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正法源于《内经》的“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扶正,指保养正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分别予以补阴、补阳、补气、补血等扶正法。《新方八略》指出:“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凡气虚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麦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运用扶正法时,还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进行气血双补、阴阳双补。“气因精而虚,自当补精化气;精因气而虚,自当补气而生精。”  相似文献   

2.
景岳治学 ,以喜施温补而享誉医林。但迄今为止 ,先哲后贤对景岳先生倡言“八纲辨证”方面的建构则尚未言及。而《景岳全书·传忠录》中对“阴阳”、“六变”(表里、虚实、寒热 )所作的论述 ,是把《内经》和张仲景的辨证理论 ,作了颇为深刻的分析、归纳和阐析 ,从而对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对相关内容作一探讨 ,试陈于后。1 .诊病先审阴阳纲景岳说 :“凡诊病施治 ,必须先审阴阳 ,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 ,治焉有差 ,医道虽繁 ,而可以一言以蔽之者 ,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 ,脉有阴阳 ,药有阴阳。以证而言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明代浙江医家张景岳对朱丹溪治郁证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法,以《朱丹溪医学全书》《景岳全书》为蓝本,构建“郁证方药数据库”,探究用药规律,并研读整理郁证相关内容,从理法方药各角度归纳比较二者临证经验。[结果] 二者均认同气血结聚、升降失职的病机理论,然丹溪以脾胃为要,景岳以气机为关键。在临床辨证中,丹溪以病理因素为依据,将郁证分为气血湿食痰热六者;景岳吸收“六郁”理论,将郁证分为五气之郁和情志之郁。在用药上,丹溪从脾、肝、肺经入手,祛邪为要,理气为主,并辅以甘缓养阴;景岳用药,温补为主,又采丹溪之则,尤重滋阴,并以祛邪,故其用药攻补兼施,补益为主。[结论] 朱丹溪与张景岳均认同致郁关键为气血怫郁。丹溪分郁证为六郁,以祛邪为要;景岳分郁证为五气之郁、情志之郁二类,攻补兼施,尤重滋阴。景岳在继承丹溪理论之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体系。二者的郁证诊疗经验,可为当今郁证治疗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4.
“甘温除热”法,是指用甘温补虚之剂以消除火热之证的治法,始于《内经》而倡于东垣。《内经》中“劳者温之”、“损者益(温)之”,是论述本法的最早记载《金匮要略》用小建中汤治疗阴阳两虚虚劳病,开创了“甘温除热”临床运用的先河。李东垣据前人理论和实践,明确提出“甘温除热”法,并创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著名方剂,“甘温除热”遂成为临床的重要治法之一。笔者在学习占今文献的基础上,试对甘温除热治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寝馈于《内经》、《易经》数十载,较好地继承了古代朴素的辨证法和明代以前的学术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是命门总主手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的命门阴阳学说,强调真阴真阳,总主命门;辨证论治以脾肾为重,用药偏于温补,重视滋阴,对温补学说有  相似文献   

6.
《新方八阵》系明代医家张景岳所创。为探析张景岳的治寒大法,进一步深化对其温补学说的理解,将《新方八阵·热阵》所列方剂分为散风寒、温虚寒、散经络之寒三类,并结合张景岳的学术观点探讨。其用药特点为:治疗外寒,善用厚朴、陈皮等;治疗内寒,善用附子、肉桂等;治疗半表半里之寒,善用干姜、肉桂等。治寒大法为:寒在三阳,温散外寒,或佐以温补;寒在三阴,温中散寒;内伤之寒,脾肾同补;寒在半表半里,温通并行。  相似文献   

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阴阳寒热”“形气肿痛”的论述,从“同气相求”“形气统一”的原则入手,认为寒伤人表形,兼以伤气热伤里气,兼以伤形.无形之痛为伤无形之气所致,有形之肿为伤有形之体所致,故形伤则痛,气伤则肿.寒热致病多为肿痛并见,其中寒邪伤人初起以肿为主要表现,热邪伤人初起以痛为主要表现.邪气所伤主次的区别决定了疾病发展趋向不同.此外临床上寒邪与热邪所致的形气肿痛在不同阶段有相应变化,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8.
张智民  杨学峰 《中医学报》2022,37(3):453-455
慢性胃炎病理特点多为寒热虚实,壅遏中焦,脾土失运的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治法不越温清消补,实则消之,必用和降;虚则补之,谨防壅滞;寒则温之,勿忘调补;热则清之,必兼疏通.治疗不可偏颇,不宜寒凝,不宜燥热,不宜滋腻,不宜克伐.必须抓住要点,做到补中有疏,泻中寓补,清中有和,温中有润.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补法运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关于“补”法的运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而言,即以补益之品补充机体之不足,达到祛除病邪、恢复正气之目的;从广义上言,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偏损偏衰,寒热虚实,甚至阴阳亡绝等,都属于“补”法之列。深究《伤寒论》中“补”法的权变运用,大体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两方的提出医家张景岳主张肾水为本,他是温补派的代表。针对阳虚久病及阴,阴虚久病及阳造成阴阳俱虚的肾虚病,在前人已有补阳(如肾气丸)、补阴(如六味地黄丸)效方的情况下提出了有补无泻的左归丸、右归丸两方。载《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新方八阵、补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中医治疗哮病.方法 根据诊断进行治疗.结论 发时攻邪治标,化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反复日久,发时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如寒热虚实错杂者,当兼以治之.  相似文献   

