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阴阳燥湿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阴阳各具潮湿、干燥之性,燥邪当属阳邪之列,进而言阴阳偏盛偏衰,可致燥湿之病,阳盛则热而生燥,阴盛则湿多兼寒,阳虚则湿,甚则寒,阴虚则燥,甚则热。其治阳盛则清热为先,润燥即在其中,阴虚则润燥为先,其甚则滋阴盛火并行;阴盛则祛寒兼燥湿,阳虚则视其在脾在肾,在脾宜温燥,在肾宜温润。药性的刚柔燥润,与四气五味结合,对药物性能、功效的认识就更全面了。阴阳燥湿论宜与阴阳寒热论相结合,以构成中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论五脏的时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脏的时间特性,主要表现为周期节律性,即五脏的生理,病理均具有运气节律,四时节律,双月节律和十二时辰节律,认识和掌握这些周期节律,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寿棠论燥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寿棠论燥湿湖北中医学院(430061)陈林艳,周祯祥石寿棠,字芾南,清·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人。石氏自幼读书,儒医兼通,"历数十寒暑如一日"。著《医原》20篇,旨在探求医学之原,对祖国医学理论颇多阐发,尤对燥湿之论述,可谓独树一帜。石氏认为,疾病千...  相似文献   

4.
消渴为临床常见病,历代医学均以滋阴降火为基本治法,但部分病人疗效不佳。近读清·吴达著《医学求是》中燥湿清源论篇,深有感触,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商讨。 其文首先阐述了水木之升、金火之降必赖脾胃之旋转的道理。云:“肾位于北而藏精,  相似文献   

5.
论燥湿同形同病程宜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芜湖241001)关键词燥湿同形同病,辨证论治六气之中,燥与湿,寒与热,燥可似湿,湿可似燥,寒可似热,热可似寒,一举手足,关系重大,不可不慎。姑先将燥湿同形同病论述如下,代同道参考斧正。1燥湿同形同病在六淫中...  相似文献   

6.
宫艳华  陈滨 《吉林中医药》2004,24(11):47-48
湿、痰、饮为一源三歧,均为人体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津液不归正化形成的病理产物,其一旦形成之后,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理变化。临床上痰之为病非常广泛。痰,即指包括能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随咳嗽经呼吸道排出,有黄痰、白痰、湿痰之分;又  相似文献   

7.
燥湿相混致癌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癌症的病机特点 ,认为燥湿相混是贯穿某些癌症始终的主要病机。气机升降失常、津液分布不均是导致燥湿相混的关键。阴虚内燥与痰浊水湿并见是其临床特点。牵牛子、麦冬与半夏、猪苓与阿胶、牡蛎与泽泻、苍术与玄参以及六味地黄丸、三物黄芩汤则是治疗燥湿相混的单味药、对药及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8.
<正> 五脏功能代偿是脏腑间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指某一脏腑由于病损导致功能障碍乃至衰竭时,其他脏腑通过增强自身的功能,对病损脏腑的功能进行不同程度的代偿,使生命活动得以维持。五脏间的功能代偿是中医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五脏层次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洪健 《山西中医》2000,16(6):60-61
历代中医对疾病的辨证都很重视病邪进入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层次。如伤寒病以三阴三阳为层次 ,按照寒邪耗伤人体阳气的程度来划分疾病的不同阶段 ;温病以卫气营血分4个层次 ,按照温热邪气伤人体之阴津的多少确定病情的轻重缓急 ;内伤杂病一般选用脏腑辨证 ,用五脏定位 ,气血阴阳寒热痰瘀概括疾病的性质。那么 ,每一脏器的病变过程 ,难道不存在层次的差异吗 ?五脏只是体内不同空间的概念而没有层次的含义吗 ?笔者在学习《内经》和临床实践中 ,体会到内伤杂病所使用的脏腑辨证 ,实质也是一种层次辨证 ,现简要论述如下。1 《内经》中有关五脏层次…  相似文献   

