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吉洪  杨海洋  龙江 《重庆医学》2015,(33):4611-4614
目的:探讨丹酚酸 B 对体外血脑屏障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 C6细胞非接触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给药组。利用无糖 Earle′s 液代替培养液在93% N2、2% O2和5% CO2条件下孵育2 h 模拟缺糖缺氧环境。辣根过氧化物酶通透性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紧密连接变化情况。结果给药组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通透性明显低于实验组(P <0.05);免疫荧光和超微结构图片显示正常的紧密连接连续和致密,而实验组紧密连结中断和疏松,给药组介于二者之间。结论丹酚酸 B 能直接保护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引起的血脑屏破坏和降低通透性,为丹酚酸 B 对血脑屏障的保护机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MEG8对阿尔茨海默病(AD)微环境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β淀粉样蛋白(Aβ)处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 (AD-ECs),模拟体外AD微环境下血脑屏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Cs)和AD-ECs中MEG8的表达。稳定转染沉默MEG8质粒后,应用微孔电阻系统检测跨内皮阻抗(TEER),TMB显色法测量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渗出量。免疫荧光法比较对照组、转染MEG8阴性对照组(sh-NC组)、转染MEG8沉默质粒组(sh-MEG8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 MEG8在ADECs中的表达显著高于ECs (P <0.01)。与sh-NC组比较,sh-MEG8组TEER值显著升高,HRP渗出量显著降低(均P <0.01)。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在AD-ECs边界呈现相对连续的分布。与sh-NC组比较,sh-MEG8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显著增...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RhoA的特异性抑制剂C3 exoenzyme对缓激肽诱导的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作用 方法 应用RhoA的特异性抑制剂C3 exoenzyme 预处理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后,测量跨内皮阻抗值,辣根过氧化物酶渗漏量,分析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丝状肌动蛋白结构和分布的改变。结果C3 exoenzyme显著抑制缓激肽诱导TEER值的降低,HRP的升高;C3 exoenzyme显著抑制ZO-1的表达;C3 exoenzyme 抑制ZO-1由内皮细胞的边缘向细胞质转移,抑制丝状肌动蛋白由细胞膜边缘向细胞中央区分布,分布于细胞边缘的F-actin明显增加,应力纤维形成明显减少。结论RhoA介导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 关键词:RhoA;缓激肽;血肿瘤屏障;紧密连接;ZO-1;肌动蛋白重排 中图分类号:R338.2  相似文献   

4.
吴胜斌  王应灯  张薇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7):3374-3377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F-肌动蛋白)的影响,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RPMVEC并鉴定;用针头式滤器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382 4±0.0022)、(0.0393±0.0016)ml·min-1·cm-2·kPa-1;尿毒症患者血清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687±0.0014)、(0.0772±0.0031)ml·min-1·cm-2·kPa-1;流式细胞仪测定F-肌动蛋白的值分别为:阴性对照组10.60±3.3、正常健康对照组1233.34±13.92、尿毒症血清组(6 h)712±51、尿毒症血清组(12 h)613.31±42.81;实验发现尿毒症患者血清100μl作用于RPMVEC 6、12 h可使RPMVEC的单层通透性增高(P<0.01);F-肌动蛋白解聚(P<0.01),且二者呈负相关(r=-0.927,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作用于RPMVEC一定时间,可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与F-肌动蛋白解聚.尿毒症患者血清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肌动蛋白解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及山莨菪碱的干预作用.方法 HE染色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的形态影响;用针头式滤器观察PAF 对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PAF 对RPMVEC F-肌动蛋白(F-actin)分布的影响;并观察山莨菪碱干预后的变化.结果 PAF浓度大于0.1 mg/L作用48 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10 mg/L PAF 120 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山莨菪碱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PAF引起RPMVE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AF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actin解聚密切相关;山莨菪碱可抑制PAF引起RPMVEC细胞脱落、单层通透性增高和F-actin解聚,对PAF引起的RPM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基因yijP的编码产物在大肠杆菌侵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以期阐明大肠杆菌穿过血脑屏障的机制.方法:应用PCR方法获取yijP基因C末端1.04 kb片断(编码333个氨基酸),将其克隆到PQE载体并转化到受体菌M15,以构建出表达N-末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yijP融合蛋白的工程菌.通过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法提纯yijP融合蛋白,初步分析该蛋白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生长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了分子量为41kb的yijP融合蛋白,并发现yijP蛋白对HBMEC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基因yijP的编码产物-yijP蛋白可能是一种细胞毒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n)荚膜主要毒力因子透明质酸由CPS1基因编码,能与宿主细胞受体CD44
结合介导真菌侵袭。本文目的明确CD44分子在Cn体外感染血脑屏障模型中对单核细胞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
并迁移穿越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用单层HBMEC铺趋化小槽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利用Cn野生株B4500FO2、CPS1基因
