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等不同原因导致敏感性皮肤的皮肤生理功能特点,指导敏感性皮肤的护理和治疗.方法:选取各种原因导致的敏感性皮肤受试者154名,均为女性.运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测量受试者的皮肤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结果:与单纯敏感性皮肤比较,痤疮组皮脂含量较高(P<0.05),激素依赖性皮炎组TEWL值较高(P<0.05),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较低,而TEWL值较高(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痤疮导致的敏感性皮肤比较,激素依赖性皮炎组皮脂含量较低(P<0.05),TEWL值较高(P<0.05),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较低(P<0.05),而TEWL值较高(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激素依赖性皮炎导致的敏感性皮肤比较.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组皮脂含量较低(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原因导致敏感性皮肤的皮肤屏障功能状态不完全一致,应根据不同病因对敏感性皮肤进行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用保湿润肤剂对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辅助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设计,入组2~12岁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试验部位(左肘屈侧)予糖皮质激素(0.1%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联合保湿润肤剂2次/d治疗,对照部位(右肘屈侧)予糖皮质激素(0.1%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2周、4周随访,进行无创皮肤参数测定、记录0.1%糠酸莫米松用量。结果共入组2~12岁中重度AD患儿36例,完成随访30例,治疗14 d、28 d随访时试验部位激素用量较对照部位减少,试验部位pH值较对照部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随访,试验部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对照部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使用保湿润肤剂辅助治疗,可有效减少外用糖皮质激素用量,同时对修复皮肤屏障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外用富含亚油酸-神经酰胺(Linoleic acid-ceramide, LA-Cer)的保湿剂对特应性皮炎(AD)鼠模型皮肤炎症和屏障的影响。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分为疾病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疾病组以卡泊三醇(MC903)涂抹小鼠耳朵2周,诱导特应性皮炎模型;治疗组在诱导特应性皮炎的同时外用富含LA-Cer的保湿剂;对照组以无水乙醇外涂小鼠耳朵。比较各组间临床表型、组织病理、皮肤水含量的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TSLP,IL-4,IL-10,IL-1β,IL-33,IFNγ)的表达。结果:卡泊三醇诱导出较典型的小鼠AD模型。治疗组的鼠耳厚度(0.375±0.015)cm较疾病组(0.510±0.035)cm改善,治疗组皮肤含水量(22.500±2.081)au较疾病组(6.750±1.258)au高。与疾病组比较,治疗组皮损中炎症因子TSLP和IL-1β的表达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外用富含LA-Cer的保湿剂可以减轻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肤炎症,修护皮肤屏障。  相似文献   

4.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介素-10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IL-10 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肤内的表达(t=2.88,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0.4743,P=0.0346)。结论IL-10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和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参考SCORAD评分法评估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并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55例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以及特应性皮炎患者总IgE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16.13±6.68)ng/mL低于对照组(19.81±8.2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CORAD评分,特应性皮炎患者中33例为轻度、20例为中度,7例为重度。轻度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为(18.69±7.01)ng/mL,高于中度(12.81±4.3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与SCORAD评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P<0.05)。IgE水平与SCORAD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A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2(TG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致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皮肤科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52例的皮损组织,另取我院同期痣切除患者切缘周围正常皮肤标本30例作为正常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皮肤组织T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TG2蛋白为(11.57±3.2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6±0.03)ng/ml(P 0.01)。特应性皮炎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52±0.13)×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07)×10~9/L(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为(8.46±1.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9±0.02)分(P 0.01)。TG2蛋白与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r=0.473,P 0.05)和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2,P 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TG2蛋白高表达,TG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和临床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神经酰胺是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主要组成成分.神经酰胺在调节皮肤的生物活性及表皮的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在人类皮肤角质层中,根据其鞘氨脂碱基基团和碳氢化合物链长不同,已发现的神经酰胺可分为9种.许多伴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的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其表皮神经酰胺的含量异常,外用适当比例的神经酰胺制剂可缓解其病变.外用具有生理活性的细胞间脂质可能是治疗皮肤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外用其基质,每天2次,连续使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及4周时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同时测定皮损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和经皮水分丢失。结果 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完成试验。