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简单的历史回顾 1945年Bray和发现本病,1947年Kauffman作血清分型,证实致病性大肠杆菌(下称EPEC)可致婴儿肠炎。我国自1957年报道有O_(111):B_4,O_(55):B_5,O_(26):B_6和O_(86):B_7,可致病,至1958年又增O_(128):B_(12),O_(127):B_8。当时在我国O_(111):B_4最多,北京占84.9%,上海占76.4%,重庆占71.9%,山东占76%,但也有时O_(55):B_5或O_(128):B_(12)突出。50年代多数城市每年有EPEC腹泻流行,季节性很明显,夏季形成高峰,病死率高达8.37%。60年代多数仍以O_(111):B_4为主,占82.1%,70年代后此菌检出率下降,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的秋季腹泻流行成为主要高峰。至80年代EPEC肠炎的病死率已降至0.79%。此时血清型则以O_(126):B_(16)和O_(119):B_(14)为主。  相似文献   

2.
江维平  张长 《浙江医学》1990,12(6):53-55
从638例急性腹泻患者中共检出致腹泻大肠杆菌56株,检出率为8.78%,其中EPEC、EIEC、ETEC(LT)的检出率分别为3.92%、1.72%、3.13%.EPEC的菌型分布比较分散;EIEC以O_(28)acK_(73)和O_(124)K_(72)c为主;ETEC(LT)以O_(20)K_(17)和O_(25)K_(19)为主.三种大肛杆菌腹泻的临床表现不同.药敏检测显示对常用氨基甙类抗生索及痢特灵多数敏感.治疗主要为补液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有关1983年秋冬季与1984年秋冬季汕头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学研究结果。对85例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应用直接电镜法、ELISA共检出轮状病毒61例,其中2例同时观察到腺病毒。应用组织培养分离到柯萨奇B_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各1株。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到空肠弯曲菌、志贺氏Ⅰ型、致病性大肠杆菌O_(120)B_(16)和O_(55)B_5型各1株。根据轮状病毒检出率颇高(占71.8%),及在腹泻流行期间未从健康的和惠其他疾病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本病毒,我们认为轮状病毒是汕头市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从普陀县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140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流行菌群以O_4(占24.7%)、O_8(占20.1%)群为主,其次是O_1、O_2、O_5群(共占43.9%),流行菌型中O_2K_3、O_4K_8、O_8K_(39)分别占11%左右。认为副溶血性弧菌的初筛项目以无盐、7%氯化钠、11%氯化钠胨水中生长能力及含3.5%氯化钠的蔗糖、葡萄糖和Vp 试验等6个鉴别项目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毒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腸道戚染:以致病性大腸杆菌为最常見,国內以O_(111)B_4、O_(128)B_(12)、O_(55)B_5和O_(114)等型为最多,在我国北方如北京市以6月份培养阳性率最高,南方則以4~5月份最高。其次是腸道病毒感染,如ECHO和Coxsackie病毒等。目前病毒分离工作在国內尚未普遍开展,在少数地区曾从消化不良大便中分离出此类病毒。不少地区每年秋季流行的小儿消化不良,在临床表現上与致病性大腸杆菌有較明显的区別,如起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帕金森氏病和HLA抗原的关联性,测定了50例原发性帕金森氏病病人的HLA A,B,31个位点的抗原频率。和对照组比较,病人组B_(35)位点的抗原频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患者B_(35)位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较,则A_(33)和B_(35)位点抗原频率男性高于女性,A_(10)及B_(22)男性低于女性。以震颤为主的患者B_(22)及B_(61)位点抗原频率高于以强直为主的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一次致病性大肠杆菌O_(119)B_(14)引起的暴发性新生儿腹泻,病情比国内报道的更为重笃,且3例死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流行情况:1985年我院婴儿室开始有个别新生儿腹泻病例,当时未予重视,用一般抗生药物治愈。同年6月至7月中旬,成批出现新生儿腹泻,先后46例发病,粪便培养证实为致病性大肠杆菌O_(119)B_(14)。立即关闭婴儿室,并彻底消毒,将15例重症病例转我院儿科传染病室,经抢救存活12例。发病机理:普遍认为与三个主要因素有关,即感染因素,选择性缺血因素,饮食因素。本组病例是在武汉地区酷暑伊始时发生的一起婴儿室暴发性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临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0日至2020年3月30日间638例COVID-19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首发症状、主要实验室检查、核酸检测结果、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后转归等。结果:发热是COVID-19患者最常见首发症状。13.6%的COVID-19患者存在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以腹泻最常见(67.8%);86.4%无消化道症状。消化系症状明显的患者咳嗽更多(65.5%),年龄相对更轻,体温峰值更高,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占比更高;而消化系症状不明显组的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更高。两组COVID-19患者在性别构成、发热、咳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基础性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COVID-19患者在大多数实验室指标、核酸阴转时间、特异性抗体产生率、胸部CT影像学特征、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死亡方面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腹泻为主的消化系统表现是部分COVID-19的首发症状,但在总体上,其临床特征及病情经过与无明显消化系症状的患者相差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年青岛市夏季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5—9月青岛市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随机抽取其中260例病人进行大便标本病原学检测,并与260例细菌性腹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腹泻病人数占就诊腹泻总人数的60.6%,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38.0岁。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48.1%),发热(46.8%),水样便(43.8%)。大便病毒检测阳性率40.8%,其中轮状病毒(36.8%)、星状病毒(23.6%)和诺如病毒(22.6%)为主要病原体。与细菌性腹泻相比,受凉诱因、有无发热、是否水样便、腹泻次数以及腹鸣等症状差异有显著性(χ2=4.207~7.964,P<0.05)。结论2010年夏季腹泻以病毒性腹泻为主,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抗病毒治疗不能显著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我院妇产科婴儿室于1981年1月25日~2月9日发生了新生儿腹泻的流行,并引起了儿科新生儿病室的交叉感染。患儿大便培养为O_(119)B_(14)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本文就其流行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报告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0.30CuI0.70(Cu_2OP_2O_5B_2O_3)四元系玻璃的形成区,测量了此系玻璃的离子电导率和玻璃的转变温度,并从结构和化学键的观点上解释了玻璃电导率随组成的变化。四元系是由相应的三元系CuI-Cu_2O-P_2O_5中引入B_2O_3而得到的。实验表明,四元系能够得到比相应的三元系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sp_2/o细胞与经脾内注射用0.2mMH2O2激活的B95—8全细胞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用50%PEG4000进行融合,其平均融合率为51.79%,抗体分泌为43.48%。经亚克隆后获得一株能持续分泌抗EB病毒脱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抗EBV—M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B3B7,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11.7±4.76。经ELISA法,间接免疫酶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该单抗不能与EBV—MA(一)的人Rajì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只能与EBV—MA(+)的人P3HR—1和绒猴的B95—8细胞的反应,而且与H_2O_2激活的B95—8和P_3HX—1细胞的反应强度非常显著地高于与未经H_2O_2激活的B95—8和P_3HR—1细胞的反应强度(P<0.001),同时亦证实特异性荧光主要集中在EBV—MA(+)细胞的细胞膜上,从而表明B_3B_7确实是能分泌抗EBV—MA单抗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45例中、晚期孕妇和其胎儿血清B_(12)浓度以及胎儿肝、脾、肾、脑、心肌五种组织的B_(12)浓度和储量。妊晚期孕妇血清B_(12)浓度比妊中期明显降低,这是血液稀释、胎儿生长、激素作用和B_(12)结合蛋白的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胎儿血清B_(12)浓度显著高于同期孕妇,说明孕母供给胎儿B_(12)是一个主动过程。胎儿肝脏B_(12)浓度和储量最高。大于28周组的胎儿各脏器B_(12)储量显著高于小于28周组,说明胎儿体内B_(12)的储存主要是在妊娠后期。  相似文献   

