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及对照组血浆中N末端心房利钠肽前体(Nt-ProA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来探讨两者舒张性心衰与收缩性心衰的相关性,Nt-ProANP与Nt-ProBNP对鉴别及监测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衰患者200例,其中收缩性心衰组110例,舒张性心衰组9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浆Nt-ProANP和Nt-ProBNP水平及LVEF。结果:收缩性心衰组和舒张性心衰组的Nt-ProAN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性心衰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舒张性心衰组,而Nt-ProANP水平及LVEF均明显低于舒张性心衰组(P〈0.05)。结论:N末端心房利钠肽前体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且Nt-ProANP和Nt-ProBNP水平可用来鉴别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具有一定诊断心衰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心功能Ⅰ~Ⅲ级(NYHA)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使用抗血小板、利尿、降压、调整心率和心律、ACEI类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丸,每日3次。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6 min步行距离和心功能改善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功能Ⅰ~Ⅲ级(NYHA)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位晓霞 《中国校医》2020,34(8):608-610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6 min步行试验法(6MWT)联合评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CHF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设为对照组,并将观察组根据NYHA分级分为Ⅱ、Ⅲ、Ⅳ级,且根据左室舒缩功能分为舒张性心衰、收缩性心衰及混合型心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6MWT距离及心功能指标;并比较舒张、收缩及混合型心衰间NT-proBNP水平、6MWT距离。结果 对照组6MWT距离、LVEF、E/A>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Ⅳ级患者,对照组NT-proBNP水平<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性心衰6MWT距离(273.58±53.24)m>收缩性心衰的(235.14±48.33)m>混合型心衰的(219.48±51.62)m,舒张性心衰NT-proBNP水平(1 654.15±547.24)pg/mL<收缩性心衰的(3 728.42±719.38)pg/mL<混合型心衰的(4 071.41±849.5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与6 min步行试验法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提高心功能分级准确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优质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螺内酯联合地尔硫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5例,两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螺内酯联合地尔硫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E/A比值,观察组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分钟步行测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更优,组间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钠肽水平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地尔硫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可获取确切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恢复心力功能,临床不良反应及对肝肾功能损伤均甚微,具备可靠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其中26例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比索洛尔配合曲美他嗪,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采用比索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使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值,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陈善  周浩 《中国妇幼保健》2020,(7):1210-1213
目的研究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且在该院有完整产前定期体检记录的62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该院建档生产的正常妊娠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的A组(22例)、Ⅱ级的患者为B组(20例)、Ⅲ级的患者为C组(11例)、Ⅳ级的患者为D组(9例)。分别在妊娠早、晚期与产后6周对研究对象的血浆BNP水平以及心功能进行测定比较,对不同NYHA分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BNP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孕妇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的A、B、C、D组间血浆BNP水平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等级越高,孕妇的血浆BNP水平越高。观察组孕妇妊娠早期、妊娠晚期以及产后6周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充盈峰(E)、E峰速度时间积分(EVTI)以及E/A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舒张晚期充盈峰(A)、A峰速度时间积分(AVT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不仅与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还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NYHA分级等级越高,孕妇的血浆BNP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14例。根据NYHA标准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43例、心功能Ⅲ级组41例、心功能Ⅳ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的QTc间期、QRS时限值、QRS电压水平。结果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A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E/A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Tc间期、QRS时限值、QRS电压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E/A、QTc间期、QRS时限值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QRS电压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均能够较好地用于评估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联合应用可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方法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9.