治疗组治疗2周、4周时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分别为1.35 ± 0.55、1.00 ± 0.45,明显低于治疗前(2.77 ± 0.43,均P < 0.05),且治疗1周(2.06 ± 0.51)、2周、4周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3 ± 0.57、2.17 ± 0.53、1.93 ± 0.45,均P <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4周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升高,治疗2周、4周时表皮皮脂含量升高,经皮水分丢失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2周、4周时表皮皮脂含量升高,4周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升高,经皮水分丢失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有助于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类树突状细胞mDC(CD11c+)和pDC(CD123+)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变化及与疾病E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中的mDC(CD11c+)和pDC(CD123+);计算mDC(CD11c+)/pDC(CD123+)比值;对AD患者进行EASI评分,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mDC(CD11c+)/pDC(CD123+)与EASI评分之间是否有相关性。以17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AD患者外周血中mDC(CD11c+)为(0.179±0.095)%,高于正常对照组(0.106±0.074)%(P0.05);pDC(CD123+)为(0.112±0.069)%,高于正常对照组(0.063±0.049)%(P0.05);A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mDC(CD11c+)/pDC(CD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CD11c+)/pDC(CD123+)与EASI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者外周血中两类树突状细胞mDC(CD11c+)和pDC(CD123+)均增高,提示在AD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旁氏无暇透白日霜(SPF 15 PA++)改善黄褐斑临床症状及皮肤屏障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30例面部皮损较对称的黄褐斑患者,受试者每天用温水清洁面部,半脸使用约0.5g测试产品,另外半脸使用等量对照产品,早晚各1次,2次/d。分别于首诊、治疗后第28天、56天评估皮损情况。结果①主观比较:实验组基本治愈0例,显效4例,好转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6%。对照组基本治愈0例,显效1例,好转5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20.0%。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EWL值:试验组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TEWL值均值均有所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0、28、56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试验组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值均有所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0、28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56天时,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41.14±5.94)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41.90±5.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AB值检测:随时间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LabL值均值均有所升高、LabA值均值无明显变化、LabB值均值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LabL值0、28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天时,实验组LabL值(58.92±3.52)与对照组LabL值(56.86±3.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bA值0、28、56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bB值0、28天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天时,实验组LabB值(15.21±1.90)与对照组LabB值(16.16±1.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试品"旁氏无暇透白日霜"和对照品市售"凡士林保湿露"均具有良好的美白、保湿、恢复皮肤屏障的效果,并且"旁氏无暇透白日霜"美白效果显著优于对照品市售"凡士林保湿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实验依据,以指导临床辅助治疗银屑病。方法 60例银屑病患者运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检测皮损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及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电镜观察皮损处细胞超微结构,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损处酸性神经酰胺酶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皮肤比较,银屑病皮损角质层含水量降低(P < 0.01),TEWL值增加(P < 0.01),皮脂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皮损颗粒层角质形成细胞中板层小体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分布紊乱,体积大小不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酸性神经酰胺酶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明显受损,因此,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加强保湿是银屑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皮肤中神经酰胺主要位于表皮,是表皮中的主要脂质,具有保湿、信号转导、免疫调节等功能。其含量的变化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甚至一些皮肤疾病的发生,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本文对皮肤中神经酰胺的主要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 AD)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法测定22例A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CGRP的表达水平,采用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AD患者CGRP的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AD患者血浆CGR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001),血浆CGRP表达水平与EAS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6).结论:CGRP的过度表达可作为判断特应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19日至2021年11月19日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18例中重度A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选择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和峰值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AD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情况。结果:18例患者治疗16周后EASI(4.78±4.80)和NRS评分(2.39±2.43)较治疗前(17.91±10.82;6.78±2.05)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ASI 50,EASI 75和EASI 90的达标率在治疗4周后分别为50%、16.7%、5.6%,治疗16周后分别为94%、55.6%、27.8%。