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0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结果:300例HIV/AIDS患者中CMV DNA呈阳性者26例,阳性率为8.67%。CMV阳性患者中,有18例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占CMV阳性者的69.23%。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CMV感染率明显升高,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200个/μL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42,P<0.05)。不同性别间CM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824)。年龄越小,CMV阳性率越高,各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7.93,P=0.042)。结论:在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时,应加强CMV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广泛应用时代艾滋病相关腹泻(HIV/AIDS related diarrhea,HR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HRD患者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程、发病诱因、疾病诊断、免疫功能等。结果 79.20%的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程超过10年,约86.50%患者腹泻病程大于3个月,65.60%的患者诊断为药物相关性腹泻。31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50~350/μL,32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350/μL。结论 HAART时代,HRD患者HIV感染史长,以肠道免疫损伤、菌群异位等非感染性慢性腹泻临床常见,含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可增加其发生的危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高者腹泻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广泛应用时代艾滋病相关腹泻(HIV/AIDS related diarrhea,HR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HRD患者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程、发病诱因、疾病诊断、免疫功能等。结果 79.20%的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程超过10年,约86.50%患者腹泻病程大于3个月,65.60%的患者诊断为药物相关性腹泻。31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50~350/μL,32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350/μL。结论 HAART时代,HRD患者HIV感染史长,以肠道免疫损伤、菌群异位等非感染性慢性腹泻临床常见,含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可增加其发生的危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高者腹泻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4.
HIV/AIDS患者CD4~+ T细胞中CD25和CD8~+ T细胞中CD2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 T细胞中CD25表达率和CD8+ T细胞中CD28表达率在HIV/AID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染色技术检测35例HIV/AIDS患者CD4+ T细胞中CD25表达和CD8+ T细胞中CD28的表达,以41名健康体检人员做对照。结果HIV/AID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CD4+ T细胞中CD25表达率(27.51±4.23)%,(44.41±9.17)%,CD4+25+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2.00±1.42)%,(16.62±4.60)%,CD4+25-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5.16±3.37)%,(21.03±6.19)%,CD8+ T细胞中CD28中的表达率(25.12±6.33)%,(44.24±8.61)%,CD8+28-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36.85±8.98)%,(13.33±4.58)%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D8+ 28+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12.31±4.14)%,(10.51±3.7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IV/AIDS患者CD25在CD4+ T细胞与CD28在CD8+ T细胞的表达率降低可能与HIV感染后引起的免疫缺陷有关,CD8+ CD28- T细胞的增加有助于促进HIV/AIDS患者的炎性反应和免疫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药疹住院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转归及愈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47例住院HIV/AIDS合并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致敏药物、药疹类型、实验室检查及疾病转归情况,重点分析CD4~+计数200个/μL组与CD4~+计数200个/μL组的异同。结果 CD4~+计数200个/μL组患者重症药疹发生率为48.28%,合并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为51.72%、合并感染率为62.07%,平均住院日为19.63天,皮疹消退时间为23.81天,死亡率为20.69%,而CD4~+计数200个/μL组患者重症药疹的发生率为11.11%、合并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为22.22%、合并感染率为11.11%,平均住院日为11.52天,皮疹消退时间为17.32天,死亡率为5.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在在肝功能受累、是否使用激素治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感染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率的71.43%。结论 CD4~+计数200个/μL组HIV/AIDS患者较CD4~+计数200个/μL组HIV/AIDS患者重症药疹的发生率更高、更易合并电解质紊乱、感染,并且平均住院日与皮疹消退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继发感染是主要死因,早期及时的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云南省玉溪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在未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其CD4~+T值快速下降及显著下降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未抗病毒治疗HIV/AIDS历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人口学特征、样本来源和可能感染途径等,计算快速下降率和显著下降率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1 480例HIV/AIDS其CD4~+T值快速下降率和显著下降率分别为42.64%(631/1 480)、52.23%(773/1 4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4~+T值快速下降与性别、文化、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传播途径、首次CD4~+T值以及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有关,CD4~+T值显著下降与文化、民族、传播途径、首次CD4~+T值以及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271,95%CI:1.044~1.674)、已婚(OR=1.460,95%CI:1.093~1.949)、传播途径注射吸毒(OR=1.365,95%CI:1.016~1.833)、首次CD4~+T值500cell/μL,更容易出现CD4~+T值快速下降,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18个月更不容易出现CD4~+T值快速下降;传播途径注射吸毒(OR=1.286,95%CI:1.018~1.625)、首次CD4~+T值500 cell/μL、首末次检测时间间隔≥6个月,更容易出现CD4~+T值显著下降,传播途径为男男性行为(OR=0.426,95%CI:0.199~0.914)更不容易出现CD4~+T值显著下降。结论 HIV/AIDS患者CD4~+T值快速下降和显著下降与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等因素有关,需加强对女性、已婚、注射吸毒人群的定期随访,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判断HIV/AIDS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最佳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HIV/AIDS患者36个月的基线和随访资料,分析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3年内的免疫重建情况。