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5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改良Censini评分标准分为实验组A(评分<30分,15例)、实验组B(30分≤评分≤60分,19例)、实验组C(评分>60分,16例),另选同期5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受检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对比四组受检者血清PCT、hs-CRP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患者血清PCT及hs-CRP水平分别为(0.26±0.09)ng/ml及(9.68±0.84)mg/L、(1.49±0.28)ng/ml及(16.45±1.81)mg/L、(10.57±1.85)ng/ml及(29.06±3.72)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5±0.02)ng/ml及(1.40±0.11)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B患者明显高于实验组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改良Censini评分总和增高,实验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也逐渐提升。冠心病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9、0.92,P=0.000、0.000<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通过血清PCT、hs-CRP水平检测,能帮助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冠心病病情。  相似文献   

2.
臧璇  严金川  袁伟  梁仪  陈蕊  李瑛  王翠平 《江苏医药》2013,39(12):1407-140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92例ACS患者(A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B组)及24例对照组(C组)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yP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9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组血清CyPA、CRP、MMP-3和MMP-9水平较B组和C组明显升高[(31.2±4.8)ng/ml vs.(26.1±3.3)ng/ml和(25.2±4.0)ng/ml、(18.2±2.7)ng/ml vs.(8.7±1.0)ng/ml和(8.2±1.2)ng/ml、(37.4±3.6)ng/ml vs.(18.0±3.7)ng/ml和(16.6±4.3)ng/ml、(61.2±8.0)ng/ml vs.(36.5±5.0)ng/ml和(32.5±5.9)ng/ml](P<0.05或P<0.01)。ACS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MMP-3、MMP-9和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1=0.478、r2=0.424、r3=0.457,P<0.05)。结论 ACS患者CyPA表达明显升高;高表达的CyPA提示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且C-反应蛋白正常的患者54例,监测术前、术后24 h、48 h的情况,术后2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CRP<3.0 mg/L)26例和B组(CRP≥3.0 mg/L)28例,观察6~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成功行经皮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再次行冠脉造影,以原病变冠脉直径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按有无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非再狭窄组66例。比较2组胆红素等临床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探讨血清胆红素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非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尿酸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水平总胆红素可能降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36与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308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采用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清CD36、C反应蛋白(CRP)、VCAM-1的表达水平.按照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SA) 标准,将29例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分为A、B、C 3组.结果 与术前比较,冠心病患者术后1 个月,6 个月的CD36、CRP、VCAM-1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与术后未狭窄组比较,术后再狭窄组上述指标则明显增高;CD36、CRP、VCAM-1水平随CSA评分的升高而升高;CD36、CRP、VCAM-1与术后再狭窄呈正相关性.结论 CD36、CRP、VCAM-1与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其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冠脉支架术后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血清抵抗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岚  王勇德  张健 《天津医药》2007,35(7):506-508
目的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获取患者血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抵抗素水平(2.09±1.12)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3±0.83)μg/L(P<0.05).(2)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366,P<0.05).结论高抵抗素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护骨素(OPG)水平与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或轻度粥样硬化组51例(D组),单支病变组52例(A组),双支病变组51例(B组),三支病变组48例(C组).ELISA法检测血清OPG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之间的关系.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死亡、病死率、缺血性中风、发展为尿毒症期或维持透析.结果 血清OPG水平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D组、A组、B组和C组血清OPG水平分别为(205.42±86.18) ng/L、(284.98±183.30) ng/L、(322.56±161.95) ng/L和(430.95±211.92) ng/L(P<0.01).随访(14.7±1.2)个月.14例(7.3%)患者达到终点事件,血清OPG水平为(428.96±197.13) ng/L,高于未发生事件者的(303.10±182.75)ng/L(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OPG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近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PTCA术后再狭窄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已进行过至少一次PTCA,临床和冠脉造影有再狭窄证据的患者共38例,再行PTCA19例(简称PTCA组),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19例(简称支架组)。结果术后6个月,设定第一观察终点为冠脉造影再狭窄(定义为狭窄率超过管腔内径的50%),第二观察终点为死亡、Q波心肌梗塞、冠脉搭桥术及目标血管再成形术。术后6个月,PTCA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支架术组(33%vs8%,P<0.05);目标血管再成形术发生率PTCA组为21%而支架组仅为10.5%(P≤0.001);PTCA组平均最小血管腔内径为(1.85±0.56)mm,而支架组为(2.14±0.66)mm,前者比后者平均小0.29mm(P<0.01);亚急性血栓发生率PTCA为0,支架组为5.2%。随访10个月无事件生存率PTCA组为73.6%,支架组为89.4%(P<0.05)。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PTCA术后再狭窄优于再次PTCA。  相似文献   

9.
