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VR和MPR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薄层扫描后经工作站后处理重建,32例均应用容积重建(VR)、多层面重建(MPR)等技术重建出满意的三维和二维图像.结果:VR显示肋骨骨折106根,MPR显示肋骨骨折148根.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容积重建(VR)和多层面重建(MPR)相结合能全面、多角度地观察肋骨骨折,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100例,均进行常规X线以及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分析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容积再现、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等技术重建之后,显示102根肋骨骨折,99例单发肋骨骨折,1例多发肋骨骨折。其中66例左侧骨折,34例右侧骨折; 90例前肋骨折,10例后肋骨折; 95例不完全性骨折,5例完全性骨折;其中88例不完全骨折位于肋骨外缘,12例位于肋骨内缘。结论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率,并对骨折的程度、形态以及位置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成  李金凤  米霞 《现代医院》2011,11(10):47-48
目的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36例胸部外伤临床考虑有肋骨骨折患者行胸片检查后,再行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后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的三维重组。结果 SSD、VR对于胸部较大、移位较明显的骨折显示较好,图像立体感强、直观,MPR可以较细致的显示骨折、移位情况。36例患者中,显示肋骨骨折69处,发现胸骨骨折1例,肩胛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4例,肺挫伤少量血胸3例,肺挫伤少量气胸5例,肝脾挫裂伤2例。结论恰当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功能,能显示肋骨骨折位置、形态、数量及合并症,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对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4层螺旋CT(4-MSCT)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40例创伤性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4层螺旋CT机扫描,在重建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T)、三维重建(3D)等后处理技术,并使用此技术对40例骨关节损伤、骨关节骨折的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和研究.结果 40例在车祸、工地创伤性骨折病例,依据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T)、三维重建(3D)等后处理技术发现骨折有60处,检出率依次为67.4%,80.4%,95.6%和91.3%,差异具有显著性.MPR未显示的踝关节骨折1处和腕关节脱位1处在SSD中均获确诊,MPR显示颅骨骨折1处、骨盆骨折2处、脊柱骨折1处均在SSD中漏诊,MPR和SSD联合应用对骨折的检出率为100%.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表面和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细节等以及一些难以发现的隐匿性骨折,SSD能够从外部显示骨折线的形态、长短、走向,骨表面碎骨片的形态大小、骨折的移位等.结论 4层螺旋CT结合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性,CT重建能清楚的显示传统的x线摄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骨关节面的骨折,对于术前的骨折分类、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64排螺旋128层CT后处理技术诊断,常规扫描显示12例肋骨骨折,VR、CPR、MPR、MIP后处理重建后显示38例肋骨骨折,2例无肋骨骨折。其中41例多发肋骨骨折,占78.85%;9例单发肋骨骨折,占17.31%。16例左侧骨折,占30.77%;13例右侧骨折,占25.00%,21例双侧肋骨骨折,占40.38%;12例前侧骨折,占23.08%;13例后侧骨折,占25.00%;8例肋弓骨折,占15.38%,17例前侧、后侧均有骨折,占32.69%。48例不全性骨折,占92.30%;2例完全骨折,占3.85%。结论: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准确性,直观、准确的显示出肋骨骨折的程度、形态以及位置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胸部外伤患者,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如MPR、SSD和VR等进行肋骨三维重建成像并观察骨折情况。结果:80例中,骨折246处,完全骨折188处,不完全骨折58处,位于肋椎关节处12例,肋软骨骨折2例,肋骨多部位骨12例,明显错位26例。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较X线平片及常规CT提供更多准确的影像信息,能完整显示肋骨骨折位置、形态、数量及合并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即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在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64层螺旋CT对52例颌面部损伤患者采用容积扫描,进行MPR、MIP及VR图像重组,观察骨折细节,并与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细节及空间解剖关系.二维图像对细小骨折显示较好,且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改变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复杂颌面部骨折的有效手段,二维图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两者结合应用是颌面部多发、复杂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诊断骨关节损伤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41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行容积螺旋扫描,将扫描采集的原始数据传adw4.2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同时辅以SSD、MPR重建进行观察,所得结果与X射线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的显示骨关节骨折、脱位、骨折类型、程度、范围、关节面受累及关节腔内骨碎片情况,可清晰显示骨关节损伤立体形态及邻近结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对全身骨关节损伤的诊断较X射线平片有明显优势,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9.
