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非典型息肉状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是一种少见的宫腔内息肉状病变,以混合性上皮及间叶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结构复杂及细胞异型的子宫内膜腺体在富于细胞的肌纤维性间质中增生。一般认为本病是一个良性的过程,但有报道APA可合并子宫内膜腺癌或向子宫内膜腺癌转化.因此有关APA的生物学行为存在不同的见解.临床上对于APA的处理也较难把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治疗和随访策略。方法:对我院2008—2016年收治的9例A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4(20~50)岁。其中3例为单纯APA;1例为APA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为APA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为APA,而后随访病理为子宫内膜复杂型不典型增生;1例为子宫内膜复杂型不典型增生,而后随访病理为APA与子宫内膜复杂型不典型增生共存;1例为APA,而后随访病理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1例为APA与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并存。3例初始治疗为分段诊刮术,6例为经宫腔镜病灶切除。随访截至2017年1月,平均随访45.5(3~103)个月,9例APA患者均未见复发、癌变,3例原发不孕患者均尚未妊娠。结论:APA临床上虽为良性疾病,但由于其潜在恶性应积极治疗,而且其治疗方案应依据患者年龄、腺体组织结构异型指数、子宫内膜情况以及是否有生育要求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298-129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与阴道B超检查诊断女性绝经后异常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绝经后出现异常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结果病理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6例,宫颈息肉6例,子宫内膜癌3例,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肌瘤2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的准确度为100.0%,非器质性病变、宫腔内良性病变分别为78.1%、60.9%。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准确度为87.5%,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检查准确度为96.3%、100.0%、100.0%,内膜增生、不典型增生检查准确度为50.0%。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女性绝经后异常出血病因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有效反映患者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3例进行IVF-ET治疗失败后的不孕妇女进行宫腔镜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宫腔病变;其中198例进行了内膜活检,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结果异常67例(30.0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炎11例、宫腔粘连10例、子宫内膜肥厚8例、子宫内膜肥厚伴息肉7例、子宫内膜薄5例、不完全子宫纵隔3例、大型宫腔(未排壁间肌瘤及子宫腺肌症)3例、黏膜下肌瘤2例、宫腔粘连伴内膜息肉1例、不完全子宫纵隔伴子宫内膜息肉1例、大型宫腔伴子宫内膜肥厚1例、大型宫腔伴黏膜下肌瘤1例、大型宫腔及子宫内膜薄伴子宫内膜炎1例。198例子宫内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174例(87.9%),其中增生期114例,分泌期60例;异常子宫内膜24例(12.1%)。结论:宫腔镜检查应作为不孕症患者IVF-ET助孕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 0 1 3年8月-2 0 1 5年9月期间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诊断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 0 0例,对患者均采取阴道彩超诊断,测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并与诊断性刮宫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彩超诊断结果与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比较,准确率为9 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子宫内膜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无血流信号,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其血流指数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阴道彩超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有效鉴别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95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其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结果 958例患者中218例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内膜息肉84例,单纯增生82例,复杂增生24例,不典型增生6例,子宫内膜癌22例.合并与未合并子宫腺肌病、富于与非富于细胞型子宫肌瘤、单发与多发子宫肌瘤、子宫肿瘤变性与未变性患者各种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与未绝经患者除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14/152)比0.99%(8/806),P<0.05]外,其他各种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内膜息肉、单纯增生、复杂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均高于无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12.89%(25/194)比7.72%(59/764)、19.07%(37/194)比5.89%(45/764)、10.31%(20/194)比0.52%(4/764)、1.03%(2/194)比0.52%(4/764)、10.31%(20/194)比0.26%(2/764),P< 0.05].结论 子宫肌瘤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内膜癌,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与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子宫肌瘤单发或多发、子宫肌瘤变性、子宫腺肌病等与子宫内膜病变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行TVCDS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TVCDS检查的符合率,比较不同病变类型的TVCDS检查结果和图像表现。结果TVCDS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0%、92.68%、91.67%。与子宫内膜癌比较,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血流阻力更高,宫腔积液比例更低(P<0.05);与子宫内膜息肉比较,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血流显示、子宫内膜增厚>10 mm比例均更高(P<0.05)。结论TVCDS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准确判断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秋红  张灵武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10-49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45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针对性地进行诊刮,组织物行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子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居首位(子宫内膜息肉54例、宫颈管息肉1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9例)共96例,占66.21%;其次为非器质性病变(萎缩性子宫内膜9例、子宫内膜炎25例及增生期子宫内膜2例)共36例,占24.83%;子宫内膜癌导致的出血10例占6.90%。年龄超过60岁及绝经年限超过10年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绝经后良性宫腔占位87例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良性病变是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出血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目前治疗绝经后宫腔良性占位所致绝经后出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3月间来该院妇产科健康体检,B超发现子宫内膜异常改变的320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子宫息肉在无症状患者中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阴道出血患者,而子宫内膜癌在阴道出血患者中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例数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例数则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病理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为主,对于子宫内膜≤4 mm并且伴有阴道出血的患者应当进行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魏珊  林小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70-447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CD)诊断宫腔内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CD诊断我院2005~2007年因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及不孕不育症的患者103例,根据其超声所见分为:子宫内膜癌、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内膜良性增生、内膜萎缩、宫内节育器移位。并与宫腔镜检查及临床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子宫内膜癌77.8%(7/9),粘膜下肌瘤80.0%(8/10),内膜息肉91.0%(20/22),内膜良性增生92.3%(12/13),内膜萎缩100.0%(22/22),宫内节育器下移93.7%(15/16)。结论:TVCD与经腹部超声比较,可清楚显示子宫腔内病变,有助于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资料,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1.
