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观察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测定38例慢性荨麻疹(其中12例为人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结果患者组IL-4高于对照组(正常人,P〈0.01),患者组IFN-γ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大约80%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因,临床上存在病情复杂、易反复、抗组胺药物疗效欠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其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脱氢表雄酮及其硫酸盐衍生物是由神经系统调节分泌,参与神经-免疫调节过程,可能具有调节免疫稳态作用的物质.已有研究指出: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脱氢表雄酮及其硫酸盐衍生物血清浓度大幅下降.然而,脱氢表雄酮及其硫酸盐衍生物循环浓度下降是一个主要原因还仅仅是一个伴随现象,以及其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自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所有患者均有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生风团,时多时少,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  相似文献   

4.
采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35例,观察临床疗效并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4,IFN-γ水平.结果: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明显下降,治疗后病例组IL-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IFN-γ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特异性免疫疗法对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特异性免疫疗法血清中IL-4、IFN-γ水平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4、IL-10、干扰素(INF)-γ的表达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2例CSU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IL-17、IL-4、IL-10、IFN-γ水平。结果 CSU患者组血清IL-17、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7水平与荨麻疹症状评分正相关(r=0.41,P0.05),与病程不存在相关性(r=0.10,P0.05);CSU患者组血清IL-17的变化与IL-4、IL-10、INF-γ的变化不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13,0.08,0.11,P0.05);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CSU患者外周血血清IL-17高表达,且与症状评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31水平与瘙痒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1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59名健康体检者血清IL-31的含量,视觉模拟量表评价患者瘙痒程度。结果:荨麻疹患者血清IL-31水平为28.63±15.38 pg/mL高于对照组的1.74±0.30pg/m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轻度、中度及重度瘙痒组IL-31水平分别为17.82±14.77 pg/mL,34.28±10.39 pg/mL和37.68±15.18 pg/m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瘙痒程度可能与血清IL-31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对30例吸入组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疗效,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FN-γ和IL-13的水平。病例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异性免疫治疗后IFN-γ水平上升,IL-13水平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血清IL-13与IFN-γ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128,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吸入性变应原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有效;过敏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免疫球蛋白E(Ig E)与慢性荨麻疹(C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108例CU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CU组(66例)和Hp(-)CU组(4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p阳性率及血清IL-17、IL-23、Ig 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U组血清IL-17、IL-23、Ig 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1),Hp阳性率(61.1%)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7%)(P0.05)。Hp(+)CU组血清IL-17、IL-23、Ig E水平明显高于Hp(-)CU组(P值均0.01)。经S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IL-17、IL-23、Ig E水平与CU患者Hp感染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Hp感染可引起慢性CU患者中血清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失衡,异常分泌Ig E,共同促进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太极拳运动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IL)-4的影响。方法 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太极拳组,跑步组。对照组每日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口服,共90天。太极拳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进行太极拳套路锻炼。跑步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进行中等强度的跑步运动锻炼。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治疗90天后,太极拳组有效率85.71%,跑步组有效率62.07%,对照组有效率57.69%。治疗前,太极拳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P0.05),太极拳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P0.05)。治疗结束后,太极拳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其治疗前血清IL-4水平(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P0.05),而且太极拳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跑步组患者与对照组人群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可以调控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重建T辅助细胞亚群(Th1/Th2)平衡。太极拳运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较为理想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慢性荨麻疹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敏筛过敏原检测分析。结果 204例慢性荨麻疹中有116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呈阳性(56.9%);吸入性过敏原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屋尘(33.8%)、户尘螨(30.4%)为主要过敏原;1种过敏原阳性反应24.0%,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反应为32.9%。结论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密切,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的关系,探讨ASS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同时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5例CSU患者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ASST总阳性率分别为47.87%和58.03%,ASST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螨虫组合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46%和66.