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讨中医辨证在推断IMN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IM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IMN患者本虚证以脾肾阳虚型居多,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要明显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患者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要高于脾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脾肾阳虚型与水湿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气虚型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P0.01)。气阴两虚型患者体重指数要明显低于脾肾阳虚组和脾肾气虚组(P0.05)。各组间CKD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BUN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气虚型患者病理分期以Ⅰ期为多(P0.05),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型患者则以Ⅲ期多见(P0.05)。气阴两虚型患者肾脏病理中慢性化及小管间质积分要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结论:IMN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有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型患者病情较其余证型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8):1051-1053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证候分布、病理分期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60例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病理分期与理化指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证型间病理分期及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异同。结果:60例IMN患者中,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本虚证以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多见,标实证以血瘀证多见,其次为湿热证。本虚证与标实证相关性显示,脾肾气虚证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水湿证呈正相关,气阴两虚证与血瘀证呈正相关。中医证型与病理分期相关性显示,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病理分期以Ⅰ、Ⅱ期多见,气阴两虚型病理分期则以Ⅲ期多见。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结果提示,脾肾气虚型24hUp、血清Scr水平均高于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CHO、TG、尿NAG水平高于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URBC计数结果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是IMN的主要证候,本虚证与标实证有一定相关性;气阴两虚型在肾脏病理分期、理化指标等方面变化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吴兴波  柯嘉儿  鲁欢  陈刚毅  罗月中 《新中医》2017,49(12):119-122
目的:观察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各证型、兼证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对2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统计患者中医本证、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其他兼证依次为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从各中医证型来看,脾肾气虚证多兼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多兼血瘀证。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高血压病及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多囊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风动证患者PTH水平高于水气证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湿浊为主,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尿蛋白定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0例A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收集肾脏生化指标(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不同辨证分型ARF患者肾脏生化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ARF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依据数量多少可依次分为湿热内蕴证(31.67%)、水湿浸渍证(27.50%)、脾肾阳虚证(20.83%)、脾肾气虚证(11.67%)、水瘀交阻证(8.33%)。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水湿浸渍证、湿热内蕴证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除水瘀交阻证其他各证型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湿热内蕴证、水湿浸渍证与血清肌酐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  相似文献   

5.
60例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60例HBV-GN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60例HBV-GN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占45%)、慢性肾炎综合征(占38.3%)、单纯蛋白尿(占8.3%),单纯血尿(占6.5%),急性肾炎综合征(占1.7%)。(2)中医证型脾肾阳虚证(占45%)、肺肾气虚证(占35%)、气血两虚证(占11.7%)、肝肾阴虚证(占8.3%)。(3)脾肾阳虚证者的临床表现常见肾病综合征(占74.0%),肺肾气虚证患者临床表现常见慢性肾炎综合征(占76.6%)。(4)脾肾阳虚证患者24h尿蛋白、血脂水平升高,ALB降低,与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患者常见镜下血尿,肝功能受损。与其他证型相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5)脾肾阳虚型患者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占81.5%),肺肾气虚证患者常见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47.6%)。结论: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类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合并消化道症状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81例腹膜透析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各证型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临床评分,测定患者平均每日每千克体重能量摄人(DED、蛋白质摄人(DPI)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本虚证中脾肾气虚39例(48.1%)、气阴两虚16例(19.8%).脾肾阳虚10例(12.3%)、阴阳俱虚9例(11.1%)、肝肾阴虚7例(8.6%);脾肾阳虚证的DEI比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明显减少(P<0.05或P< 0.01),脾肾阳虚证及阴阳俱虚证的ALB比脾肾气虚证明显下降(P<0.01).标实证中血瘀证36例(35.3%),湿热证26例(25.5%),湿浊证25例(24.5%)、热毒证12例(11.8%)、无标证3例(2.9%);湿浊证及湿热证与热毒证比较,临床评分明显偏高(P<0.01).结论 腹膜透析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本虚证候中以脾肾气虚证为主,而标实证候中以血瘀、湿热、湿浊证为主,且与营养指标中DEI、ALB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与彩色超声(B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本虚标实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风动证)两组,统计不同中医证型频数;然后从两组中筛选出仅本虚证和仅标实证与B超显示平均肾脏长度、平均肾脏体积及回声像强度的关系。结果:本虚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其中仅标实证者25例,仅本虚证者41例。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长度长于仅本虚证(t=-24.978,P0.01),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体积大于仅本虚证(t=-20.450,P0.01)。仅本虚证以强回声型为主,与仅标实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3,P0.05);仅标实证以等回声型为主,与仅本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2,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多虚实夹杂;仅标实证者以等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增大;仅本虚证者以彩色超声强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减小,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彩色超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培元灸法对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脾肾两虚证)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脾肾培元灸法治疗,余同治疗组。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胆固醇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数、血白蛋白、血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除血胆固醇外,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元灸法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脾肾两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阳利水汤联合西医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医标准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中医证候疗效和综合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TP)、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24 h TP、Alb、TC、TG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利水汤联合西医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五皮饮加减联合激素治疗脾肾阳虚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脾肾阳虚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血白蛋白、24h尿蛋白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合五皮饮加减联合激素治疗脾肾阳虚型小儿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广西地区慢性肾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尿蛋白、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4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期、中医主证和标证型进行统计描述,检测患者的尿蛋白、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分析中医证型与这些实验检查指标的关系。