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婴幼儿湿疹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02例食物特异性IgE筛查阴性的湿疹婴幼儿和52例正常健康婴幼儿例进行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结果病例组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88.23%,高于对照组69.23%(χ2=8.362,P=0.004)。病例组的牛奶、蛋白/蛋黄、西红柿、小麦、玉米、大豆、鳕鱼、牛肉和大米的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牛奶和鸡蛋;病例组中小于1岁患儿(婴儿组)多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44.44%,低于(1~3)岁患儿(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25,P=0.000)。结论婴幼儿湿疹患儿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较高,提示婴幼儿湿疹的发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对预防和指导治疗婴幼儿湿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荨麻疹患者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检测结果。方法:对63例儿童荨麻疹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物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 食物过敏原IgG的总阳性率为76.19%,其中主要过敏原是鸡蛋、牛奶;食物过敏原IgE的总阳性率为41.27%,其中主要过敏原是鸡蛋、淡水鱼;食物过敏原IgG和IgE的检测结果不一致(P=0.000)。吸入性过敏原IgE的总阳性率为57.14%,其中主要过敏原是尘螨和蟑螂。不同年龄组患儿过敏原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对儿童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抗体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明确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择6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荨麻疹患者单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44.4%,2项阳性率19.4%,3项阳性率5.6%,4项阳性率8.3%,总阳性率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鸡蛋(50%)、虾(27.94%)、螃蟹(16.18%)、牛奶(13.24%)的阳性率较高.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食物特异性IgG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敏原特异性Ig E在诊治湿疹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湿疹患儿211例,入院后第2天晨起时抽取空腹静脉血4ml,以免疫印迹法检测食入性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统计分析本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情况,并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湿疹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情况。结果本组211例湿疹患儿中最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为户尘螨(31.75%)、屋尘(22.27%)等;最常见食入性过敏原为牛奶(36.49%)、鸡蛋白(20.38%)、牛肉(19.91%)等。1岁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牛奶、鸡蛋白、牛肉;(1~3)岁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牛奶、尘螨、鸡蛋白、狗毛皮屑; 3岁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尘螨、屋尘、牛奶、牛肉及狗毛皮屑,且不同年龄过敏患儿尘螨、屋尘、鸡蛋白、牛奶阳性率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过敏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表达率较高,其在疾病发生及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测定过敏原特异性IgE含量对疾病予以诊断,据此及早制定、调整治疗方案,利于改善疾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荨麻疹患儿常见的过敏原种类,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diwiss 公司AllergyScreenAnalytic GmbH 过敏原检测系统,对257 例荨麻疹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和总IgE 检测,并在不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257例荨麻疹患儿sIgE阳性142例(55.27%),总IgE阳性率69.65%.其中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依次为户尘螨18.68%、霉菌组合17.51%、猫毛皮屑4.67%、屋尘4.28%和狗毛皮屑3.89%;食物性过敏原中,最常见的依次为牛奶28.79%、羊肉16.34%、牛肉7.00%、鸡蛋白5.45%和虾3.11%.比较<3 岁组、3~6 岁组和>6 岁组,户尘螨、猫毛皮屑、牛奶和羊肉sIgE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尘螨和霉菌是荨麻疹患儿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牛羊肉、鸡蛋白是荨麻疹患儿最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血清sIgE检测为荨麻疹患儿提示了相关过敏原,可以针对性地回避相关过敏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5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与Ig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花生、黄豆、牛奶等过敏原的特异性IgE与IgG不同结果组进行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结果 188例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7.4%,其中腰果、花生黄豆阳性率较高;362例患者至少对1种食物过敏,IgG阳性检出率为72.1%,牛奶、鸡蛋、虾蟹为主要过敏原。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证实,两种抗体检测都有假阳性与假阴性。