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1岁。躯干、四肢瘀斑6月,胸部散发瘀点4天。查体见胸前片状分布针尖至粟米大小淡红瘀点,躯干、四肢散在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瘀斑,无压痛,局部皮温不高。皮损组织病理见中等大小的异型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以及真皮层血管、附件,表皮可见灶性坏死及浅溃疡;免疫组化示CD56(+),CD3ε(+),CD3(-),CD4(-),CD5(-),CD8(-),CD20(-),granzymeB(+),EBER原位杂交部分细胞(+),Ki-67阳性细胞占70%~80%,诊断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2岁,服用去痛片后双下肢瘀点、瘀斑伴痒7d。皮肤科情况:双下肢见散在大小不等瘀点、瘀斑,呈紫红色,部分瘀斑上可见血疱,无破溃及渗出,压之不退色,无压痛,未见关节肿胀。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细胞内水肿,部分角质细胞坏死形成表皮内疱,局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水肿,大量血管外红细胞,真皮血管周围见淋巴细胞及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合临床与病理诊断为紫癜型药疹。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5岁。用药后躯干、四肢出现瘀点、瘀斑伴瘙痒5d。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见大量紫红色瘀点、瘀斑,平于皮面,压之不退色,皮疹以双下肢为重。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大量血管外红细胞,血管周围多量嗜酸性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紫癜型药疹。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6岁。双下肢出现红色瘀点、进行性增多伴轻微瘙痒半年。组织病理示:表皮及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浸润,表皮内可见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CD3(+)、CD4(+)、CD8(散在+)、CD45R0(+)、Ki-67(20%左右+)。诊断: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5.
31岁男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结节伴肢端麻木感8年。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直径1~5 cm淡红至紫红色斑片和结节。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直径1 cm的淋巴结。双手尺侧及双足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四肢肌电图检查示:获得性多灶性感觉运动神经病。PET-CT提示淋巴瘤。右肘尺神经组织病理示:弥漫增生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D3、CD5、TIA-1均阳性,Ki-67约40%~70%阳性。TCR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左小腿皮肤结节组织病理:表皮和真皮浅层、皮肤附属器及部分血管周围较多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5、GrB、TIA-1均阳性,Ki-67约40%阳性。诊断为:(1)非霍奇金淋巴瘤IVB期;(2)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3)神经淋巴瘤病。治疗:先后采取吉西他滨+培门冬酶、DICE、CHOP、EPOCH+来那度胺、BECOP+西达苯胺等化疗方案,目前口服西达苯胺治疗,原皮损逐渐消退,但双小腿仍有新发结节,总体病程缓慢进展。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2岁。颈部红斑1月余伴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及表皮浅层水肿,弹力纤维撕裂,并可见较多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皮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0(-),ALK(-),EMA(-),Ki-67(+5%)。颈部淋巴结病理诊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CD2(+),CD3(+),CD30(+),ALK(+),CD4(2+),CD5(2+),CD43(2+),EMA(3+),Ki-67(+80%)。诊断:原发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0岁。左大腿外侧瘀点和瘀斑5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层灶性液化,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增生,毛细血管扩展充血,血管周围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外溢的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诊断:象限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4岁,躯干部丘疹1个月,皮疹逐渐增多,瘙痒明显,淋巴结肿大伴高热。淋巴结病理检查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Ki-67标记指数约90%、CD21及CD23(示FDC网结构紊乱)、CD3及CD5(+)、CD34(血管+)、CD30(免疫母细胞+)、BCL-2(+)。 诊断: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8岁,双下肢暗红色斑10个月余,右下肢水疱、溃疡伴疼痛1周。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远端、踝部、足背及足底部见瘀点、瘀斑及网状色素沉着斑,伴有节段性散在分布的溃疡,表面覆盖黑色痂皮。皮损组织病理示:病变中央区见坏死区域,真皮乳头层和浅层可见到大量红细胞外渗,小血管增生,胶原明显增粗,真皮浅中层血管内可见纤维蛋白血栓形成。诊断:青斑样血管病。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女,42岁。1990年4月就诊。2年前不明原因双下肢出现紫癜,以小腿伸侧及足踝部明显,呈瘀点和瘀斑,严重时波及下腹部。伴有关节酸痛,明显口干,局部轻痒。发病以来经期常提前,下肢轻度浮肿。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腹股沟均可触及蚕豆大淋巴结数个。双下肢皮肤可见针尖到绿豆大小散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8岁。躯干及四肢泛发丘疹并结节1月余。患者前胸、后背及四肢散在分布直径0.5~2.0cm大的丘疹及结节,部分皮疹顶端可见坏死及结痂。淋巴结B超提示双侧颈部及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可见。左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大量单一核细胞呈"楔形"浸润,部分细胞核大并可见核丝分裂相;免疫组化示CD30、CD4、CD8、CD68、Bcl-2、Bcl-6、TIA-1阳性(+),CD3、CD20、CD23、CD56、ALK-、PAX5及EBER原位杂交阴性(-),Ki-67(50%阳性)。符合C型淋巴瘤样丘疹病。每日予口服强的松片20mg及每周口服甲氨蝶呤10mg,1个月后皮疹明显减少和面积明显缩小。淋巴瘤样丘疹病属于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增生性疾病,有自限性,目前研究认为淋巴瘤样丘疹病组织学可分为A,B,C,D和E五型。该病一般预后较好,通常无需治疗。