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住院须行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前,观察组在穿刺部位涂抹1.5 g/10 cm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按照常规静脉操作。应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和FIACC评分法对患者在穿刺时的疼痛反应进行评分。结果利多卡因组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和FLACC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在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在穿刺区域涂抹利多卡因乳膏,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2.
董莹 《当代护士》2018,(2):158-160
目的观察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患者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手术患者84例,其中44例为观察组,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穿刺处皮肤,穿刺部位均为左手头静脉距离腕关节近心端,然后按照常规留置针穿刺方法穿刺留置套针;40例为对照组,则按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标准操作。在操作结束后运用数字疼痛分级法、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和疼痛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和记录,应用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后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和疼痛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减轻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镇痛效果明显,不仅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疼痛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阮蒙蒙  任丽娜  成健 《护理研究》2011,25(18):1641-164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术前套管针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探讨其用于套管针穿刺镇痛的最佳用法。[方法]随机选取术前需行套管针静脉穿刺者120例组成实验组、40例组成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在穿刺前30 min、45 min6、0 min于穿刺部位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涂以护手霜。观察各组病人行套管针静脉穿刺的疼痛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C组的镇痛效果最好。[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减轻术前静脉套管针穿刺的疼痛感,且以穿刺前60 min用药的镇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手术病人静脉穿刺术的减痛护理效果。方法将小儿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30~60min采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穿刺部位进行涂抹。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并对两组疼痛程度及穿刺前后血压、心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静脉穿刺疼痛程度及静脉穿刺后血压、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穿刺前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符合病人对健康、舒适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护理走向人性化服务的宗旨,解除了以往由于静脉穿刺疼痛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影响,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5.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PICC穿刺中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I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 cm×3.0 cm,厚度约1 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 h后将乳膏洗净,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输注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剖宫产手术患者2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26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前40 min将利多卡因软膏局部涂抹于患者穿刺皮肤处。对照组患者120例,不给患者局部涂抹利多卡因乳膏。两组患者均常规输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字评分法对两组患者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输注过程中穿刺部位疼痛的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0级疼痛评分占39.7%,1级疼痛评分占60.3%;实验组患者0级疼痛评分占16.7%,1级疼痛评分占8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部位局部涂抹利多卡因软膏能减轻患者术中输注羟乙基淀粉引起的疼痛,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林  杨倩  石梅 《华西医学》2010,(4):814-815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减轻血液透析内瘘血管穿刺疼痛中的效果。方法将52例首次使用内瘘穿刺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穿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在穿刺前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擦复方利多卡因乳膏,60min后进行穿刺。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内瘘穿刺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擦可减轻内瘘穿刺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李月英张锡梅王玲凤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擦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探讨。方法:将76例直接动脉穿刺做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按常规动脉穿刺。实验组在穿刺前60min在需要穿刺的桡动脉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擦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然后选择天津哈哪好透析专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常规组选择相同部位。相同针号常规穿刺。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比较,重度痛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轻度痛人次增多,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常规组减轻人次增加,P<0.001,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5%,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5%(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擦可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减轻小儿静脉滴注刺激性药液致疼痛的效果.方法 50例静脉滴注氯化钾的患儿,单日予局部热敷,双日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采用面部表情量表评估患儿输液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两种方法减轻疼痛效果比较,x2=47.45,P<0.01.结论减轻小儿静脉滴注刺激性药液引起的疼痛,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小儿包皮套扎术术后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择3~12岁包皮套扎术术后患儿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方式,术后不施加任何药物的干预。实验组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后立即在阴茎根部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厚约2~3mm,用量约3ml,指导家属和病房护士在术后3h用以上方法再重复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2组的疼痛程度、粘膜水肿情况、出血及有无感染等情况,以确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h内实验组的切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4h内,实验组的粘膜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4h内,实验组的切口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小儿包皮术后,能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减轻粘膜水肿,减少切口出血量,减少患儿感染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何静婷  汪艳珍  李秀英 《护理研究》2009,23(26):2382-2383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血液透析病人通道建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16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穿刺前30 min~60 min穿刺点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病人因穿刺带来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预处理在肿瘤患者传统PICC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4例使用传统PICC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实验组选择静脉后在穿刺前20min用热水清洁穿刺部位,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皮肤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0min后洗净乳膏,常规消毒后穿刺。对照组局部皮肤涂以安慰剂(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样性状的护手霜),其他操作同实验组。采用McGill疼痛调查表中现时疼痛强度(PPI)和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273,P0.05);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455,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传统PICC患者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一次置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吴娅利  韩克强  刘红  邱吴  王阁  王东 《护理研究》2009,23(3):723-724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1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cn×3.0cm.厚度约1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h后将乳膏洗?争,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沦]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比较两种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35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176例)和对照组(176例),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单手操作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双手操作穿刺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2=13.83,P<0.01),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4,P>0.05).结论 改良的单手操作穿刺法优于双手操作法,明显提高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且手法简单容易掌握,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水胶体联合喜辽妥预防小儿输注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留置针穿静脉穿刺成功后采用3M透明贴固定,不进行其他干预,观察组穿刺成功后使用水胶体固定并在穿刺点上方向沿静脉走向一定范围内涂抹喜辽妥乳膏,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留置针使用时间及输液部位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部位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留置针平均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1)。结论水胶体联合喜辽妥预防小儿输注20%的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效果显著,能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减轻输液部位的疼痛,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效果。方法将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输液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再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观察2组静脉留置针发生脱管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静脉留置针脱管的发生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可明显减少留置针导管的脱落,减少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减轻了患儿疼痛,减少了护患矛盾,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血液透析病人通道建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16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穿刺前30min~60min穿刺点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病人因穿刺带来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减轻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患儿术前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方法:将10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结果:实验组穿刺时间最短(P〈0.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P〈0.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具有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后方便患儿起床活动等优点,只要颈部条件允许的患儿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压穿刺置管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正压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应用正压穿刺法,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弹力网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后再用弹力网绷带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加用弹力网绷带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法,减少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既减轻患儿的疼痛,又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