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0年病原菌变迁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地区近 10年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EONS)病原菌的变迁及药敏结果变化。方法 对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广东佛山市妇儿医院 342例EONS病例血培养检出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 ,将前后 5年两组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 38种 ,382株。后 5年与前 5年比较 ,检出构成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增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及链球菌属降低。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对金葡菌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对CNS ,氨苄青霉素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敏感率均显著下降 ;头孢唑啉的敏感率 10年来无显著改变 ;万古霉素对金葡菌、CNS敏感率 10 0 %。结论 CNS和大肠埃希菌为当前佛山地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 ,常用抗生素对其敏感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院1987~1989年间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者39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年龄<3天143例,~7天103例,>7天153例。全部病例血培养均阳性,病原菌多达14种,其中G~+球菌306例(76.7%),死亡48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十年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了解本院近10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1997年3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第1组)血培养检出茵、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2002年4月至2007年3月的调查结果(第2组)进行比较.结果 10年来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的患儿296例,第1组155例,第2组141例,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近5年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率明显增加(x2=14.15,P<0.01),金葡茵感染率显著下降(x2=10.88,P<0.01),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较明显,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及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感染增多,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对亚胺培南、氨曲南高度敏感,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但耐药菌株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CNS是本院新生儿败血症最主要的病原菌,对青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增加,根据病原茵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有效抗感染和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10年变迁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而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其病原菌种类与地理位置、年代变迁及发病年龄有密切关系。及时了解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对于指导临床用药 ,减少耐药性产生 ,降低病人费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手段越来越多 ,但血培养阳性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 ,败血症的报道较多 ,而大样本的报道较少。现收集我院1991~2000年间新生儿科收治的2863例血培养阳性病人 ,对其中2978株病原菌及常见检出菌耐药性的变迁情况作一分析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所有血培养标本均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以减少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2001年-1-12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临床诊断败血症的72例患儿进行细菌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仪,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培养出细菌7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几乎全部细菌对青霉素耐药,对红耆素及苯唑西林耐药率均超过75%,对万古霉素及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几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 ,以减少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 ,降低耐药菌的产生。 方法 对 2 0 0 1年 1— 12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临床诊断败血症的 72例患儿进行细菌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仪 ,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 共培养出细菌 73株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 0株 )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株 ) ,为主要致病菌。 结论 几乎全部细菌对青霉素耐药 ,对红霉素及苯唑西林耐药率均超过 75 % ,对万古霉素及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几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近十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 068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前5年,568例)及观察组(后5年,500例),对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并发症、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两组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分别为568例及500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占同期住院患儿的3.8%及2.3%.(2)两组临床特征中发热、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分别为58例及76例,76例及1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菌种分别是18种和28种;两组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均居首位,分别为360例及238例,各占64.3%及47.6%,对照组依次为其他葡萄球菌41例(7.2%),溶血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35例(6.2%),大肠埃希菌22例(3.9%)居第4位;而观察组居第2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1例(14.2%),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44例(8.8%),肺炎克雷白杆菌25例(5.5%)居第3位.(4)两组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分别检出25例及34例(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败血症及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也明显增多;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加;应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的变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郭春燕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94-96