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6岁,泛发性湿疹伴瘙痒4个月。患者全身泛发红褐色、棕色粟粒至黄豆大斑疹、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其上可见点状结痂及细碎鳞屑,躯干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左颈部、双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纵隔肿物经皮穿刺活检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CD20(+)、LCA(+)、Ki-67(40%~50%+)、CD30(+)、CD99(+)。诊断:纵隔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并多器官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敏性紫癜同时出现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损害并发胸腹腔积液和心脏损害者少见。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双下肢瘀点、瘀斑伴肿胀疼痛6天,加重1天,于2005年4月6日入院。入院前6天患者发现双下肢出现散在的瘀点、瘀斑,大小不等,呈鲜红色,压不退色,后瘀点、瘀斑渐增多,同时出现双侧大腿屈侧、双侧膝关节内侧、双侧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致行走不便,无腹痛、腹泻、黑便等。院外予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双下肢瘀点、瘀斑消退,肿胀减轻。1天前双下肢瘀点、瘀斑复现,并波及臀部及双上肢,同时上述肿胀部位的肿胀明显加…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以持续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为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8岁.因双下肢褐色斑3年,逐渐加重偶伴瘙痒就诊.皮肤科检查可见双下肢、腰部、双臀部红褐色瘀点样的斑片,双足背、足侧面及小腿处可见深褐色斑片,轻度苔藓化,双手背、手指背侧亦可见类似皮疹.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淋巴细胞灶状浸润,部分细胞可见异形性和明显的向表皮性.免疫组化检查:CD3(+),CD5(+),D4(+),CD8散在阳性,T细胞受体(TCR)β(+),CD20(-),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诊断: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7岁,入院前7个月无明显诱因右大腿出现一鹅蛋大小肿物,无明显不适,肿物逐渐增大,右大腿、臀部出现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入院前2个月全身皮肤出现暗红色丘疹、结节、斑块,部分斑块渐出现大小不一的糜烂、溃疡。实验室检查:白蛋白降低,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B超示浅表淋巴结肿大、融合,彩色多普勒示淋巴结内部较丰富的树枝样血流信号。CT显示右大腿及会阴部广泛淋巴结肿大伴软组织水肿,上腹部广泛淋巴结肿大,纵膈内淋巴结肿大。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全层致密分布单一核细胞,部分有异形性及不典型核分裂;免疫组化:CD3、CD8、CD30(阳性细胞占80%)、CD4、CD45RO、粒酶B 阳性,CD56、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T细胞胞质内抗原1阴性。淋巴结病理: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肿瘤弥漫成片生长,肿瘤细胞比一般的大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大,胞质丰富,嗜碱性或嗜双色性,细胞核偏位,呈马蹄形、肾形或分叶状,核染色质稀疏,可见单个或多个嗜碱性小核仁;免疫组化:CD2、CD4、CD3、粒酶B、上皮膜抗原(EMA)、Ki-67、CD30阳性,CD8、CD56、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ALK均为阴性。诊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泛发性皮肤侵犯。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患者女,13岁.双下肢瘀点、瘀斑8个月余,双下肢水肿伴疼痛5个月.8个月前出现双足踝瘀点、瘀斑,对称,压不褪色,无不适,反复发作,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尿蛋白3.0 g/L,给予地塞米松20 mg/d治疗,皮疹消退,易反复.逐渐出现体形肥胖,面部肿胀,尿蛋白阳性,糖皮质激素未减量.3个月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活动障碍,疼痛,入院前地塞米松剂量维持在3.75 mg/d.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5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0/110 mmHg.被动体位,双下肢关节活动障碍,满月脸,水牛背,腹部、大腿内侧可见大量的膨胀纹,皮肤菲薄,双下肢踝关节处可见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凹陷性水肿,全身触痛明显.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0岁。全身结节、肿块十余年。左大腿结节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大量瘤细胞呈结节状密集分布,瘤细胞形态呈多形性,胞体大,核异型,可见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CD2,CD3和TIA-1均阳性,CD4,CD5及CD8均弱阳性,CD7,CD20,CD30,CD56,GrB及ALK均阴性,Ki-67显示高增殖指数(70%)。诊断:原发性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8.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患者男,27岁.头皮、颈部、躯干部丘疹及结节半年,伴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可见伸入运动.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示淋巴窦明显扩张,窦内可见大量组织细胞及伸人运动.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蛋白及CD68阳性,CD1a阴性.依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10岁。右小腿暗褐色瘀点和瘀斑6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右足背、右小腿外侧及右大腿屈侧可见大致呈线状分布、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瘀点和瘀斑,部分呈暗褐色,压之不褪色,界限较清楚,部分皮损略高出皮肤表面。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轻度水肿,局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层黑素略增多,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红细胞外溢。诊断:单侧线状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6岁。双下肢相继出现红色结节及溃疡4月余,鼻部溃疡1个月。右大腿皮损组织病理示: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2,CD3,CD56,TIA-1,Grb和EBER均(+),CD20(-)。诊断:鼻型节外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