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振玲  乔长峰  张学良 《中外医疗》2013,32(15):75-75,77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该院7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36例以1%利多卡因在A点行局部麻醉后在C型臂X线引导下取22G10cm射频针进针,采用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药物或封闭疗法,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对36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G  Wang HW  Xu SJ  Yang Y  Zhang LW  Wu C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9):2059-2061
目的 研究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经验及神经导航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69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行了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其中36例采用了神经导航卵圆孔精确定位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并对1722例进行了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 优秀2590例,良好548例,无变化131例;1、2年复发率分别是10.5%和25.0%.36例神经导航卵圆孔定位的患者疗效均达到优秀.本组总有效率96%,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神经导航定位射频热凝可提高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王瑞松 《吉林医学》2014,(21):4675-4676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孔内射频温控热凝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成功率95.00%,无效率5.00%,1年复发率为5.26%。结论:外周神经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良好,设备简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明显减少,医疗费用低,适宜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刘生刚 《当代医学》2010,16(22):1-2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4例,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将射频热凝温度控制在60℃~80℃,治疗4min~8min。结果 54例中,疗效优48例,良3例,好转2例,无效1例。优良率94.44%。再次射频治疗2例。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利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0,(1):105-106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对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以1%利多卡因在A点行局部麻醉后在C型臂X线引导下取22G10cm射频针进针,采用射频热凝治疗。结果对24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并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论对24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是取得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2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螺旋CT定位下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22例患者疼痛消失,3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选择性射频热凝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院疼痛科联合影像科2000年3月~2007年12月对3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从八十年代起用于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抽搐, 尤以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明显[1,2].我院从1987年以来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及枕小神经神痛共468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对102例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了随访,对其远期效果也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邓毅勇  许云龙  辛自刚  刘冰 《吉林医学》2010,31(28):4979-4980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采用CT定位穿刺卵圆孔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治疗成功率96%,穿刺成功率为100%,5年疗效为优者431例,占83%,7年疗效为优者374例,占72%;7年复发81例,占15.5%。结论:CT定位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定位更加精确,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0例曹放云,吴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引起剧烈疼痛,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我科从1988年9月以来采用国产射频温控热凝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已随访半...  相似文献   

11.
高峰  李华  于冬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41-141,147
目的观察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近三年来在本院施行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进行随访,观察其近、远期疗效,并与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由下关穴行蝶腭神经节浸润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缓解率较对照组高(P0.01),疗效较好。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射频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一种革新。对5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成功率为90.2%。但也存在复发问题,需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1965年Sweet报道三叉神经传导痛觉的纤维在70~75℃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纤维能耐受更高的温度。国内有人利用射频热凝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但有较高的复发率。国外有人用无水甘油注射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提高远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我院自1985年以来利用射频热凝与甘油注射半月神经节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7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射频热凝术是目前国内外三叉神经痛常规治疗中的常用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们观察收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4例,采取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并认真做好治疗过程各环节的护理配合和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整体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CT引导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术治疗5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经6个月随访,疗效优者50例,良者1例,差者2例,优良率96.2%.结论 CT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背景]观察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病例报告]给1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结果疼痛完全消失者为7例,症状改善者为2例,无效者为1例.[讨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疗效可靠及可重复治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CT定位,在确保穿刺针准确到位的前提下,进行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凝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疼痛即刻消失率为100%,味觉减退1例,发生率为1.3%。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每10万人中约有128人,其临床特征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患者极为痛苦。由于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了解,故多年来虽有很多治法尚不能令人满意。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是七十年代开始在国外广泛应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等多种疾患的先进技术,而射频发生器是施行这一治疗的必要设备。射频治疗具有较多优点,目前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好方法。本文报告了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于1981年5月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 BNI 射频治疗机以及它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及其射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及机制,系统阐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方法及治疗进展。重点介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操作方法及术中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或分支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1年复发率为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1年复发率为29.17%,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