结果 CD4+T细胞数为100~200/μL的患者,治疗第1年时CD4+T细胞数平均增长167个,高于其治疗第2年时的增长数(平均增长80个);CD4+T细胞数为50/μL的患者,治疗第2年时的免疫重建率较治疗第1年时的免疫重建率高,且治疗第3年时的免疫重建率较治疗第2年时的免疫重建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T细胞数为50~100/μL的患者免疫重建率比较,治疗第1年时与其治疗第2年时比较和其治疗第2年时与其治疗第3年时分别别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外,CD4+T细胞数为50~100/μL的患者,治疗第1年时的CD4+T细胞增长数与其第2年时的CD4+T细胞增长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HAART治疗后,大部分HIV/AIDS患者可产生免疫重建,但基线CD4+T细胞数为50~100/μL的患者在治疗1年时如果未出现免疫重建,建议更换二线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艾滋病抗病毒门诊就诊的715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245例(HIV/AIDS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和对照组470例(无带状疱疹的HIV/AIDS患者),并以同期住院的146例HIV阴性带状疱疹患者为非HIV组。采集患者临床资料,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为34.27%,复发率为11.43%,重型带状疱疹发生率高。病例组患者平均年龄45.9岁,显著低于非HIV组带状疱疹患者。病例组平均CD4+T淋巴细胞为219个/μL,显著低于对照组403个/μL。HIV/AIDS患者发生第1次、第2次和第3次带状疱疹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68个/μL、143个/μL和50个/μL。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合并病毒性肝炎为HIV/AIDS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接受ART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患者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前后不安全性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云南省玉溪市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入组ART者治疗前后随访记录、历史卡片和治疗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对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中988例ART前后1年内分别有70例(7.09%)和147例(14.88%)自述发生过不安全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T前后HIV感染途径为同性性传播者(MSM)和注射吸毒者,较异性性传播者更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相较无配偶者,配偶HIV感染状况为阳性的HIV/AIDS患者ART前后均更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相较入组时CD4~+T细胞200 cell/μL组,CD4~+T细胞500 cell/μL的HIV/AIDS患者ART前后均更倾向于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与ART前3个月相比,ART 7~9个月(OR=1.91; 95%CI:1.44~2.37,P0.05)和10~12个月(OR=2.07; 95%CI:1.71~2.55,P0.05)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CD4分层分析发现350 cell/μL人群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高于350 cell/μL人群。结论 HIV/AIDS患者接受ART后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在为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和随访时还需加强安全性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联合外涂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合并肛门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对110例HIV/AIDS合并肛门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进行血清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HIV-RNA载量检测,采用微波治疗1周后外涂咪喹莫特乳膏联合治疗,每4周复诊一次,如有复发重复治疗,并进行末次治疗后4个月的随访。结果在CD4+T淋巴细胞数量≥350×106/L的HIV患者中,20周时的治愈率为89.55%(60/67),CD4+T淋巴细胞数量<350×106/L的患者治愈率为72.09%(31/43)。结论 HIV/AIDS合并肛门尖锐湿疣治疗后易复发,在CD4+T细胞数量≥350×106/L患者中,微波结合咪喹莫特乳膏外涂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一线抗病毒治疗耐药的HIV/AIDS患者,更换为二线方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2011)年所有耐药的HIV/AIDS患者,动态监测更换二线方案后CD_4~+T淋巴细胞计数、CD_8~+8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共1 942例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其中22例出现耐药,耐药率为1.1%。22例患者更换二线方案0.5年、1年、2年后CD_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从换药前的176个/μl分别上升至231个/μl(P0.05)、265个/μl(P0.05)、285个/μl(P0.05)。换药半年患者CD_8~+8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从换药前的818个/μl升至1 025个/μl(P0.05)。换药前患者病毒载量中位数为1×104拷贝/ml,换药后1年、2年病毒载量低于50拷贝/ml的患者例数比例分别为68.2%、90.9%。换药后8例(36.4%)出现毒副反应,其中3例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出现高脂血症,2例出现肾毒性。结论艾滋病耐药患者更换二线药物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的免疫学及病毒学疗效显著,但需要密切监测药物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感染因素及流行特点,为防治隐孢子虫在AIDS患者中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省上蔡县收集AIDS慢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49份,采用甲醛-乙酸乙酰沉淀法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检测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计数。结果 149例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24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16.11%。男性与女性患者及各年龄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AIDS患者处于HIV无症状期、有症状期和HIV/AIDS期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5.81%(16/62)和9.88%(8/8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D4+T细胞水平在<200cells/μL,201~499cells/μL和>500cells/μL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22.00%(11/50),13.68%(13/95)和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中存在着隐孢子虫感染,中晚期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自然变化与机会性感染(OIs)1年内发生率之间的关联,为临床防治OIs提供依据。方法对新报告的739例HIV/AIDS开展为期1年、每3个月一次随访的队列研究,了解其1年内OIs出现情况,获取OIs出现与未出现者基线与末次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数据,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基线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结果 739例研究对象中207例(28.01%)1年内出现OIs,50岁及以上年龄组1年内OIs发生率(79.69%)较50岁以下年龄组(23.11%)高(P0.05),随着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1年内OIs发生率由8.97%上升至69.02%(P0.05);OIs各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值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无OIs组(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快速、平缓下降组OIs出现构成比分别为48.72%和25.18%,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缓、快速上升组OIs出现构成比分别为18.45%和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OIs增加越明显,无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是高是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快速下降均对应着OIs出现几率的明显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其下降速率对OIs发生的预测、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0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结果:300例HIV/AIDS患者中 CMV DNA 呈阳性者26例,阳性率为8.67%。 