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我科门诊输液室针对输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在输液全过程实施流程环节管理,落实核对三签名制、主班负责制、反问姓名制、年轻护士带教培养制、巡视记录签名制、值班长制等护理制度。结果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使患者投诉、护理差错下降。结论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消除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差错的原因及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结果:大大减少护理缺陷与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门诊输液组和住院患者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要低于住院患者;同时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的差错率要高于住院患者。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医院硬件设施和管理因素。结论: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树立为患者、合理分配资源、加强安全管理和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来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改善环境和分区管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儿科护理专业技能;加强沟通技巧及能力;健全落实制度,完善规范管理。结果有效的降低了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系数。结论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刘静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79-180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8-2009年门诊输液室的20例护理纠纷,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对策。结果:增强护士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是防止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儿科门诊输液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制定合理的输液操作流程。输液前施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以保障静脉输液的顺利完成,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潜在不安全因素护理管理,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医院神经外科的400例患者,调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2018年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调查的400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反映存在潜在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低、责任心不足、记录工作欠规范、不善于沟通,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差、负性情绪、医嘱执行程度低、对疾病缺乏了解,医院病房环境差、医疗费用沟通不足、管理制度不严格。结论:神经外科潜在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患者、医院三个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护理管理及防范对策,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门诊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提高门诊输液安全。方法:选择2011年1月~10月在我院注射室输液老年病人10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0年1月~10月老年输液病人10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门诊输液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输液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输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安全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输液安全隐患,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充分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刘海宏  马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01-102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静脉输液安全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以往静脉输液发生的问题,制定并落实静脉输液各环节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静脉输液各环节护理缺陷发生明显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能指导和帮助护士有效规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相关操作技能和护理素质,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增加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在护理操作中配合抢救处置等环节,都要刻意防范。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主要服务窗口,其特点是:病人多、流动性大、病种多、输液药品繁杂,而在就医过程中挂号、就诊、检查、交费、取药等来回往返,使患者心情烦躁,容易引发纠纷。而门诊护理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对输液患者的疏导管理往往不到位,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1.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重要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门诊输液室是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高发科室,一旦处理不当,极可能引发护患纠纷。文章对门诊输液常见差错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管理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确保门诊输液患者治疗安全,防止输液差错事故发生的效果。方法调查评估门诊护士、上岗时的心理、护士长的排班及各项制度的执行,个性化的护理,以确保输液的安全。结果及结论通过加强门诊输液护士对不同病人的情况认真做好各环节的安全防范,确保门诊输液患者的治疗安全。防止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与对策。方法:分析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对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液等药物的相关输液资料,于2018年1月起实施安全用药监护与对策方案,2017年7~12月为实施前,2018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安全用药准确性。结果:实施后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安全用药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门诊输液室中实施系统性的安全用药监护与对策方案,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安全用药的准确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查对工作,保证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科学安全进行.[1]方法:在护理工作中运用输液卡、巡视卡、医嘱电子处方同步,详细客观记录输液过程.结果:加强了核对工作,便于各环节的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论:输液巡视卡是加强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注射室用药治疗过程中用药差错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有效防范对策,在门/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护士给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应做到规范操作安全管理,设置合理的流程、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加强输液过程质量控制与宣教、改善诊疗环境等措施,规避用药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社区门诊973人次输液患者实施的安全管理,从输液药品,患者,护士,收费流程4个方面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保障社区输液患者的安全,提高社区输液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满意度,为社区居民提供快捷、高效、优质方便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王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4,(12):133-134
目的:加强门诊输液室实习护生安全管理措施,以减少门诊护患纠纷。方法:对我院门诊输液室实习护生产生安全因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实习护生的安全管理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工作差错和护理纠纷。结果:近两年来,门诊输液室实习护生实现无重大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发生。结论:采取合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和引导,能够减少护生工作中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培养其护理工作的热情并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输液期间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自2014年2月起实施风险防范对策,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门诊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对策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输液大厅存在较多风险,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教育、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输液大厅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技术的行业,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进行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静脉输液是抢救治疗患者的有效措施和手段,而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危险.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实践中存在的风险,解决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降低输液相关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促进静脉治疗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2017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设为实施前,此期间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行常规考核模式,2016年5月~2017年4月设为实施后,此期间医院创新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模式,采取量化考核方式,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护理安全管理和文明服务质量评分均较实施前高(P0.05);护理管理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实施量化考核,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和高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