12.
明末著名医家张景岳晚年著成《景岳全书》,于医理探幽索隐博采前人精义,考验心得之玄微,自成一家之言。为明轩歧之道,首撰《传忠录》以统论阴阳六气兼及先贤学说,重辨证,倡温补,颇多真知灼见。现陈管见如下,以质高明,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3.
经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这里给出了治疗疾病的各种治法:温、清、补、泻、汗、下、吐、外治法、攻邪法,正治法、反治法、镇逆法等。这些治疗法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是我们中医师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也是临床经常用到的方法。对于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用以上的基本治则治疗就可收到预期疗效,然而临床病种并非都是单纯的寒热虚实证,患者体质的差异,或由于环境、社会、心理、气候、饮食、误治等因素使得其病因病机复杂化,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存在寒热错杂、虚实兼夹的情况,其治疗用药往往需寒热并用和(或)攻补兼施。因而有必要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的临床运用作为一个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介宾(1563-1640年),字会卿,号景岳,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一生勤学苦读,博览群书,师古而不拘泥,勤于临床,勇于创新,晚年著有《类经》及《景岳全书》,后者乃是其总结前人及毕生经验所成,含有精湛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书中对阴阳、命门等学说多有发挥,首倡辨证之“二纲六变”、“立法制方之”、“八略八阵”;重视人体正气,擅辨虚寒,多用温补;论治虚证多重补阴,但也不忽视阳气,  相似文献   

15.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16.
张景岳诊治女科的学术特色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马小青明代医家张景岳,倡“阳非有余、阴常不足”,重视温补,强调滋阴,辩证论治以脾肾为重。《景岳全书·妇人规》对女科经、带、胎、产也有精辟的论述,颇俱特色,现摘其要者探讨于后。1月经有三本,调经之要,重在补脾胃...  相似文献   

17.
明·张景岳系温补三大家之一,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实际上远远超越了温补范围,时人比之仲景、东垣,后世誉之为"医门之柱石".然而,其<新方八阵>却遭到清·陈修园<景岳新方砭>等,微词相讥,大加砭驳,竟谓新方八阵"其实不足以名方".早年,陈修园之书风行蜀中,作为中医世家,我父祖皆备受影响,谓景岳新方杂乱,束之高阁,未屑一顾.我承袭家学,受染亦深,除景岳温补诸方外,余皆浅尝则止,未加深究,故而领悟不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清代温补大家郑寿全血证诊治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郑氏认为:“失血之人,正气实者少”,“阴邪上逆,十居八九”,绝不可不究出血之因,不辨血证之性,简单泻火凉血。郑氏将血证分为邪阻、阳虚、阴虚3大类,邪阻者以外感症状有无为辨识要点,阴阳虚损者以神色形态之有神无神为辨识要点。郑氏治血之要,在明辨上中下三焦基础上,调理气血阴阳升降,而非简单盲目运用直接止血方药。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腹泻属中医久泻范畴,其病机特点为寒热错杂、虚实兼夹,若单用清热或温补,往往疗效不佳。严师认为顽固性腹泻在临床上多呈寒热错杂之象,急性发作期治以清温并用,缓解期治以温补脾肾,收关期喜用酸味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滋阴疗法曾滥觞于历代古典医籍中。自《内经》以降,下迄仲景、丹溪、景岳诸贤哲,其论滋阴者,都有精辟的论述。《黄帝内经》:“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王太仆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从而为滋阴疗法确立了基本法则。汉代张仲景根据外感六淫阴阳胜复的特点,认为伤寒之邪不但可以化寒伤阳,亦可化热伤阴,故在温热救阳的同时,也重视益阴护津,并将养阴方药巧妙化裁于其它治法当中,为养阴法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