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i LX  Meng ZH  Fan XN  Shi XM 《中国针灸》2011,31(11):1053-1056
通过查询中国知网、SCI等数据库近10年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并且可能是通过机体内在生物学机制发挥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等问题.今后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严格、科学的实验设计和评定方法,以广泛的疾病或疾病模型为载体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询中国知网、SCI等数据库近10年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并且可能是通过机体内在生物学机制发挥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等问题。今后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严格、科学的实验设计和评定方法,以广泛的疾病或疾病模型为载体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经穴效应特异性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核心内容。目前,国内外有关经穴特异性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对于回答经穴特异性、其基本规律和生物学基础等科学问题,尚缺乏有说服力的结论性研究成果。今后,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应该以针灸临床有效病症为载体,积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经穴与非经穴效应比较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穴效应与针灸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针灸发挥特异性的调整和治疗作用,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经穴主治的特异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经穴与非经穴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本文通过分析近10年来经穴与非经穴效应比较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局部作用研究,轻整体效应研究;非经非穴的选取模糊不确定,不统一;缺乏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作为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三方面总结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客观存在,且可能通过机体内在生物学机制发挥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等问题。今后当加强实验设计和评定方法的科学性,以广泛的疾病或疾病模型为载体,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7.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关中文文献及国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研究者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的经穴刺激效应特异性研究,从中枢机制的角度来看经穴的刺激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经穴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非穴;不同经穴的治疗效应不同;病症相关经穴的效应优于非相关经穴,初步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存在.但部分研究的研究结果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总结分析及凝练提升,需要在研究设计中尽可能避免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8.
高莹  杨建 《世界中医药》2023,(24):3589-3592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针灸传统经典理论,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也是指导临床合理用穴以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经穴是经脉上特定的点,是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经穴与非经穴效应不同,本经穴与他经穴疗效迥异,同一经脉中的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效应有别,加强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对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穴特异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穴特异性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但缺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回答经穴特异性和影响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等科学问题,尚缺乏有说服力的结论性研究成果。经穴特异性研究,应围绕针灸有效病症的经穴展开,采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解决“针灸有效病症经穴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效应及其配伍规律”的关键科学问题,创立经穴特异性理论模型,以丰富和发展经穴特异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
经穴特异性是针灸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指导针灸临床治疗最重要的依据。但是,穴位特异性科学基础至今仍不明确,严重制约着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并影响到针灸学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穴区不同组织结构在决定和影响穴位效应特异性中的关键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由于不同经穴穴区组织结构不同,针刺不同的经穴或同一经穴不同深度的组织结构,将因刺激不同组织内的不同感受器而兴奋不同类别的传入纤维,进而引起不同性质或不同程度的内脏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亚健康诊断和干预中已经应用的检测技术,以及亚健康相关微观指标的研究进行整理,提出:通过规范实验对照组、寻求相关性指标、利用数据挖掘等手段分析亚健康状态主要症状或证型与相关性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探究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制或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收集近十多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相关文献,发现在辨证施治、专方专药、针灸疗法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同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开展中医药治疗CF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近几年中药出口都稳步增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拓。展望世界中医药市场发展趋势,植物药将成为开发新药的热点。中成药将不断开拓新市场,采用草药仍是今后开发保健食品的重点。中医药作为世界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传统医学体系,正在强化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研究,一些中医新兴学科相继问世。以及颁布中药的绿色行业标准等,都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优势。今后中医药国际化拓展.要加强宣传和合作,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合法化,加强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和基础性研究,加强中药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建设,建立国际公认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国际营销策略和水平,强化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从战略高度切实落实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中医环境医学思想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红玲 《江苏中医药》2007,39(12):77-79
中医学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中医文献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医学思想,现代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4类:环境与人类健康、疾病的关系;致病的环境因素;主要的环境性疾病;环境对疾病诊断治疗的影响.但以上研究还没有系统地发掘、整理中医文献中的环境医学思想,更未很好地借鉴西医环境医学的方法以指导临床.今后应发挥中医学治疗环境性疾病的优势,同时借鉴西医环境医学中环境毒理学实验方法与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深入研究环境性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民族的医药在医学理论或民间传承医药知识(用药经验)、使用的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各具特色,发掘、认识、传承、利用这种特色也是民族药资源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意义所在。针对民族药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其研究应围绕资源调查、管理、再生及合理综合利用等环节系统设计,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民族药资源信息化共享,通过民族药资源比较研究发掘新资源与新用途,探索建立符合民族药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的资源再生技术与产业化模式,加强民族药品种整理与质量标准研究,促进民族药质量控制与临床用药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壮医特色针挑疗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壮医特色针挑疗法是用一种特制针或大号缝衣针,根据患者病症选择体表上有关部位或穴位(网结),运用不同手法,挑破浅层皮肤异点或挑出皮下纤维,进行治病的一种简便疗法[1]。此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使用甚广的一种古老治病方法,具有取材容易、施治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沈叶静  马琴琴  张艳阳  马睿杰 《新中医》2017,49(12):155-158
比较效益研究是近年来逐渐受关注的一种临床研究方法。笔者就比较效益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类型及其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文献汇总和分析,对其方法学进行整理,分析比较效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比较效益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野菊花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要介绍了野菊花的植物来源、性味功效、地理分布,并概述野菊花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阐明其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单纯性肥胖是指摄入大于消耗,导致体内脂肪异常堆积及分布且体质量增加的非病理性肥胖.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全球肥胖人群数量日益增长.据统计[1],目前全球肥胖症人口大约6.3亿.中国肥胖人口接近1亿,位居世界第一,接近全国人口数量的10%.肥胖可引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  相似文献   

20.
从中西医结合的现状谈今后的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大特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今后的发展应当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指导下,正确认识中、西医学的不同优势,用现代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完善中医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充分运用中医的思维优势和西医的研究方法,开展科研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