缺失株TYCC645#32和CPS1基因回补株PCIP,分别感染模型中的HBMEC,然后在上槽液中加入人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
计数从上槽液中迁移到下槽液中的单核细胞数量,观察Cn感染与单核细胞迁移时间和剂量关系;用抗CD44 单克隆抗体和
CD44抑制剂Bikunin分别作用于模型中单层HBMEC,通过趋化实验检查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Bikunin对Cn感染模型中单核
细胞迁移的抑制效应。结果黏附和趋化实验结果显示,Cn感染HBMEC后,相比PBS对照组,THP-1黏附率和趋化效应均明
显增加(P<0.01),且黏附率和迁移率随Cn感染量和感染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通过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CD44
阻断剂Bikunin分别作用于Cn感染后的HBMEC,结果发现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在一定范围内分别
随抗体(0~1 μg)和抑制剂(0~20 nmol/L)剂量的增加而减低。不同Cn菌株荚膜透明质酸的表达差异对THP-1细胞黏附和迁移
有一定影响:与野生株相比,TYCC645#32 感染组的THP-1 黏附率和迁移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而回补株PCIP 的
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有所增加。结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中人脑微血管细胞表达CD44分子可能对单核细胞黏附内皮细胞
和迁移通过血脑屏障起重要作用;荚膜透明质酸能介导Cn诱导的单核细胞黏附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SD大鼠分成3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内毒素(LPS)诱导ALI组,C组为LPS诱导ALI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组。收集3组大鼠的血清分别作用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观察血清刺激后RPMVEC通透性的改变及F-肌动蛋白的变化。结果:B组大鼠的血清使RPMVEC通透性明显增加,C组大鼠的血清明显减小RPMVEC的通透性。3组的通透系数与未加血清对照组通透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7.31±0.27)%、(30.13±1.24)%、(18.94±0.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的血清可使RPMVEC 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F-肌动蛋白解聚,C组大鼠血清则明显减低F-肌动蛋白的解聚程度,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诱导ALI大鼠的血清可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与F-肌动蛋白解聚;乌司他丁可减轻ALI过程中炎症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改善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K1株毒力岛基因ibeT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骨架重排的关系。方法从大肠杆菌K1 E44中剔除侵袭基因ibeT,利用ibeT基因缺失突变株侵袭HBMEC 10 min后,再用罗丹明标记的毒伞素对细胞骨架进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E44与E44:△ibeT均能引起HBMEC的微丝发生重新分布。与E44相比,E44:△ibeT侵袭HBMEC的微丝向细胞周边延伸的程度较E44侵袭后的HBMEC弱,所形成的膜皱褶结构较少。E44侵袭细胞皮质区的肌动蛋白纤维基本消失,E44:△ibeT侵袭HBMEC细胞皮质区的肌动蛋白纤维仍然清晰可见。结论侵袭基因ibeT参与大肠杆菌K1侵袭HBMEC骨架重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后大鼠血清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探讨机械通气生物伤引起肺水肿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分成3组: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 乌司他丁组.收集机械通气后的3组大鼠的血清,并将这3组血清分别作用于ECV-304细胞,观察聚合型肌动蛋白的变化,并测定血清刺激后的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和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相比,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周边肌动蛋白带消失,细胞中央出现明显应力纤维,细胞骨架重排,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开始时注射乌司他丁的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骨架重排影响减轻,3组机械通气后的大鼠血清作用于单层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通透系数变化百分比(Pa%)分别为(6.95±1.66)%,(27.50±7.77)%,(17.71±4.66)%.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诱导内皮细胞骨架中重组,应力纤维形成,增加其通透性,而乌司他丁可减轻大潮气量大鼠血清中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应力纤维生成减少,改善了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酵母cap 70 荚膜缺陷株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构建新型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70的转化系统。方法:⑴在新型隐球菌的荚膜缺陷株cap70中利用5-氟乳清酸(5-FOA)反选择法筛选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cap70 ura5),并用Southern杂交和PCR方法对突变株作进一步验证;⑵利用ura5及ura3为选择标记的质粒载体pCXJ18及pCXJU,用电转化法和化学转化法转化ura5突变株。结果:筛选到ura5突变株,经验证该突变株尿嘧啶合成功能缺失;首次用化学转化法在新型隐球菌的转化中获得高效率转化。结论:首次建立了新型隐球菌cap70荚膜缺陷株的转化系统,为克隆与荚膜形成有关的新基因提供了基础,并为以基因中断、基因替代方法研究基因功能及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IdentificationofclinicalandenvironmentalisolatesofCryptococcusneoformansbyAPPCRfingerprintingWenHai温海,WuJianhua吴建华,LiaoWanqi...  相似文献   

