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脂质体对急、慢性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BALB/c小鼠表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EGCG脂质体局部外用于BALB/c小鼠背部皮肤,将小鼠分为5组,分别给予中波紫外线180mJ/cm^2照射1次为急性损伤组:30mJ/cm^2每天照射1次,持续30d,为慢性损伤组。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表皮中的凋亡细胞。结果:急性损伤组中接受UVB照射的小鼠表皮中大部分细胞发生凋亡,EGCG脂质体未表现出对表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慢性损伤组中照光加药组的凋亡细胞多于其他组,EGCG脂质体表现为促凋亡作用(P〈0.05)。结论:EGCG脂质体不影响急性大剂量UVB辐射所致的表皮细胞凋亡;对慢性低剂量UVB辐射有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橙皮素对中波紫外线(UVB)导致的小鼠皮肤光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剂量UVB照射小鼠背部皮肤,构建UVB致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动物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UVB组、基质+UVB组、橙皮素+UVB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每组小鼠每天以相同剂量照射UVB,连续3 d,末次照射后24 h取照射区皮肤组织。肉眼观察皮肤外观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皮肤组织活性氧(ROS)水平,水溶性四唑盐(WST-1)法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检测Nrf2蛋白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Keap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选择辐照度3.6 mJ/(cm2·s)照射UVB 200 s,连续3 d建立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模型。预先外用橙皮素乳膏后,受照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慢性辐射BALB/C小鼠后皮肤的组织病理改变、表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其的影响。方法:EGCG局部外用于小鼠耳、背部皮肤后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UVB辐射,每日1次.连续1个月,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同时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小鼠表皮中的凋亡细胞。结果:UVB慢性辐射对BALB/C小鼠皮肤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有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海绵样水肿、晒斑细胞、真皮乳头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EGCG预处理能减轻UVB诱导的上述组织病理变化。另外,对慢性低剂量UVB辐射组,EGCG有一定的促细胞凋亡作用。结论:不同剂量UVB慢性辐射后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改变明显,EGCG可保护UVB辐射诱导的光损伤作用,并对低剂量慢性UVB辐射后BALB/C小鼠皮肤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株)凋亡和死亡的影响,探讨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EGCG)对此影响的保护作用,以及与凋亡相关的bcl-2和Fas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UVB辐照及EGCG处理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死亡数量以及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RT-PCR检测Fa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UVB辐照组凋亡细胞数和死亡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cl-2和FasmRNA量与对照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UVB辐照126mJ/cm2组凋亡细胞数低于辐照42mJ/cm2组(t=2.39,P<0.05),但死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t=4.82,P<0.01),两组bcl-2和Fas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显著性(t=1.30,P>0.25;t=0.32,P>0.25)。UVB辐照42mJ/cm2立即加入EGCG组较辐照42mJ/cm2未加EGCG组凋亡和死亡细胞数降低(t=7.64,P<0.01;t=3.49,P<0.05),bcl-2增加(t=3.62,P<0.05),FasmRNA表达量减少(t=6.83,P<0.01)。结论小剂量UVB辐照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大剂量UVB辐照则导致细胞死亡,EGCG通过与凋亡相关的bcl-2和Fas减少紫外线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张蕾  程波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2):66-68,73
目的探讨紫外线在白念珠菌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对白念珠菌照射,观察其形态学改变、菌丝形成率大小及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比较各组小鼠脾肾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的差异。结果 UVB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明显减少,组间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菌落逐渐变少;UVA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偏少,不同剂量间变化不大;同剂量UVA组菌落明显多于UVB组;无照光组,UVA照射组及UVB照射组的菌丝形成率分别为88.50±5.56,76.58±6.87,22.35±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时间点小鼠脾肾组织负荷菌量CFU:无照光组〉UVA组〉UVB组。结论紫外线能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尤以UVB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小鼠皮肤组织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ylaspartic speahc proteinase)-3,Caspase-8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青蒿素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NB-UVB照射组(UVB),双氢青蒿素组(DHA),双氢青蒿素+NB-UVB组(DHA+UVB)。C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UVB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后NB-UVB照射,DHA组给予双氢青蒿素灌胃,DHA+UVB组给予双氢青蒿素灌胃后进行NB-UVB照射。