血培养检出菌种的构成比随年代推移会出现变化,地域不同其变化也不尽相同。现就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细菌耐药状况20年来的变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培养检出菌种的构成比随年代推移会出现变化,地域不同其变化也不尽相同。现就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细菌耐药状况20年来的变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败血症76例病原菌药敏试验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临床资料。结果 76例均为单一菌种生长 ,大肠埃希菌 2 8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 18株 ,肺炎克雷伯菌 18株 ,绿脓杆菌 12株。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 (敏感率达 10 0 % ) ,对阿米卡星、第 3代头孢霉素及环丙沙星敏感 (敏感率为 74 %~ 96 %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敏感率帕尼培南 10 0 % ,亚胺培南 94 % ) ,其次为环丙沙星、阿米卡星 ,对第 3代头孢霉素较耐药。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敏感率 10 0 % ) ,其次为美洛培南、头孢克罗。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碳青霉烯类敏感 (敏感率 10 0 % ) ,其次为环丙沙星、阿米卡星。 76例中治愈 5 8例 ,好转 10例 ,5例自动出院 ,3例死亡。结论 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时应根据不同细菌的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 ,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晚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NICU收治的223例血培养阳性LO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逐年变迁特点。结果 223例新生儿中男116例、女107例,平均胎龄(31.9±1.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 584.1±620.9)g,发生LOS的中位年龄为19.0(13.0~27.0)d,早产儿203例、足月儿20例。共检出234株病原菌,以G-菌检出最多(128株,54.7%),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77株;G+菌69株(29.5%);真菌37株(15.8%)。不同年份之间G-菌、G+菌以及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菌和真菌均以2016年检出率最高,G+菌以2014年检出率最高。G+菌、G-菌及真菌组之间发病时间、剖宫产率、胎膜早破时间>18 h、抗生素暴露率及病死率差异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近六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及药敏特点。方法选择2006—2011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对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2.3%(574/25282)。血培养检出病原菌26种,共574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88株(50.2%),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1株(14.1%),溶血葡萄球菌54株(9.4%),肺炎克雷伯菌27株(4.7%)。耐药菌133株,占检出病原菌的23.2%。结论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查,按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0年来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资料,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生素耐药特点。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为4.02%(447/11 111)。排名前4位的菌株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念珠菌属。败血症发生率和病原菌占比分布随时间无明显变化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在早产儿(33.9%)、极低出生体重儿(29.5%)、小于胎龄儿(42.5%)中均为检出比例最高的菌株。CoN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CoNS为主,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新生儿感染防控和病原菌监测,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 (10):1111-1116]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优生工作的日益重视,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已成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对本院廿年(1966.1~1985.12)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及其前后十年变迁作一纵向系统观察如下。资料分析一、畸形的年度、月份发生率廿年间在我院出生活产新生儿99147例,确诊为先天性畸形3021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12年总结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致病菌的流行病学及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细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2年内分离出病原菌2244株。病原菌为:院外感染前3位是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院内感染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绿脓杆菌。多数院内感染菌株较院外感染菌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15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敏感率为:环丙沙星95.2%、诺氟沙星78.8%,阿米卡星78.2%、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7.7%、万古霉素81.8%、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60.7%-78.1%。结论 院外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而院内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后者对许多抗菌药物更易产生耐药性;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K-B法对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出的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金葡菌46例(38.0%),表皮葡萄球菌23例(19.0%),大肠埃希菌20例(16.5%),腐生葡萄球菌4例(3.3%),D群链球菌4例(3.3%),其他革兰阴性菌24例(19.8%)。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普通耐药,对苯唑青霉素的敏感性仅达17.4%和15.8%,对头孢唑啉及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对万古霉素与西力欣有高度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噻肟等第3代头孢菌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头孢唑啉、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革兰阴性杆菌仍有较高敏感性,而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仅为29.7%。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加快现象;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第3代头孢菌素等仍为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比较前后5年的变化。结果前后5年间,无乳链球菌检出构成比由1.0%上升至4.2%,真菌由1.9%上升到7.9%,但新生儿血培养各细菌检出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概率由28.6%升至3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仍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13年变迁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变化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为了解哈尔滨地区近十几年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的变化,以指导临床选药,对1999年2对200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血培养检出菌,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与1988年12月至1991年12月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总计985例患儿中检出病原菌40种,1081株,两组分别为572例,606株和413例,47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检出构成比由原来28.9%上升到64%,并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分别由原来1.2%和0.8%上升到3.8%和2.9%;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则由31.2%和6.4%降至8.4%和1.3%;金葡菌对苯唑青霉素和红霉素,CNS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和苯唑青霉素的敏感度均显著下降(P<0.005);但对头孢唑林的敏感性13年来无改变。提示CNS成为当前哈尔滨地区新生儿最常见的致病菌,且其耐药性在增加;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检出明显增加;金葡菌和G^-村菌的感染明显减少(P<0.01),尤以>7天的新生儿组为著。 相似文献