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情况对其睡眠的影响.方法 在15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应用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估他们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和睡眠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及前三者对睡眠的影响.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4周内科治疗的同时,对伴有焦虑或(和)抑郁症状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并评估治疗对睡眠质量影响.结果 151名患者中单独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机率分别为33.8%、17.2%,二者共存的发生率为9.9%;存在睡眠障碍的(PSQI>7)占67.5%.PSQI与SAS、SDS、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得分均存在相关性(γ=0.68、0.52、-0.40、-0.39,P<0.05),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SAS、SDS、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可影响睡眠质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后发作次数、SAS、SDS的减少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增加有利于睡眠障碍的改善(OR=0.214、2.350、1.946、0.318,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较广泛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可能与睡眠障碍相关,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可能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普外科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及分析产生焦虑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普外科急诊患者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例急诊患者家属中存在焦虑65例(65%),无焦虑35例(35%)。结论普外科急诊患者的家属存在明显的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属的焦虑状态,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焦虑的相关性。方法对182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进行焦虑评测,并依评分分为焦虑组118例,非焦虑组64例。采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病程、医疗负担和瘙痒等症状与神经性皮炎焦虑状态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神经性皮炎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的焦虑状态与医疗负担的关系有显著差异(P<0.05);焦虑组在不同的病程中发病率与病程存在相关关系(P<0.05);神经性皮炎患者焦虑状态发病率与瘙痒程度的关系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医疗负担、病程较长及疾病所带来的瘙痒症状较重等潜在引起焦虑原因能使焦虑状态与神经性皮炎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男性性激素水平(雌二醇、睾酮、孕酮)与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检测和比较30例男性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和30例非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的血清雌二醇、睾酮、孕酮的水平,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同时作相关分析.结果 男性卒中后焦虑、抑郁症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水平与HAMA分和HAMD分呈负相关(r=-0.540,P<0.05;r=-0.503,P<0.05).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睾酮水平与HAMA分和HAMD分呈负相关(r=-0.535,P<0.05;r=-0.602,P<0.05).两组的孕酮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卒中后焦虑、抑郁症存在明显的性激素水平的紊乱,与脑卒中的发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雌二醇、睾酮可能成为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 60例冠心病患者中干预前存在焦虑的有49例(81.7%),无焦虑的患者为11例(18.3%),干预后存在焦虑的有15例(25.0%),无焦虑的患者有45例(75.0%),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团体授课与个体心理干预相结合对临退伍期军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作用,探讨改善临退伍军人情绪状况的有效干预模式,为降低临退伍军人情绪障碍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 退伍前半年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军区服役期军人3000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期为6个月.研究组采用团体授课与个体干预相结合,对照组无心理干预.在退伍前半年(服役期)和退伍前两周(临退伍期)对其中确定退伍的军人(研究组416人,对照组396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分别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SCL-90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研究组干预后抑郁、焦虑因子得分降低(P<0.01),对照组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积极应对得分增高(P<0.01),消极应对得分降低(P<0.01);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较干预前增高(P<0.01);情绪障碍发生率(0.5%)较干预前(2.4%)降低(P<0.05);干预后,对照组临退伍军人情绪障碍发生率(4.8%)高于干预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团体授课与个体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可明显降低临退伍期军人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且对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退伍期军人中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为脑梗死患者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70例患者中,焦虑自评量表得分>50分者27例(38.6%),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0分者33例(47.1%),实验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SAS及SDS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焦虑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见心理障碍,对患者的躯体症状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其心理护理,从而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老年冠心病患者64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不伴焦虑情绪组、冠心病伴焦虑情绪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CRP、IL-6水平。结果:64例患者中男性36例(56.25%),女性28例(43.75%),伴有焦虑情绪35例(47.45%),其中男性有15例(42.9%),女性20例(57.1%),男女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焦虑情绪的血清CRP、IL-6水平与不伴有焦虑情绪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RP、IL-6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伴有焦虑情绪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升高,且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疾病控制和抑郁、焦虑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144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期选取健康对照组144例作为对照1组,选取青中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44例作为对照2组,观察三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2.7±7.5)分、(45.7±9.1)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1.2±6.8)分、(38.4±6.4)分以及青中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35.4±5.8)分、(40.2±9.7)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存在焦虑、抑郁的比例为60.42%,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2组的14.58%、16.67%,P<0.05;控制程度越高则SAS和SDS评分越低,P<0.05;观察组患者中焦虑状态患者30例(20.8%),抑郁状态患者52例(36.1%),无焦虑/抑郁状态患者ACT评分明显高于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应用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ACT评分与SAS和SDS评分呈负相关,r=-0.51/-0.19,t=-7.22/-3.18,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对比青中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而对比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其程度与哮喘控制效果有密切关系,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其哮喘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校高中生功能性头痛患者中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入选对象分为病例组66例,对照组59例,均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匿名测试,并附加要求注明性别、年级、病程、伴随症状以及农村或非农村家庭。结果焦虑、抑郁评分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2.12%和0(P<0.05),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8.48%和6.78%(P<0.01),焦虑者同时伴抑郁病例组中,有伴随症状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明显较多(P<0.05);绝大多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均为病程1个月以上(P<0.01);高三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最高(P<0.05、0.01);男女相比以及城乡家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高中生长时间的功能性头痛可引起焦虑/抑郁障碍,其发生率与病程、年级和是否伴随症状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家庭无关。对头痛患者潜在焦虑/抑郁障碍的常规筛查有利于对这种共病的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曾桢  陈晶  雷威 《四川精神卫生》2016,29(5):457-462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焦虑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选取2016年3月-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50人,于患者住院期间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家属的焦虑状况、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精神疾病患者家属SA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t=9.26,P0.01),其SAS评分与SCS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1),与SSRS总评分、主观和客观支持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1)。