罗克惠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58+160-158,160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和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2月-2012年6月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子宫异常出血128例患者进行官腔镜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官腔镜发现有阳性发现者98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3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36例,子宫内膜炎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颈管息肉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4例。阴性即官腔正常者30例。阳性者在检查同时行定位活检、内膜诊刮、内膜息肉摘除、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后两者行宫腔镜电切除术)。结论宫腔镜能直视官腔发现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微小病变,对异常出血诊断阳性率高,能定位活检,定位切除病灶,从而提高宫内病变准确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官腔病变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经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表现,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6例APA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如下。(1)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年龄为23~59岁[(40.8±10.7)岁];15例为绝经前女性,1例为绝经后女性。(2)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异常阴道流液、尿频与尿痛、盆腔包块分别为12、2、1及1例。(3)术前合并症:术前合并≥1种合并症,如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等为11例,其余5例无合并症。(4)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宫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为3例;提示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匀、泡状液性暗区、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未见确切占位为5例;提示宫腔内占位位于宫腔中下段,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为8例。(5)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APA伴子宫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为5例,其中APA伴子宫内膜灶性癌变、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子宫内膜癌肉瘤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为2、1、1与1例;而APA伴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以及单纯性APA伴鳞状上皮化生,分别为1、1与9例。(6)治疗及随访:6例接受子宫切除术;10例接受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其中,6例有生育要求,术后仅1例自然妊娠,但是最终流产,其余5例均未妊娠。对16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1例失访,对其余15例随访7~8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尚未见APA复发。结论 APA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常合并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诊断困难,需根据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对于有生育需求的APA患者,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自然妊娠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的40例子宫内膜病变均经病理证实,且收治的时间均为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在此基础上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采取阴道超声对其进行检查,B组患者采取腹部超声对其进行检查,经诊断后对其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60.0%、71.4%;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50.0%、60.0%、57.1%,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0.0%,腹部超声准确率为60.0%,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病变采取阴道超声及腹部超声进行检查其效果均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子宫内膜病变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进行采取阴道超声诊断方法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病变与错配修复基因(MMR)表达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80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各60例。收集组织样本进行MMR蛋白检测,分析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内膜癌MM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差异性。结果:3组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功能丧失的dMMR发生率(33.3%),MLH1(23.3%)、PMS2(23.3%)表达缺失比例,均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dMMR发生与肌层浸润增加有关(P0.05)。结论:MMR蛋白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娟 《医疗装备》2021,(6):20-2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经腹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80例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先后接受经阴道超声与经腹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对不同疾病类型的准确率及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不全流产、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与经腹超声检查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更明显。结论经阴道超声技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检查和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徐桑 《中国妇幼保健》2022,(11):2068-207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台州市立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既往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有他莫昔芬治疗史,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后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分成病变组、无病变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体质指数、绝经、子宫内膜厚度、他莫昔芬使用剂量、他莫昔芬用药时间、妊娠史、分娩史、阴道异常出血、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分析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病变的单因素,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确定子宫内膜病变的多因素。结果 在102例患者中,有75例(73.53%)发生子宫内膜病变,27例(26.47%)未发生病变。在75例内膜病变患者中,不典型增生17例(22.67%)及内膜息肉28例(37.33%)、肌瘤20例(26.67%)、内膜癌10例(13.33%)。绝经患者内膜病变率为88.64%,显著高于未绝经患者的62.07%(P<0.05)。在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ⅠA期5例、ⅠB期3例、ⅡA期1例及ⅡB期1例。病变组绝经、他莫昔芬使用剂量为40 mg/d、他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妇科接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病例,纳入患者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理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统计,病理检查中黏膜下肌瘤患者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0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内膜增生20例。而超声检查结果为:黏膜下肌瘤患者9例、诊断准确性90.00%,子宫内膜癌患者9例、诊断准确性90.00%,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0例、诊断准确性100.00%,子宫内膜增生患者19例,诊断准确性95.00%。两种检查方式病症诊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超声检查结果中,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积液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黏膜下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增生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仅高于黏膜下肌瘤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流显示率低于黏膜下肌瘤患者,但高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应用超声诊断效果显著,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女性宫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阴道超声筛查出宫腔积液的绝经后女性,对能接受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取子宫内膜细胞,将其结果与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子宫腔内膜细胞学检查标本取材满意率91.07%(102/112);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病理学检查者标本取材满意率86.61%(97/112)。2在筛查出的112例患者中,共有94例患者既有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结果又有组织病理学结果。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子宫腔刷)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87例(92.55%),良性增生性改变1例(1.06%),子宫内膜细胞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4例(4.26%)。病理检查结果仅为单纯子宫腔积液、宫腔积脓,未见异常的患者57例(60.64%);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30例(31.9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5例(5.32%)。结论绝经后妇女经阴道超声发现宫腔积液,应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对药物、手术的耐受性低、治疗风险大的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和引流子宫腔积液的方法。尤其是难以刮出足量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可用于术前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并分析其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18年9月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20例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盆腔超声、宫腔镜检查,并经宫腔镜手术取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获取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特征,不同绝经时间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不同年龄患者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并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特征多表现为绝经1年及以上出现阴道点滴出血或异常子宫出血;经妇科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内膜厚度≥5 mm。220例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诱发出血原因主要以子宫良性病变为主,占69. 55%,其次是子宫内膜癌,占24. 55%。不同绝经时间患者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年龄患者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既往糖尿病史、既往高血压史、超重或肥胖、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超重或肥胖、年龄65岁是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子宫良性病变是诱发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病因,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及绝经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且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积极予以治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超声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秀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60-1761
目的:运用阴道超声观察与分析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变,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方法:观察34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并经宫腔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有效地诊断出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内膜厚度≤5mm,子宫内膜癌的血流阻力指数最低≤0.4。结论:经阴道超声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可作为诊刮术前最佳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