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T阳性程度与对应螨虫、屋尘、狗、大豆、虾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SU患者部分常见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呈负相关,建议将ASST纳入常规CSU临床检测,ASST阳性的患者可以不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总Ig E、补体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在自发性荨麻疹(SU)发病中的意义,并分析各检测指标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与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IMMAGE)检测80例急性自发性荨麻疹(ASU)、17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总Ig E、IL-2、IL-4、IFN-γ、C3、C4水平,并将其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和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SU组总Ig E水平高于ASU组,且CSU组和ASU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CSU组C3水平低于ASU组及对照组(P0.05);CSU组C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U、CSU组IL-2、IFN-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U组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Ig E水平≥175 mg/L,其与ASU、CSU病情轻、中、重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CSU病情分级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ASU、CSU组各检测结果存在不同,CSU和ASU发病和病情与血清总Ig E和C3、C4相关,而SU发病可能更归因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3.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是由Th2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引起,可能存在IgE,sCD23,IL-4,白三烯等的异常;临床疗效不稳定。笔者试用左旋西替利嗪(商品名迪皿,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白细胞介素(IL-2)治疗慢性荨麻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汤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血清Ig E、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小鼠,经2、4-二硝基氟苯造模成功后,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5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Ig E、IL-4、IFN-γ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皮损处改变病理符合特应性皮炎改变,血清Ig E、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经养血祛风汤治疗后,实验组血清Ig E、IL-4水平显著下降(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结论养血祛风汤有调节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血清Ig E、IL-4、IFN-γ水平的作用,同时对皮损处红斑、渗出、苔藓化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草祛风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CI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甘草祛风汤和盐酸西替利嗪片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复发率。采用ELISA法测定IFN-γ和IL-4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甘草祛风汤组经治疗后第4周,第12周疗效评价均优于西替利嗪组,治疗后第12周复发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U患者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草祛风汤组经治疗后第4周、第12周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治疗前及西替利嗪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甘草祛风汤可有效治疗CIU,且疗效持久,复发率较低。通过检测并比较两种反映Th1/Th2平衡的细胞因子水平,发现甘草祛风汤可有效提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对恢复机体自身免疫平衡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 (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C)凋亡调控蛋白表达和血清IFN γ、IL 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的间接免疫荧光素标记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分别检测了 60例CA患者PBLC凋亡调控蛋白Fas、Bcl 2的表达水平和血清IFN γ、IL 4水平。结果 CA患者PBLC的Fa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Bcl 2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均 <0 .0 1) ;CA患者血清IFN 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IL 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均 <0 .0 1) ;CA患者PBLCFas表达水平与血清IFN γ水平呈负相关 ,而与血清IL 4水平呈正相关 ;Bcl 2表达水平与血清IFN γ水平呈正相关 ,而与血清IL 4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经t检验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A患者PBLC有凋亡异常 ,凋亡异常与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低下及TH2 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C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研究认为 T 细胞亚群( Th1和Th2)功能失调与荨麻疹的发生发展有关。1盐酸非索非那定为新型 H1受体拮抗剂,本研究测定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和总IgE水平的影响,对其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湖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龄28.9±16.4岁。病程在6周以上,每周至少2次或2 d症状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24 h;近1周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排除严重心、肺、脑、肝、肾等器官或系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斑秃患者血清IFN-γ、IL-12、IL-4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斑秃发病机制的关系,为斑秃治疗新策略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酶标法检测IFN-γ、IL-12、IL-4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重型斑秃、轻型斑秃的IFN-1(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重型斑秃的IL—12(Th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重型斑秃、轻型斑秃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斑秃的发病中,存在着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其中重型斑秃表现为典型的Th1型反应特征。轻型斑秃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轻度失衡,Th1型反应可能也参与了轻型斑秃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 )引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A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关系密切1.细胞免疫中细胞因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各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水平,以探求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SLE分为4种证型,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不同证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清IFN-γ、IL-4、IL-10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从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到气滞血瘀肝郁型IFN-γ、IL-4、IL-10的水平依次递减,IL-2为依次递增,其中气血热盛型、脾肾阳虚型与气阴两虚血瘀型和气滞血瘀肝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IFN-γ、IL-4、IL-10和IL-2水平可作为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