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以间质干细胞为载体细胞的基因治疗的进展,为细胞基因修饰在实验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提示。资料来源: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和Springer数据库1998-01/2005-12与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gene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搜索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8-01/2005-12与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选择与间质干细胞,转基因,基因治疗、运输、转导有关文章。②在1998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文章、综述文献、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搜集到273篇相关文章,入选41篇。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综合加以概括综述,其中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自我更新和分化10篇,以间质干细胞作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31篇。资料综合: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包括诱导转移性基因进入细胞的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的设计,转移性基因的能力,引导修饰性基因或者被分泌的治疗性物质进入疾病组织的能力以及在干细胞内的治疗性物质产物的最佳化和调节等。运载缺失的基因可以促进心脏的功能性恢复,心肌的再生则可以用来修复心肌损伤。骨髓来源的间质干细胞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效应非常重要。结论:间质干细胞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间质干细胞来源丰富,易于在体外分离和培养,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内外分泌一系列的蛋白从而对遗传缺陷性疾病或获得性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乔纯  许文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01-104
目的:总结以间质干细胞为载体细胞的基因治疗的进展,为细胞基因修饰在实验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提示。 资料来源: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和Springer数据库1998—01/2005—12与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esenehymal stem cells。gene 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搜索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98—01/2005—12与骨髓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间质干细胞.基因治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选择与间质干细胞,转基因,基因治疗、运输、转导有关文章。②在1998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文章、综述文献、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搜集到273篇相关文章,入选11篇。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综合加以概括综述,其中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自我更新和分化10篇,以间质干细胞作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31篇。 资料综合: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包括诱导转移性基因进入细胞的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的设计,转移性基因的能力,引导修饰性基因或者被分泌的治疗性物质进入疾病组织的能力以及在于细胞内的治疗性物质产物的最佳化和调节等。运载缺失的基因可以促进心脏的功能性恢复,心肌的再生则可以用来修复心肌损伤。骨髓来源的间质干细胞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效应非常重要。 结论:间质干细胞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间质干细胞来源丰富,易于在体外分离和培养,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内外分泌一系列的蛋白从而对遗传缺陷性疾病或获得性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转导诱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及应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参与肿瘤治疗是基因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研究得最深入的是p53基因。已经有报道转移野生型p53基因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实验,或转p53基因抑制动物体内成瘤性的实验。为进一步接近人体内基因治疗,我们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p53基因转导至CML细胞,初步的实验结果提示,转导的p53基因能引起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是指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外源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替代发生功能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随着对基因转移技术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的深入探究,基因治疗正在各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但目前,基因治疗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缺乏安全、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核苷酸序列构成的基因决定的。如果核苷酸序列发生了改变,就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人类某些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改变而引起的,校正被改变了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治疗就成了治疗这些疾病的首选方法。所谓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即正常的或野生型基因导入目的细胞,纠正和补偿致病基因产生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张秀娟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17-1318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核苷酸序列构成的基因决定的。如果核苷酸序列发生了改变,就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人类某些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改变而引起的,校正被改变了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治疗就成了治疗这些疾病的首选方法。所谓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即正常的或野生型基因导入目的细胞,纠正和补偿致病基因产生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腺相关病毒载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民  鞠延 《华西医学》2000,15(3):379-380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分子改变的深入研究和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临床治疗这些疾病带来了希望.但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便是转基因技术中载体系统的选择.理想的体内基因转移载体应具有较好的细胞靶向性,目的基因表达的可控性以及转移方法的简单易行.自七十年代末病毒载体的概念提出以来,用于基因治疗研究的缺陷性病毒载体种类日渐增加,应用也愈加广泛.其中,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是目前病毒类转基因系统中较新的成员.由于该系统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它的安全性较好,并且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因此倍受关注,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试验[1].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分子改变的深入研究和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临床治疗这些疾病带来了希望.但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便是转基因技术中载体系统的选择.理想的体内基因转移载体应具有较好的细胞靶向性,目的基因表达的可控性以及转移方法的简单易行.自七十年代末病毒载体的概念提出以来,用于基因治疗研究的缺陷性病毒载体种类日渐增加,应用也愈加广泛.其中,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是目前病毒类转基因系统中较新的成员.由于该系统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它的安全性较好,并且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因此倍受关注,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试验[1].  相似文献   

9.
黄守坚 《新医学》1997,28(4):212-213
基因疗法的现状、困难和展望中山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510089)黄守坚上期讨论了基因治疗的基础知识,本期将介绍基因疗法的适应症。基因治疗的疾病器官导向的基因治疗1.肝脏把基因导向肝脏的方法已用于治疗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疾病。用转基因方法可向病人提供γ-...  相似文献   

