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76.6%。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方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炎性因子、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量表和NIH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IL-1β、hs-CRP、GFAP、Ang-II、TNF-a和MDA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5)。结论 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提升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探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脑部疾病病患68例,其中有30例属于急性脑梗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和对照组(使用常规性治疗)各15例,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病患中,显效为8例占53.3%,有效为3例占20%,无效为4例占26.7%,无不良反应发生,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15例病患中,显效为3例20%,有效为3例占20%,无效为9例占60%,发生不良反应3例,总有效率为40%;2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后的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6.67%(40/60),总有效率为93.33%(45/60);对照组显效率为38.33%(23/60),总有效率为75.00%(45/60).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14 d E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7、14 d ESS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尹瑜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52-1953
目的 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40例进行常规治疗,另40例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的显效率为31.24%,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显效率为4.96%,总有效率为38.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2月的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曲克芦丁治疗,治疗28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6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8,(1):73-74
目的观察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8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绿色通道的构建及其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启动绿色通道管理流程,同时将rt-PA静脉溶栓地点前移到急诊重症监护室。以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绿色通道管理流程实施前rt-PA静脉溶栓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DNT60 min比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溶栓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DNT较短,DNT60 min比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后24 h与72 h,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中构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可有效缩短患者自就诊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DNT60 min比率,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74例,在常规神经保护、一般支持及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氯化钠100ml中,于30min内滴注完毕,溶栓12 h后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35例,除不应用尿激酶溶栓外,余治疗方法同溶栓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h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于治疗后2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属血液高凝状态,溶栓组治疗后3 h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 h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溶栓组治愈率[39.2%(29/74)]、总有效率[91.9%(68/7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3%(5/35)和68.6%(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0例(研究组)和尿激酶组50例(对照组),观察溶栓前后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溶栓后研究组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溶栓后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观察组总有效率66%,治疗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未经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进入我院治疗的58例未经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治疗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疏血通治疗的对照组24例,根据文中疗效标准,统计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有效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7例,恶化8例,总有效率66.7%.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文中安全性指标进行的安全性检查结果表明治疗组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未经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纽治愈18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76.6%。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寻找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应用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24 h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4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进行PT,APTT等指标检查,检查合格后,观察组给予尿激酶15万U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进行溶栓,对照组给予尿激酶5万U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进行溶栓,溶栓后,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22/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67%(10/2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2 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6/2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4/2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时,尿激酶15万U的溶栓效果要明显优于尿激酶5万U,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9例,所占比例为80.56%,且6例为有效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为24例,比例仅为66.67%,且有5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6.11%。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海荣 《工企医刊》2014,27(6):1118-111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到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且实施系统护理,然后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痊愈43例,显效45例,有效34例,无变化14例,有效率为89.7%,其中16例出现出血并发症,9例患者溶栓治疗后6小时后颅内出血,对其进行脱水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处理,患者症状减轻。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系统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79-980
目的研究rtPA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后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tPA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并确定其使用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溶栓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0.7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69%,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明显,同时该方法在应用中体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魏晓健  魏茂纯 《工企医刊》2015,(2):1299-1300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1.5g,1天3次;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的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松龄血脉康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高频电刀治疗甲下疣、甲周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下(周)疣患者91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0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48.94%,对照组复发率70.4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高频电刀治疗甲下疣、甲周疣安全有效,并且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