马蕴玉 《药物与人》2014,(7):161-162
目的:探讨复方卡托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加用复方卡托普利,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左心室超声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8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认为复方卡托普利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尤其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骨桥蛋白血清含量测定与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治疗的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作为观察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进行组间对比法,分析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骨桥蛋白高于对照组。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骨桥蛋白参与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且成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及左心室功能与血清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5例(观察组),分别为NYHAⅠ~Ⅱ级组(32例)和NYHAⅢ~Ⅳ组(23例);另选同期正常中晚期妊娠孕妇55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右房内径(R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各指标差异,分析血清BNP与NYHA、LVEF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VIDs、血清CK、CK-MB、LDH、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且NYHAⅠ~Ⅱ级孕妇LVIDs、血清CK、CK-MB、LDH、NT-ProBNP水平低于NYHAⅢ~Ⅳ级孕妇,LVEF大于NYHAⅢ~Ⅳ级孕妇(均P0.05)。相关性分析,血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61,P=0.000),与NYHA呈正相关(r=0.432,P=0.002)。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BNP水平偏高,高水平BNP与心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左房功能指数(LAFI)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HFNEF患者110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Ⅱ级组(43例)、NYHAⅢ级组(40例)和NYHAⅣ级组(27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LAFI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E’),同期行血浆脑钠肽(BNP)测定,观察LAFI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及LAFI与血浆BNP、E/E,的相关性.结果 心功能越差,血浆BNP、E/E’越高,LAFI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0.9±26.1) ng/L,6.4±2.0,0.73±0.10,NYHAⅡ级组:(230.1±85.9) ng/L,10.0±3.7,0.46±0.30,NYHAⅢ级组:(398.6±98.7) ng/L、16.9±4.0,0.26±0.30,NYHAⅣ级组:(680.3±146.6) ng/L,23.8±3.9,0.17±0.2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FNEF患者LAFI与血浆BNP、E/E’均呈负相关(r=-0.868,-0.873,P<0.01).结论 HFNEF患者LAFI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很好的相关性,LAFI能够很好地早期诊断和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4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及2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酸(UA)浓度,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血清APN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血清hs-CRP浓度及U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组血清APN、hs-CRP及UA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升高.不同病因(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所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浓度与hs-CRP、UA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5和0.248),与LVEF呈负相关(r值为-0.352).血清hs-CRP、UA浓度及NYHA心功能分级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浓度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浓度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但血清APN浓度改变与基础病因无关.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浓度升高可能具有拮抗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的作用,有利于延缓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2例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衰的病人,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 治疗后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1),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舒张性组)和6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收缩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形态学指标、心功能指标,记录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F、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心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心脏指数、 IRT、 E/A、 E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收缩性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舒张性组(P <0.05)。结论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比,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情更严重,应加强早期诊治,并结合血清NT-proBNP判断心力衰竭类型,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HF)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对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嗜铬粒蛋白A(Cg A)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观察组,依据NYHA分为Ⅱ级15例、Ⅲ级31例和Ⅳ级14例;同期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利尿剂、强心剂和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将观察组60例随机双盲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DCM心衰A组给予培哚普利,DCM心衰B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组用药期间确保收缩压为≥95毫米汞柱。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gA和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结果:观察组中DCM心衰A组和B组治疗前CgA、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各项指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M心衰A组NT-proBNP、CgA水平和心功能LVEDV、LVESV明显高于B组,但B组LVEF指标高于A组,P<0.05。结论:DCM心衰患者使用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女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2例女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Herth希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排血指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提高满意度,消除不良情绪,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 β、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按NYHA分级又分为3组:NYHA分级Ⅱ级组20例,NYHA分级Ⅲ级组20例,NYHA分级Ⅳ级组22例;另选择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NF-α、IL-1 β及血浆Ang Ⅱ含量.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TNF-α、IL-1 β及血浆Ang 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各组间血浆Ang Ⅱ含量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浆Ang Ⅱ含量与血清TNF-α、IL-1 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1 β及血浆Ang Ⅱ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它们之间可能还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按NYHA分级又分为3组:NYHA分级Ⅱ级组20例,NYHA分级Ⅲ级组20例,NYHA分级Ⅳ级组22例;另选择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NF-α、IL-1β及血浆AngⅡ含量。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TNF-α、IL-1β及血浆Ang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各组间血浆AngⅡ含量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浆AngⅡ含量与血清TNF-α、IL-1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1β及血浆AngⅡ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它们之间可能还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强 《智慧健康》2022,(15):31-34
目的 探讨对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梗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择取80例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梗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评估两组心脏收缩功能,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并进行对比,统计两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从临床总有效率分析,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手术时间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从住院时间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从心脏收缩功能分析,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分析,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心率分析,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左室舒张末内径分析,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分析,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研究组心力衰竭、再次休克、诱发出血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急诊介入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避免不良反应出现,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