结论 临床医生应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注意筛查食物过敏原,特别是IgG介导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湿疹患儿常见的过敏原,寻找儿童湿疹可能的过敏促发因素,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diwiss公司AllergyScreen Analytic GmbH过敏原检测系统,对872例湿疹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和总IgE检测,并在不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872例湿疹患儿slgE阳性690例(79.13%),总IgE阳性709例(81.30%)。其中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依次为户尘螨(34.60%)、点青霉(22.71%)、屋尘(16.28%)和狗毛皮屑(10.89%);食物性过敏原中,最常见的依次为牛奶(36.12%)、羊肉(22.94%)、鸡蛋白(20.07%)和牛肉(13.88%)。比较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户尘螨、屋尘、狗毛皮屑、点青霉、鸡蛋白、牛奶、羊肉和蟹的sIgE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户尘螨、点青霉和屋尘是湿疹患儿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羊肉、鸡蛋白是湿疹患儿最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随年龄增大,吸入性过敏原逐步取代食物成为主要过敏原。血清sIgE检测为湿疹患儿提示了相关过敏原,可以针对性地回避相关过敏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与48例荨麻疹及30例健康查体人员对照。结果过敏性紫癜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为52.73%),荨麻疹组阳性10例(阳性率为20.83%),健康查体组阳性3例(阳性率为10%),过敏性紫癜组与健康查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过敏性紫癜组与荨麻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过敏性紫癜患者禁食阳性食物后复发率低于未禁食组(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可能在某些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湿疹及皮炎     
20 0 4 0 885 慢性湿疹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 E的研究/王德旭(青岛市八院皮肤科)…∥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 0 0 3,19(5) .- 50 8采用美国A SI公司生产的食物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其中慢性湿疹36例,慢性荨麻疹74例。结果显示,83.3%的慢性湿疹患者、81.1%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至少有1种食物过敏原Ig E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慢性湿疹和慢性荨麻疹与食物过敏原有关。慢性湿疹过敏较高的食物为牛奶、鱼,慢性荨麻疹为蛋白、蛋黄、鱼、牛奶。另外血清总Ig E≥90 u/m l的患者,食物过敏原阴性者10例,查吸入过敏原阳性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探讨其在湿疹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4例湿疹患者(患者组)和20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结果患者组54例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92.59%,对照组阳性率为5%(P〈0.01);对照组中只有1例牛奶阳性(5%),其他均为阴性;50例随访患者经饮食调整后,总有效率达80%。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对湿疹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新疆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965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965例中阳性率达70.57%;湿疹皮炎、荨麻疹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5.81%和70.42%;鸡蛋和牛奶阳性率最高(58.88%和45.81%),且患者数均3级2级1级。男性多于女性(P0.01);汉族多于少数民族(P0.05);0~6岁儿童的阳性率最高(95.19%),66岁以上老年患者最低(48.48%),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季夏季冬季秋季(P0.01);与食物特异性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无相关性。结论食物不耐受的发病与患病种类、性别、民族、年龄和季节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E、IgG的检测结果。方法 对10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E、IgG检测,同时对慢性湿疹患者、慢性荨麻疹患者、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结果银屑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患者3组间食物特异性IgE、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的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银屑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患者分别与健康体检组的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物变应原与银屑病的致病有关,银屑病与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来源和种类不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19%、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49,P0.01)。两组间,除鸡肉、猪肉、大米、牛肉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食物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的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蘑菇、大豆、蟹、虾、玉米、西红柿、小麦、鳕鱼。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对两种及以上食物呈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对慢性湿疹的诊断及后续饮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急性荨麻疹患者食入性过敏原特点。