌面变化。方法:替牙晚期及恒牙早期上颌牙弓内轻、中度拥挤的患者32例(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10~13岁。采用Cetlin等人推磨牙向后的方法,平均推磨牙的治疗时间为5.3月。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为研究手段。结果:塑料颈枕矫治器治疗后软组织、骨组织方面无明显改变。牙齿方面U1-NA(°)、U1-NA(mm)分别增加4.33°、2.16mm(P<0.05),表明上中切牙唇向倾斜;U6-SN(°)、U6-PTV(mm)分别减少5.41°、2.92mm,表明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同时伴有远中倾斜。结论:塑料颈枕矫治器能够有效地移磨牙向远中移动,但需患者积极合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三种头高足低位角度对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氧合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 将ICU收治的4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0°、30°和45°头高足低俯卧位组14例、16例和15例,观察比较俯卧位后5 d内的氧合指数、胃残余量和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俯卧位5 d后三组氧合指数均有改善,其中0°组与30°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45°组(均P<0.05)。俯卧位第4天,30°组与45°组胃残余量显著少于0°组(均P<0.05)。非0°组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0°组(P<0.05)。 结论 ARDS患者取30°头高足低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氧合,提高喂养耐受性,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只要注重呼吸和循环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手术是安全的。方法口插全麻下,CO2气腹(12±2 mm Hg),头低脚高25°~30°10 min、30 min和放气后10 min,监测气道压力(Paw),呼气末CO2张力(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期血压(SBP)、舒张期血压(DBP)、心率(HR)和心电图(ECG)的值。结果气腹后10 min与气腹前相比;Paw、PetCO2、SBP、DBP、HR都增高(P<0.05)、SpO2在气腹前、气腹中和气腹后都在95%以上。结论CO2气腹、头低脚高位、口插全麻下,可使气管内压增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张力增高、血压上升和脉搏加快。若在操作中CO2缓慢注入腹腔,在满足手术条件的前提下,腹压尽量小(12±2)mm Hg,头低脚高位在25°~30°,注意麻醉深度,用增加呼吸频率和减少潮气量的方法,增加每分钟通气量,以纠正吸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此方法能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能安全完成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先天性眼震的异常头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用手术方法矫正先天性眼震患者的异常头位。方法:笔者用改良kestenbaum(5mm、6mm、7mm、8mm)法和增加手术量的改良Kestenbaum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患者48例。手术适应证为异常头位≥15°者;对异常头位≥30°者,则增加改良Kestenbaum法手术量的40%-60%。结果:术后24例随访不少于6个月,48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异常头位由术前平均31.5°减少到5.1°,眼震强度由术前平均35.5Hz减少到9.6Hz;48例患者的86眼(89.58%)视力增加≥2行。结论:用改良kestenbaum法和增加手术量的改良kestenbaum法治疗先天性眼震患者的异常头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方法定义CT片上胰腺钩突前后两边之夹角为胰腺钩突角。测量490例患者CT片上胰腺钩突角大小。分3组A组(CT诊断假阴性组)为20例术前CT未能发现胰头占位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胰头占位性病变的患者;B组(胰头占位组)为50例CT及病理均诊断胰头癌的患者;C组(对照组)为42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结果自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上和胰头最下层向上测量称为Ⅰ-Ⅳ个层面。对照组各层面胰腺钩突角的大小从下向上依次为30°±9°、34°±10°、37°±10°、37°±12°、38°±14°和25°±13°。计算A、B、C3组各病例各层面中最大角度之平均值分别为90°±7、96°±16°、47°±9°,与C组相比,A、B两组均明显增大(A组与C组比较,t=31.42,P<0.001;B组与C组比较,t=36.53,P<0.001)。结论胰腺钩突角增大是诊断胰头占位的有意义指标。凡是钩突角增大(>75°)的病例均应高度怀疑胰头占位,有待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7.
