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7天及治疗14天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2年1-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00ml BI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事件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BMI、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试验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S)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NIHSS与B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3.64%)(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雌二醇(E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的改善PS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中IL-6、hs-CRP水平,提高血清E2水平,达到降低炎症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 d,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5.26±2.25)分和(7.26±1.74)分、ADL评分分别为(12.23±8.64)和(65.26±5.7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4.95±2.40)分和(9.63±1.58)分,ADL评分分别为(12.08±8.81)和(45.17±6.35)分;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76、30.658,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09、18.282,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0、14.071,均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临床疗效较佳,能有效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otein,CRP)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影响,探讨其在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血清CRP及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RP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CRP水平及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可显著降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浓度,对进展性脑卒中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收治的6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初始2 d阿加曲班15 mg/h,24 h持续静脉泵入,其后5d 10 mg,2次/d静脉滴注。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清Hcy和t-PA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cy和t-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和t-P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将80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标准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血清Chemerin、TNF-α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ACI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可能与抑制Chemerin和TNF-α的产生或分泌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年龄、性别、NIHSS评分及血压等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静脉滴注丁苯酞钠,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治疗14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hsCRP、NGF、NTF水平等,评价丁苯酞的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研究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N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而研究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NTF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治疗第15天及90天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有效抑制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合并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CGRP、BDNF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G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52% vs.46.77%,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可调节患者血清CGRP、BDNF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王冰  吕关健 《现代保健》2012,(8):125-126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发病72h内住院的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口服,胞二磷胆碱钠静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15d,在治疗后测查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使用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使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前后(14天)观察两组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EF-Ⅰ,NO,TXA2,VEGF,CR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当日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的EF-Ⅰ,NO,TXA2,VEGF和CRP水平较入院次日明显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d的NO和EF-Ⅰ水平明显较对照组的高,而TXA2、VEGF和CRP的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程冉冉  李焰  周燕  刘凤丽 《职业与健康》2012,28(8):1021-1022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各40例,均常规使用脱水剂、降压药、调血脂药及神经营养药物。在此基础上B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C组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D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14 d为1疗程,4组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用药后第14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 B、C、D组显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A组,D组用药后评分低于B、C组。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有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纳入107例自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诊治的患者,按照治方式的异同将所选患者分为对比组和治疗组,对比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应用依拉达奉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比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1735,P=0.6770).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及血栓形成的影响,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丁苯酞组(n=68)。两组患者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抗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d静脉滴注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5 mg/100 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改良Rankin量表(m RS)及v WF、ET-1、VEGF、NO、NOS、血栓素-A2(TX-A2)、抗凝血酶-Ⅲ(AT-Ⅲ)、溶血磷脂酸(LPA)血清水平,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丁苯酞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NIHSS评分、m R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丁苯酞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v WF、ET-1、VEGF、NO、NOS、TX-A2、LPA水平明显下降,AT-Ⅲ水平明显升高,丁苯酞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v WF、ET-1、VEGF、NO和NOS水平,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CRP水平、TCD血流速度改变以及NIHSS评分来探讨丁苯酞与纤溶酶联用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52例,随机平均分成2组,治疗组加用丁苯酞与纤溶酶,对照组加用纤溶酶,治疗14 d。计算治疗前、后NIHSS评分值,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应用TCD检测并记录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v),对比分析组各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对比,NIHSS评分及血清CRP水平降低,BA平均血流速度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显著降低血清CRP浓度,减轻炎性反应,提高病区血管血流速度,与纤溶酶联合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疗效更佳,推荐用于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疗程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得分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4、30 d NIHSS得分分别为(3.37±3.03)、(2.48±1.0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6.00±3.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30 d,试验组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5±4.00)、(3.00±1.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14、30 d Barthel指数分别为(78.56±20.16)、(85.21±15.28)分,均低于治疗前的(65.38±27.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30 d,试验组Barthe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70.05±20.75)、(78.52±16.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TNF-α、 hs-CRP、 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vs. 16.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黄河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9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代谢及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Barthel指数有所提高,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降低,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给予丁苯酞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方面改善明显,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每组55例.并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溶栓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rt-PA溶栓治疗,溶栓加丁苯酞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口服丁苯酞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比较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后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14、21d溶栓加丁苯酞组的ESS评分显著高于溶栓组,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其升高的程度显著优于溶栓组(P<0.01).治疗后3个月溶栓加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5.5%(47/55),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9.1%(38/55)(P<0.05).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为(12.94±9.23)ng/L,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血浆MMP-9水平分别为(14.13±7.58)、(14.37±8.16)ng/L,治疗后3h分别为(21.64±10.13)、(23.05±11.2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加丁苯酞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3%(4/55),病死率为5.5%(3/55),溶栓组分别为10.9%(6/55)、7.3%(4/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患者血浆MMP-9水平升高程度显著大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P<0.05).结论 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并未增加溶栓后的出血风险,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