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20个,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每隔5.0 mm作系列截骨面,找到最小截骨面,用圆盘法确定其圆心及直径,用斯氏针由该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在髂骨后外侧穿出。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入前柱,由耻骨上支前外侧穿出,该穿出点为P,P即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将耻骨结节命名为A,将髂耻隆起命名为B,测量AB及PA的距离,并观察该斯氏针的方向。[结果]最小截骨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 mm处,该截面平均直径为(4.9±1.7)mm,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86.8±7.2)mm,P位于耻骨上支前缘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A)的距离PA为(2.3±0.4)mm,耻骨结节(A)距髂耻隆起(B)的距离AB为(4.7±0.3)mm,P约为AB的中点,该斯氏针与弓状线平行。[结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P位于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2.3±0.4)mm,该螺钉最大直径为(4.9±1.7)mm,最大长度为(86.8±7.2)mm,该螺钉与弓状线平行。  相似文献   

2.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12个骨盆标本,其中男7个,女5个。於双侧髋臼中部垂直于前后柱表面截骨,逆行法沿后柱中心打入一克氏针,其从髂窝的穿出点为P点,作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基底下缘,由P点向AB作垂线,与AB相交于D点,然后测量以下数值:1.测量AB、AD、PD的距离;2.测量仰卧位时后柱克氏针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与矢状面的夹角β;3.测量髋臼后柱截面的半径;4.测量后柱克氏针在骨皮质内的长度。结果PD是AB的中垂线。PD的距离男性为1.62±0.23cm,女性为1.51±0.10cm;夹角α男性为24.3±2.0°,女性为24.0±1.3°;夹角β男性为25.9±3.1°,女性为14.7±2.0°;后柱截面半径男性为10.18±1.24mm,女性为8.57±0.82mm;后柱克氏针长度男性为11.6±0.8cm,女性为10.2±0.5c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拉力螺钉骨盆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拉力螺钉结合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拉力螺钉结合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0例髋臼方形区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38岁。骨折按Letournel分类,T形骨折3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13例。结果 20例均获得了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临床疗效按照改良后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拉力螺钉结合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髋臼方形区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60个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置入角度以及置入点(A)到坐骨结节远端(B)的距离.同时在相同的三维重建骨盆模型上,垂直髋臼内侧面对后柱进行重切,每间隔1 cm取一个截骨面,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和上下径. 结果 男性半骨盆58个,女性半骨盆6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3.16±1.45)mm,虚拟三维圆柱体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02°±6.05°、14.71°±6.98°和8.61°±3.96°,置入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的中线上,AB间距离为(15.18±1.97)mm.平均最小内外径和上下径分别为20.11 mm、19.19 mm,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虚拟三维圆柱体的直径、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髋臼后柱可容纳7.3 mm的拉力螺钉,但男女的进针角度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95-1501
[目的]测量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参数。[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完整骨盆CT扫描数据男女各15例(男女各30侧半骨盆),应用Mimics计算机辅助外科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手术逆行置入髋臼前柱虚拟螺钉,调整好螺钉位置后测量螺钉长度、进钉点、进钉方向;通过软件的重切割功能,制作35层髋臼前柱系列截面,测量截面中螺钉所通过位置(即钉道)的直径。[结果]髋臼前柱可置入螺钉的最大工作长度男女分别为(119.79±8.71)mm、(104.10±5.84)mm;进钉点(P)到耻骨上支上缘(A)、耻骨联合(B)的垂直距离男性分别为(19.69±2.79)mm、(18.80±3.35)mm,女性分别为(18.27±2.13)mm、(22.92±3.34)mm;螺钉与冠状面、矢状面、横切面的夹角男性依次为(16.18±5.37)°、(41.76±4.78)°、(43.30±5.55)°,女性依次为(17.16±5.53)°、(43.12±3.90)°、(41.36±4.59)°;螺钉长度和PB男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钉方向和PA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柱钉道最狭窄处位于第5层,该层截面中钉道直径男女分别为(11.43±1.24)mm、(8.75±0.95)mm,男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者建议国人男性使用直径为6.5 mm的螺钉,女性使用直径为5.5 mm的螺钉;进钉点男女稍有不同,在螺钉经过耻骨上支的中部和髂窝平面处两个狭窄地方时,应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双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横断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1 3例髋臼横断骨折分别采用Smith Peterson入路或者后外侧K -L入路结合前侧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 ,前后柱拉力螺钉沿其功能轴固定。术后平均随访 4年 2个月 ,按照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 (AAOS)标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  1 3例中 1 2例获解剖复位 ,1例复位欠佳。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髋术后功能优良率为 85 %。结论 双柱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髋臼横断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技术要求较高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数字化技术寻找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理想位置,并测量其相关参数,提高拉力螺钉植入的准确度.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CT扫描的133例266个半骨盆原始数据(男78例,女55例;年龄18 ~ 65岁,平均42岁),生成三维模型.根据骨性通道外周骨皮质与拉力螺钉的关系提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理...  相似文献   

8.