各组灌胃100mg/(kg·d),持续2周。UVB照射剂量为1 J/(cm~2·d),共2周,累积剂量14 J/cm~2,14天后取小鼠背部皮肤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IL-1,IL-6水平,RT-PCR,WT-blot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Caspase-3,Caspase-8变化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UVB组皮肤组织中IL-1,IL-6明显增加,Caspase-3,Caspase-8 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HA组小鼠皮肤组织IL-1,IL-6水平没有明显变化;Caspase-3,Caspase-8表达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HA+UVB组与UVB组相比,IL-1,IL-6的浓度增加明显减少,Caspase-3,Caspase-8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对紫外线所致小鼠光损伤的炎症因子IL-1,IL-6及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系统性应用双氢青蒿素对UVB致小鼠光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在紫外线诱导皮肤改变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UVA+ UVB照射60只小鼠皮肤建立肿瘤模型,HE染色检测紫外线照射2、4、6、8周后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小鼠皮肤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延长,照射部位的皮肤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对照组及紫外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紫外线(UV)损伤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角蛋白(CK)1和CK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和UV损伤组(20只),采用UV光疗仪模拟日光中的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实验小鼠。照射从最小红斑量起始,UVB为0.07 J/cm~2,UVA为0.7 J/cm~2;每日1次,每周5 d,每周增加0.5个红斑量,连续照射9周,UVB累计照射剂量达9.45 J/cm~2,UVA累计照射剂量达94.5 J/cm~2。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染色(Weigert染色法)确定皮肤损伤,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照射前(W0)、后(W9)CK1和CK10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W0及W9时,CK1和CK10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V损伤组小鼠W0和W9时,CK1和CK10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UV损伤组小鼠CK1和CK10的表达呈明显的定位改变。结论:多次UV照射能导致小鼠模型中CK1和CK10的表达明显上调且定位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光老化动物模型制作途径。方法将2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使用UVA和UVB紫外线治疗仪对模型组进行照射,并逐渐增加剂量,最后第8周总计UVA和UVB照射总照射剂量为142.5 J/cm~2和20.52J/cm~2。照射结束后处死动物,对背部皮肤进行肉眼和微观形态学观察,并取组织匀浆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肉眼外观及组织病理学、马松三色染色均出现了光老化表现;皮肤组织匀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SH-px、SOD及HY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快速动物光老化造模,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紫外线在白念珠菌活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对白念珠菌照射,观察其形态学改变、菌丝形成率大小及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比较各组小鼠脾肾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的差异.结果 UVB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明显减少,组间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菌落逐渐变少;UVA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偏少,不同剂量间变化不大;同剂量UVA组菌落明显多于UVB组;无照光组,UVA照射组及UVB照射组的菌丝形成率分别为88.50±5.56,76.58±6.87,22.35±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时间点小鼠脾肾组织负荷菌量CFU:无照光组>UVA组>UVB组.结论 紫外线能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尤以UVB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甘草等提取物对UVB诱导小鼠皮肤HSP27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甘草、红景天、黄芪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诱导BALB/c小鼠皮肤HSP27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组将自制5%与10%甘草、红景天、黄芪提取物溶液涂于小鼠背部皮肤,20min后给予500mJ/cm^2 UVB照射,每日1次,连续30天;设UVB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背部皮肤组织中HSP2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UVB照射组小鼠皮肤中HSP27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不同剂量甘草、红景天、黄芪处理后可进一步上调HSP27表达水平(P<0.05)。结论:UVB照射可诱导小鼠皮肤HSP27 mRNA表达增加,甘草、红景天、黄芪可进一步诱导HSP27 mRN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甘草、红景天、黄芪等粗提物对中波紫外线(uw3)损伤BALB/c小鼠皮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4只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法分为9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UVB对照组、溶剂对照组、UVB+5%与10%甘草组、UVB+5%与10%红景天组、UVB+5%与10%黄芪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UVB对照组单独给予UVB照射,溶剂对照组给予外涂蒸馏水+UVB照射,其余各处理组分别给予外涂相应浓度药物+UVB照射,连续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小鼠背部照射部位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白介素(IL).10水平。