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论述水通道蛋白和肺脾肾三脏在体内水液代谢中的作用,探讨水通道蛋白和中医学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内在相关性,提出AQPs在肺、消化系统和肾的正常表达可能是"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和"肾主水液"的分子水平基础之一。因此通过研究AQPs的表达和调节机制,将为揭示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及其功能的相关性提供新途径,为中医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脾胃湿热证及肾虚证等证的本质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指出,“肾主水”在维持机体内水液代谢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肾气的开与阖决定体内水液的分布,潴留与排泄,对于某些水液代谢平衡失调的相关病症,常从肾论治。水通道蛋白是具有特异性转运水的通道蛋白,充当着细胞内和细胞间水流的调节器,维持水液动态平衡,因其所在部位和表达存在差异,又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广泛分布于肾脏中,其表达的改变对揭示不同疾病所引起的水液代谢平衡失调有着重要意义。历代医家在对中医药调节水液代谢紊乱不断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药具有整体观、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的独特作用优势,在调节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笔者通过探讨“肾主水”与水通道蛋白表达、水液代谢紊乱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对水液代谢紊乱的调节及作用机制,诠释“肾主水”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药调节水液代谢紊乱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肾主水”理论作为中医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强调“肾”在调节机体水液运行及代谢方面起主宰作用。水通道蛋白是一族细胞膜上转运水分子的特异性孔道蛋白。研究证实水通道蛋白在肾脏组织中广泛表达,且与机体水液代谢密切相关。通过对“肾主水”及水通道蛋白相关文献的复习与研究,提出水通道蛋白在“肾主水”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诠释“肾主水”的现代医学内涵,为中医药治疗肾性水液代谢紊乱相关性疾病提供新思路。参考文献67篇。  相似文献   

4.
水液代谢与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紧密相关,找到水通道蛋白与中医水液代谢的相关性,探求中医脏腑在水液代谢中作用的分子基础及其在水液代谢中的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大量近几年国内外、古籍文献,归纳整理与水液代谢有关的脏腑所参与的AQPs。AQPs的发现可能是合理解释中医学水、津液、水病和水液代谢过程的证据,研究AQPs与中医学水液代谢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组与水及部分小分子通透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在胃相关疾病的研究中,AQPs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视。AQPs不仅可以参与水分转运及胃液的生成,而且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有关。通过探讨AQPs在胃组织中的表达及药物干预的作用,思考中医药通过AQP治疗胃炎的思路,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6.
水通道蛋白2(AQP2)与肾水液代谢密切相关。从津液代谢的角度,通过探讨肾主水与肾性水代谢紊乱和肾AQP2表达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认识肾主水的机制,为肾病性水代谢紊乱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水通道蛋白一族是位于细胞膜上具有特异性、选择性、高效性的一种以转运水液为主的水孔蛋白,其主要表达于液体吸收分泌相关的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中,参与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对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与之失常有关。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深入发现,中医水液代谢与水通道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利用中医药调节AQPs的表达将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本文主要对水通道蛋白的亚型、分布、功能及中医药调节AQPs防治临床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肾主水"源于《内经》,一如"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二如"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水热穴论》)。可见,在《内经》中主水与藏精两方面的涵义皆包含在"肾主水"中。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对"肾主水"的定义: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机能,包括肾气对参与津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肾气的生尿和排尿  相似文献   

9.
肾脏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调节人体水液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肾脏对尿液的浓缩是机体水液代谢和水液平衡的重要实现路径,几千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许多水液代谢失常疾病如水肿、痰饮病、淋证、消渴、癃闭等与肾脏相关疾病中取得满意疗效,但其机制并不明确。而水通道蛋白尤其是水通道蛋白2(AQP2)的发现及其与尿液重吸收的密切关系,使得中医药调节水液代谢机制的相对直观成为可能。通过研究中医药与肾脏AQP2的表达关系,能进一步认识肾主水的机制,为中医药研究与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等肾脏相关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温阳化气利水的经典名方。自古到今,在治疗水液代谢方面的疾病,一直都有着显著的疗效。水通道蛋白1(AQP1)是水通道蛋白家族之一,其分布于多种组织器官中,主要是与水液代谢调节相关的组织器官。水通道蛋白(AQPs)的出现为五苓散利水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现在虽对AQP1的研究比较充足,但AQP1表达与五苓散的关系研究比较缺乏。根据五苓散治疗蓄水证和蓄水证对AQP1的关系,推断五苓散可能影响AQ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湿邪为中医学多种病证的致病因素,更是痹证发生的主要病因。水通道蛋白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水液代谢相关的一族特异孔道,水通道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形成湿病的基础之一,其与中医理论中调控精液代谢的脏腑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研究AQPs的表达和调节机制,并进行调控,可以为湿病特  相似文献   