田颖  丁阳  夏敏  程宁昌  王磊 《江苏医药》2023,(2):193-197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840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709例有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狭窄组),131例无狭窄(非狭窄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三酰甘油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狭窄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高于非狭窄组(P<0.05)。三酰甘油与左冠脉前降支近段、中段、右冠脉中段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084、0.084、0.073,P<0.05)。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是左冠脉前降支和右冠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三酰甘油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冬玲 《中国医药》2014,(7):938-94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收集515例PCI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术后9~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在PCI术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检查CRP及血脂指标。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时根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97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组(病变进展组,66例)及没有支架内再狭窄也没有粥样斑块病变进展组(对照组,317例)。观察CRP、总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与IS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前ISR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1.58(0.65,3.85)mg/L比0.90(0.11,2.29)mg/L](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论PCI术前还是随访时,CRP与ISR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PCI术前比值比(OR)=1.010,95%置信区间(CI):1.007~1.192,P<0.05;随访时OR=1.158,95%CI:1.057~1.269,P<0.05]。当CRP以2 mg/L为临界值,CRP>2 m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ISR的发生率随着CRP增高而增加[OR=1.83,95%CI:1.034~3.462,P<0.05]。随访时病变进展组总胆固醇、LDL 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4.58±1.16)mmol/L比(4.28±1.03)mmol/L,(2.53±0.94)mmol/L比(2.21±0.76)mmol/L,(3.54±1.14)mmol/L比(3.20±0.96)m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斑块进展与总胆固醇、LDL C 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 (均P<0.05)。结论PCI术前的CRP水平与ISR明显正相关,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LDL 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斑块进展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n=30)、稳定型心绞痛(SA)组(n=60)、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 UA组血清PAPP-A、CRP水平分别为(25.4±6.8)mg/L、(4.7±1.3)mg/L及AMI组(26.3±5.6)mg/L、(5.0±1.3)mg/L,明显高于SA组的(9.6±2.1)mg/L、(1.4±0.4)mg/L和对照组的(8.5±2.8)mg/L、(1.4±0.4)mg/L(P<0.01);ACS患者血清PAPP-A水平和CRP呈显著正相关(P<0.01);ACS患者血清PAPP-A、CRP水平均与冠脉复杂狭窄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与CRP水平升高提示冠脉斑块不稳定,可能是冠脉病变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杨晓峰  邓兵 《河北医药》2012,34(6):835-836
目的 探讨烟草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入选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冠状动造影,明确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内非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并且在6~12个月内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结果 男性患者根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吸烟习惯不同分为3组,手术前后均不吸烟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最低,为8.52%;其次为术前有吸烟习惯,但术后成功戒烟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2.20%;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最高的是术后继续保持吸烟习惯的患者,再狭窄率达31.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根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吸烟习惯不同分为2组,本研究中手术前后均不吸烟的患者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术前有吸烟习惯,但术后成功戒烟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5.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而通过术后戒烟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病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冠心病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各15例,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12例、双支病变组19例、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14例.对照组选择15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选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将冠心病患者组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3个亚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分别为(356.8±156.2)ng/ml、(620.3±173.1)ng/ml、(856.9±260.8)ng/ml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4.2±37.6)ng/ml,且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三个亚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分别为(315.2±98.6)ng/ml、(478.8±152.2)ng/ml、(603.3±283.1)ng/ml,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健康人对比相对较低,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内源性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增加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配体家族CD40L、OX40L及CD137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50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80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C组,40例)的血清可溶性CD40L、OX40L及CD137水平.