髋臼后柱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髋臼后柱的解剖学结构及其相关临床意义. 方法取52具髋骨标本,确定髋臼缘最上点为点A,髋臼缘最下点为点B,坐骨大切迹顶点与坐骨棘基底中点连线的中点为点C,取CD垂直于AB,D点为CD与髋臼后缘的交点,把DC近似三等分,等分点为E、F,分别以D1、D2、 D3代表DE、DF、DC的长度,R1、R2、R3分别为在点E、F、C三点所测的髋臼后壁的厚度,测量D1、D2、D3、R1、R2、R3的值,并计算D1与R1、D2与R2、D3与R3的比值.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2具髋臼的D1与R1、D2与R2、D3与R3的比值分别为1.25±0.20、1.24±0.24、1.24±0.18,三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927),故可认为D与R是成比例的,平均比值为1.24. 结论我们发现髋臼后缘中部与坐骨大切迹中部连线上各点到髋臼后缘的距离与该点髋臼后壁的厚度成一定的比例,比值近似为1.24.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髋臼前柱螺钉的可用直径、长度及髋臼前柱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参数.方法 将59例健康者薄层骨盆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模型,测量前柱螺钉的直径、长度及前柱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结果 前柱螺钉男性可用直径为6.1~7.8(6.9±0.4)mm,可用长度为96.7~112.1(105.2±3.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关节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关节空心拉力螺钉治疗30例Lisfranc损伤,观察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和AOFAS评分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0.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1周。VAS评分术前5.6±2.3,恢复至末次随访时2.3±2.4(P0.05)。AOFAS评分术前56.6±8.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86.2±3.6(P0.05)。其中优11足,良15足,可4足,优良率86.7%。结论:经关节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可能对治疗Lisfranc损伤有一定的疗效,确切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髋臼后柱的解剖结构,以寻求-安全的置钉途径.方法 取15具骨盆标本(共30髋),确定髋臼缘最上点为A点,最下点为B点,取其A、B中点为C点.取坐骨大切迹顶点为A'点,坐骨棘顶点为B'点,取A'、B'中点为C'点.连接C、C'两点.经过C、C'线且与后柱表面垂直的平面为起始平面(髋臼中部平面).平行于起始平面,在起始平面上下各作2个横断面,段面间隔为10mm.共获得包括髋臼前柱、后柱在内的5个断面.在每一断面上测量髋臼宽、后柱宽并测量距髋臼缘10、20mm处置入螺钉的安全角度和长度.测量结果用(x±s)表示.结果 ①髋臼中部平面髋臼最宽为:(20.7±1.5)mm.但该断面后柱最窄为:(33.9±2.5)mm.②距髋臼后缘10mm的各断面进钉的最小角度为(52.3±5.5)°,最小进钉长度为(28,9±2,7)mm.距髋臼后缘20mm的各断面进钉的最小角度为(81.4±5.0)°,最小进钉长度为(35.9±4.1)mm.结论 在髋臼后柱距臼缘10、20mm处角度分别不大于50°、80°,深度分别不大于28、35mm可以安全的放置螺钉.  相似文献   

12.
