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试液剂量不同不影响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使用抗生素治疗且需要做皮试的1600名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皮试。对照组在右侧腕中横纹上约4~5cm正中为宜,注射皮试液0.1ml,观察组在左侧腕中横纹上约4~5cm正中为宜,注射皮试液0.02~0.05ml,以看清毛孔为准。比较两种皮试液剂量在阳性率、假阳性率及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皮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皮试假阳性率及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0.02~0.05ml皮试液,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而对皮试结果的判断、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溶媒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和注射用水作溶媒的青霉素皮试结果。方法对72例需要应用青霉素患者做2种溶媒青霉素皮试。结果生理盐水溶媒皮试液阳性率7%,注射用水溶媒皮试液阳性率15%。结论用注射用水作溶媒做青霉素皮试阳性率高于用生理盐水作溶媒做青霉素皮试,临床中应尽可能减少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发生率,使患者得到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阳性率较高,通过分析影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阳性率的因素,为临床提供有效预防依据。方法:对182例急诊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同时使用3种剂量的皮试液进行观察。结果:原液组与稀释组TAT皮试液皮试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TAT皮试结果阳性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液组和稀释组TAT皮试结果患者有无注射史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免影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因素有利于降低皮试结果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寻求导致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率高的各种因素以降低观察患者皮试结果的难度,使患者能够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方法通过临床将986位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减少注射器死腔、降低皮试液配制浓度及延长皮试结果观察时间等方法与对照组按照传统皮试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皮试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传统皮试液配制方法浓度过大、皮试结果判断标准过于简单、观察时间过短是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直接注射与75%乙醇消毒皮肤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在门诊做青霉素皮试的患者1 0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直接注射法进行皮试;对照组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皮试。结果试验组皮试假阳性少,结果判断清楚,且注射部无感染发生。结论青霉素皮试直接注射安全可行,假阳性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族抗生素可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必须做皮内过敏试验。为保证青霉素皮试液的质量,有人建议用枸椽酸钠等调节青霉素皮试液的pH以增加其热稳定性。但经临床使用反映有假阳性发生。本文作者采用双盲法,分别用枸椽酸钠缓冲液和生理盐水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进行了阳性率比较,并用相应的空白溶液进行了自身对照,经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含有枸椽酸钠的青霉素皮试液具有很高的假阳性率(P<0.001),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更易发生(P<0.001),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G钠(钾)小儿皮试结果判断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对500例青霉素皮试阳性患儿进行同等条件的生理盐水对照试敏,结果80%均为阳性,针对这种情况,翻阅文献资料发现在临床上使用0.2%浓度的利多卡因为青霉素、链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作溶媒,而阻滞这些药物对肌注局部疼痛传导的理论依据。自1998年5月起,对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患儿采用0.2%利多卡因溶液配制青霉素皮试液试敏(单位浓度20u/0.1mL),结果原青霉素皮试阳性者仅有2%为阳性。这样大大降低了青霉素皮试的阳性率。1 青霉素试敏“阳性”原因分析1.1 皮试的疼痛可引起假阳性反应:皮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方法:分别将青霉素组和头孢菌素组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比较对照;结果: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两组药物改进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改进后的皮试液准确率更高一些;讨论:在l}缶床中,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前,皮试操作必不可少,应不对改进其操作方法,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准确判断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反应结果,采取新经验,最大限度的排除假阳性。方法把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即:使用加温后制剂配置皮试液进行皮试者为实验组;从0~4℃冰箱内取出之制剂直接配置做皮试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阳性率较低;对照组阳性率较高。结论实验组的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的排出了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痰液标本搜集法在痰液细菌培养中的效果,为明确疾病感染病原菌和临床抗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都县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肺部感染需进行痰液细菌培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标本采集,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采集,比较两组标本采集合格率、病原菌检测情况以及标本采集、送检时间、检出致病菌微生物情况及可疑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标本采集合格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45.71%(P<0.05);病原菌检测阳性菌株共43株,阳性率为61.43%,假阳性7株,假阳性率为10.00%,假阴性10株,假阴性率为14.29%。其中对照组病原菌检测阳性菌株15株,阳性率为42.86%,假阳性6株,假阳性率为17.14%,假阴性8株,假阴性率为22.86%;观察组病原菌检测阳性菌株28株,阳性率为80.00%,假阳性1株,假阳性率为2.86%,假阴性2株,假阴性率为5.7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采集时间和送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  相似文献   

11.