7例患者(38.9%)出现了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鳞屑增多。结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AD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20例对照者血清中IL-8的水平,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IL-8的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IL-8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的表达(t=3.20,P=0.003),且IL-8的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0.560,P=0.004)。结论:IL-8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规律间歇维持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及对病情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特应性皮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2组均连续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6周为第一阶段治疗。B组在第一阶段治疗后停药,如果病情复发,则再次使用第一阶段治疗方案。A组在第一阶段治疗后,持续使用小剂量他克莫司软膏。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病情复发情况;对比2组患儿第一阶段治疗后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研究者整体评分(IGA)以及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VAS)评估结果。结果 A组的首次复发时间为(104.38±65.91)d,显著长于B组(P0.05);A组第一阶段治疗后2周和2个月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而复发率则显著低于B组(均P0.05);A组第一阶段治疗后2周和2个月的EASI评分、IG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2组第一阶段治疗后4个月、第一阶段治疗后6个月的EASI评分、IGA评分以及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规律间歇维持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可提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延长病情的稳定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本院自制剂硅霜I号配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皮肤屏障修复作用。方法全部患者皮损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另外治疗组外用硅霜I号,对照组外用橄榄油,疗程均为2周,于用药前、治疗第3d和14d时进行随访,评价靶皮损的皮肤干燥度、研究者总体评估(IGA)及主观症状,同时对靶皮损的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和p H值进行测量。结果治疗第3d和14d时治疗组和对照组靶皮损皮肤干燥程度、IG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同时靶皮损TEWL和p H值明显下降,但其角质层含水量升高(P0.01)。即治疗组的疗效和皮肤屏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呈一过性。结论本院自制剂硅霜I号配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并可有效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轻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方法,共入组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患儿204例,其中试验组103例外用除湿止痒软膏,阳性对照组101例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和14天患儿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改善情况、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分析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疾病严重程度均明显缓解.试验组98例,基线、7d和14 d时EASI值分别为2.47±4.04、0.92±1.25、0.39±1.04,7d和14 d分别与基线值比较,经配对秩检验,T值分别为-1 666和-1 793,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01例,基线、7d和14 d时EASI值分别为2.13±2.01、0.85±1.58、0.45±1.65,7d和14d分别与基线比较,T值分别为-1 951和-1 941,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d随访时,试验组有效率为47.96%(47例),对照组为55.44%(56例);治疗第14天,试验组为79.59%(78例),对照组为84.16%(85例),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均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0%(3例),以红斑瘙痒、脱屑为主;对照组发生率为6.90%(7例),以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脱屑、色素沉着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轻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耐受性好,可为轻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润肤止痒乳膏对特应性皮炎(AD)患者及小鼠模型的皮肤屏障修复作用及机理。方法将105例AD患者随机分为3组:润肤止痒乳膏组、基础乳膏组、丝塔芙乳膏组。共外用相应乳膏12周。于用药前、用药第12周测各组患者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及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0.5%DNFB激发法造模,除空白组、模型组(只造模)不作干预外,其余3组分别在脱毛区外用润肤止痒乳膏(润肤止痒乳膏组)、基础乳膏(基础乳膏组)、丝塔芙乳膏(丝塔芙乳膏组),连续使用2周,处死后将背部皮肤处理,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Cer含量、Filaggrin基因的表达和蛋白的含量。结果用药12周后,润肤止痒乳膏组与基础乳膏组、丝塔芙组比较,角质层含水量明显升高(t=4.16、2.95,均P0.01),TEWL明显降低(t=3.22、2.86,均P0.01);润肤止痒乳膏组、基础乳膏组、丝塔芙组角质层含水量较用药前均增加(t=9.43、6.34、6.02,均P0.00),TEWL明显降低(t=10.16、5.82、6.51,均P0.00)。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神经酰胺(Cer)、丝聚蛋白(Filaggrin)基因、Filaggrin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基础乳膏、丝塔芙乳膏及润肤止痒乳膏均可增加模型鼠皮损处Cer、Filaggrin基因Filaggrin蛋白含量(均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润肤止痒乳膏在升高模型鼠皮损处Cer、Filaggrin基因上与其他2组比较有优势(均P0.05)。结论润肤止痒乳膏对AD患者及小鼠模型的皮肤屏障功能均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学护肤品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120例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240例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予润燥止痒胶囊2 g/次,口服3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全疗程配合外用保湿剂薇诺娜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2次/d。疗程均为8周。在8周内进行疗效观察,并于首诊日、治疗后第14、28、56天进行皮肤屏障功能测定。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4.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起效时间和皮损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并且试验组患者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WCSC)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良好,且能加快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