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虚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肾虚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动物模型以供子宫内膜异位中医药研究使用.方法:模拟女性"肾虚血瘀"的中医病因病机,与传统的自体移植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相结合,建立病证结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用中医实验动物证候学指标与理化检验指标共同评价该模型的临床代表性.并与单纯的自体移植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相比较.结果: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既能反映肾虚血瘀的中医证候基本特点又与现代医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疾病的特点相一致.结论: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可代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进行妊娠功能方面的中医药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及实验方法。方法 手术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观察形态学改变,配合子宫内膜抗体及雌二醇、孕酮水平的检测。结果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组中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均较假手术组及丹那些组为高(P<0.01)。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异位于宫的内膜腺体中腺腔扩大,腺上皮呈柱状或立方形。丹那些治疗组的异位内膜腺体及腺上皮明显萎缩。结论 手术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成功率高,为寻找治疗异位症的新药提供了药效学研究的模型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MIF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血瘀证及相关主要复合证型(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探讨EMT不同证型发病的分子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18例不同证型(每组6例)EMT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及6例正常妇女在位内膜组织中的MIF的表达情况。结果 MIF在EMT在位内膜各证型组间及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肾虚血瘀型组在位内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异位内膜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肾虚血瘀型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在EMT不同证型中的表达有差异,可能为EMT不同证型辨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并可能做为临床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难治病、多发病,该病多并发不孕,中医认为肾虚血瘀是该病并发不孕的病机。现代西医认为异位内膜种植学说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血管生成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也是本病并发不孕的重要原因。导师在体现活血化瘀治法的中成药在妇科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治法对EMS有效的基础上运用补肾活血化瘀治疗EMS并发不孕患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妊娠率显著增加。故认为肾虚血瘀是EMS并发不孕的主要病因病机,也是EMS并发不孕的主要病理基础,从"肾虚血瘀"论治EMS并发不孕值得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技术分离并鉴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患者在位内膜的差异蛋白质,寻找EMT证候特异性蛋白质。方法分别取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患者增生期在位内膜组织和6例增生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配对分为6组。提取组织总蛋白,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离总蛋白,并得到6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通过PDQuest7.1.1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并检测出表达差异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及蛋白质数据库检索进行蛋白质鉴定。结果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等电点和分子量,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分离人EMT患者及健康妇女在位内膜,发现EMT血瘀证患者与健康妇女在位内膜之间有差异蛋白表达,这些差异蛋白可能成为EMT发病的候选生物标志物。结论 EMT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患者在位内膜之间蛋白质组成分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证候实质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成二组,研究组30例,服用中药益气化瘀方,对照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痛经积分差值比较,研究组痛经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研究组(6.76±3.31)分,对照组(4.10±2.99)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虚血瘀证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项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择6-8周龄的雌性裸鼠,收集人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裸鼠腹腔.分别于种植后第5 d、第15 d、第30 d断颈处死裸鼠,观察子宫内膜种植生长情况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对照组:同法置人人大网膜.结果:种植成功率可达100%.种植后第5 d见移植内膜与裸鼠盆、腹腔组织牢固粘附.光镜下见种植物与鼠间皮之间已出现新生的血管网,可见腺体,周围围绕着间质细胞.种植后第15 d见病灶与裸鼠组织呈融合状态,周围有血管生长,病灶呈实质性或囊肿样.光镜下见明显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血液供应丰富.种植后第30天病灶萎缩变小,局部粘连较重.光镜下见纤维化严重,腺细胞不完整.对照组植人的大网膜组织部分粘连于腹壁切口,其余游离存在,并逐渐萎缩、吸收.光镜下除炎性反应外.大网膜组织结构无改变.结论:采用人在位子宫内膜构建裸鼠内异症在体模型,移植后的内膜组织仍保持原有的组织形态和生化特征,便于对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新血管形成、激素和免疫应答等机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此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费用低、操作简单,观察周期短,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异症在体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雌性巴马香猪6头,从子宫后壁选取内膜组织,种植于腹腔和皮下,观察异位组织变化情况.结果 皮下和腹腔种植的部分内膜组织形成异位病灶,呈包块或小囊泡状.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表明动物建模成功.