结果经UVB慢性照射后小鼠皮肤中Ⅲ—10水平为(838.8±114.34)pg/ml,较正常对照组(568.45±78.8)pg/ml显著增高(P〈0.01),经不同剂量甘草、红景天、黄芪粗提物水溶液处理后可进一步上调IL-10水平,以甘草组最为明显,但IL-10水平与粗提物浓度之间无明显依赖关系。结论在受到UVB慢性照射后小鼠皮肤组织中IL-10表达水平增加,甘草、红景天、黄芪粗提物水溶液可进一步上调其IL-10水平,上述3种药物对UVB诱导的小鼠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IL-10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及防护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紫外线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发生机理以及绿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了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变化以及凋亡相关基因Fas和Bcl-2 mRNA表达变化。结果 经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辐射的成纤维细胞,均在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34.79±2.24和29.69±3.05;而应用EGCG后凋亡率均明显下降为4.23±0.03和5.23±0.0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1)。Fas的mRNA表达在UVB及UVA辐射组均有较明显增加,分别为0.72±0.05和0.68±0.02;应用EGCG后,两组表达均明显减弱为0.35±0.02和0.47±0.0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1)。Bcl-2的mRNA经UVB辐射后,没有明显变化,仍有较强表达;而经UVA辐射以后,其mRNA表达明显减弱。为0.27±0.03,应用EGCG后,表达则又明显增强为0.51±0.04。结论 EGCG对UVB及UVA诱导的凋亡均有保护作用,但凋亡的发生机理以及保护机理则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及全反式维A酸(ATRA)对人皮肤及成纤维细胞中Hrd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收集12份人皮肤组织标本,30 ~ 40岁、60 ~ 70岁曝光及非曝光部位标本各3份,免疫组化检测各组Hrd1表达。将4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紫外线组、ATRA组及紫外线 + ATRA组,其中紫外线组、紫外线 + ATRA组每日照射UVA 10 J/cm2和UVB 30 mJ/cm2,紫外线 + ATRA组(照光前给药)、ATRA组小鼠背部剃毛区域每日均匀涂抹1次0.1 ml 0.1% ATRA药膏,对照组既不涂药也不照射紫外线。14周后处死小鼠并取背部皮肤免疫组化观察Hrd1的表达。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紫外线组、ATRA组及紫外线 + ATRA组,紫外线组和ATRA + 紫外线组照光前用磷酸盐缓冲液覆盖细胞上层,照射10 J/cm2 UVA或30 mJ/cm2 UVB,ATRA + 紫外线组(照光后给药)和ATRA组用含ATRA 1 μmol/L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Hrd1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 ~ 40岁、60 ~ 70组曝光部位皮肤组织中Hrd1表达水平分别为0.307 ± 0.256、0.486 ± 0.579,均明显高于避光部位(0.196 ± 0.330、0.199 ± 0.375),t值分别为5.486、10.579,P < 0.05。BALB/c小鼠体内实验中,对照组、紫外线组、ATRA组及紫外线 + ATRA组小鼠皮肤中Hrd1表达水平分别为0.189 ± 0.015、0.288 ± 0.017、0.187 ± 0.020、0.226 ± 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9.553,P < 0.001),紫外线组高于对照组(t = 5.337,P = 0.033)和ATRA + 紫外线组(t = 4.891,P = 0.039)。体外实验中,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经UVA、UVB照射后,4组细胞Hrd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0.704、102.119,均P < 0.001),UVA或UVB照射对Hrd1表达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紫外线组Hrd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TRA + 紫外线组(均P < 0.05)。紫外线照射后,紫外线组活性氧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TRA + 紫外线组(均P < 0.05)。结论 ATRA可以抑制紫外线介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Hrd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ATRA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姜黄素对UVA、UVB急性损伤的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UVA、UVB照射建立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姜黄素与HaCaT细胞共培养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确定无毒性姜黄素浓度。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添加姜黄素前后,UVA、UVB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损伤情况及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变化。结果姜黄素浓度在5μmol/L以下时,正常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不受影响。添加姜黄素前,UVA照射引起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加(P0.05),ROS增高67.9%;UVB照射引起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加(P0.05),ROS增高67.2%。添加姜黄素后,UVA、UVB组细胞损伤均减轻(P0.05),ROS水平升幅均下降,呈浓度依赖型。结论对于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诱导损伤的HaCaT细胞,姜黄素均可降低急性光损伤引起ROS水平升幅,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其保护强度无差异,并且呈浓度依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慢性辐射BALB/c小鼠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EGCG局部外用于小鼠背部皮肤后予不同强度UVB辐射,每日1次,连续1个月,RT-PCR法检测IFN-γ和IL-10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UVB慢性辐射后小鼠皮肤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IL-10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并与UVB辐射强度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EGCG处理后可影响UVB辐射诱导上述细胞因子表达(P〈0.01)。