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达灿教授论治脂溢性脱发经验撷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达灿,男,1962年生,广东省阳江市人.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系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博士研究生协助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性病学组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药品评审专家.曾师从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禢国维、朱良春教授.  相似文献   

2.
陈达灿教授论治脂溢性脱发经验撷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维 《中医药学刊》2004,22(1):10-11
  相似文献   

3.
脂溢性脱发为皮肤科常见疾病,因其治疗困难又有碍美观,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并且发病率又在逐年升高。基于以上原因,阐述"从脾论治"脂溢性脱发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原则,根据目前对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进一步确定了疾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从病因病理病机等深层次掌握脂溢性脱发。西医认为脂溢性脱发主要病因为雄激素的代谢失常、DHT、2型5α-还原酶、和雄激素受体的水平关系密切,并与遗传、内分泌失调、情绪、自身免疫等因素均可相关;中医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脾肾亏虚,标为湿热内蕴、血热风燥、瘀阻毛窍等等;因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常常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逆于生乐,起居无节,长此以往会损伤脾胃,以导致脾虚、湿生,故此在诸多分型当中,脾虚湿盛型又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治疗脾肾亏虚导致的脂溢性脱发方面,应首先要健脾温阳以固本,再以化痰、除湿、祛脂、活血以去标;平素养脾护脾也尤为重要,并且也要注意五脏之间的调和。再结合临床较为典型的脾虚湿盛型脂溢性脱发病例具体分析"从脾论治"脂溢性脱发的疗效。根据临床症状辨证论治,做到治病求本,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4.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本病与肝密切相关,多因情志失调,使气机逆乱,湿热中阻,甚则伤及肝血,具体分为肝郁气滞型、肝火上炎型、肝脾湿热型、肝血亏虚型,并针对不同分型在治疗上提倡采用通清补法的治疗思想,同时善用风药,并结合自拟外用洗剂配合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脂溢性脱发(SA)又称弥散型秃发~([1]),是临床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占总脱发人数的84.8%~([2]),该病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症状也重于女性患者~([3])。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包括体内激素、免疫调节、遗传、局部的微炎症反应、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导致皮脂分泌物堆积在毛囊周围,压迫或堵塞毛囊孔,给毛发正常生长制造障碍~([4]);此外,也与睾酮、二氢睾酮及毛囊单位还原酶与雄激素  相似文献   

6.
夏靖  倪诚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149-1152
中医对于脂溢性脱发,传统多按"血热风燥""血虚风燥""湿热""肝肾不足"等分型论治,虽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暂时缓解病情,但难以根治,给患者带来困扰。倪诚教授根据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所提出的"肤-体相关论""体质可调论",认为湿热体质是脂溢性脱发发病的主要土壤,指出瘀浊蛀发是脂溢性脱发的病机要点,治疗上以清利湿热调体治本、凉血活血为主、佐以滋养肝肾,方用茵陈蒿汤合升降散加减配合外洗经验方,从标本兼顾、分期论治、内服外洗等方面治疗脂溢性脱发,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金涛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治疗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疾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现将金师从痰瘀论治脂溢性脱发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1病因病机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性秃发(AGA)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好发于头顶及前额两侧的毛发进行性减少的疾病~([1]),与雄激素代谢、遗传因素、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因素直接相关。中医学谓之发蛀脱发蛀发癣,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  相似文献   

8.
崔应珉教授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应珉教授,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脂溢性脱发(简称"脂脱")的治疗上独具特色,有较好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脂溢性脱发会使患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心理创伤和情感障碍,临床尤以多痒、多油、多屑和脱发,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等为肝胆湿热的证候。有"发为肾之余"之说,据此认为本病的病机重点在肾,关键在肝胆,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以肾虚失养为本,湿热瘀阻肝胆为标。但随着脂溢性脱发的发生趋向年轻化,并且由于工作压力大以及情志抑郁的原因,以肝胆湿热所致脂溢性脱发较为常见。因此治疗上应以清理肝胆湿热、滋补肝肾,倡导五脏平衡为要。  相似文献   