结论 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现代女性的多发性疾病,在现代临床中本病复发率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实验研究是EMT研究的必要手段,但受到医学伦理及道德的约束,不能进行人体的多次创伤及试验性研究,故通过构建EMT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其造模方法主要包括自发性、诱发性以及种植性,诱发性动物模型包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散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分析该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04例肾虚血瘀型卵巢EMs患者,依据临床医治方案分成2组,实验组(57例)行补肾活血散瘀汤医治,对照组(47例)行常规西医医治,比对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评分与痛经症状积分、血清CA125值与异位囊肿最大截面积变化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与医治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痛经症状积分(4.23±0.78)分与中医证候评分(8.98±3.95)分均显著更低(P<0.05);医治后实验组异位囊肿大小(4.16±0.25)cm与血清CAl25值(49.12±20.36) U/mL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复发率3.51%显著更低(P<0.05).结论:肾虚血瘀型卵巢EMs行补肾活血散瘀汤医治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复发少,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复制具有中医“肝郁”表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并进行病理观察。方法 采用手术移植法加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复制模型,取动情期大鼠子宫内膜片段移植于卵巢周围或腹壁内侧面,3-4周后再以0.1%肾上腺素0.15ml/只,作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共4次,3周后,“肝郁”模型即成,对照组只作腹壁切开术,不作内膜移植。结果 移植物大体呈小囊状,色白透明或暗红,显微镜下小囊具有子宫内膜的基本组织结构,模型动物具有中医“肝郁”的临床症状及其肾上腺的病理改变,结论 造型方法简便易行,周期短,成活率高,有利于中医药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猕猴动物模型。方法选择5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4只实验猴、1只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手术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在术后第2、4个月动物月经周期的第8~15天开腹或腹腔镜探查。结果术后第2个月探查,4只实验猴中,3只异位内膜种植存活,其中2只形成异位囊肿。术后第4个月,对2只已形成EM的猕猴行腹腔镜再次探查,其盆腔粘连,异位内膜生长情况与术后第2个月基本相似;3只形成EM的猕猴精神状态、饮食、体质量增长情况均较对照猕猴差,2只发生肠套叠死亡。结论本研究根据种植学说原理成功地构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但猕猴的个体差异是模型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认为遗传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另一重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对机体的整体机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猕猴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5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4只实验猴、1只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手术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在术后第2、4个月动物月经周期的第8~15天开腹或腹腔镜探查。结果术后第2个月探查.4只实验猴中,3只异位内膜种植存活,其中2只形成异位囊肿。术后第4个月,对2只已形成EM的猕猴行腹腔镜再次探查。其盆腔粘连,异位内膜生长情况与术后第2个月基本相似;3只形成EM的猕猴精神状态、饮食、体质量增长情况均较对照猕猴差,2只发生肠套叠死亡。结论本研究根据种植学说原理成功地构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但猕猴的个体差异是模型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认为遗传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另一重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对机体的整体机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方法较多,常见的有补充雌激素,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等,临床疗效不一。章勤教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认为薄型子宫内膜不孕以“肾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治法上以补肾活血,改善内膜血供为主,结合月经周期分期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内外合治,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改善子宫内环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形态多样性、病变广泛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等致病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通过对古今文献资料的复习与梳理,基于血瘀相关理论从病名源流、发病机制、证候要素和生物学基础等方面深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机制,发现“血瘕”“癥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度契合,认为“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关键病机,气滞、寒凝、痰湿、气虚和肾虚等是瘀血阻滞的诱因或后续病机,血瘀证为该病的基础证候,其中细胞增殖或血管形成因子、肿瘤标志物、血管收缩因子和某些差异蛋白等与该病血瘀证具有特异相关性,这些可能为探寻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内壁以外的部位生长所致的疾病。目前,已建立猕猴、家兔、大鼠的诱发动物模型,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将人的子宫内膜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建立的动物模型,较其他类型动物模型更有优越性,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大鼠模型 ,探讨模型鼠的自然杀伤细胞 (NK)活性及数目的变化 ,及这一变化能否通过输注方式传给正常大鼠。方法 将雌鼠子宫移植于肠系膜制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4周后切除模型鼠脾脏和剩余子宫。将去除单核细胞后的脾细胞悬液通过尾静脉注入正常鼠 ,4d后测定其NK细胞活性 ,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中的免疫细胞。共分 4组 :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 (A组 ) ,脾细胞注射对照组 (B组 ) ,异位症模型组(C组 ) ,接受脾细胞注射组 (D组 )。结果 与A组相比 ,C组脾NK细胞活性降至 42 %,而D组降至 3 9%(P <0 0 0 1)。免疫组化方面 ,C组和D组NK细胞数与A组相比分别下降至 62 %和 5 5 %(P <0 0 0 1)。结论 内异症模型鼠脾脏NK细胞活性下降 ,内膜中NK细胞数减少。通过细胞输注可导致正常鼠发生同样变化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神经炎症性疾病,其导致的慢性盆腔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中西医角度综述了EM发病机制,并对EM中西医诊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EM中西医诊治提出策略性建议。笔者强调,EM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在EM诊治过程中要重视临床诊断,避免诊断延迟;同时要重视中医药的规范化治疗,尽早介入、尽早使用;要积极提高中医药在EM治疗中的地位和临床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20.
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方法取雌性未交配性成熟昆明小鼠10只,术前雌激素诱导,麻醉后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右侧腹壁内,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10只小鼠除1只麻醉意外死亡外,另9只小鼠种植异位内膜均在腹壁内生长良好,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造模成功率为90%。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小鼠子宫异位内膜生长良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