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不同年龄层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组,即年龄<60岁(A组)和年龄≥60岁(B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根治手术治疗,进行麻醉诱导后,以七氟烷、瑞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维持,分析患者的血液流动变化学以及红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施行麻醉后,A组患者T1(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保持在1~1.3并持续1 h)的高切变速度(Hηb)、中切变速度(Mηb)、低切变速度(Lηb)、血浆黏度(ηb)及全血还原黏度(ηr)较T0(麻醉开始前)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T1的Hηb、Mηb、Lηb、ηb及ηr较T0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组患者Hηb减小程度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的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较T0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T1的红细胞变形指数(EDI)较T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A组患者T1的EDI较T0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的红细胞刚性指数(ERI)较T0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药能明显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值,减少血液黏度,降低血栓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恶性肿瘤患者41例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流变学做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 ,大量文献及资料研究血液流变学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 ,但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 ,本文测定 4 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从而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一 )恶性肿瘤组 :4 1例均为我科住院的确诊病人 ,其中肺癌 2 1例 ,肝癌、胃癌、大肠癌各4例 ,淋巴瘤 3例 ,食管癌、壶腹癌、纵隔生殖细胞瘤、膀胱癌、喉癌各 1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4~ 63岁之间 ,平均 58…  相似文献   

4.
王晓亮  郑伟 《实用癌症杂志》2016,(12):1951-1953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19例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取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全血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体检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小板粘附率均远高于健康体检人群,血细胞比容远低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浆粘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血细胞比容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方面,治疗前后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评价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茶色素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上的放疗和化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如何在放化疗期间以药物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转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探讨茶色素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免疫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我们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茶色素胶囊加放化疗随机分组研究,结果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能接受放化疗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共6O例,年龄28~69岁;男性36例,女性24例;其中食管瘤28例,肺癌11例,肝癌5例,胃癌3例,乳腺癌11例,其它肿瘤2例。根据疾病诊断标准,综合临床、胃镜、B超、纤支锐、CT、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明确诊…  相似文献   