13.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具荚膜的酵母样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近年来隐球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而引起国内外真菌学家的高度重视。系统研究新生隐球菌感染导致疾病的关键是动物实验。该菌感染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主要是小鼠、大鼠和豚鼠,其他动物如兔、猪和一些非哺乳动物也已被用于制作新生隐球菌动物模型。这些动物模型的构建对进一步研究新生隐球菌发病机制、免疫学变化、疫苗的开发和有效的药物的筛选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就近几年新生隐球菌感染动物模型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郑岳臣)(谢建敏)(魏兵)(祝兆如)(邬炎卿)(倪士宏)(谭志健)(罗彩明)(刘欣)(周焰)MicrocomputerSystemforAutomaticIdentificationoftheCryptococcusneoformansandIts...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新生隐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策  顾杰  武秀华  沈慧  张惠箴  蒋智铭 《上海医学》2005,28(11):952-954,F0002
目的 报道2例原发性新生隐球菌肺炎病例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以及伊曲康唑序贯治疗的转归。方法应用胸部CT检查发现病变,经皮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经纤维支气管镜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获得病原学,采用伊曲康唑序贯治疗,CT随访观察,直到肺部阴影完全消失。结果1例无临床症状,健康体检摄胸片发现多发结节状阴影,边缘锐利,呈肿块样改变。另1例因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入院,胸片呈多发性大片状阴影。2例患者的脑脊液真菌培养阴性,肾脏B超和CT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肺脏病理穿刺检查找到病原菌,苏木精-伊红(HE)、六胺银和PAS染色确诊为隐球菌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培养、分离及鉴定诊断为新生隐球菌,且在其中1例患者的工作环境中分离得到新生隐球菌。伊曲康唑静脉注射2周,序贯口服3个月不等,肺部阴影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健康人吸入新生隐球菌后可发生肺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无任何症状,仅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结节阴影,须与肺癌鉴别;迅速进展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肺部阴影表现类似细菌性肺炎,呈多发性片状阴影,可有月晕症。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荚膜体外形成条件,为实验教学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成本低、效果好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试管培养法,用麦芽糖代替葡萄糖配制培养基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兔血清和(或)维生素B1,观察新生隐球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荚膜的形成情况。结果:新生隐球菌在含1.4mL 6%麦芽糖+0.4mL兔血清+0.2mL维生素B1的培养基中培养4天荚膜形成最佳。结论:在1.4mL6%麦芽糖+0.4mL兔血清+0.2mL维生素B1的培养基中新生隐球菌可形成典型荚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grubii)临床菌株在国内和巴西多位点微卫星位点定型(multilocus microsatellite typing MLMT)的种群分布特征,探讨并分析两国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MLMT基因型差异。方法对已鉴定的69株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进行DNA提取,采用3个微卫星位点(CNG1、CNG2、CNG3)的正反序列引物对相应的微卫星位点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后测序;测序后计算出每一菌株位点基序重复数(CNG1对应TA重复,CNG2对应GA重复,CNG3对应CAT重复);结合不同基序重复数判定各菌株的基因型。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3株被MLMT基因分型的国内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菌株中有5种基因型被鉴定,其中29株为MLMT-17,占87.88%;而在36株巴西临床菌株中有10种基因型被鉴定,其中19株为MLMT-13,占52.78%。结论两国间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临床菌株的主要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巴西临床菌株的基因型分布表现为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Approximately 70 species are accepted in the genus Cryptococcus;1 however,only two species,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neoformans,serotypes A,AD and D) and C.gattii (serotypes B and C) are responsible for almost all human cryptococcal infections,2,3 and resulted in over 1 million new cases of cryptococcosis in the world each year with over 600 000casualties.4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cryptococcal infections are acquired by inhalation of fungal spores,desiccated cells,or poorly encapsulated yeasts from environmental niches,such as decayed wood debris of certain tree species or bird droppings.5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have shown that C neoformans caused about 80% of cryptococcosis cases globally each year,particularly in immunocompromised persons,such a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infected people an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patients,2,3 while C.gattii primarily infects apparently immunocompetent hosts,and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maining cases of cryptococcosis.6,7  相似文献   

19.
胡桃楸提取物抗深部感染真菌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胡桃楸提物对常见深部感染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NCCLS方案检测胡桃楸提取物和伊曲康唑(ICZ)、氟康唑(FCZ)、两性霉素B(AMB)和5-氟胞嘧啶(5-FC)对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烟曲霉菌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结果胡桃楸提取物对深部致病性真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作用强度与ICZ、FCZ相当,但逊色于AMB和5-FC。结论胡桃楸提取物对深部致病性真菌体外生长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