12.
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黄以"泻下"效应著称,其效应部位在结肠、且与"水"密切相关,对大黄蒽醌衍生物构效关系分析证实,具有1,8-二羟基且在2,3,6或7位没有羟基的蒽醌苷(emodin,rhein,chrysophanol)能产生较强的"水泻作用";结肠上皮细胞AQP丰富表达,AQPs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结肠对水的吸收减少和/或肠液分泌增加,这可能是以结肠为主要药理效应部位的药物(泻下药)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为大黄"泻下"功效的药理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大黄这一"水泻作用"是否与结肠AQP变化有关。通过对中医药理论、大黄功效与药理和AQPs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大黄对结肠AQP的调节效应可能是其"泻下"功效的药理学新解释,亦可能是大黄具有多重功效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肾脏和五行中的"水"搭配在一起,谓之"肾主水".肾水运行正常,人就健康长寿.肾水若不充足,则会引起身体各部位的不适,易生疾病.因此,每当寒风刺骨、大雪封地之时,应该十分重视保养肾气.  相似文献   

14.
对肾主水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分析肾主水的季节变化的物质基础,从中医与西医两方面来佐证肾主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从中医肾主水理论与机体体液调节机制的生理学理论,从褪黑素、抗利尿激素水平、水通道蛋白变化、肾脏与体液调节的关系5个方面出发,探讨肾主水的季节节律性与褪黑素、抗利尿激素、水通道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中医学"五脏应时"理论的物质基础,并为"五脏应时"理论提供现代科学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肾主水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经过历代医家的阐述,使肾主水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近年来,对肾主水的内涵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不再单纯局限于中医理论的阐述,而是注重从中西医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解剖基础的角度来论述肾主水,这也是为肾主水理论寻找科学依据.临床上,基于肾主水的观点,对于水液代谢失衡的疾病也往往从肾论治.  相似文献   

16.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近年发现的一族细胞跨膜蛋白,这个发现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水跨膜转运调节的基本机制。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水在细胞内外的转输与水通道蛋白有关。而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液”是肾脏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津液代谢的关系密切。因此,通过“津液代谢”这一中心环节,探讨“肾主水液”和水通道蛋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试从理论上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因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射血或充盈受损,从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中医学提出了“心肾相关”理论,并认为肾者主水,肾脏在维持水液代谢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心衰中水潴留的状态,可从心肾论治。心衰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血瘀、水液内停,治法包含交通心肾、温阳利水、补肾活血和疏通经络。水通道蛋白(AQPs)是水液代谢的关键分子基础,与精氨酸加压素系统(AV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利尿剂抵抗共同参与心衰水潴留的发病。研究表明,调补心肾中药通过靶向AQPs改善心衰水潴留状态,从而延缓甚至逆转心衰进程。笔者从心肾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了心衰的中医病名及病机,论述了AQPs在心衰水潴留发病中的作用,诠释了调补心肾法治疗心衰的现代内涵,旨在为中医药防治心衰水潴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津液代谢失调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中药治疗津液代谢失常类疾病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水通道蛋白是细胞水液进出的重要通道,参与机体水液代谢。研究表明中药调控水通道蛋白表达进而调节机体水液代谢是中医治疗津液代谢失常类疾病的机制之一,文中综述了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调控水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以肾功能快速恶化及代谢废物蓄积为特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中医学认为"水、湿、瘀、毒"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应用活血利水法清除互结之水湿、瘀血、浊毒是中医治疗AKI的重要原则.水通道蛋白(AQPs)是肾脏水液代谢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同时也深度参与了 AKI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与AKI的预后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参与电针对退变椎间盘影响的机制,探讨水通道蛋白(AQPs)与椎间盘水弥散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加阻断剂组。除正常组、假模型组外,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达到造模周期后第1,28天每组各取5只,行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矢状位(T2加权)平扫,测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项异性分数(FA),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QPs表达。结果退变椎间盘ADC、FA值明显降低,电针治疗28 d后升高(P0.05),AQPs阻断剂可翻转电针的作用(P0.05)。免疫荧光提示正常组、假模型组的荧光蛋白最多,模型组较正常组减少。电针组较模型组增多,加入AQPs阻断剂后减少。FA值与AQP1、AQP3相比,ADC值与AQP1、AQP3相比,均呈正相关的直线关系(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促进AQPs表达,改善退变椎间盘水弥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