10.
水流动力学注射——一种新型的体内基因转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向靶细胞或靶组织中导入外源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中基因转移技术是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用于基因转移的载体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两类。病毒载体转导基因进入目的细胞的效率很高,但是往往要求复杂的实验室制备和纯化过程,而且其引起的免疫反应和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囊胚阶段的内层细胞团,能分化成所有组织和细胞类型的全能细胞。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后,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前体,置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损和功能障碍的细胞,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胚胎干细胞也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使外源基因能在植入的胚胎干细胞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胚胎干细胞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瑞兴 《临床荟萃》1997,12(14):F002-F002,625
基因治疗是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将一些具有治疗价值的外源基因以一定手段导入体内,通过修复或补充失去正常功能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或抑制体内某些基因的过度表达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已经证实,基因的结构或表达异常是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基因治疗有可能使这些疾病得到根治。近年来世界各地都相继开展了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本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折来,某些基因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得到炉经们既具有单一的调节作用 有复杂的协同效应,研究这些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机制,对利用基因治疗技术治疗恶性肿瘤和退变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制备较易、具备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稳定的生物学性状、低免疫原性、能在宿主脑中生存较长时间、易于转染外源性基因且有较高的转染率、对肿瘤细胞具有趋向性而成为一种较有希望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目的:利用不同基因转移的方法分析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临床多种难治性疾病基因治疗的优势和缺陷。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相关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治疗”,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genetherapy”。共检索到文献211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42篇文献。结果与结论:基因治疗有多种,按基因操作分为:①基因修正和基因置换。②基因增强和基因失活。按靶细胞分为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和体细胞基因治疗。按给药途径分为活体外途径和活体内途径。相对与其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宿主脑中生存较长时间、易于转染外源性基因且有较高的转染率、对肿瘤细胞具有趋向性而成为一种较有希望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问充质干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其移植物抗宿主病、克隆氏病的治疗在国外已经进入到3期临床阶段。国内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临床上一些难治性疾病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探索干细胞移植最佳治疗窗口,寻找适宜的基因剂量、移植细胞数量及合适的治疗时机,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超声在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 ,随着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进展 ,已经发现许多疾病与基因有关 ,基因治疗为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 ,将治疗基因有效地转染到靶细胞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然而 ,目前实验中常用的病毒、脂质体等介导的基因转化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靶向性仍不尽人意 ,直接插管至局部又势必造成机体创伤 ,成为基因治疗应用于临床中的障碍。随着对超声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及声学造影剂的应用 ,超声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显示了良好的前景。一、超声对基因的转化和表达的影响1.超声空化效应对…  相似文献   

16.
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与基因转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治疗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治疗手段,其用于人类各种疾病有许多潜在的优势,但基因治疗用于临床进展缓慢。问题在于缺乏安全有效的靶向性基因输送系统,且不能保证基因表达的长效性和稳定性。目前的载体中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高,但具有致突变性和免疫原性等潜在威胁,质粒和脂质体毒性低但转染效率低。近几年有报道证实超声微泡破碎技术(ultrasoun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能有效增强基因转染效率。2000年有学者首次报道用超声微泡进行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17.
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治疗方法中,基因治疗可望消除恶性克隆细胞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目前反义bcr/abl寡核苷酸,反义bcl/abl RNA、细胞因子基因、多药耐药基因治疗CML在实验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临床治疗CML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剂在基因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基因治疗的方式有体内直接转基因(体内法)和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回体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治疗性的基因必须达到靶细胞,进入细胞核,进而实现基因表达,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但这一基因转移过程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讨论超声波和超声造影剂在基因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生物医学发展较快的领域,其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都表现出巨大的前景。基因治疗脊髓损伤既不存在胎儿神经组织移植的组织来源问题,又比外周神经组织移植引起的排异性低,是目前脊髓损伤治疗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但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基因治疗基本原理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物理、化学或生物),将某种特定的目的基因(重组DNA)转移到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的基因产物发挥生物学活性。现在目的基因的选择和构建,表达载体,转基因受体细胞、动物模型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基因治疗的转基因方式有两种:一是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体内靶细胞令其表达;二是将基因在体外导入适当的细胞内,并筛选出高效表达的移植细胞作为转基因中介移植到体内靶组织。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将基因导入细胞又可用多种手段实现:如微注射、脂质体等物理或化学手段;利用缺陷病毒作为载体感染细胞的生物手段。在此实验探索阶段对当前国际上基因治疗脊髓损伤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已经表明,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的,具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并已发现了多个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候选基因,如位于5q31-33区域内的所谓“细胞因子基因簇”的一些基因,在IgE调节以及在哮喘的炎症发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建立在基因表达、基因调控异常基础上的。基因治疗就是对缺陷基因进行补充或对表达异常的基因进行纠正,因而是最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方法。狭义上的基因治疗仅适用于那些确定的某一基因缺陷或突变以致基因表达产物异常引起的遗传病,通常是指正常基因的添加补充或对突变基因的定点修复来达到治疗目的。然而,尽管支气管哮喘也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但由于其具有如下遗传特征:(1)外显不全,(2)遗传异质化,(3)多基因遗传,(4)协同作用,因此导致在一个群体中发现的遗传连锁或相关,而在另一个不同的群体中则不能发现。除此以外,不同的环境因素与多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是本病发生机制的重要特点。因此,狭义上的基因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哮喘。广义上的基因治疗还包括基因外围的治疗(epigene therapy),如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反义技术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再者,免疫调节DNA或称之为DNA疫苗亦是基因外围治疗的方法。不仅如此,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生产拮抗某种重要炎性细胞因子的重组生物蛋白或多肽药物,则在更广阔的领域里,通过体外基因的构建及操作表达出治疗用蛋白,再送入体内,以达到阻断体内蛋白生物活性的方法,达到了与基因治疗殊途同归的治疗目的。如重组抗人IgE鼠/人嵌和单克隆抗体,通过基因的改造,使之主要结合循环血IgE和表达在B细胞表面的IgE分子,不结合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细胞上的IgE,无需担忧由此而诱发这些炎症效应细胞脱颗粒的危险,达到了传统抗体所不能达到的治疗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目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