<正>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菌素,用于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小价格低等优点,是小儿科首选抗生素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皮试阳性反应率较高。我院自1990~1994年对256例小儿青霉素皮试阳性者,重作皮试,结果假阳性235例。占91%。分析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反应的原因。笔者认为,与过敏体质,机体抵抗力,免疫力,皮试液的配制和用量及误差,操作技术和消毒液的影响以及多种药物混合使用等因素有关。为保证青霉素的合理,及时,安全有效的使用。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①因小儿皮肤细嫩,消毒液的配制应刺激性小。②青霉素皮试液应新鲜配制,量要准确,③操作人员技术要熟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皮试结果观察应认真、仔细。④注射室内要无菌,周围环境要卫生。⑤对每一位阳性者应反复询问患儿家长有无家族过敏史。不要轻易放弃而延误治疗,应重作皮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老年人梅毒螺旋体(TP)感染筛查检测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进行TP抗体筛查的老年人150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结果,观察组为CMIA检测结果,以对照组结果为标准,比较观察组的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年龄假阳性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阳性患者135例,阳性检测率为90.00 %,对照组阳性患者为10例,阳性检测率为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80岁以上的患者检查结果为假阳性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并且在进行TP筛查中具有较多的干扰因素,在使用CMIA进行检测时,常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故需要通过使用TRUST等有效检测方法重新评定患者的检测结果,并且以临床表现特征以及相关因素为判断依据,对检测结果进行系统性评判。  相似文献   

13.
急诊患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皮试结果是临床上用或不用青霉素的重要依据,其结果的判断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青霉素在临床中的使用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患儿自幼就被划上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标记,其是否为真阳性?笔者对106例13岁以下青霉素皮试“阳性”患儿进行再观察,结果43例为阳性,63例为阴性(即假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创、无痛的QY-1A型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上海伊部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QY-1A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对232例头孢类皮试患儿进行传统皮试过敏试验和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试验,然后进行对照统计.结果 232例头孢类皮试患儿中192例传统皮试法和皮试仪皮试法结果均呈阴性,1例传统皮试法和皮试仪皮试法结果均呈阳性,39例传统皮试法结果为假阳性,假阳性率17%.两种皮试法的假阳性率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霉索快速皮试仪能准确完成头饱类药物过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并且可降低皮试假阳性的发生率,准确性高,效果可靠,安全、无痛、省时,患儿易接受,优于传统皮试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配制皮试液方法的效果。方法:2000例门诊输液需做头孢菌素皮试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000例。实验组采用新方法配制,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配制,对比两组皮试结果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皮试液配制时间明显少与常规组,两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新方法配制皮试液操作程序简单,皮试液浓度准确,避免多次稀释而引起的污染,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皮试试验与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戌  谢雁鸣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77-2879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以速发Ⅰ型变态反应最为严重,需要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皮试以筛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不仅能够早期发现中药注射剂在人群中的致敏情况,而且是了解过敏发生机制的途径之一,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皮试主要适用于常发生Ⅰ型变态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研究人群选择健康志愿者和药品说明书中所规定的适应症患者,皮试方法可采用皮内注射法与点刺法.皮试液浓度的不同可能会影响皮试阳性率,中药注射剂皮试液配制主要参考青霉素皮试液制备方法,可设置不同剂量的中药注射剂皮试液、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盐酸组胺进行对照.根据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的特点,皮试观测时应密切关注30 min内的情况,观测指标应围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为小剂量组,对照组为大剂量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不良反应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7%,不良反应率为33.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因其杀菌作用确切,价格低廉,故受到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青睐,但是该药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所以用药前做过敏试验尤为重要,现将笔者临床工作中做过敏试验几点的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例1:男,32岁,因发热、咽痛、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拟以青霉素静滴治疗,用药前用75%酒精棉球消毒前臂内侧皮肤后,按青霉素常规皮试液注射一皮丘,15分钟后观察局部皮丘已消失,但前臂皮肤消毒处出现一大片弥漫性红晕,判断为青霉素皮试反应阳性,因改用庆大霉素治疗后效果差,第2日重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9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两组患儿平均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土茯苓联合青霉素治疗梅毒血清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梅毒血清抵抗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土茯苓联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血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1.54%,优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为7.69%,对照组总复发率为26.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土茯苓治疗梅毒血清抵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梅毒血清抵抗血清反应素转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