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科确诊为急性荨麻疹的患者采用 ELISA 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检测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对鸡蛋、牛奶sIgE阳性的部分患者行食物经口负荷实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验证。结果:416例患者中161例sIgE定量检测阳性,其中鸡蛋和牛奶sIgE阳性例数最多,分别为56例和29例。鸡蛋sIgE浓度为0.35~0.70 IU/mL和0.7~2.0 IU/mL患者中OFC阳性率分别为2.8%(1/36)和81.8%(9/11)。牛奶sIgE为0.35~0.70 IU/mL和0.7~2.0 IU/mL患者中OFC阳性率分别为0%(0/16)和37.5%(3/8)。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常见食入性过敏原为鸡蛋、牛奶,患者sIgE浓度<0.7 IU/mL 时可不规避过敏原食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十堰市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4种食物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筛选相关不耐受食物。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法对36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特异性IgG抗体定量检测。结果: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总阳性率53.89%,未成年组阳性率达78.05%,明显高于成年组(4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阳性率高低不耐受食物依次是鸡蛋(31.11%)、牛奶(11.94%)、鳕鱼(8.89%);患者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的比例达23.89%。结论:本地区常见不耐受食物为鸡蛋、牛奶及鳕鱼,且未成年更易出现不耐受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肤病与饮食的关系。方法对152例饮食诱发或加重的皮肤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血清阳性反应者140例,阳性率为92.11%,其中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者6例(3.90%),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者134例(88.82%)。结论荨麻疹、湿疹、面部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的诱发和加重与食入过敏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5例银屑病患者和85例泛发性湿疹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过敏原IgG进行检测.89.41%银屑病患者发生迟发性食物敏感,前五位敏感食物依次为螃蟹(64.71%)、虾(36.47%)、鸡蛋(29.41%)、鳕鱼(24.71%)和牛奶(23.53%),对鸡蛋和牛奶的敏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90.59%湿疹患者发生迟发性食物敏感,前五位敏感食物依次为:螃蟹(57.65%),鸡蛋(34.12%),牛奶(24.71%),虾(24.71%),大豆(20.00%),湿疹患者对螃蟹的敏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银屑病和湿疹患者对猪肉的敏感率均为0.银屑病和湿疹患者对常见食物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一定规律,通过检测可及时发现敏感食物并调整饮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食物变应原在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中的比例及作用,采用免疫CAP诊断系统,以荧光酶联免疫技术对581例婴幼儿湿疹和AD患儿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从中随机抽取114例(19.6%)患儿进行血清多价食物变应原筛查(fx5E)及吸入变应原筛查(Phadiatop)的检测并比较.结果:581例患儿中334例血清食物sIgE升高,阳性率57.5%,其中AD患儿的血清食物sIgE阳性率62.7%;湿疹患儿的血清食物sIgE阳性率56.4%,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清多价食物变应原阳性率57.9%;血清吸入变应原阳性率19.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婴幼儿湿疹和AD患儿中食物IgE阳性率比吸入物IgE阳性率更高,变应原IgE的检测对防治婴幼儿湿疹和A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儿湿疹与食物特异性IgG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8例婴儿湿疹患者,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145名健康婴幼儿作对照。结果:患湿疹的婴儿中单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47.97%,2项阳性率21.95%,3项阳性率8.78%,4项阳性率2.7%,总阳性率81.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鸡蛋(49.32%)、虾(23.65%)、牛奶(16.89%)、螃蟹(14.19%)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婴儿湿疹与食物特异性IgG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疹患者相关的特异性IgE(sIgE)和食物特异性IgG(sIgG)抗体水平和种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526例湿疹患者(实验组),UniCAP(r)100E检测系统(ImmunoCAP)检测血清中总IgE,欧盟印迹法(IBT)检测20种sIgE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种食物sIgG抗体,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湿疹患者总IgE阳性率40.61%,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9.84,P0.05)。进一步分析20种sIgE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艾蒿,柳树/杨树/榆树,猫毛,屋尘螨/粉尘螨、律草和普通豚草为主要吸入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为鳕鱼/龙虾/扇贝,鲑鱼/鲈鱼/鲤鱼,蟹,黄豆,鸡蛋白和花生。湿疹患者sIgG阳性率69.77%显著高于对照组36.67%(χ~2=14.29,P0.05),不耐受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小麦和西红柿。sIgE与sIgG无相关性(χ~2=2.208,P0.05)。结论湿疹不仅与sIgE有关,也与sIgG有关,联合检测sIgE和sIgG可以快速找到过敏原,有效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