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病房中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卒中单元病房的脑卒中患者176例为康复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84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配合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和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后QLI总分及各分项得分、BI指数得分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ADL,减少抑郁状态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照料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39例,其照料者随之分为照料对照组和照料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照料者不作任何干预;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同时照料治疗组给予系统的脑卒中健康教育、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及适当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Barthel指数(BI)、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2组照料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BI、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BI及QLI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2组照料者抑郁41例(21.6%),焦虑55例(28.9%)。治疗后,照料治疗组抑郁、焦虑疗效明显优于照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料者的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明显改善患者及照料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SCAD)的临床疗效。方法:PSCAD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治疗组61例;2组均采用卒中单元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方;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2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HAMD及HAMA评分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焦虑状态,还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卒中单元病房的脑卒中患者450例为卒中组和普通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卒中组同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将2组患者的PSD发生率进行比较,对有PSD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卒中组患者PS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卒中组PS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PSD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康复治疗能降低卒中后PSD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PSD患者HAMD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脑卒中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入住普通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90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采用自制问卷评定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得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病房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318例,普通病房对照组17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康复组早期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给予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同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入院两组患者NIHSS、FMMS、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卒中单元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M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病房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病房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在二甲医院建立和运作康复卒中单元,以探讨脑血管病的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及效果研究。方法将病情稳定、Barthel指数(BI)评分低于39分的104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康复卒中单元病房(观察组)和普通病房(对照组)进行为期7d的相关治疗,运用BI、Fugl-Meyer评估(FAM)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评定,比较患者的综合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前BI FMA HAMD在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与其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但是康复卒中单元的效果更明显,康复卒中单元是二甲医院实施脑血管病治疗更好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方法卒中单元15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康复治疗组,普通神经内科4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对照组,康复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未行综合康复治疗,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和Barthel指数的评分。 结果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将针刺法应用于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果评价。方法以针刺结合卒中单元为治疗组(30例),单纯卒中单元为对照组(3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及住院费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5 d和30 d NIHSS及B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评测量表每改善1分所增加的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应用针刺是脑卒中患者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与社区医疗服务结合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是卒中单元+社区医疗组(简称联合组)、卒中单元组及普通治疗组。前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普通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出院后联合组患者通过社区医疗服务形式继续接受定期康复指导,卒中单元组仅进行随诊观察。分别于入选、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情绪,并对各组患者评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3组患者入选时,其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抑郁情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出院时联合组、卒中单元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明显优于普通治疗组(P<0.05);出院3个月后,发现联合组、卒中单元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出院时进一步改善,且以联合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卒中单元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出院时抑郁情绪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3个月后联合组、卒中单元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且以联合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卒中单元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卒中单元与社区医疗服务结合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抑郁情绪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单元组与普通病房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中医康复单元组同时制定标准化、量化的操作程序,以针灸治疗为主。配合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普通病房患者虽然也给予康复,但不系统。治疗前后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存质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及改良Banhel指数评定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WHOQOL-100总分、Fugl-Meyer总分、改良Banhel指数得分中医康复单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中医康复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对改善其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2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其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对照组8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卒中单元组120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配合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35.35±20.16)vs(36.24±18.19)分〕、FMMS评分〔(24.78±21.17)vs(25.42±18.23)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4周Barthel指数评分〔(70.86±29.82)vs(44.05±22.73)分〕、FMMS评分〔(59.23±31.51)vs(43.95±19.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卒中单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单元治疗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4周后采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功能预后的影响,把126例急性脑卒中患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生存质量指数(QLI)和BI指数评价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QLI与BI分值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康复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卒中量表)评分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泌尿系感染、肩手综合征、抑郁症、下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ADL,提高患者肢体、语言、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减少脑卒中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多学科整合治疗模式——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学科整合治疗模式——卒中单元对脑卒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观察卒中单元试验组与普通病房治疗对照组在脑卒中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诊断、NIHSS及B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NIHSS改善91.3%(73例),高于对照组71.3%(57例);治疗后试验组BI改善93.8%(75例),优于对照组75.0%(6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学科整合治疗模式是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在二级医院建立和运作联合卒中单元,以探讨基层医院脑血管病新的管理模式及效果评定.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94例,随机进入观察组(联合卒中单元)和对照组(普通病房),进行为期4周的相关治疗,运用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估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患者的综合康复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与其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联合卒中单元的效果更明显;联合卒中单元是基层医院实施脑血管病治疗更好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把1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生存质量指数(QLI)和BI指数评价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QLI与BI分值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康复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8月成立卒中单元前后各半年住院的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8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年脑卒中患者109例纳入研究,最终失访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卒中单元组40例,联合组33例。对照组入住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普通康复治疗项目;卒中单元组入住卒中单元,病情稳定后全程介入卒中单元综合管理治疗;联合组在卒中单元组的基础上给予TOT,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价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牛津残障评分量表(OHS)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治疗前3组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3组的NIHSS评分、HAMD和OHS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且卒中单元组和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低于卒中单元组(P0.05);FMA、MBI和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卒中单元组和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高于卒中单元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治疗结合TOT能更好地改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运动功能、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