手术体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手术体位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手术体位采用固定左倾20,°分别取头高足低15°、30°、45°体位,比较术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ld肝功能均明显升高(P<0.01),但A、C组比B组损害严重(P<0.05)。术后3d肝功能均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且B组恢复最快。结论:LC中不同手术体位与术后肝功能损害有相关,手术体位是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和头下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an YW  Li PC  Zhu J  Li ZZ  Li YC  Zh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89-1692
目的探讨有明显移位的第五掌骨颈和头下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8月,采用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及头下型骨折共31例。其中11例为头下型骨折(A组),20例为掌骨颈骨折(B组)。A组术前第五掌骨头干角为63.4°±14.5°,B组术前第五掌骨头干角为59.1°±10.0°。将骨折闭合复位后,用1枚末端预弯成20°角直径2.0mm的钝头克氏针作为髓内针固定骨折。术后A组加用石膏外固定4周,而B组未用外固定,允许早期主动活动。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min(5~30min),31例中,29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骨皮质对位2/3,对线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A组术后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5.0°±2.5°,骨折愈合后为15.4°±2.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健侧第五掌骨头干角14.2°±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89.5°±4.3°,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5.9°±2.5°,骨折愈合后为15.5°±2.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健侧第五掌骨头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88.6°±3.6°,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五掌骨颈及头下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外固定时间短、费用低廉、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比较不同角度左偏头位下右侧颈内静脉在3个穿刺入路位点(前、中、后)与颈总动脉的位置关系,探讨患者的最佳头位.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应用超声测量头部正中位(0°)和左偏15°、30°、45°、60°时,前、中、后穿刺位点的颈内静脉直径、颈总动脉直径、颈内静脉覆盖颈总动脉距离及颈总动脉中点与颈内静脉中点之间的距离(动静脉中点距离),计算颈内静脉无重叠百分比.结果 头部不同旋转角度下,3个穿刺位点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直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后路穿刺位点在不同角度下无重叠百分比、动静脉中点距离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同样角度下,其无重叠百分比要小于前路和中路(P<0.05).前路、中路穿刺位点,无重叠百分比与动静脉中点距离在0°、15°、30°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旋转角度达到45°和60°时与前3个角度比较,无重叠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动静脉中点距离明显减小(P<0.05),且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两者的数值也逐渐减小(P<0.05).结论 在无超声定位的情况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为减少误穿动脉的风险,应尽量选择前路和中路,同时应避免头位左偏大于45°.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空气栓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发生率麻醉及手术期间静脉空气栓塞(VAE)可导致最严重的并发症。然而,其原因却是极其简单的物理原理——阻塞。静脉切口高于心脏水平及切口与右房压梯度约达5 cmH_2O时,可发生VAE。头颈部手术,如神经、耳鼻喉或颔面部手术取坐位或头高位时最易发生VAE。此外,背部、胸部、盆腔、肝及肠道手术期间亦可发生。有人报道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术时取坐位用心前区多普勒、呼气终末CO_2(T_ECO_2)肺动脉压(PAP)和右房压(RAP)监测VAE,发生率为36%。1985年Matjasko等报道554例坐位神经外科手术VAE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1.
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针固定后骨折端旋转畸形的测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Jiang X  Li X  Wang M  Gu X  Zhang B  Sun L  Zhang L  Liu Y  Liu D  Rong G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55-58
目的 对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针固定后旋转畸形的程度进行定量测定 ,以纠正旋转对位 ,减少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 采用CT扫描 (“常用法”)测量 3 6例以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双侧前倾角 ,计算双侧的差值 ,用来判断骨折远近端旋转畸形的程度。前倾角增大表明远骨折端内旋 ,前倾角减小则代表远骨折端外旋。结果 患侧组前倾角值为 ( 15 0 4±11 3 4 )° ,最大值为 4 8° ,最小值为 - 10° ;健侧组前倾角值为 ( 13 96± 10 2 0 )° ,最大值为 3 1 3 0°,最小值为- 4 8° ,使用配对资料t检验 ,P <0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其中差值最大为 3 7° ,最小为0 90° ,平均相差 10 4 8°。患侧与健侧相比前倾角增大 (远骨折端内旋 )与减小 (远骨折端外旋 )各有 18例 ;而其中内旋者平均为 11 5 6°,外旋者平均为 9 3 9°。内旋小于 10°者有 8例 ,10°至 15°者有 6例 ,大于15°者有 4例 ;外旋小于 10°者有 11例 ,10°至 15°者有 4例 ,大于 15°者有 3例。超过 10°的旋转对位发生率是 4 7% ( 17/ 3 6) ,超过 15°者有 7例 ( 19 4 % )。结论 股骨干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治疗后旋转畸形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上应予重视。术中应在影像监视器监控下严格纠正旋转对  相似文献   

12.