结果 UA组血清CD40L为(18.6±4.7)ng/ml,OX40L为(22.5±4.3)ng/ml,CD137为(27.8±7.1)ng/ml;AMI组血清CD40L为(20.7±5.2)ng/ml,OX40L为(24.2±4.6) ng/ml,CD137为(30.2±6.5) ng/ml.两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SA组的(6.6±2.1) ng/ml、(9.5±2.5) ng/ml和(7.2±2.3)ng/ml和C组的(7.0±2.2)ng/ml、(9.1±2.4) ng/ml和(7.3±2.4)ng/ml(P<0.05).ACS患者血清CD40L、OX40L及CD137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冠脉复杂狭窄显著相关.结论 血清CD40L、OX40L及CD137水平升高是冠脉斑块不稳定的活动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凡六章  陈忠  马根山 《江苏医药》2012,38(2):181-183
目的探讨血清护骨素(OPG)水平与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或轻度粥样硬化组51例(D组),单支病变组52例(A组),双支病变组51例(B组),三支病变组48例(C组)。ELISA法检测血清OPG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之间的关系。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死亡、病死率、缺血性中风、发展为尿毒症期或维持透析。结果血清OPG水平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D组、A组、B组和C组血清OPG水平分别为(205.42±86.18)ng/L、(284.98±183.30)ng/L、(322.56±161.95)ng/L和(430.95±211.92)ng/L(P<0.01)。随访(14.7±1.2)个月。14例(7.3%)患者达到终点事件,血清OPG水平为(428.96±197.13)ng/L,高于未发生事件者的(303.10±182.75)ng/L(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OPG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近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与血清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50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42例,作为ACS组,66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12h内及其患者入院时的血清BNP浓度,同时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性质及程度,比较2组别血清BNP浓度的差异以及冠脉造影结果积分和与血清BNP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CS组,血清BNP浓度分别为(16.84±6.06)pg/ml,(283.15±57.66)pg/ml,ACS组血清B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浓度与Gensini评分积分和有一定相关性,2、3支病变组血清BNP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ACS冠脉病变程度不同患者的血清BNP浓度存在差异,血清BNP浓度与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相关,与Gensini评分积分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冠脉造影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统计分析251例经冠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造影资料 ,计算冠脉造影积分 ,并按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结果 :非糖尿病组205例 ,平均(59.60±12.55)岁 ;糖尿病组46例 ,平均(62.02±8.22)岁。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有较高的冠脉积分(coronaryscore)、范围积分(extentscore)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级别的总积分 (totalscore)和粥样硬化积分(atheroscleroticscore)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与非糖尿病组接近。结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的程度重、广泛且弥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g)的变化与血管病变关系.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2005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冠心病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为48例健康的体检人员.血清CRP、Fig含量的测定分别采用透射比浊法、双缩脲法测定.结果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95±4.32)mg/dL、(5.54±0.74)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尤以3支病变组最明显;(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主要为冠脉狭窄在75%以上,其冠脉病变的数目与血清CRP、Fig水平有一定关系,随着病变数目的 增加,血清CRP、Fig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左主干病变组的血清CRP、Fig水平分别为(5.36±4.11)mg/dL、(4.97±0.74)g/L,与单支病变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其冠脉病变数目有一定关系;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血清CRP、Fig水平均较单支病变患者升高,说明它是一种危险性大的特殊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0例,于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比较PCI术前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冠脉支架植入术前血清CRP平均浓度为(7.86±3.58)mg/L,术后平均浓度为(13.91±3.61)m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较术前有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对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ULMCA)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76例ULMCA病变患者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支架置入,术前测定外周血hsCRP并依其水平分组,术后随访观察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CAG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术前外周血hsCRP水平正常(<3.0 mg/L)组22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6.7%(1/15);hsCRP升高(3.0~3.9 mg/L)组33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11.1%(2/18);hsCRP明显升高(≥4.0 mg/L)组21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30.0%(6/21).组间比较,P>0.05.结论 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有随术前hsCRP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