10.
病分燥湿 药别刚柔:石芾南阴阳燥湿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肺脏是一身中心历来医家或重后天脾,或重先天肾,唯石氏独重肺。其言“人之身,肺为华盖,居于至高,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体极轻虚,用主肃降,肺固人之天也”,而各脏腑之本气以运行,“皆随肺气以运行,皆为肺气所贯通”。甚至有言:“人身肺之真阴,下布于肾而为水;肺之真阳,下纳于肾而为火。”五行之间,“一气相生,始于肾,终于肺”;“一气相克,始于肺,终于肺”,一切均以肺为中心。而脾只是堤防之土,“为胃散精以上输于肺耳”;肝为“地上之木,以枢转地中生发之气耳”;“心系于肺,犹日系于天”,“人身肺之宗气,统…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多从心肾施针,然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与五脏皆有关,故从心、肝、脾、肺、肾五脏进行辨证施针论治,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供广大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穴、鬼穴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7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刺五脏俞穴、鬼穴,对照组针刺常规穴,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A、WHOQOL-BREF评分治疗后较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五脏俞穴、鬼穴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疗效优于针刺常规穴,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内湿来源于人体内,具有重着、黏滞、趋下等特性,是由人体运化转输水液功能障碍而致。内湿的形成与五脏失调息息相关,五脏失调都能导致内湿的产生,但是五脏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临床在治疗内湿证时既要从整体出发,又要辨证论治,分清主次,适当顾及其他脏腑,才能使五脏协调,湿邪得化。  相似文献   

14.
刘晓燕  崔亚东  田合禄 《世界中医药》2021,16(1):121-124,129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的根本大法.本文以《黄帝内经》为主,参考《医学启源》《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等相关著作,探讨了四气五味与脏腑补泻的关系,并系统总结了各种气味搭配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规律.本文发现中医四气五味的补泻理论与中医脏腑的生理特性是一脉贯通的.因此,对四气、五味影响脏腑气血阴阳...  相似文献   

15.
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之一——“脾”与线粒体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它提供机体所有生命活动和生化反应不可或缺的能量。线粒体的功能特点与被誉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并与中医“脾”有着多方面的共通之处。故以中医有关“脾”的主要功能论述为纲 ,阐述线粒体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并结合现有研究以期证明脾的中医藏象实质有其细胞生物学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现代研究进行了60余年,但还未解决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学问题,缺少适用方法是一个关键所在。作者从"脏气法时"研究谈起,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多数研究忽视了"脏气法时"思想的"脏-时对应"这一重要特征。提出四时脉及其参数是研究"脏气法时"的有效途径,并以日节律研究为例,说明寸口脉及其特征参数是开展中医学现代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学》中绝大部分中医内科疾病按照五脏体系进行分类论述,而肢体经络和气血津液病证则分别按照病变部位和病因病机独立成篇单独论述。中医内科疾病所选代表方剂都是以古代经方为主,方中多数药物归经均在五脏范围之内,将疾病脏腑定位与药物归经结合起来,临床上一旦确定了疾病的脏腑定位,则该疾病治疗药物原则上都在相应脏腑归经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可以增强临床用药的靶向性。气血津液疾病根源在于脏腑的功能失调,应该也归属于五脏分类中,更利于疾病定位归经用药。  相似文献   

18.
从史志书目著录情况、国内外研究概貌、学术价值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敦煌西域出土的《五藏论》,以了解发掘和研究敦煌西域《五藏论》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伴发的常见精神疾病,此类患者常常无法继续正常工作,需要人们关心照看,甚至会有轻生自杀行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古往今来关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研究很多。古有“五郁”之说,有“病位”之说,今有炎症介质、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生物学因素研究。现主要从五脏着手论述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包括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的相关进展,旨在能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肾性血尿,病位在肾,责之肾失封藏。五脏病变导致血尿的病理性质为虚实夹杂,脾虚、肾虚与血尿有密切关系,同时两脏又相互影响。虚证实证,血尿均是离经之血,必有瘀血之虞。瘀血证贯穿始终,肝虚则气滞,气滞则血瘀,肝肾阴虚则相火偏亢,煎熬阴液,血液黏稠而为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