结论 UVB辐射下调IFN-1和上调IL-10转录水平,可能与UVB辐射诱导局部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绞股蓝皂苷(GP)对光损伤Balb/C小鼠皮肤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P抗皮肤光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①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②UVB模型组:UVB照射60 s;③GP乳膏Ⅰ组;④GP乳膏Ⅱ组;⑤维生素E乳膏Ⅰ组;⑥维生素E乳膏Ⅱ组;⑦基质Ⅰ组;⑧基质Ⅱ组.Ⅰ组均先外涂相应的乳膏或基质,30 min后照射UVB 60 s;Ⅱ组均先用UVB照射60 s,30 min后外涂相应的乳膏或基质.采用隔日UVB照射7次Balb/C小鼠建立皮肤光损伤动物模型,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中NF-κB抑制蛋白(IκB蛋白)、κB抑制蛋白激酶(IKK蛋白)及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的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小鼠表皮中IκB、IKK蛋白未见表达.UVB模型组小鼠表皮中IκB蛋白水平为0.40±0.07,IKK蛋白为2.01±1.75.GP乳膏Ⅰ组与Ⅱ组IκB蛋白表达(分别为1.63±0.85和0.90±0.40)明显高于UVB模型组(P值均<0.05),IKK蛋白表达(分别为0.23±0.12和0.45±0.29)明显低于UVB模型组(P值均<0.05),与维生素E组小鼠皮肤中IκB蛋白、IKK蛋白的表达结果相似.各组p38MAPK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GP乳膏Ⅰ组与Ⅱ组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分别为0.425±0.054和0.571±0.090)明显低于UVB模型组(0.835±0.049),与维生素E组相似.结论 UVB照射能促使NF-κB活化,激活磷酸化p38MAPK; 1.5%GP乳膏能抑制UVB诱导的NF-κB通路及p38MAPK的激活,可能是其抗炎、抗光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外用黄芩苷对UVB照射后小鼠表皮厚度及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大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单纯UVB照射和涂抹黄芩苷+UVB照射3组.末次照射24 h后取背部皮肤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中Ki-67、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芩苷预处理可抑制反复UVB照射引起小鼠皮肤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单一核细胞浸润.Ki-67及PCNA在对照组表达分别(27.78±13.85)%和(20.68±10.64)%,UVB组表达分别(57.83±9.71)%、(62.48±8.7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涂抹黄芩苷+UVB照射组Ki-67及PCNA表达为38.69±11.76、42.83±10.37,虽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UVB照射组(Ps<0.05).结论:外用黄芩苷可通过降低照射小鼠表皮中Ki-67及PCNA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UVB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 本文探讨扇贝多肽 (PCF)对中波紫外线 (UVB)照射下小鼠皮肤的氧化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 建立UVB(辐照强度为 5 .15× 10 - 2 J cm2 × 30天 )对无毛小鼠皮肤氧化损伤模型。昆明种无毛小鼠 ,随机分为双蒸水未照射组和UVB模型组 (双蒸水对照组、5 %PCF组、2 0 %PCF组、10 %维生素C组 )。光镜下测表皮平均厚度及成纤维细胞数目 ;电镜观察皮肤组织超微结构。酶法测定皮肤匀浆上清液中抗氧化酶 (谷胱甘肽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 -AOC)。结果 : ①UVB损伤的对照组小鼠皮肤光镜下可见表皮变薄、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 ;电镜下表皮细胞胞质内可见空泡形成 ,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内可见囊泡状扩张的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减少。②PCF能增加表皮的平均厚度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数量 ;超微结构显示PCF组表皮细胞结构正常 ,成纤维细胞的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 ,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③PCF可提高UVB辐射损伤小鼠皮肤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 ;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结论 : 扇贝多肽与VitC一样具有抗UVB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扇贝多肽提高抗氧化酶含量、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紫外线损伤对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自噬交互调控元件Bax、Bcl-2、Beclin-1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调控效应.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30只,雌雄各半,鼠龄6~8周,按性别随机分成慢性紫外线损伤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根据性别将小鼠分笼饲养.采用模拟日光紫外线(UVA+ UVB)光源对实验小鼠进行照射,从最小红斑量(UVB 0.07 J/cm2,UVA 0.7 J/cm2)开始,每周增加0.5个最小红斑量,每日1次,每周照射5d,共9周,UVB总剂量达9.45 J/cm2,UVA总剂量达94.5 J/cm2.通过组织学观察、特殊化学染色和表皮厚度测量确定皮肤损伤,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照射前(W0)和实验9周末(W9)Bax、Bcl-2、Beclin-1和caspase3的表达进行检测,表达强度以免疫反应强度分布指数(IRIDI)表示,并与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紫外线照射后,小鼠表皮厚度明显增加.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特殊染色均显示损伤组小鼠皮肤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与慢性紫外线光损伤的人类皮肤较为吻合.在损伤组,照光前Beclin-1、caspase3、Bax、Bcl-2的表达计分均值分别为0.30、0.25、0.35、0.25,照光后分别为2.70、3.30、3.35、0.25.Beclin-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34、4.001、3.970,均P< 0.05),Bcl-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Z=0,P> 0.05).对照组小鼠Beclin-1、caspase3、Bax、Bcl-2的均值在W0时和W9时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577、0、0.577,均P>0.05).结论 慢性紫外线损伤对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凋亡和自噬的交互调控元件Beclin-1和Bax具有上调表达的作用,而对Bcl-2表达调控效应不显著.这一系列的调控效应可能参与了凋亡和自噬在慢性紫外线皮肤损伤中的交互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