6.
癌症患者放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观察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庞学利,钟元培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病理现象,初步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血液“高粘”状态。关于放射治疗对于癌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作者观察了癌症患者放疗前...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对恶性肿瘤患者44 例与高血压病患者42 例及健康人42例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血栓长度、血小板粘附率均高于高血压组及正常组(P< 0.05 和P< 0.01);红细胞压积低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1);血栓湿重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全血高切粘度平均值低于高血压组(P< 0.05),有显著性差异,晚期转移组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高于非转移组(P< 0.05);血球压积低于非转移组(P< 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晚期患者尤其明显,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检测血液流变学对判断病情预测预后有一定意义,改善血液粘滞状态可以延缓病情,防止转移,预防血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比较 32例健康成人与 67例胃癌患者术前的血液流变学。 67例胃癌患者分为根治手术组与姑息手术组 ,观察两组术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根治手术组术前术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 ,姑息组显著高于根治组 ,根治组术前显著高于术后。结论 :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可早期发现复发 ,在胃癌治疗中辅以抗凝治疗可减少转移和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变化。方法观察50例健康人,100例肿瘤患者(其中50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良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患者及健康人(P〈0.01或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黏、高凝、血细胞高聚状态。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异常可能会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血液流变学与鼻咽癌及其远处转移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血液流变学七项指标,结果:(1)鼻咽癌患者除压积外的六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2)有远处转移者的栓长、栓湿重、栓干重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3)晚期患者的血沉、全血比粘度、栓长、栓湿重及栓干重均高于早期患者。作者认为血液流变学对预测鼻咽癌的病期及有否远处转移有一定的意义,为鼻咽癌的化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性消化道癌临床病理变化。[方法]收集分析42例血吸虫病性消化道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血吸虫病性消化道癌的发病年龄、男女比均高于非血吸虫性消化道癌,两者临床和病理特征差别不大。血吸虫病性结肠癌比直肠癌更具有侵袭性、预后更差。[结论]大肠癌与血吸虫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王振军  李辛  黎海亮 《中国肿瘤》2006,15(11):790-791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512例肝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肝固有动脉以远.一次性注入化疗药物及碘油混悬剂。[结果]12例于介入治疗后12h内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降门静脉压及止血等治疗后,10例出血停止,2例死亡。[结论]碘油逆流入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和(或)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破裂是出血的主要原因,降门静脉压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规范、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100例癌痛患者门诊止痛药治疗资料。结果多数患者不能按《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规范用药,疼痛缓解不满意,轻度缓解24例,中度缓解60例,完全缓解16例,癌症患者生命终未期生活质量差。结论疼痛是一种疾病,医务人员要更新观念,突破止痛药“成瘾”“耐药”障碍,合理规范用药,使癌痛患者得到充分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杨浦区消化道肿瘤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消化道肿瘤死亡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5年-1998年上海市杨浦区消化道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消化道肿瘤以胃、肝、肠癌为主,男女死亡率分别为111/10万和81.53/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消化道肿瘤及男性肠癌、女性胆囊癌和胆管癌死亡率上升趋势显著;消化道肿瘤标化YPLL男性高于女性,升幅则女性大于男性。结论 胃癌、肝癌、肠癌仍是今后肿瘤防治的重点,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和降低消化中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消化道肿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23例消化道癌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诊治经验,对消化道癌继发DIC的机理、诊断、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Because of the relative rarity of biliary tract cancers (BTCs), defining long term survival results is difficul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survival of a series of cases in Turkey.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ly of 47 patients with billiary tract cancer from Mersin Goverment Hospital, Acıbadem Kayseri Hospital and Kayseri Training and Research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using hospital records between 2006-2012. Results: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was 19.3±3.9 months for all patients. The median disease 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s were 24.3±5.3 and 44.1±12.9 months in patients in which radical surgery was performed , but in those with with inoperable disease they were only 5.3±1.5 and 10.7±3.2 month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BTCs have a poor prognosis. Surgery with a microscopic negative margin is still the only cura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扬中市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方法]选择扬中市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6个自然村的30~69岁人群作为调查对象,行调查问卷并检测人群Hp感染情况.[结果]4211例普查人群Hp感染率为63.71%.男性Hp感染率为62.31%(1119/1796),女性Hp感染率为64.76%(1564/2415),男女性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率在30~岁年龄组最高(84.80%),随着年龄增加,Hp感染率有下降趋势(X2=263.02,P<0.001).吸烟者与非吸烟者、饮酒者与非饮酒者感染率无明显差异.Hp阳性组消化道溃疡、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人群(P均<0.01).[结论]扬中市上消化道肿瘤高化区人群Hp感染率较高,积极预防和控制Hp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癌骨髓转移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2年11月始采用抗上皮细胞膜单克隆抗体(抗EMA单抗)为探针,运用免疫组化法对130例消化道癌患者的骨髓血微小转移进行了研究,总的阳性率为41.5%。统计结果表明,患者阳性结果与年龄及临床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胃肠间质瘤伴癌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8例胃肠间质瘤伴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免疫表型.[结果]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高分化2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4例.胃肠间质瘤细胞形态;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免疫表型:8例CD34表达均阳性.6例CD117阳性,4例SMA阳性.4例S-100阳性.3例Desmin阳性.[结论]胃肠间质瘤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同时发生非常少见,多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病检发现.应特别注意术中探查,考虑该病例的多样性和GIST的特殊性,防止漏诊、漏治.  相似文献   

20.
陈琼  于亮  刘曙正 《中国肿瘤》2018,27(3):192-197
摘 要:[目的] 利用肿瘤登记数据和上消化道癌症(食管癌和胃癌)筛查记录对人群筛查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林州市肿瘤登记处数据库中食管癌和胃癌死亡记录者为病例,随机选择5个与病例相同村庄、相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的存活村民作为对照,通过查询筛查档案获取病例和对照的筛查暴露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内镜筛查为暴露因素,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死亡风险比(OR)以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共有566例病例和2828例对照纳入统计分析。与从来没有参加筛查的人相比,筛查暴露者上消化道癌的死亡风险为0.65(95%CI:0.52~0.81)。筛查后时间<2年、2~3年和4年及以上者上消化道癌的死亡风险分别为0.86(0.42~1.75)、0.60(0.40~0.89)、0.64(0.48~0.86);筛查年龄<50岁、50~59岁和60岁及以上者上消化道癌的死亡风险分别为0.64(0.32~1.70)、0.54(0.38~0.75)、0.76(0.56~1.04)。[结论] 参加内窥镜筛查能够降低35%上消化道癌症的死亡风险,随着筛查后的时间增加以及筛查时年龄在50~59岁组能够增加死亡风险的降低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