CMV 阳性患者中,有18例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占CMV阳性者的69.23%。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CMV感染率明显升高,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200个/μL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18.42, P<0.05)。不同性别间 CMV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0.05, P=0.824)。年龄越小, CMV阳性率越高,各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礸2=7.93, P =0.042)。结论:在 HIV/AIDS 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时,应加强CMV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对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 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回顾性收集2004年参与河南中医项目地区的HIV/AIDS患者的基线信息及随访年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是否参与中医项目分为中医治疗组和非中医治疗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来控制组间差异,并观察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046例HIV/AIDS患者,其中中医治疗组973例,非中医治疗组1 073例,匹配后共得到723对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年变化趋势图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和200~350个/μL的HIV/AIDS患者在治疗初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中医治疗组升高得更快。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达到350个/μL左右时,组间差异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分析抗病毒失败患者基因型耐药情况。结果 81例HIV/AIDS患者中95.06%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92.59%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坚持服药患者中97.40%患者病情好转,未坚持服药患者无病情好转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HIV/AIDS患者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开始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P0.05),治疗后免疫学成功率达到85.19%,HIV病毒抑制率达到92.59%。抗病毒失败患者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突变率分别为40.00%、80.00%,其中1例(20.00%)患者出现NNRTI、NRTI双重耐药,主要以3TC/FTC/EFV耐药为主。结论 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但需要患者保持良好服药依从性,治疗失败患者耐药率较高,建议临床加大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遵义市1995-2014年HIV/AIDS患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995-2014年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遵义市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例的死亡相关资料,计算死亡率,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遵义市共报告HIV/AIDS患者2 748例,死亡620例(22.56%),年龄中位数为39岁,男性占71.77%,农民占35.91%,已婚有配偶者占49.84%,45.00%为初中文化程度。研究对象累计观察6 584.84人年,死亡率为9.48/100人年。2004年死亡率达到29.66/100人年,2005年后总体呈下降趋势。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从2006年的0.60%增加到2014年的36.64%,随着治疗比例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至2014年的7.75/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抗病毒治疗有效降低了遵义市HIV/AIDS患者的死亡率,但今后仍需继续扩大监测和抗病毒治疗覆盖面,以降低HIV/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感染途径、是否抗病毒治疗、是否检测CD4~+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的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皮肤黏膜表现,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和相关领域的AIDS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该院住院的1162例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等,将资料数值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2例HIV/AIDS患者以男性为主,中青年患者数最多(占60.07%),高龄感染者也有较高的比例(50岁以上患者占37.26%);患者来源地涉及广西的所有市、县,呈弥漫性不均匀分布,有明显的聚集性;疾病在流动务工人员中传播,农村传播较以往更加明显;性传播为主要传染途径,传播范围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15年间住院患者数呈逐渐递增趋势,壮、汉族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皮肤病发病率呈负相关,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皮肤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皮肤病的数量增多。结论:广西综合医院住院HIV/AIDS患者以男性为主,中老年组占的比重日趋加大;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皮肤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皮肤病的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健康人、HIV无症状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免疫状态,以了解艾滋病早期T细胞亚群的变化过程。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单克隆抗体(CD4-FITC/CD8-PE/CD3-PC5)检测34例正常健康成人,12例HIV感染无症状者,23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 、CD8 ^ 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 /CD8^ 比值。结果:HIV感染无症状者及AIDS患者的CD4^ 淋巴细胞及CD4^ /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成人(P<0.01);HIV感染无症状者CD8^ 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和AIDS患者(P<0.01);CD4^ T淋巴细胞随病程进展不断下降,AIDS患者与HIV感染无症状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评价AIDS病程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20 0 4 14 70 HIV感染者 / AIDS患者与肿瘤病人 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比较 /陈伟烈 (广州市八院 )… / /中国艾滋病性病 .- 2 0 0 3,9(6 ) .- 338~ 340通过对 78例 HIV感染者 / AIDS患者和 37例肿瘤病人外周血 CD 4 (TH)、CD 8(TS)细胞计数分析比较显示 ,两者 TH细胞均明显下降 ,但前者下降幅度大 ,TH<5 0 0 /μl者占 83.3% ,其中 <2 0 0 /μl者占 5 6 .4 % ,TH /TS平均值为 0 .2 9,后者 TH<5 0 0 / μl者占 70 .3% ,其中<2 0 0 /μl者占 18.9% ,TH / TS平均值为 1.2 6。同一水平CD 4 细胞计数所对应的 CD 8细胞数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