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杜绝配伍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药物直接或间接合用发生配伍变化的现象,及时处理分析,寻找到理论依据.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混在一起存在配伍禁忌.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按临床需要,可以联合用药,但不能序贯使用,一定要在两者之间用其他液体间隔或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应用,以防发生配伍禁忌,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些重症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惊厥的患儿,如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高热,临床上会使用冬眠疗法,这类患儿也需要使用抗生素.人工冬眠的方法是将盐酸异丙嗪和盐酸氯丙嗪两种药物等量混合,或直接将复方冬眠灵加入适量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4 h重复使用一次.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连续静脉滴注强林坦和复方冬眠灵、泛生舒复和复方冬眠灵时,输液皮条中都发生了乳白色混浊,立即予以更换输液皮条后,患儿均未发生输液不良发应.对此现象我们分别进行了资料查询和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四种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与应用及眼内通透性的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四种滴眼液的临床作用相比:左氧氟沙星最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次之,诺氟沙星最弱。结论氟喹诺酮类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便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工作中,经临床多次实践,发现左氧氟沙星与注射丹参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黄连粉针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药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双黄连粉针剂在四种输液中澄明度、pH值、不溶性微粒理化性质观察检测、选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联合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地塞米松、病毒唑或三者联用,观察在0~4h内有无理化配伍禁忌现象。结果表明,双黄连-5%GS液体可与头孢类抗生素、地塞米松或病毒唑二者联用或三者合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不同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与不同药物配伍后室温条件下8h内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大输液、大部分抗茵药、维生素C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三磷酸腺苷二钠、辅酶A和中药注射液等可配伍,而与少数抗生素及止血药物不宜配伍使用.结论 除少数注射用药物不宜配伍外,左氧氟沙星与大多数常用注射用药物按临床常用量或实验用量,在一定时间内配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注药物时,常配伍其他药物,所以要把好药物的配伍关.近年来,随着药物的更新,临床上一些药的配伍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以下简称环丙沙星)与甘利欣注射液(以下简称甘利欣)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左氧氟沙星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室温、水浴35℃、阳光直射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0~6h内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结果 配伍液的稳定性与温度、日光有关。结论 日光照射及高温时不宜放置过久,以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
孙学文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3,(16):121-122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诺新康)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用药安全性。方法: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滴注完毕,换0.9%氯化钠注射液加诺新康注射液30ml继续滴注,一次性输液器的莫菲滴管至终端滤器之间管道内有较多量砖红色结晶析出,进一步实验证实两者混合絮状物静置24h无改变,晃动后仍存在。结论:诺新康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一个重要的原因,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解决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独应用时抗菌活性较弱,但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则拓宽抗菌谱并增强抗菌活性。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的临床应用主要价值在于抑制或灭活内酰胺酶的活性。保护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发挥其应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性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低,患者易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彩彩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4):99-100
自 1 962年Lesher首次报道了 8-氮杂喹诺酮环系的衍生物奈啶酸 ,即第一代喹诺酮类(guinolones)药物以来 ,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 ,喹诺酮类药物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 1 974年开发出第二代喹诺酮类—吡啶酸后 ,药物学家通过在喹诺酮的母核上引入一个至多个氟原子 ,开发出第三代喹诺酮 ,即氟喹诺酮类药物 (Foluroguinolones,FQNS) ,如诺氟沙星 (nor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等 ,近来又陆续出现了高效含氟喹诺酮 ,亦称新氟喹诺酮 (N… 相似文献
13.
遵医嘱为一右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2 g和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当头孢哌酮钠组液体滴注完毕予更换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 s后, 相似文献
14.
15.
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25℃)条件下8 h内其外观、pH值、含量及吸收曲线的变化.结果配伍液放置8 h内其外观、pH值、含量及吸收曲线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8 h内稳定,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别同5%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方法 以注射剂临床常用量为配伍参考,室温下分别在与溶媒配伍0、2、6 h后进行主要成分含量、pH值、不溶性微粒及外观等研究.结果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两种溶媒配伍后在主要成分含量方面差异明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两种溶媒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不同.结论 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偏酸性溶媒中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1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主因:上腹部不适伴恶心、呕吐、腹泻一天入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遵医嘱给予左氧氟沙星(江苏苏中药业集团公司生产,为玻璃瓶装式)100ml静脉滴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入壶。在输左氧氟沙星过程中,从莫非氏滴壶中注入盐酸甲氧氯普胺,滴壶中的液体立刻混浊,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并减慢滴速,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温、水浴35℃、阳光直射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0~6 h内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液的稳定性与温度、日光有关.结论日光照射及高温时不宜放置过久,以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