上臂主动和被动抬高过程中盂-肱关系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运用开放MRI和三维数据后处理技术分析主动和被动上臂抬高过程中肱骨头相对于肩胛盂的变换过程。方法 选择 16名健康志愿者 ,用开放MRI分别在肌肉放松 (外展 30°~ 15 0°)和肩部肌肉参与活动 (6 0°~ 12 0°)两种情况下、不同的外展位置上进行检查 ,在断层和三维重建后 ,关节盂的中心点、肱骨头的中心点被确定下来 ,再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结果 在被动抬高过程中 ,自外展 30°到外展 15 0° ,肱骨头从下方 +1 5 8mm转移到下方 +0 36mm位置 ,自后方 +1 5 5 转移到 - 0 0 7mm。肌肉的参与导致盂 -肱关节变换关系的显著改变 ,肱骨头更加偏向下方和靠近中心 ,特别在 90°和 12 0°外展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P <0 0 1)。前后方向在肌肉的参与下 ,6 0°和 90°外展时 ,肱骨头更趋向中心。结论 神经 -肌肉的控制作用对于保证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该组数据也可用于研究神经 -肌肉功能障碍对于肩关节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生物力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治疗合并痛风的(足)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McBride联合Akin截骨治疗痛风的(足)拇外翻患者17例23足,取病变跖趾关节内侧弧行切口,锐性分离,彻底清除泥砂状物,切除增厚部分的关节囊。清理肿胀的滑膜组织,紧缩跖趾关节囊;外侧弧形切口,将足拇收肌腱移位至第l跖骨头外侧,同时切除外侧籽骨和内侧跖骨头突出骨赘,从而矫正第1跖骨内收畸形。再显露近节趾骨“V”形截骨矫正外翻角度,自制骑门钉固定,、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截骨处切口在12周愈合,第1跖趾关节疼痛消失,未出现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术前根据患者足正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AV)为15~30°,平均26°,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为0°~12°,平均为6°。5例第1跖趾关节籽骨半脱位。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结果手术前后IMA(分别为8°±1.5°,5.5°±1.5°)、HAV(分别为23.5°±5.5°,12.5°±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拇外翻评分优良率为92.6%。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全部一级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McBride联合Akin截骨方法治疗合并痛风的轻度拇外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特殊头位对眼球钝挫伤致前房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殊头位对眼球钝挫伤致前房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钝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3组,3组均在半坐位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头部直立、头前倾(30°~45°)和头后仰(30°~45°)3种头位护理方法,观察3组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及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采取头直立位患者前房出血吸收时间、眼压值与采取头后仰位和头前倾位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头后仰位和头前倾位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眼钝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采用头直立半卧位休息能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不同斜导面角度的磁力Twin-block矫治器(TMA)治疗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比较疗效,探讨改良方法.方法分别应用45°斜导面和70°斜导面的磁力Twin-block治疗两组各10例早期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和疗程记录对比疗效.结果①不同角度斜导面的Twin-block矫治器对颌骨关系的改善不同,经实验证实70°斜导面组刺激上颌骨向前发育作用显著,且对下面高度影响较小.②不同角度斜导面的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的疗程差别显著,70°斜导面的磁力Twin-block矫治器对早期AngleⅢ类错(牙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且疗程缩短.结论70°斜面组可快速达到纠正反(牙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术前无上胸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形手术后新发上胸弯的情 况进行转归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1 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平均随访时间19.8 个月, 对新发上胸弯 的冠状面Cobb 角、T1倾斜、放射学肩高度等影像学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 结果 21 例患者术前主胸弯 冠状面Cobb 角平均为54.3°, 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4.1°, 手术矫形率平均为74.6豫。