中介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可预测焦虑(P0.01),当积极应对进入方程后,整个方程的解释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三者之间相关,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焦虑程度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能有利于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心理社会生物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相关心理社会生物因素。方法:自编糖尿病基础知识调查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和尿酸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的SDS总分和SAS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SAS总分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0.43,P<0.01),与SDS总分呈正相关(r=0.333,P<0.01)。SDS总分与PSSS总分呈正相关(r=0.316,P<0.01),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呈负相关(r=-0.284,P<0.05)。PSSS总分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r=0.25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病程越长,焦虑症状越严重。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越高,领悟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越好,抑郁症状越少,就越有助于糖、脂代谢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断为晚期肺癌的住院患者102例,按照是否接受介入化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社会支持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8.1±9.5)vs.(30.2±4.3),(27.3±10.2)vs.(30.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焦虑检出率和抑郁检出率相比对照组亦低(13.0%vs.23.0%,12.0%vs.24.0%,P0.05)。除客观支持因子外,研究组SSRS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介入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未接受此治疗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1—2014‐01我院收治的7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宣传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焦虑状态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支持与家庭社会支持等。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DS、S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HAMA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焦虑21例,可能焦虑8例,焦虑5例,明显焦虑2例;对照组无焦虑9例,可能焦虑5例,焦虑11例,明显焦虑7例,严重焦虑4例,对照组患者焦虑发生情况较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焦虑状态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降低焦虑发生率,提升医护措施的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听神经瘤患者围手术期抑郁与焦虑的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d、术后出院前1d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况,面神经功能分级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评定,自制表格记录相关因素. 结果 术前13例(20.9%)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术后24例(38.7%)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术前住院时间长、合并有慢性疾病、中青年患者术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患者的性别、年龄、面神经功能H-B分级影响其术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不同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是否有听力下降和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听神经瘤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发生率高.女性、中青年、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可能为术后发生抑郁焦虑的高发病例,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抗抑郁药物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前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的37例乳腺癌患者在入院后三天内手术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将HAMA≥14及HAMD≥17的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研究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治疗.观察三周,比较两组术后情绪变化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与基线比,术后一周研究组HAMD减分大于对照组(4.2±1.5、2.7±1.1,F=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三周研究组HAMD和HAMA减分均大于对照组(HAMD:11.4±1.4、5.9±1.9,F=1.9,P<0.05;HAMA:9.1±2.2、4.5±1.4,F=5.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创面愈合天数明显缩短(16.0±2.1、27.9±4.8,F=9.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三周,研究组患者焦虑缓解率(73.3%,11/15)高于对照组(4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P<0.05),抑郁情绪缓解率(86.7%,13/15)也高于对照组(40%,6/15, χ2=7.0,P<0.05).结论 对手术前伴抑郁焦虑的乳腺癌患者而言,手术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1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广泛性焦虑症患者SCL-90得分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1).(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对社会支持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7,P<0.01),对SCL-90得分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8,P<0.01);消极应对对社会支持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3,P<0.01),对SCL-90得分有直接(正向)效应(β=0.22,P<0.01);社会支持对SCL-90得分有直接(负向)效应(β=-0.33,P<0.01);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应对方式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运用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既可直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可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尿毒症透析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120例接受透析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调查其焦虑情绪现状,以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探讨一般人口学资料、营养、社会支持状况、病理和治疗因素与患者焦虑情绪的关系。结果老年尿毒症患者HAMA评分为(20.76±8.12)分,80%患者存在焦虑情绪,HAMA评分与婚姻状态、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社会支持和营养状态、肌酐、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治疗方案有关(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营养状态及透析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焦虑情绪评分的独立因子(P0.05)。结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营养状态及透析治疗方案与老年尿毒症透析患者焦虑情绪密切相关,老年患者推荐采用腹膜透析,同时应注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针对患者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与其社会支持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深圳市坪山新区的164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64例中72例脑卒中患者伴有卒中后疲劳(占43.9%);卒中后疲劳患者比非疲劳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疲劳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签约家庭医生的脑卒中患者疲劳发生率较未签约者低(P0.01),且其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水平较未签约者高(P0.01)。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与社会支持状况密切相关,家庭医生制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而降低卒中疲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发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158例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其中脑梗死135例,脑出血23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画钟测验(CDT)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ADL>26分视为存在生活活动能力障碍,MMSE评分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有所区别,分值越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CDT≤3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SDS、SAS总分>50分为抑郁、焦虑状态,>60分,为中度抑郁、焦虑.结果158例脑卒中患者中轻度抑郁17例(10.76%),中、重度抑郁12例(7.60%);轻度焦虑28例(17.72%),抑郁与焦虑并存者21例(13.29%).57例存在抑郁和焦虑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画钟测验存在障碍的比例(57.89%、42.11%、66.67%)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者(35.64%、29.70%、46.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卒中后抑郁与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次数无关,而与卒中后是否存在肢体活动障碍有关,且对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易发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可两种状态并存,对患者病死率、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等有较大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