结果 140例慢性肾炎患者本证中,中医证型分布和CKD分期有相关性(P0.001),Ⅰ期和Ⅱ期与脾肾气虚证相关;Ⅲ期与肝肾阴虚型相关,Ⅳ期与脾肾阳虚证相关。标证中,从Ⅰ期进展至Ⅳ期,外感证、湿浊证和瘀血证均逐渐增多,但湿热证则有减少的趋势。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相比较,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广西地区慢性肾炎证型演变规律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证和湿浊是最主要的指标。尿蛋白、BUN、SCr水平与脾肾阳虚证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可能作为辨证论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火龙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火龙灸疗法,2周治疗1次,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总胆固醇(TC)、血白蛋白(ALB)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13%,对照组为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总胆固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唐娟  储水鑫  朱斌 《新中医》2017,49(3):53-55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化湿方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6例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肾活血化湿方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BUN、SCr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lb、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2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TC、TG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2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激素治疗基础上采用温肾活血化湿方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调节血脂,缓解症状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方在糖尿病肾病IV期中脾肾气虚证的治疗疗效,探讨其作用可能参与机制。方法:将64例符合糖尿病肾病IV期脾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益气补肾方加替米沙坦片联合治疗组及替米沙坦片对照组,评价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无论西医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疗效均较对照组更为理想(P0.01或P0.05);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血浆白蛋白均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变化,血肌酐指标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Ccr短期内则有下降趋势(P0.05);治疗前后2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hs CRP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hcy指标无明显变化,hs-CRP指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hs-CRP和hcy改善非常显著(P0.01)。结论:联合应用益气补肾方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DNIV期脾肾气虚证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DN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周彤  金钟大 《新中医》2024,56(11):74-79
目的:探讨增长性单纯性肾囊肿(SRC) 中医虚证证型分布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 性选择451 例增长性S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肾气虚证组(113例)、肝肾阴虚证 组(44例)、气阴两虚证组(235例)、脾肾阳虚证组(59例)。比较各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 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虚证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增长性SRC 中医虚证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 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组年龄大于脾肾气虚证组(P<0.05),且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组年龄小于脾肾阳 虚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组血肌酐、血尿酸水平高于脾肾气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P<0.05),舒张 压、血尿酸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组(P<0.05),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脾肾气虚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组 eGFR水平低于脾肾气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P<0.05),且脾肾气虚证组eGFR水平高于气阴两 虚证组(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以脾肾气虚证组为对照组,年龄与肝肾阴虚证相 关(P<0.05);年龄、收缩压与气阴两虚证相关(P<0.05);年龄、收缩压、血肌酐、血尿酸与脾肾阳虚证相 关(P<0.05)。结论:增长性SRC的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不同中医虚证证型与年龄、收缩压、血肌酐和血 尿酸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益气滋肾活血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其中5例患者脱落)脾肾气虚兼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滋肾活血方,200 mL/次,2次/日,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总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滴度、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56.4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降低(P <0.05),血白蛋白均升高(P <0.05),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滴度均下降(P<0.05),中医证候积分水平较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总蛋白升高(P<0.05);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白蛋白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炎血清FN、Col Ⅳ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宝 《光明中医》2011,26(1):12-15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纤维连结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80例原发性慢性肾炎病人和6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FN、ColⅣ的水平。结果①慢性肾炎患者血清FN水平分别与BUN、Scr水平呈负相关;血清ColⅣ水平分别与BUN、Scr水平均呈正相关。②中医本虚证型中肺肾气虚证型在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中构成比最高,而脾肾阳虚证型在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患者中构成比最高;血瘀证在慢性肾炎中医标实证型患者中构成比最高。③在慢性肾炎本虚证型患者中,肺肾气虚证型患者血清FN表达水平降低最少,脾肾阳虚证型患者在肾功能不全组中血清ColⅣ水平增高最明显;在慢性肾炎标实证型患者中,湿热证型患者血清FN水平降低最明显,血瘀证型患者血清ColⅣ水平增高最明显。结论推测慢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型与其血清FN、ColⅣ水平的表达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相关指标,初步探讨各证型与神经电生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将纳入的80例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型、湿浊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各20例。所有患者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别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结果:4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病程最长,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低于脾肾气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高于湿浊组、血瘀组、脾肾阳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低于血瘀组、湿浊组、脾肾气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CMAP波幅减小程度最大,脾肾气虚组减少程度最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低于脾肾气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湿浊组腓神经CMAP波幅高于血瘀组(P0.05)。脾肾气虚组SNAP波幅减少程度最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浅神经SN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存在统计学差异,神经电生理是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该疾病中医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温阳利水汤联合环磷酰胺及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和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汤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TP)、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西医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8.89 %高于对照组的68.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91.11 %高于对照组的7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且24 h TP、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阳利水汤联合环磷酰胺及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调节血脂,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