术前5 例患者为负性 T1倾斜, 16 例为T1水平;术后均出现正性T1倾斜及新发上胸弯, T1倾斜平均6.0°, 新发上胸弯冠状面 Cobb 角平均为16.0°;末次随访时T1倾斜平均4.0°, 上胸弯平均为13.2°, 18 例患者仍存在正性T1倾斜, 17 例患者仍存在10°以上的上胸弯。术前5例患者放射学肩高度为双肩等高, 16 例为右肩高;术后19 例患者为左肩高, 6 例患者存在双肩不平衡;末次随访时有14 例患者为左肩高, 5 例患者存在双肩不平 衡。末次随访时与术后相比, T1倾斜程度、上胸弯冠状面Cobb 角均有改善(t=2.755, P=0.009;t=2.142, P= 0.038), 但上胸弯比例、左肩高发生率、双肩失平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421, P=0.107;χ2= 0.123, P=1.000;χ2=3.535, P=0.130)。 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手术矫形时新发上胸弯不易 自行代偿, 且易对双肩平衡产生影响, 应以预防其发生为主。  相似文献   

17.
磺胺嘧啶银是—种有效的局部抗微生物制剂,在烧伤病人中应用能减少感染并发症。本文测定Ⅱ°及Ⅲ°烧伤病人的血清银浓度和24小时尿银排泄量,观察创面吸收量与烧伤严重度的关系。 23例烧伤病人,深Ⅱ°和Ⅲ°烧伤总面积(TBSA)为12~90%(平均47%),其中3例TBSA<20%,7例21~40%,7例40~60%,6例>60%。3例(13%)死于全身性感染,TBSA均>75%。清创术后立即用浸有1%磺胺嘧啶银冷霜的粗孔网织纱布涂敷创面,以后每天用药一次,直至出院或创面愈合。营养支持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量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探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中重建肱骨颈干角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382名正常成人的肱骨颈干角。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1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测量术后患侧肱骨颈干角,并以测得的正常成人肱骨颈干角双侧95%参考值范围作为参考值,将患者分为内翻复位组(颈干角双侧95%参考值范围上限)。随访指标包括患侧肱骨颈干角的变化、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并发症等。结果 国人肱骨颈干角的正常值为136.1°±4.5°,双侧95%参考值范围127.2°~144.9°。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的随访,平均13.8个月。内翻复位组29例、正常重建组90例、外翻复位组9例。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分别平均为70.3分、77.2分和73.2分, VAS评分分别平均为2.8分、1.8分和2.1分,肱骨头内翻角度分别平均为4.2°、1.6°和3.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14.4%和22.2%。正常重建组在功能恢复、VAS评分、术后肱骨头内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内翻复位组。结论 术中重建良好的肱骨颈干角是内固定稳定、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内固定失败和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肱骨头内翻复位易导致肱骨头进行性内翻及其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颈内静脉穿刺时头部不宜过度偏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误穿动脉,发生率为3%~10%。与传统颈内静脉穿刺方法对比,保持穿刺时患者头部近中立位(偏转<40°),可提高进针时回抽血阳性率和穿刺一针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资料与方法229例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头低足高1...  相似文献   

20.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 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9.491±6.277)°,下颌平面角角度为(34.447±5.068)°,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角度为(92.702±5.520)°,面下部宽度为(10.797±0.688)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正常人群.下颌角外侧板矢状劈开截骨组术后面下部宽度为(11.200±0.675)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3.444±3.468)°,下颌平面角为(30.444±3.664)°,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为(95.333±3.00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均有明显改观,无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针对下颌角肥大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截骨方法,可有效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