10.
脂溢性脱发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近年来发现女性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且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好发部位多为头顶、前额两侧等处。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久病多瘀"、"久病多虚"、"百病皆由痰作祟"理论,逐渐发现痰湿内蕴、气血瘀滞、肾气亏虚、毛窍失养对本病的发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临证之时,从虚、痰、瘀论治,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邱明义教授认为脂溢性脱发多以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为本,湿热瘀结、血热风燥为标;治疗以平补肝肾、清热利湿为主,兼以活血祛风。以二至丸为底方,重用黄芪,并结合食疗、外治、情志疗法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2.
成肇仁,四川巴中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成教授精究方术,博采众长,笔者有幸随诊于旁,受益匪浅.今将成老治疗脂溢性脱发之经验整理于下,以飧同道. 脂溢性脱发,亦称雄激素源性脱发,男性型脱发,其发病多与遗传素质、雄性激素有关,中医称之为"蛀发癣"或"虫蛀脱发"[1].临床表现为患者头皮脂质过分溢出,头皮油腻潮湿、瘙痒甚至发臭.  相似文献   

13.
钱秋海教授认为脂溢性脱发多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濡发根;或因瘀毒蕴结所致,往往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治疗以滋补肝肾,解毒通络为法,兼以祛风清热利湿,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吴军教授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经验。吴教授认为,脂溢性脱发的根本病机是肾精亏虚,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所以临证以填精生髓为主,并注重疏肝补气、活血化瘀。治疗时多先从祛邪入手,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后再从肝肾入手,滋肝补肾。由表及里,逐步达到防止脱发,使新发再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65-1867
朱松毅,江苏江阴人,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外科学术顾问。少时师从江南名医杜少谷,为杜氏中医外科第三代传人。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七十余载。于2011年被认定为上海市名中医。现今上海乃至全国许多中医外科存异化现象,表现在很大程度的"弃中靠西",而朱松毅名老中医以纯中医药物治疗脂溢性脱发并取得突出成效,并沿用至今,广受好评。笔者有幸跟随朱老学习。现将朱老治疗经验进行收集整理,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6.
丁雄飞 《中医杂志》2005,46(7):497-498
喻文球(1950~),男,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毒蛇咬伤"重点专病建设主持人.1970~1980年任江西中医药学校教务处长,附属医院外科主任,1980年调往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年起任该院中医外科主任至今.认为疑难皮肤病的病机系湿毒瘀互结,治疗上应以解毒理湿化瘀为原则,认为皮肤与肾脏从结构到功能有相似之处,"治皮应治肾".完成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教材<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性病学>等14部专著的主编、参编工作、发表论文30篇.  相似文献   

17.
脂溢性脱发     
<正> 1、处方:首乌、当归、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各等量。用法:上药烤干研细粉,过100目筛,混匀,以炼蜜为粘合剂,压片重0.5克,日服3次,每次5-7片;或以炼蜜合成7.5克的丸剂,日服2-3丸。疗效:治疗129例,有效93例,占72.9%。  相似文献   

18.
喻文球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溢性脱发是指由于遗传或内分泌异常,体内雄激素过多或对雄激素过度敏感,使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被抑制,毛囊生长期缩短,毛囊直径变小,从而导致的一种脱发。常伴有皮脂溢出过多。该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也仅处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9.
脂溢性脱发,多见于20~40岁男性,好发于头顶及前额两侧。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遗传、内分泌、微生物感染等多因素相关。黄莺教授师从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钟以泽教授,临床上对于脂溢性脱发病证结合,内外结合,防护兼顾,每有良效。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分别阐述黄莺教授辨证思路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96-698
耿立东治疗脂溢性脱发在脏腑辨证诸法之外尤重养心安神,并重视经络辨证,采取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指导临床用药,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