14.
本用单细胞克隆技术从B16黑素瘤母素中建立22株克隆亚系,将其中3株分别接种于C57小鼠腹腔,结果发现:B16-3株细胞成瘤率高于B16-1株(P〈0.05);自发性肺转移结节数均高于B16-1、B16-4株(P分别0.01);荷瘤小鼠存活时间最短(P〈0.01)。形态观察:B16-3株细胞分化差,低贴壁依赖性生长;移植瘤及转移瘤细胞核分型像多。揭示B16黑素瘤母系的异质性,探讨了3株瘤细胞自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盐折,DEAE纤维素层折或亲和层折法纯化2B_6,2B_(10)两株抗小鼠胰腺癌McAbs杂交瘤培养上清及其小鼠腹水中的Mcab,并经SDS-PAGE鉴定,FITC标记后,用直接荧光免疫法分析其在35例人类各种癌组织中相应抗抗原标记定位结果。2B_(10)与4例胃癌,2B_6,2B_(10)与3例卵巢癌组织,1株卵巢癌细胞株呈强阳性反应。表明人类与小鼠之间存在共同肿瘤抗原。  相似文献   

16.
用复合核黄素(每日1.5g,含核黄素6mg)对鹤壁市郊食管癌前增生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治疗。在实验开始及15个月后随诊复查时测定了75例患者4h负荷尿中核黄素排出量。服用复合核黄素后,机体核黄素营养水平提高(P<0.001)。核黄素营养水平提高的患者病情进展率12.5%低于核黄素营养水平降低的进展率47.1%。前者的病情好转与稳定所占有百分率87.5%高于后者的百分率52.9%(P<0.05)。在核黄素营养状况良好与营养状况差之间,病情转化也有相同的趋势(P>0.05)。上述结果与复合核黄素的治疗效果一致。这一事实表明提高机体核黄素营养水平可以对食管癌前增生有抑制作用,有益于病情的稳定和好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高效率合成几种阿维菌素B_(1a)衍生物。方法通过5-O-三苯硅基阿维菌素B_(1a)与羧酸在4-二甲氨基吡啶(DMAP)等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合成得到数种目标衍生物。结果反应以较好的收率得到3种阿维菌素B_(1a)衍生物。结论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不同取代基团对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茵陈蒿水煎剂对致癌剂 AFB_1诱导 TA_(98)移码型、TA_(100)碱基置换型突变株回复突变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茵陈蒿对 AFB_1的致突变作用有显著抑制效果,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本结果提示中药茵陈蒿可能对预防肝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放免分析法测定恶性血液187例血清叶酸(FA)值明显降低,151例血清维生素B_(12)(B_(12))值明显增高;化疗未缓解组(含部分缓解),血清FA虽有上升,B_(12)亦有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完全缓解组FA明显上升,B_(12)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对部分病例进行动态观察,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提示血清FA,B_(12)含量与恶性血液病病情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与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CMO)在碱性介质中回流反应,使AFB_1生成AFB_1羧甲基肟(AFB_1-oxime),将此衍生物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上,制得人工抗原AFB_1-oxime-BSA。该人工抗原经纯化后免疫家兔,获得高效价(1:100 000)、高特异性的抗AFB_1的抗体,可供用于免疫分析法测定AFB_1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