郭玉林  孙学兵 《现代保健》2011,(32):108-10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膝关节诸骨损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CT轴位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结果本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33例,胫骨裂隙性骨折26例,髁间突骨折7例,髌骨骨折10例,股骨骨折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图像质量高,有利于膝关节骨折的诊断,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制订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胸部外伤临床拟诊肋软骨骨折患者组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MPR三维图像重组,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重组图像,12例胸部外伤患者,CT共发现肋软骨骨折14处,肋骨骨折19处。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肋软骨骨折三维重组图像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错位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中的线样低密度骨折线。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形态,为检测肋软骨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对骨盆复杂骨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 64排VCT对37例骨盆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输至GE ADW4.4工作站进行VR、MPR后处理重建,任意角度旋转骨盆三维图像,获得骨盆任意方位图像,详细观察骨盆复杂骨折的细节.结果 37例患者共发现骨折108处,包括关节分离骨折或脱位19处.VR、MPR重建成像均能直观、全面、准确而清晰的显示骨盆复杂骨折的立体形态、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移位方向以及骨盆变形程度.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是诊断骨盆复杂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术前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手术入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敬哲 《现代保健》2014,(32):49-5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DR平片、16排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后处理;将多排螺旋CT轴位、后处理图像及X线平片三者所显示的腕关节骨折和脱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发现全部93个腕骨骨折,显示率100%;CT轴位发现78个,显示率83.87%;DR平片发现61个,显示率65.59%,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00)。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显示腕骨骨折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华 《工企医刊》2010,23(6):13-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多发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胸部创伤患者共62根肋骨骨折进行X线平片和螺旋CT容积扫描,原始轴位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和SSD重建,分析比较各种技术图像在显示骨折位置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优势。结果:25例共62根肋骨骨折,X线平片显示45根,5根不能确认,12根未显示;轴位CT结合三维重建显示全部肋骨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各种类型和不同部位的肋骨骨折及胸部骨性立体结构,是X线平片检查的有力补充,尤其是连枷胸患者需行肋骨固定术,进行螺旋CT扫描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4.
邓岩锋  匡长福  李想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74+176-174,176
目的探讨在肋骨骨折的影像诊断中,双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与CR片相比在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及轻微肋骨骨折螺旋CT所具有的优势。方法使用双排螺旋进行螺旋扫描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20例及CR能明确诊断肋骨骨折的10例患者,通过薄层骨窗重建得到的图像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对照其CR诊断结果。结果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20例患者中,双排螺旋CT扫描共发现肋骨骨折36处,CR明确诊断肋骨骨折的10例患者发现漏诊骨折17处。并且,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明确显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结论双排螺旋CT扫描运用薄层骨窗重建较普通CR片在显示微细肋骨及隐匿性骨折上有明显优势.对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及并发症可比较准确的做出诊断,对选择临床治疗方案以及评估病人的预后都具有重要价值,且可提供重要客观依据给法医学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胸部骨骼骨折患者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束胸部X线检查以后,以病情为依据,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采取CPR(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以及VR(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将患者骨折情况显示出来.结果:经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本组53例患者中,肋骨骨折有38例,胸骨骨折有6例,锁骨、肩胛骨、肱骨骨折的有9例.结论:对于胸部骨骼骨折患者,通过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扫描并成像,可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平战骨骼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48例军地伤病员的2859个部位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采集原始轴面图像数据,层厚采用0.625~1.25mm,利用工作站软件行多平面重建法(MPR)、容积再现法(VR)重建,最佳角度显示病变。结果:2859个部位中,骨折2175个,脱位684个,其中2834个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及脱位的整体情况,对10个肋骨及15个鼻骨裂隙骨折三维图像不能完全明确,需结合MPR图像后确诊。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平战创伤中骨折及脱位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判断伤情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16层螺旋CT的3种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对肋软骨骨折的显示状况进行评价。探讨肋软骨骨折的最佳CT成像方法。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和薄层低对比图像重建41例,所有病例均应用MIP、SSD及VR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最后由2名CT诊断医师比较MIP、SSD及VR对肋软骨的显示状况。结果3种重组技术均可显示肋软骨。在显示肋软骨形态方面,VR、MIP成像模式优于SSD成像模式;VR成像模式与MIP成像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P、VR是显示肋软骨骨折形态的最佳CT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隐匿型肋骨骨折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与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及司法鉴定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因胸部外伤入院,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96例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入院后均行DR检查、CT常规扫描,部分患者行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阳性病例82例;其中62例患者可见明确的骨折,20例患者行DR及CT常规平扫均未见明显骨折,后行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并经工作站后处理获得MPR、VR图像后,发现隐匿型肋骨骨折16例。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能够快速检查骨折患者,可以完整地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出肋骨骨折情况,大大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64层螺旋CT容积数据在胸外伤肋骨轻微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资料完整的胸外伤肋骨骨折的患者共53例,经容积数据结合MPR诊断与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资料SSD技术对照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容积数据结合MPR在发现轻微骨折、不全性骨折方面较好,而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SSD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移位方向方面较好。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数据结合MPR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有确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郭凌飞  耿杰  娄晶 《现代保健》2010,(17):17-19
目的 评价颅盖骨线性骨折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70例颅盖骨线性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数据在ADW4.1工作站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0例中颞骨骨折21例,顶骨骨折11例,枕骨骨折15例,额骨骨折23例.骨窗观察见颅盖骨锐利而清晰的线状低密度影,间接征象为窦腔积液与颅内积气,同时伴有硬膜外、硬膜下、脑室内血肿、蛛网膜下隙出血、等复合性损伤表现.42例作保守治疗,28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诊断颅盖骨线性骨折及其范围、程度和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