髋臼后柱支持钢板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在髋臼骨折手术中放置后柱支持钢板时如何防止螺钉穿入髋关节内。方法 将髋臼后柱的危险区分为山顶区、山腰上区、山腰下区和山脚区。在 2 0例髋臼CT扫描图像和 1例骨盆标本的后柱上做A、B、C、D和E点 ,并测量各点的进钉角度和深度 ,测量结果用 -x±s表示。结果 通过CT图像测量的a、b、c、d角和e角分别为 4 1 5 8°± 4 5 6°、 71 92°±7 87°、 94 6 7°± 6 0 1°、 113 5 8°± 5 81°和 12 8 0 4°± 4 78°;EA长度、A深度、B深度、C深度、D深度和E深度分别为 4 3 2 0± 3 4 3mm、 36 6 0± 4 99mm、 35 80± 3 77mm、 31 30± 2 4 5mm、 30 4 0± 2 84mm和 35 6 0± 2 99mm。结论 髋臼骨折手术中A、B、C、D和E点的钉后柱角分别为 30°、 6 0°、 80°、 10 0°和 12 0°左右。在髋臼后柱的不同区域螺钉应采取不同的进钉角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36例Tile -Mueller分类B型和C型骨盆骨折患者 (同时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 )前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后 ,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3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成功 ,经近 2年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 ,无并发症 ,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的正确进钉方法和位置,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6具成人尸体,制成骨性骨盆标本。在直视下,以克氏针模拟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法。分别测量钉长、进钉点与耻骨结节的关系、螺钉与两侧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构成平面的夹角、与矢状面的夹角及耻骨上支直径等。结果对于耻骨上支内1/2、外1/2的骨折,平均钉长、螺钉与两侧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构成平面及矢状面的夹角,最窄处直径为皆有差异。结论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对于耻骨支不同部位的骨折进钉点和进钉方向不同,用于治疗骨盆前环的耻骨支骨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CT三维重建模型下模拟髋臼前柱2种经皮置钉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55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构建三维模型,共110侧髋臼前柱,调整模型透明度使其类似常规X线片,分别用2种置钉方法进行置钉,A组利用出口闭孔位和入口髂骨位引导置钉,B组利用髋臼前柱轴位引导置钉,置钉完成后恢复图像为不透明状态,记录螺钉是否进入髋关节及与耻骨支的位置关系。结果55例110侧髋臼,4侧未能找到髋臼前柱轴位影像予以剔除,106侧髋臼前柱纳入研究。2组模型均无螺钉进入髋臼。A组螺钉置入优秀、良好、尚可率分别为59.4%、17.0%、23.6%,B组分别为59.4%、22.6%、17.9%,2组总体置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9,P=0.407)。A组女性骨盆置钉优秀、良好、尚可率分别为7.1%、21.4%、71.4%,B组分别为28.6%、21.4%、50.0%,B组置钉质量显著高于A组(Z=-3.000,P=0.003)。A组男性骨盆置钉优秀率78.2%,良好率15.4%,尚可率6.4%,B组分别为70.5%、23.1%、6.4%,2组差异无显著性(Z=-0.969,P=0.333)。结论髋臼前柱轴位可以作为引导置钉的一种手段,尤其适用于女性患者,对于男性患者,2种方法均可实现较好的置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五种骶骨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解剖七具尸体 ,以克氏针穿透模拟五种骶骨螺钉法 ,克氏针穿透骶椎前缘。分析骶骨螺钉损伤骶前重要结构的可能性 ,测量骶前安全区范围和螺钉钉道长度。结果 PTSF法螺钉不应穿透L5椎体前缘皮质 ,前外骶翼方向和垂直骶翼方向S1螺钉易损伤髂内动、静脉和腰骶干 ,前内骶岬方向S1螺钉的主要危险是骶正中血管 ,S2 螺钉易损及S1神经前支和交感链。结论 五种骶骨固定法均可损伤骶前重要结构 ,手术时应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7.
髋臼骨折不同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对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髋臼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法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将12个半骨盆随机编号,分成A、B、C三组。A组给予后柱表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B组给予经髋臼顶至前柱拉力螺丝钉内固定;C组给予后柱骨盆重建单钢板固定。在CSS-4402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该试验。结果将三组生物力学测定的最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三组所测的最后结果(-x±s,KN):张力带0.436±0.067,螺钉0.406±0.068,钢板0.670±0.158,经SAS6.12(Stata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实验结果和临床效果疗效分析相一致,证明骨盆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测试实验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同时说明实验结果有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 :总结应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 44例 ,对于胸椎或胸腰椎结核 ,采用单切口双入路 ,以使病灶和内固定器隔开。观察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及截瘫恢复情况。随访时间 1.5~ 4.5年 ,平均 3 .0年。结果 :术后 1年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6 .7°。1.5~ 4.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3 .0° ;2 8例合并截瘫患者中 ,症状改善 2 5例 ,改善率 89.3 %。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矫正后凸畸形 ,阻止后凸畸形进一步发展 ,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促进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